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韻表及考釋》:考釋《荀子》中一些古字的讀音。


    《屈宋韻表及考釋》:考釋屈原著作中,一些古字的讀音。如《離騷》中「庸(鍾)降(江)按古音東、鍾、江分。」等。此表在獄中未完成,以後也未續成。本稿及上稿,都糾正了一些流誤。


    《晉呂靜〈韻集〉目》:當時音韻界對「韻目次第及四聲相配,均用《切韻》」,而對晉代呂靜《韻集》如何,「皆不可知」。本篇論文把今存《廣韻》有而呂目所無者,一一列出,填補了空白。此稿完成於獄中,但陳生前一直未見發表。


    《廣韻東冬鍾江中之古韻考》:此稿考證了《廣韻》中數字同韻異讀的情況,指出並補正了顧炎武、江永、江有浩等音韻學大家在《廣韻》研究上的舛誤與不足,指出:「古今音變,代有不同,就《廣韻》諸收之字,考之古音,往往散在異韻者古為同韻,《廣韻》同韻者可析為數韻,非所謂葉音、合韻,亦非所謂古人韻緩……茲就廣韻東、冬、鍾、江之字,依字之母聲及古書用韻,推求古韻異讀者,以補前賢之闕焉。」[55]


    以上七種音韻學論著[56],在陳獨秀逝世後,由何之瑜彙編成《陳獨秀遺著》,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取名《古音陰陽入互用例表及其它》。1949年3月,該書排出清樣,大16開本,共271頁。適逢政權易手,該書胎死腹中。不過這些手稿和清樣一直完好地保存著。半個多世紀後的1993年,筆者把清樣稿推薦給中華書局,由於各種原因,又拖了八年,2001年才得以出版,改名為《陳獨秀音韻學論文集》,並應出版社之請,筆名為其寫了「代序」,第一次綜合介紹了陳獨秀一生從事音韻文字學的情況。人們終於看到了陳獨秀研究音韻學的全貌和高深的造詣。該書首印3000冊,很快銷售一空。


    二是文字學方麵。


    《幹支為字母說》:這是一篇短篇學術論文。文章認為幹支「起源甚古,約在殷商之前……觀《爾雅》所載幹支之異名,概為複音字,其義絕不可解。」故陳獨秀認為幹支與漢字不同,乃外族傳入的「譯音」;指出陰陽五行家對幹支的解釋是「逞臆妄說」;幹支為星宿辰屬之說,也不能完全說通,因此,論文認為:「幹支之解釋求之於義,不如求之於音,故近人幹支為字母之說,有所取焉。」[57]此稿一直未見發表。


    《實庵字說》:這是繼1913年《字義類例》之後,又一部解析漢字的文字學著作,在《東方雜誌》連載五次後,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有人評價說:「《實庵字說》於金石甲骨文字,多所發明……其書最大成就,即在將有關聯誼之字,分別釋例,而所舉間附以英語學名,於九經文字,鼎彝刻詞,及音韻諸書,均有捃拾……此較孫詒讓所著,僅錄古文者有別。」[58]魏建功則說,原新文化運動幹將,已經成為我國著名文字學家的錢玄同,每見《東方雜誌》發表《實庵字說》,即於東安市場書攤「爭先尋求,津津樂道,喜至功家清談。從違取捨,間有發明」。[59]


    《誤字初階》:此稿在獄中隻完成初稿,晚年以主要精力修改補充重訂,更名為《小學識字教本》,成為文字學巨著。其內容匯集畢生研究音韻文字學之成果,致力於尋找漢字的規律,以解決漢字難學、難認、難記、難寫的問題。與《字義類例》著重於「分析字義的淵源」有別;關於此著最後的寫作和命運,十分複雜並帶有戲劇性,留待晚年敘述。


    《甲戌隨筆》:在陳獨秀1934年獄中所寫的文字學研究著作中,這部著作是一部神秘的草稿。2006年在大陸出版前,一直杳無音信。人們以為它已「失蹤」了,其實一直保存在陳獨秀摯友後人手中。


    從內容上看,此稿內容相當雜亂,顯然是陳獨秀在以上研究音韻文字學時,隨手寫的心得筆記。後來可能由陳自己或何之瑜稍做整理、歸類,並把陳晚年整理的房東楊魯丞的文字學著作作為「附錄」一起編入,取名《甲戌隨筆》。陳逝後,由其摯友方孝遠保存,後由方之子繼孝秘藏,2006年11月,以並不貼切的《陳獨秀先生遺著》為書名出版。實際上,在何之瑜編的《陳獨秀叢著目錄》中,它排在倒數第二位,即遺稿中的第十一種,應該說是陳獨秀文字學著作中的次要部分。如此說並非要貶低此稿,因為陳獨秀從不「無病呻吟」「無得而作」,它是以讀書研究中的偶有心得,記錄下來的,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所以稱為「隨筆」。自然,它的出版還是有價值的。


    獄中的特殊戰鬥和《金粉淚》的滄桑


    陳獨秀在進行以上公開的政治鬥爭和學術研究之外,還進行了一些隱蔽的鬥爭和文學創作活動,以示他昂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的風骨與情操。這則集中表現在他秘密創作的《金粉淚》五十六首組詩中。


    《金粉淚》是一組七言絕句,全詩感時傷事,傾吐陳獨秀憂國憂民的悲憤情思。「金粉淚」的命題旨意,是因南京乃舊時「六朝金粉」的繁華古都,而今成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國民黨的達官貴人們不顧國家民族的存亡,在六朝金粉之地紙醉金迷;而在他們統治下的人民卻在痛苦呻吟。對此,蒙冤服刑於南京監獄中的陳獨秀感慨萬千,憤然將這組詩命名為「金粉淚」。它用筆做刀槍,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從讀報和接待來訪人員中所見所聞的事實,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廣闊領域內,淋漓盡致地揭露、諷刺、痛斥、控訴了國民黨官僚的罪惡統治,深切同情人民的苦難。這組詩,無論從哪方麵來說,從內容到形式,都是民族瑰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