積雪禦喪,邸廩如毀……黔廬赭峘,棄擲逶迤……


    一九九四年先生私訪烏鎮東柵財神灣舊家,日後在散文《烏鎮》中寫道:「我再也不回來了。」翌年,一九九五年,當我特意尋來烏鎮,目擊「邸廩如毀」「棄擲逶迤」的故園,未承想鎮上有位青年名叫陳向宏,更不料十一年後我會與向宏左右扶著先生,回到烏鎮。


    向宏也萬萬料不到的。在我與木心先後私訪烏鎮的四五年後,一九九九年末,他從中國台灣一份報紙看見了散文《烏鎮》,著即打聽誰是木心。二〇〇一年春,我帶著先生的信坐在烏鎮辦公室,麵對三十八歲的陳向宏。其時,烏鎮東柵修舊如舊的景區工程才剛啟動,占據木心舊居的鐵工廠經已遷出,四周起了圍牆,預備重建。「請老先生回來吧!」向宏朗聲對我說。一年後,二〇〇二年初夏,向宏,我,一腦門汗,站在晚晴小築工地上打量經已開工的場地:施工用料堆滿院子,長方形的新宅地基鋼筋矗立,正在灌水泥,間中是一大片翻掘的泥土。在這泥土之上剛被拆淨的舊樓,才是木心夢魂牽繞的祖屋,一九二七年,孫璞在這裏誕生。


    倘若沒記錯,那天我與向宏在工地上站立的方位,正是今夜我們聚集議談,為先生籌辦葬禮的客廳。


    「我們全體認了一位老爺爺!」向宏說。團隊的年輕人六年來早經與先生相熟,七嘴八舌談及還鄉後的木心。翌日葬禮,我眼見孩子們眉目驚異,鄭重哀傷,遠遠望著先生的遺體,可是今夜全體員工興奮異常,各自承領葬禮的職責,如在熱心辦一場本鄉的喜事。


    十一點光景,送去裝裱的輓聯條幅送到了。眾人燈下圍看,要我解讀何謂「此心有一」「彼岸無雙」。我哪裏懂得呢,而便是用文言,木心也要清通明白,字麵好看,於是「所喜私願已了」而「猶嘆壯誌未酬」。大家唏噓著,仿佛因此長了學問,更其踴躍而歡然,預備明朝將有一場本鄉的喜事。


    木心的座椅空著。我曾想像過先生會在哪裏殞滅,紐約麽?但完全不曾念及烏鎮。他迷信,幾次說及幼年的卜卦,說是算命先生囑咐他母親:「孩子一定要離開血地!」「血地」,舊說乃指出生之所;木心,又總是抱緊他獨自經營的世界主義,我所書寫的條幅中兼有他幾首古體詩,其中這兩句寫在一九九三年:


    ……嘹唳在四海,誌若無神州。


    末一句,非常木心。當其時,他絕不想到有朝一日歸國而回家。一九九四年冬,終於難耐思鄉之念,木心飛回神州,在一個「積雪禦喪」的早晨,尋到他十五歲離開的故園:那年,他六十七歲。


    遵彼烏鎮,循其條枚。未見故庥,惄如輖飢……


    其時他正寫出近三百首《詩經演》,到紐約,便添了這首《烏鎮》——什麽意思呢,我問他。他笑眯眯說:「呶,就是沿著街找呀,找呀,找不到,心裏的愁啊、急啊,古人有種說法真好哩。」——他指著「惄如輖飢」幾個字——形容「肚皮餓極了呀」!


    詳細而鄭重地說起那一刻,他顯然努力抑製情感:進到院子,庭院滿目蒼涼,他實在不能辨識,不肯相信,佇立良久,終於對自己說,是了,就是這裏:


    遵彼烏鎮,迴其條肆。既見舊裏,不我遐棄……


    什麽意思呢,我又問。木心收起笑,正色說道:「呶,五十多年了,故裏居然還在,不肯遺棄我呀!」一九九四年,向宏三十一歲,與木心彼此不識不知。二〇〇六年後,我眼見向宏輕扶木心的右肘,回到他的故居和新家。又過五年,今夜,他在木心的客廳為先生籌劃體麵的葬禮。


    「家裏的老眠床,八仙桌,角角落落,暗沉沉,小時候覺得永遠會這樣過下去,地久天長呢。」先生幾次對我說。在我幼年,滬上人家也還多有這份江南舊宅的暗沉沉。二〇〇六年先生回來後,每與他客廳對坐,室中冥暗,軒窗外庭樹寂寂,也是天長地久的神情,好似故家從來就在,隻是少爺老了。木心,擅弄花草,在紐約每一遷入新居,即見盆栽環繞,鬱鬱蔥蔥。返鄉後,晚晴小築的後院經一番施工,挖水池,起亭榭,唯留著幾株樹,別無所長,先生居定不多時,便即草木繁盛,這兩年來,我常去後院稍稍走動,綠葉扶疏,濃蔭匝地,也仿佛這裏從未荒棄。


    其實不過六年。不到六年。今天下午正堂的條案前豎起放大的木心遺像,戴著禮帽,兩手交疊,淺笑著,看定鏡頭,狡黠而慈祥,是木心暮年最真切的神色,問了,拍攝人便是向宏。


    童明,先生部分著作的翻譯者,任職加州的大學,因課不能趕來送別,囑我寫一條幅,也用的先生的字句。我寫了,今夜裱幅送到,框了框子,僅八個字:


    銜命首義,生生不息。


    這意思,木心倒是先前就給我說過的:「你看,老虎慌急時,也知道嘴裏叼著小虎崽,我一輩子多少回闖不過去,可是想想,不肯死,一路珍攝自保,等於老虎銜著自己的命呀。」


    他便這樣地帶著老身老命,回來了。在死床上他記得自己說過這意思麽?不管什麽事,他總有話說,且老早說在那裏。他喜歡玩弄字辭,而字辭大抵現成;但他真是在玩弄麽,對我說下麵這句話時,木心一臉中肯:我知道,那是他久藏心中、決定麵對的真實。他說:


    人說視死如歸,我是視歸如死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岪與木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丹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丹青並收藏張岪與木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