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第2卷上冊,第62頁。


    [352] 戴茂林:《六屆四中全會前後有關王明研究的幾則史實辨析》,《中共黨史研究》2011年第11期。


    [353] 《張聞天給雷利斯基的信》,《資料叢書》第10冊,第180頁。


    [354] 《六大以來》上冊,第126~127頁。


    [355] 陸定一口述《關於不要戴政治帽子》,《光明日報》1984年11月23日。


    [356] 《蓋利斯同周恩來、向忠發和張國燾談話記錄》,《資料叢書》第10冊,第211頁。


    [357] 《雷利斯基同向忠發和陳紹禹談話記錄》,《資料叢書》第10冊,第228~230頁。


    [358]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7冊,第221~227頁。


    [359]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7冊,第258、262頁。


    [360] 《毛澤東選集》第3卷,1953,第987頁。


    [361] 盛嶽:《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中國革命》,第255頁。


    [362]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83頁。


    [363] 即王雲程。


    [364] 《資料叢書》第10冊,第317頁。


    [365] 指向忠發。


    [366] 《傳記與回憶》。


    [367] 《傳記與回憶》。


    [368] 盛嶽:《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中國革命》,第252頁。


    [369] 戴茂林、劉喜發:《訪問陳紹杓談話記錄》,見曹仲彬、戴茂林《王明傳》,第236頁。


    [370] 《陳雲年譜》,第118頁。


    [371] 王榮華主編《上海大辭典》上冊,第136頁。


    [372] 《關於臨時中央政治局和博古當總書記問題》(未刊稿)。


    [373]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84頁。


    [374]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7冊,第355~375頁。


    [375] 似是指1931年8月30日《中央給蘇區中央局並紅軍總前委的指示信——關於中央蘇區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的中心任務》。


    [376] 盛嶽:《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中國革命》,第255頁。


    [377] 《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3冊,第242頁。


    [378] 據《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第19126號公函》(1931年9月),原件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轉引自程中原《張聞天傳》(修訂版),第95頁。孟慶樹整理的《傳記與回憶》則說:「顧順章向陳立夫保證他能設法逮捕向忠發、周恩來和陳紹禹。同時蔣介石更懸賞通緝向、周、陳三人,每人賞格為十萬元。」顧順章被捕叛變後,對於捕捉向、周、陳三人的賞格更有了增加。


    [379] 《關於臨時中央政治局和博古當總書記問題》(未刊稿)。《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為9人,由秦邦憲(博古)、張聞天(洛甫)、康生、劉少奇、盧福坦、黃平、陳雲、李竹聲、王藎仁(王雲程)9人組成,博古負總的責任。(第2卷,第62頁)。張培森主編《張聞天年譜(1900~1976)》(上卷,第135頁)、程中原《張聞天傳(修訂版)》(172頁)亦持此說。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周恩來年譜(1898~1949)》(第212頁)和金沖及主編的《周恩來傳1898~1949》(修訂本)(第294頁)卻說臨時中央政治局由「秦邦憲、張聞天(洛甫)、康生、陳雲、盧福坦、李竹聲六人組成」。吳葆樸等編《博古文選·年譜》亦持此說(第368頁)。


    [380] 王明當時並不是中共中央總書記,此處說法有誤。


    [381] 盛嶽:《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中國革命》,第252頁。


    [382] 楊奎鬆:《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第67頁。


    [383] 《關於臨時中央政治局和博古當總書記問題》(未刊稿)。


    [384] 《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第48~49頁。


    [385]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87頁。


    [386]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7冊,第401、402、406、413、414頁。


    [387] 轉引自張學新主編《任弼時傳》,第216頁。


    [388] 《毛澤東選集》第3卷,1953,第987~988頁。


    [389]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86頁。


    [390] 吳葆樸、李誌英:《秦邦憲(博古)傳》,第97頁。


    [391] 張學新主編《任弼時傳》,第220頁。


    四 在共產國際


    1931年10月 27歲


    10月18日 與孟慶樹、吳克堅、盧競如一起,秘密乘日本船赴蘇聯。先到海參崴,然後改乘火車到莫斯科。[1]


    《傳記與回憶》說:共產國際於9月中旬派人來安排交通以後,「周、陳又推遲了一個月,還未離開上海。共產國際又來電說:你們一定要立即來莫斯科參加國際第十二次執委會,如再不來,是不服從組織決定,要受紀律處分。於是紹禹、慶樹和吳克堅、盧競如四人於1931年10月18日啟程赴莫(吳克堅、盧競如兩同誌是中央特科工作人員,特科決定要他倆護送王明並允許他倆留莫學習)」。


    王明雖然走了,但後來的中共黨史仍然認為中共中央在遵義會議前執行的是王明「左」傾路線,認為這條錯誤路線在黨內統治4年之久。為什麽呢?1985、1986年胡喬木在《關於歷史問題決議的起草》的談話中說:「王明走了,博古上台,可還是說王明路線,因為第一,沒有王明就沒有博古上台,當時博古連中央委員都不是,完全是小宗派。第二,博古執行的路線與王明是一脈相承的。第三,王明到共產國際搞的還是四中全會那一套。」[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