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孫耀文:《風雨五載》,第282、283頁。
[194] 黃靜汶、楊放之:《光照千秋——記黃勵烈士》,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處史料室編《雨花台革命烈士故事》,第117~118頁。
[195] 轉引自孫耀文《風雨五載》,第285頁。
[196] 《黃平遺稿(節選)》,《黨史研究資料》第4集,第77頁;黃平:《往事回憶》,第66頁。
[197] 指中共六大。
[198] 指共產國際六大。
[199]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59頁。
三 回國及上台
1929年 25歲
3月底 接到回國工作的通知,離蘇回國。
有的著作認為米夫安排王明回國,是「想讓他在中共中央的領導機關中盡早占有重要地位」。[1]但《傳記與回憶》說,當時中共中央、聯共中央都對如何對待富農的問題存在爭論。一方麵李立三與蔡和森爭論,另一方麵布哈林與米夫爭論。布哈林要聯合富農,米夫不同意。後來據米夫說,史達林曾同意米夫的意見,認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不能聯合富農,因富農多兼半地主,叫他為半封建剝削。王明這次回國,就是被派去平息李立三、蔡和森關於富農問題的爭論。書中說:「1929年2月初,米夫和秋白找紹禹談話,說:『你不是很久就想回國去工作嗎?現在聽說李立三和蔡和森關於富農問題爭論得很厲害。李立三把蔡和森的政治局委員都開除了,和森正在動身到莫斯科來。中共代表團和國際東方部準備一封信(主要關於富農問題),但等信寫好,還要通過,要幾個月後,才能送去。因此,要你回去告訴中央,不要再爭論這個問題了。他們都知道你在國際工作,會相信的。因而派你回去傳達。」
關於王明離開莫斯科的時間,有的說是3月初。王明在《中共半世紀》一書中說:「我早已在二月初就離開莫斯科回國來了。」[2]孟慶樹整理的《傳記與回憶》也說:「1929年2月,紹禹離莫斯科。」但1929年3月26日米夫在給中共中央的信中說:「近日將派遣戈盧別夫[3]同誌和10到15人的一批有專業知識的學生和翻譯」回中國。[4]說明王明這時還沒有回國,他回國的時間應該是3月底。[5]
據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學黃理文回憶,米夫對王明回國還特意作了安排:「上火車坐的是頭等車廂,兩人一個小包間,窗簾拉著,誰也看不見。這在蘇聯隻有中央委員才能享受這種待遇,而中國同誌隻有瞿秋白等少數政治局委員可以享受這種待遇。」「到海參崴換輪船時,王明坐的是二等艙,而留學生回國大家都坐三等艙。」[6]
4月~5月初 在歸國途中船經青島附近時,作詩《滄海水》,表達對戀人孟慶樹的思念,詩共五段,其第一段和第四段是:
(一)滄海水,何其多,拿來調墨寫詩歌。
別意離情寫不盡,直到滄海不流波。
(四)聽不盡,看不完,驚天動地大詩篇,
為愛革命先妹去,別途越遠越心連;
聽不盡,看不完,驚天動地大詩篇,
為黨事業先妹去,別時越久越心連。[7]
5月上旬 抵達上海。[8]作詩《抵上海》,詩曰:
方酣春意獨還鄉,別意離懷萬裏長。
西聞天鷹歌織女,東聽河鼓笑牛郎。
域中鄉市爭紅白,滬上風雲搏暗光。
到此一心為戰鬥,沖霄壯誌正昂揚。[9]
5月 被分配到中共滬西區委,在書記何孟雄領導下做《紅旗》報通訊員。[10]
有的回憶說,當時中共中央提出讓王明到革命根據地去工作,但他不願意,願意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如師哲回憶說:「王明對從歐美經莫斯科回國的一些人講過,在中國搞革命活動,領導工作隻能從上邊來做,從上邊去領導容易得多,在下邊作實際工作困難太大,有力使不上,有本事施展不開。王明常說,領導革命需要有核心力量,沒有這種核心,沒有骨幹力量支持你,無論你怎麽正確,你的主張也推行不開,得不到擁護。領導核心的形成,是從鬥爭中來的。所以,1929年王明回國後,不願到基層工作,堅持要留在中央機關,一心一意想當領袖。他既害怕白色恐怖,又害怕做艱苦細緻的群眾工作。」[11]還有的著作說,當時李立三直接將王明「分配到幾個基層工廠(即浦東區南洋菸廠)去作黨的支部書記」。[12]但據《傳記與回憶》說,王明回國後很不順利:
1929年2月,紹禹離莫斯科。秋白叫他去找代表團管理組織工作的餘飛。餘飛叫紹禹到上海寶隆醫院去接頭。但是,紹禹到滬後,雖幾次去信,也未見有人來接頭。直到「五一」節前,紹禹在街上遇到陳原道同誌,才接上了頭。原道同誌當時是中央組織部的幹事,他很氣憤地說:「寶隆醫院這個地址破壞已半年了。我們早已通知過代表團,為什麽餘飛還把這個地址告訴你,而給別人不是這個地址!?」原道告訴中央後,第三天李立三到壽陽公(紹禹住的旅館)來。他一見到紹禹,就橫眉怒目、麵紅耳赤地問紹禹,國際有什麽意見。當紹禹把情況告訴他後,他說:「你雖然在莫斯科學習過,但沒有實際工作經驗,要到最下層、最艱苦、最困難的地方去。」紹禹說「可以」。李立三派紹禹到滬西去,做《紅旗》報的通訊員。但當紹禹找到滬西後,才知道已有了通訊員高傑三同誌。高同誌說:「我要半年以後才能離開。你是來做候補通訊員的,是給我做助手的。你的任務是每天領來報紙,送發報紙。每早六時到北四川路青年會拿《上海日報》(李求實主編的),拿70份左右。一半我分給區委,另一半由你自己到工廠街道等處去貼散。《上海日報》是秘密的,要善於躲避敵人。在電車上把報紙放在足下。時常有敵人來搜查,要小心……」李立三不準紹禹和區委人接觸,隻和高傑三一人聯繫。
[194] 黃靜汶、楊放之:《光照千秋——記黃勵烈士》,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處史料室編《雨花台革命烈士故事》,第117~118頁。
[195] 轉引自孫耀文《風雨五載》,第285頁。
[196] 《黃平遺稿(節選)》,《黨史研究資料》第4集,第77頁;黃平:《往事回憶》,第66頁。
[197] 指中共六大。
[198] 指共產國際六大。
[199] 《王明詩歌選集(1913~1974)》,第59頁。
三 回國及上台
1929年 25歲
3月底 接到回國工作的通知,離蘇回國。
有的著作認為米夫安排王明回國,是「想讓他在中共中央的領導機關中盡早占有重要地位」。[1]但《傳記與回憶》說,當時中共中央、聯共中央都對如何對待富農的問題存在爭論。一方麵李立三與蔡和森爭論,另一方麵布哈林與米夫爭論。布哈林要聯合富農,米夫不同意。後來據米夫說,史達林曾同意米夫的意見,認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不能聯合富農,因富農多兼半地主,叫他為半封建剝削。王明這次回國,就是被派去平息李立三、蔡和森關於富農問題的爭論。書中說:「1929年2月初,米夫和秋白找紹禹談話,說:『你不是很久就想回國去工作嗎?現在聽說李立三和蔡和森關於富農問題爭論得很厲害。李立三把蔡和森的政治局委員都開除了,和森正在動身到莫斯科來。中共代表團和國際東方部準備一封信(主要關於富農問題),但等信寫好,還要通過,要幾個月後,才能送去。因此,要你回去告訴中央,不要再爭論這個問題了。他們都知道你在國際工作,會相信的。因而派你回去傳達。」
關於王明離開莫斯科的時間,有的說是3月初。王明在《中共半世紀》一書中說:「我早已在二月初就離開莫斯科回國來了。」[2]孟慶樹整理的《傳記與回憶》也說:「1929年2月,紹禹離莫斯科。」但1929年3月26日米夫在給中共中央的信中說:「近日將派遣戈盧別夫[3]同誌和10到15人的一批有專業知識的學生和翻譯」回中國。[4]說明王明這時還沒有回國,他回國的時間應該是3月底。[5]
據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學黃理文回憶,米夫對王明回國還特意作了安排:「上火車坐的是頭等車廂,兩人一個小包間,窗簾拉著,誰也看不見。這在蘇聯隻有中央委員才能享受這種待遇,而中國同誌隻有瞿秋白等少數政治局委員可以享受這種待遇。」「到海參崴換輪船時,王明坐的是二等艙,而留學生回國大家都坐三等艙。」[6]
4月~5月初 在歸國途中船經青島附近時,作詩《滄海水》,表達對戀人孟慶樹的思念,詩共五段,其第一段和第四段是:
(一)滄海水,何其多,拿來調墨寫詩歌。
別意離情寫不盡,直到滄海不流波。
(四)聽不盡,看不完,驚天動地大詩篇,
為愛革命先妹去,別途越遠越心連;
聽不盡,看不完,驚天動地大詩篇,
為黨事業先妹去,別時越久越心連。[7]
5月上旬 抵達上海。[8]作詩《抵上海》,詩曰:
方酣春意獨還鄉,別意離懷萬裏長。
西聞天鷹歌織女,東聽河鼓笑牛郎。
域中鄉市爭紅白,滬上風雲搏暗光。
到此一心為戰鬥,沖霄壯誌正昂揚。[9]
5月 被分配到中共滬西區委,在書記何孟雄領導下做《紅旗》報通訊員。[10]
有的回憶說,當時中共中央提出讓王明到革命根據地去工作,但他不願意,願意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如師哲回憶說:「王明對從歐美經莫斯科回國的一些人講過,在中國搞革命活動,領導工作隻能從上邊來做,從上邊去領導容易得多,在下邊作實際工作困難太大,有力使不上,有本事施展不開。王明常說,領導革命需要有核心力量,沒有這種核心,沒有骨幹力量支持你,無論你怎麽正確,你的主張也推行不開,得不到擁護。領導核心的形成,是從鬥爭中來的。所以,1929年王明回國後,不願到基層工作,堅持要留在中央機關,一心一意想當領袖。他既害怕白色恐怖,又害怕做艱苦細緻的群眾工作。」[11]還有的著作說,當時李立三直接將王明「分配到幾個基層工廠(即浦東區南洋菸廠)去作黨的支部書記」。[12]但據《傳記與回憶》說,王明回國後很不順利:
1929年2月,紹禹離莫斯科。秋白叫他去找代表團管理組織工作的餘飛。餘飛叫紹禹到上海寶隆醫院去接頭。但是,紹禹到滬後,雖幾次去信,也未見有人來接頭。直到「五一」節前,紹禹在街上遇到陳原道同誌,才接上了頭。原道同誌當時是中央組織部的幹事,他很氣憤地說:「寶隆醫院這個地址破壞已半年了。我們早已通知過代表團,為什麽餘飛還把這個地址告訴你,而給別人不是這個地址!?」原道告訴中央後,第三天李立三到壽陽公(紹禹住的旅館)來。他一見到紹禹,就橫眉怒目、麵紅耳赤地問紹禹,國際有什麽意見。當紹禹把情況告訴他後,他說:「你雖然在莫斯科學習過,但沒有實際工作經驗,要到最下層、最艱苦、最困難的地方去。」紹禹說「可以」。李立三派紹禹到滬西去,做《紅旗》報的通訊員。但當紹禹找到滬西後,才知道已有了通訊員高傑三同誌。高同誌說:「我要半年以後才能離開。你是來做候補通訊員的,是給我做助手的。你的任務是每天領來報紙,送發報紙。每早六時到北四川路青年會拿《上海日報》(李求實主編的),拿70份左右。一半我分給區委,另一半由你自己到工廠街道等處去貼散。《上海日報》是秘密的,要善於躲避敵人。在電車上把報紙放在足下。時常有敵人來搜查,要小心……」李立三不準紹禹和區委人接觸,隻和高傑三一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