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王獻玲:《試析第二次王明路線的實質》,《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3期。
[280]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102頁。
[281]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第101頁。
[282] 黃允升:《毛澤東開闢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創新》,第373頁。
[283] 《王稼祥選集》,第141~142頁。
[284] 1979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紅旗飄飄》第18輯,第58頁。有的學者就此評論說:「王稼祥傳達的莫斯科這一重要口信,在1938年充滿強烈親蘇氣氛的中共黨內所發生的巨大效力,非局外人所能想像,它簡直就是一封莫斯科對毛澤東中共領袖地位的承認書。從此塵埃落定,毛澤東雖未立即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但已成為事實上的中共最高領導人。至於王明,一旦遭莫斯科冷遇,則完全喪失了政治上的迴旋餘地,開始迅速走下坡路,最終被毛澤東一腳踢進『歷史的垃圾堆』。」「王稼祥返回延安所帶回的季米特洛夫『口信』,對毛澤東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毛澤東終於得到莫斯科的承認。現在他的地位已得到加強,下一步就是要對王明等發起全麵反擊,來鞏固自己的中共領袖地位。」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145、147頁。
[285] a.季托夫:《抗日戰爭初期中共領導內部的兩條路線鬥爭(1937~1939)》,原載蘇聯《遠東問題》1981年第3期,轉引自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146頁。
[286] 《曼努伊爾斯基、王明與毛澤東》(未刊稿)。
[287] 《八路軍新四軍駐各地辦事機構》第4冊,第104頁。
[288]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下卷,第595頁。
[289]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下卷,第595頁。
[290] 原件無時間,此時間是編者判定的。
[291] 《抗戰初期中共中央長江局》,第285頁。
[292] 楊奎鬆:《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第85頁。
[293] 金沖及、陳群主編《陳雲傳》上冊,第255頁。
[294] 《論新階段》,第40~41、71~72頁。
[295] 有的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毛澤東經長期醞釀,為徹底打倒王明和黨內的留蘇勢力,剷除中共黨內根深蒂固的對史達林的崇拜,最終確立自己在中共黨內的『導師』地位,而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的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口號。」對於參加六中全會的許多中共領導幹部來說,他們「沒有覺察到毛的有關『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講話掩藏著不久後將向黨內留蘇派勢力開刀的預兆」。「在1938年秋冬的延安,毛澤東抓住『中國化』這麵旗幟,已使自己處於完全主動的地位。莫斯科的『承認』大大提高了毛澤東的威望,毛澤東『奉天承運』,一手牢牢掌握中共軍隊,一手揮舞『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大旗,名正言順,師出有名。相形之下,王明等已陷入無以自拔的窘境」。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154、155、158頁。
[296] 《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第14輯,第194~195頁。曹仲彬、戴茂林《王明傳》附錄《王明著述目錄索引》說這個演講發表在10月15日的《新華日報》,第478頁。
[297]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105頁。
[298] 《王明言論選輯》,第594、625、628~639頁。
[299] 《王明言論選輯》,第521~622頁。
[300] 《王明言論選輯》,第623~624頁。
[301] 《王明言論選輯》,第637~638頁。
[302] 《王明言論選輯》,第629頁。
[303] 王明:《中共半世紀》,第150頁。
[304] 有的學者對王明也提出馬克思主義民族化、中國化的問題提出如下看法:「在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1938年,真正能夠一眼看穿毛之動機的人,在中共黨內唯有王明。」「王明在發言中表示擁護毛的意見,但是他又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實行中可能出現的偏差憂心忡忡。」王明提出的五個方麵的問題「顯然出自其親莫斯科的立場,表達了中共黨內留蘇勢力對毛澤東有可能利用這個口號背離正統馬列的警戒和擔心」。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157~158頁。
[305] 原件無日期。
[306] 《抗戰初期中共中央長江局》,第286頁。
[307] 《參政員陳紹禹吳玉章等昨由西安飛蓉今轉赴渝》,《四川日報》1938年10月26日;又見《八年抗戰在蓉城》,第555頁。
[308] 應為重慶。
[309] 劉文輝:《走到人民陣營的歷史道路》,第76~77頁。因1938年夏王明一直在武漢,不可能從西安經成都到武漢,故他們在成都的見麵可能是這一次。
[310] 應金華、樊丙庚主編《四川歷史文化名城》,第677頁。
[311] 胡大牛主編《中共中央南方局統戰史論》,第215頁。
[312] 《參政員陳紹禹吳玉章等昨由西安飛蓉今轉赴渝》,《四川日報》1938年10月26日;又見《八年抗戰在蓉城》,第555頁。
[313] 王明:《中共半世紀》,第61頁。
[314]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124頁。
[280]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102頁。
[281]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第101頁。
[282] 黃允升:《毛澤東開闢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創新》,第373頁。
[283] 《王稼祥選集》,第141~142頁。
[284] 1979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紅旗飄飄》第18輯,第58頁。有的學者就此評論說:「王稼祥傳達的莫斯科這一重要口信,在1938年充滿強烈親蘇氣氛的中共黨內所發生的巨大效力,非局外人所能想像,它簡直就是一封莫斯科對毛澤東中共領袖地位的承認書。從此塵埃落定,毛澤東雖未立即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但已成為事實上的中共最高領導人。至於王明,一旦遭莫斯科冷遇,則完全喪失了政治上的迴旋餘地,開始迅速走下坡路,最終被毛澤東一腳踢進『歷史的垃圾堆』。」「王稼祥返回延安所帶回的季米特洛夫『口信』,對毛澤東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毛澤東終於得到莫斯科的承認。現在他的地位已得到加強,下一步就是要對王明等發起全麵反擊,來鞏固自己的中共領袖地位。」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145、147頁。
[285] a.季托夫:《抗日戰爭初期中共領導內部的兩條路線鬥爭(1937~1939)》,原載蘇聯《遠東問題》1981年第3期,轉引自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146頁。
[286] 《曼努伊爾斯基、王明與毛澤東》(未刊稿)。
[287] 《八路軍新四軍駐各地辦事機構》第4冊,第104頁。
[288]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下卷,第595頁。
[289]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下卷,第595頁。
[290] 原件無時間,此時間是編者判定的。
[291] 《抗戰初期中共中央長江局》,第285頁。
[292] 楊奎鬆:《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第85頁。
[293] 金沖及、陳群主編《陳雲傳》上冊,第255頁。
[294] 《論新階段》,第40~41、71~72頁。
[295] 有的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毛澤東經長期醞釀,為徹底打倒王明和黨內的留蘇勢力,剷除中共黨內根深蒂固的對史達林的崇拜,最終確立自己在中共黨內的『導師』地位,而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的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口號。」對於參加六中全會的許多中共領導幹部來說,他們「沒有覺察到毛的有關『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講話掩藏著不久後將向黨內留蘇派勢力開刀的預兆」。「在1938年秋冬的延安,毛澤東抓住『中國化』這麵旗幟,已使自己處於完全主動的地位。莫斯科的『承認』大大提高了毛澤東的威望,毛澤東『奉天承運』,一手牢牢掌握中共軍隊,一手揮舞『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大旗,名正言順,師出有名。相形之下,王明等已陷入無以自拔的窘境」。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154、155、158頁。
[296] 《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第14輯,第194~195頁。曹仲彬、戴茂林《王明傳》附錄《王明著述目錄索引》說這個演講發表在10月15日的《新華日報》,第478頁。
[297]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105頁。
[298] 《王明言論選輯》,第594、625、628~639頁。
[299] 《王明言論選輯》,第521~622頁。
[300] 《王明言論選輯》,第623~624頁。
[301] 《王明言論選輯》,第637~638頁。
[302] 《王明言論選輯》,第629頁。
[303] 王明:《中共半世紀》,第150頁。
[304] 有的學者對王明也提出馬克思主義民族化、中國化的問題提出如下看法:「在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1938年,真正能夠一眼看穿毛之動機的人,在中共黨內唯有王明。」「王明在發言中表示擁護毛的意見,但是他又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實行中可能出現的偏差憂心忡忡。」王明提出的五個方麵的問題「顯然出自其親莫斯科的立場,表達了中共黨內留蘇勢力對毛澤東有可能利用這個口號背離正統馬列的警戒和擔心」。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157~158頁。
[305] 原件無日期。
[306] 《抗戰初期中共中央長江局》,第286頁。
[307] 《參政員陳紹禹吳玉章等昨由西安飛蓉今轉赴渝》,《四川日報》1938年10月26日;又見《八年抗戰在蓉城》,第555頁。
[308] 應為重慶。
[309] 劉文輝:《走到人民陣營的歷史道路》,第76~77頁。因1938年夏王明一直在武漢,不可能從西安經成都到武漢,故他們在成都的見麵可能是這一次。
[310] 應金華、樊丙庚主編《四川歷史文化名城》,第677頁。
[311] 胡大牛主編《中共中央南方局統戰史論》,第215頁。
[312] 《參政員陳紹禹吳玉章等昨由西安飛蓉今轉赴渝》,《四川日報》1938年10月26日;又見《八年抗戰在蓉城》,第555頁。
[313] 王明:《中共半世紀》,第61頁。
[314]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