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指1915年5月9日,這一天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了「21條要求」,接受這些要求意味著中國變成日本的殖民地。見《中國近代史》,莫斯科,1972,第541~543頁。
[158] 《王明給埃韋特和李竹聲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116~117頁。
[159]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0]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1]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2] 《寫作要目》,第119頁。
[163]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上卷,第372頁。
[164]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5]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6] 《資料叢書》第14冊,第163頁。
[167]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8] 《王明和康生給盛忠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165~166頁。
[169]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70] 有的論著認為:「博古對遠在莫斯科的王明的上述意見完全置之不理……此時的博古正青春年少,位居中央蘇區第一號人物的地位,在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博古更加堅持原有的僵硬政策。本來博古的立場在蘇區內部就已受到張聞天的質疑,現在連王明也提出批評,但是,博古對所有這類批評都採取了堅決『擋回去』的態度。博古的僵硬立場引致王明的強烈不滿,正是在這個時刻,王明對毛澤東的態度也從冷淡轉向熱烈。」「王明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黨內高層關係的複雜性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於是改善並加強與國內毛澤東的關係,就成了1934年後王明在莫斯科的主要活動之一。王明相信自己在黨內所處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已作好準備,和毛澤東等其它領導人攜手合作。」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99、102頁。
[171] 即a.斯韋特。
[172] 《資料叢書》第14冊,第179頁。
[173] 即不經過開會,而是用傳遞文件的方式進行的表決,後同。
[174] 《資料叢書》第14冊,第206~208頁。
[175]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76] 可能指吉鴻昌領導的華北抗日組織,其主要核心是他的部隊。
[177] 《隻有蘇維埃運動能夠救中國》,莫斯科—列寧格勒,1934,第13~100頁。
[178] 毛澤東:《經濟建設與查田運動》,莫斯科—列寧格勒,1934。
[179] 以上均見《康生和王明給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4號信》,《資料叢書》第14冊,第243~250頁。
[180] 《王明和康生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255頁。
[181] 《資料叢書》第14冊,第264頁。
[182] 《王明就黨為迎接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做準備一事給中共中央的信草稿》,《資料叢書》第14冊,第267~270頁。
[183] 《資料叢書》第14冊,第271頁。
[184]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85] 《王明和康生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278頁。
[186] 《王明和康生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279頁。
[187] 《王明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280頁。
[188]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98頁。
[189] 王明、孟慶樹:《永不能忘的會晤》,1970年4月22日。
[190] 《曾湧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view/864351.htm?fr=0_1)。
[191] 即李立三。
[192] 從內容看,該文件是王明、康生8月3日給中共中央信的摘要。
[193] 《六次戰爭與紅軍策略》,《資料叢書》第16冊,第564~602頁。
[194] 《資料叢書》第14冊,第282頁。
[195] 《寫作要目》。《王明言論選集》附錄《王明文章、講話目錄》說文章的題目是《蘇維埃中國的新形勢與新戰術》,見該書第646頁。
[196]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8頁。
[197] 《十三年來的中國共產黨》,《資料叢書》第17冊,第243~264頁。
[198] 俄羅斯科學院漢學圖書館存有此書。
[199] 裴高才:《胡秋原與王明李立三共事始末》,《世紀行》2003年第5期。
[200] 《中共上海中央局給王明和康生的信》,《資料叢書》第14冊,第324~346頁。
[201] 《傳記與回憶》。
[202] 俄羅斯科學院漢學圖書館存有此書。
[203] 《王明在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會議上關於德國問題的講話(摘錄)》,《資料叢書》第14冊,第352~354頁。
[204] 此處據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原稿。第二段中「以教條主義為領導的」一句,出版《毛澤東選集》第3卷時改為「以教條主義分子陳紹禹秦邦憲二同誌為首的」,見1953年版,第990頁。
[205] 不清楚是何人。
[206]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8頁。
[207] 裴高才:《胡秋原與王明李立三共事始末》,《世紀行》2003年第5期。
[208] 王明、孟慶樹:《永不能忘的會晤》,1970年4月22日。
[158] 《王明給埃韋特和李竹聲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116~117頁。
[159]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0]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1]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2] 《寫作要目》,第119頁。
[163] 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上卷,第372頁。
[164]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5]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6] 《資料叢書》第14冊,第163頁。
[167]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68] 《王明和康生給盛忠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165~166頁。
[169]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70] 有的論著認為:「博古對遠在莫斯科的王明的上述意見完全置之不理……此時的博古正青春年少,位居中央蘇區第一號人物的地位,在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博古更加堅持原有的僵硬政策。本來博古的立場在蘇區內部就已受到張聞天的質疑,現在連王明也提出批評,但是,博古對所有這類批評都採取了堅決『擋回去』的態度。博古的僵硬立場引致王明的強烈不滿,正是在這個時刻,王明對毛澤東的態度也從冷淡轉向熱烈。」「王明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黨內高層關係的複雜性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於是改善並加強與國內毛澤東的關係,就成了1934年後王明在莫斯科的主要活動之一。王明相信自己在黨內所處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已作好準備,和毛澤東等其它領導人攜手合作。」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第99、102頁。
[171] 即a.斯韋特。
[172] 《資料叢書》第14冊,第179頁。
[173] 即不經過開會,而是用傳遞文件的方式進行的表決,後同。
[174] 《資料叢書》第14冊,第206~208頁。
[175]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76] 可能指吉鴻昌領導的華北抗日組織,其主要核心是他的部隊。
[177] 《隻有蘇維埃運動能夠救中國》,莫斯科—列寧格勒,1934,第13~100頁。
[178] 毛澤東:《經濟建設與查田運動》,莫斯科—列寧格勒,1934。
[179] 以上均見《康生和王明給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4號信》,《資料叢書》第14冊,第243~250頁。
[180] 《王明和康生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255頁。
[181] 《資料叢書》第14冊,第264頁。
[182] 《王明就黨為迎接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做準備一事給中共中央的信草稿》,《資料叢書》第14冊,第267~270頁。
[183] 《資料叢書》第14冊,第271頁。
[184]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6頁。
[185] 《王明和康生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278頁。
[186] 《王明和康生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279頁。
[187] 《王明給中共中央的電報》,《資料叢書》第14冊,第280頁。
[188]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98頁。
[189] 王明、孟慶樹:《永不能忘的會晤》,1970年4月22日。
[190] 《曾湧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view/864351.htm?fr=0_1)。
[191] 即李立三。
[192] 從內容看,該文件是王明、康生8月3日給中共中央信的摘要。
[193] 《六次戰爭與紅軍策略》,《資料叢書》第16冊,第564~602頁。
[194] 《資料叢書》第14冊,第282頁。
[195] 《寫作要目》。《王明言論選集》附錄《王明文章、講話目錄》說文章的題目是《蘇維埃中國的新形勢與新戰術》,見該書第646頁。
[196]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8頁。
[197] 《十三年來的中國共產黨》,《資料叢書》第17冊,第243~264頁。
[198] 俄羅斯科學院漢學圖書館存有此書。
[199] 裴高才:《胡秋原與王明李立三共事始末》,《世紀行》2003年第5期。
[200] 《中共上海中央局給王明和康生的信》,《資料叢書》第14冊,第324~346頁。
[201] 《傳記與回憶》。
[202] 俄羅斯科學院漢學圖書館存有此書。
[203] 《王明在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會議上關於德國問題的講話(摘錄)》,《資料叢書》第14冊,第352~354頁。
[204] 此處據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原稿。第二段中「以教條主義為領導的」一句,出版《毛澤東選集》第3卷時改為「以教條主義分子陳紹禹秦邦憲二同誌為首的」,見1953年版,第990頁。
[205] 不清楚是何人。
[206] 〔日〕田中仁:《王明著作目錄》,第58頁。
[207] 裴高才:《胡秋原與王明李立三共事始末》,《世紀行》2003年第5期。
[208] 王明、孟慶樹:《永不能忘的會晤》,1970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