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月間 中山大學學生中「教務派」和「支部派」的鬥爭激烈化。
不少人認為,「教務派」與「支部派」之爭是由教務長阿古爾和聯共黨支部書記謝德尼可夫的矛盾引起的。例如江澤民回憶說:「1927年初夏,拉狄克被免除校長職務後,教務主任阿戈爾被任命為臨時代理校長。他同支部局書記塞德尼柯夫[47]各拉攏一些人互相指責,工作極不協調,形成所謂教務派與黨務派之爭。教務派指責說:學校黨務工作搞得一塌糊塗,繼續推行旅莫支部的作風。黨務派則反擊說,教務工作搞得雜亂無章……雖然在1927年夏開過多次會,但都未解決問題。」[48]
楊尚昆回憶說:「拉狄克被撤銷校長職務後,聯共中央任命教務長阿古爾為代理校長。阿古爾同學校支部局書記謝德尼可夫之間本來就有矛盾,他代理校長後,重用留學生中資格比較老的周達文、董亦湘和俞秀鬆等,被稱為『教務派』。俞秀鬆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董亦湘是上海大學的教員。同阿古爾對立的謝德尼可夫則拉攏張聞天和沈澤民等,被稱為『支部局派』,彼此矛盾激化。6月,在學校總結工作的會上,兩派互相攻擊各不相讓,爭吵了7天。但多數同學包括我在內,對這些不感興趣,因此被稱為『第三勢力』。」[49]
盛嶽回憶說:教務長「阿古爾是一個有很大野心的人。他利用當時學校管理上的權力真空,力圖為自己撈到校長職位。為了加強他的地位,他爭取到了幾個有勢力的學生的支持,如周達明(文)、俞秀鬆和董亦湘等,這些都是素有聲望的老黨員……阿古爾依靠身邊這幾個有地位的人物,很快在他身後集結了一大批學生,成為學校的太上皇,根本不把聯共黨支部書記謝德尼可夫(sednikov)放在眼裏。謝德尼可夫反過來把原來的中共莫斯科支部領導人拉到他身邊,像胡鍾、李俊哲等,並通過他們成功地拉攏了張聞天、沈澤民和施適。這樣,在中大形成了兩大敵對陣營——以阿古爾為首的教務派(academic affair faction)和由謝德尼可夫領導的支部派」。「在一九二七年六月底的學期總結會議上,這場權力鬥爭達到了頂點。兩派在會上展開了『血』戰,就教務和黨政工作激烈辯論。教務派堅持認為學校的黨務工作搞得一塌糊塗,而支部派則堅持說學校的教務工作搞得雜亂無章;雙方在爭論中寸步不讓。這次會議一連開了七天七夜,隻在開飯時間休會,還是沒有取得任何妥協。許多學生不參加兩派,對這場叫人厭煩的權力鬥爭大為惱火,我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正因為這樣,就形成了第三勢力,這使得學校情況更趨複雜。這場兩敗俱傷的鬥爭繼續進行……」[50]
有的學者也認為:「教務派」「支部派」「這兩派是中山大學的領導人搞起來的,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實際上是兩個領導人的矛盾的反映」。[51]
但有的人認為「教務派」與「支部派」之爭是由於米夫、王明等人想奪取中山大學的權力挑起來的。如袁溥之回憶說:「一九二七年夏天,中山大學校長卡爾·拉狄克停止職務。臨時接替他的是校教務長阿古爾。在我看來,阿古爾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不但一般學生敬重他,就是那些很有聲望的中國教職員也很敬重他,象俞秀鬆、董亦湘、周達文等人就是這樣。俞秀鬆同誌是我黨早期的黨員,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第一任領導人;董亦湘同誌是建黨初期黨員,而且是參與籌辦中山大學的中共代表之一;周達文是一位很有學識的教員。他們在中國學生中威信很高。萬萬沒有想到,阿古爾代校長和他們卻成了米夫及王明等人奪取中山大學領導權的障礙。米夫耍弄權術把阿古爾搞下台後,自己擔任了中山大學校長。王明等人就狠狠打擊俞秀鬆、董亦湘、周達文等人。」[52]
7月15日前 汪精衛叛變革命前隨米夫返回蘇聯。
7月15日 汪精衛在武漢公開反共。
8月初 隨米夫回到莫斯科。
隨後,王明到離莫斯科不遠的特拉索夫卡向正在過暑假的中山大學學生報告中國見聞,表示了對中國革命形勢的悲觀看法。他了解到學校鬥爭的複雜情況後,向米夫獻計:支持支部派,爭取、團結中間態度的同學,搞垮教務派。米夫採納了王明的建議。實施的結果,搞垮了教務派,阿古爾被撤職離校,支部派取得了勝利,米夫很快被任命為校長。王明因此更進一步得到重用。
江澤民[53]回憶說:「是年8月間他們(米夫、王明)回到中山大學時,正是黨務、教務兩派爭鬥激烈,學校被搞得四分五裂異常混亂的時期。王明趁機利用矛盾,施展其野心家的伎倆。米夫按照他的計謀,掌握不參與黨、教兩派爭論的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被稱為第三勢力),暗中聯合黨務派,搞垮以阿戈爾為首的教務派,從而為自己接任校長職務鋪平道路。結果,阿戈爾和塞德尼柯夫均被解除職務。1927年底米夫被正式任命為中山大學校長。」[54]
盛嶽回憶說:「當米夫回來時,他發現學校已被派係搞得四分五裂。為了製止混亂,陪同米夫去中國後回來的陳紹禹提出了一項結束爭論的方案。他建議米夫牢牢掌握住第三勢力,利用它來聯合支部派,搞垮阿古爾的教務派,從而為米夫當中大校長鋪平道路。陳的方案被付諸實施,證明行之有效。阿古爾派被完全搞垮,米夫不久被正式提升為校長。陳紹禹在這場運動中是積極的組織者之一,成了米夫的主要心腹。這次鬥爭,是陳紹禹初次同張聞天、沈澤民等人結成同盟,並由此而最後形成有名的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這一同盟對於中山大學和中共本身都有著深遠的意義。」[55]
不少人認為,「教務派」與「支部派」之爭是由教務長阿古爾和聯共黨支部書記謝德尼可夫的矛盾引起的。例如江澤民回憶說:「1927年初夏,拉狄克被免除校長職務後,教務主任阿戈爾被任命為臨時代理校長。他同支部局書記塞德尼柯夫[47]各拉攏一些人互相指責,工作極不協調,形成所謂教務派與黨務派之爭。教務派指責說:學校黨務工作搞得一塌糊塗,繼續推行旅莫支部的作風。黨務派則反擊說,教務工作搞得雜亂無章……雖然在1927年夏開過多次會,但都未解決問題。」[48]
楊尚昆回憶說:「拉狄克被撤銷校長職務後,聯共中央任命教務長阿古爾為代理校長。阿古爾同學校支部局書記謝德尼可夫之間本來就有矛盾,他代理校長後,重用留學生中資格比較老的周達文、董亦湘和俞秀鬆等,被稱為『教務派』。俞秀鬆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董亦湘是上海大學的教員。同阿古爾對立的謝德尼可夫則拉攏張聞天和沈澤民等,被稱為『支部局派』,彼此矛盾激化。6月,在學校總結工作的會上,兩派互相攻擊各不相讓,爭吵了7天。但多數同學包括我在內,對這些不感興趣,因此被稱為『第三勢力』。」[49]
盛嶽回憶說:教務長「阿古爾是一個有很大野心的人。他利用當時學校管理上的權力真空,力圖為自己撈到校長職位。為了加強他的地位,他爭取到了幾個有勢力的學生的支持,如周達明(文)、俞秀鬆和董亦湘等,這些都是素有聲望的老黨員……阿古爾依靠身邊這幾個有地位的人物,很快在他身後集結了一大批學生,成為學校的太上皇,根本不把聯共黨支部書記謝德尼可夫(sednikov)放在眼裏。謝德尼可夫反過來把原來的中共莫斯科支部領導人拉到他身邊,像胡鍾、李俊哲等,並通過他們成功地拉攏了張聞天、沈澤民和施適。這樣,在中大形成了兩大敵對陣營——以阿古爾為首的教務派(academic affair faction)和由謝德尼可夫領導的支部派」。「在一九二七年六月底的學期總結會議上,這場權力鬥爭達到了頂點。兩派在會上展開了『血』戰,就教務和黨政工作激烈辯論。教務派堅持認為學校的黨務工作搞得一塌糊塗,而支部派則堅持說學校的教務工作搞得雜亂無章;雙方在爭論中寸步不讓。這次會議一連開了七天七夜,隻在開飯時間休會,還是沒有取得任何妥協。許多學生不參加兩派,對這場叫人厭煩的權力鬥爭大為惱火,我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正因為這樣,就形成了第三勢力,這使得學校情況更趨複雜。這場兩敗俱傷的鬥爭繼續進行……」[50]
有的學者也認為:「教務派」「支部派」「這兩派是中山大學的領導人搞起來的,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實際上是兩個領導人的矛盾的反映」。[51]
但有的人認為「教務派」與「支部派」之爭是由於米夫、王明等人想奪取中山大學的權力挑起來的。如袁溥之回憶說:「一九二七年夏天,中山大學校長卡爾·拉狄克停止職務。臨時接替他的是校教務長阿古爾。在我看來,阿古爾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不但一般學生敬重他,就是那些很有聲望的中國教職員也很敬重他,象俞秀鬆、董亦湘、周達文等人就是這樣。俞秀鬆同誌是我黨早期的黨員,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第一任領導人;董亦湘同誌是建黨初期黨員,而且是參與籌辦中山大學的中共代表之一;周達文是一位很有學識的教員。他們在中國學生中威信很高。萬萬沒有想到,阿古爾代校長和他們卻成了米夫及王明等人奪取中山大學領導權的障礙。米夫耍弄權術把阿古爾搞下台後,自己擔任了中山大學校長。王明等人就狠狠打擊俞秀鬆、董亦湘、周達文等人。」[52]
7月15日前 汪精衛叛變革命前隨米夫返回蘇聯。
7月15日 汪精衛在武漢公開反共。
8月初 隨米夫回到莫斯科。
隨後,王明到離莫斯科不遠的特拉索夫卡向正在過暑假的中山大學學生報告中國見聞,表示了對中國革命形勢的悲觀看法。他了解到學校鬥爭的複雜情況後,向米夫獻計:支持支部派,爭取、團結中間態度的同學,搞垮教務派。米夫採納了王明的建議。實施的結果,搞垮了教務派,阿古爾被撤職離校,支部派取得了勝利,米夫很快被任命為校長。王明因此更進一步得到重用。
江澤民[53]回憶說:「是年8月間他們(米夫、王明)回到中山大學時,正是黨務、教務兩派爭鬥激烈,學校被搞得四分五裂異常混亂的時期。王明趁機利用矛盾,施展其野心家的伎倆。米夫按照他的計謀,掌握不參與黨、教兩派爭論的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被稱為第三勢力),暗中聯合黨務派,搞垮以阿戈爾為首的教務派,從而為自己接任校長職務鋪平道路。結果,阿戈爾和塞德尼柯夫均被解除職務。1927年底米夫被正式任命為中山大學校長。」[54]
盛嶽回憶說:「當米夫回來時,他發現學校已被派係搞得四分五裂。為了製止混亂,陪同米夫去中國後回來的陳紹禹提出了一項結束爭論的方案。他建議米夫牢牢掌握住第三勢力,利用它來聯合支部派,搞垮阿古爾的教務派,從而為米夫當中大校長鋪平道路。陳的方案被付諸實施,證明行之有效。阿古爾派被完全搞垮,米夫不久被正式提升為校長。陳紹禹在這場運動中是積極的組織者之一,成了米夫的主要心腹。這次鬥爭,是陳紹禹初次同張聞天、沈澤民等人結成同盟,並由此而最後形成有名的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這一同盟對於中山大學和中共本身都有著深遠的意義。」[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