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估計是否成立,暫且不說,但卻說明,應當請陳獨秀去的時候不請,實際撤銷陳獨秀總書記職務後,幾次三番邀請他,其用心何在令人懷疑。
不過,陳獨秀1928年5月拒絕參加六大時誠懇地表示,他不再參加中共的領導工作,也不為自己辯護,更不出麵批評別人;可如往常為中央刊物多做些短篇文章;如果第六次大會成績不錯,對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將不持反對態度。[27]據張國燾回憶,當時,張曾多次拜訪陳獨秀,鑑於瞿秋白「左」傾路線造成的嚴重後果,張曾提議另組「工農黨」,以擺脫共產國際及其代表的領導。陳一度「大感興趣」,認為是「合情合理改變黨內現狀的要圖」。但又考慮到這畢竟是分裂黨的嚴重行動,困難多多,後因瞿秋白路線結束,中央又準備召開六大,於是作罷。他預料「第六次代表大會能改正瞿秋白這種明顯的盲動錯誤」,[28]所以對六大寄予極大的希望,希望它成為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當時有一批陳獨秀領導黨中央時期的骨幹,對共產國際和新中央處理陳獨秀不滿,私下串聯成一個派別,自稱「陳獨秀派」,並仍擁護陳為他們的領袖,鼓動陳也參加,為恢復往日的地位而奮鬥。但是,一向光明磊落的陳獨秀不參加,也不支持他們的活動,但也不阻止,表明了他對中共六大的期待。因為這些幹部分散在各地任職,陳獨秀又是這種態度,因此他們沒有什麽活動。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檢討了大革命時期和瞿秋白時期的「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不僅批評了陳獨秀,也批評了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羅易等。當然,共產國際和史達林是不會做自我批評的。大會再次確認了反帝反封建、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專政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從這個意義上說,六大的確成了中共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但是,由於「左」傾的基因未除,被幾位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參加國民黨政府的假象所迷惑,大會通過的《政治決議案》自相矛盾地宣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之中動力,現在隻是中國底無產階級和農民」;「民族資產階級是阻礙革命勝利的最危險的敵人之一」。於是自然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革命底動力,已經隻有無產階級和農民,而且無產階級底領導權,又能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中就建立起來,所以,這就可以開闢中國革命將來發展的道路,使它有非資本主義的前途,就是社會主義的前途。」[29]這就為以後發生更嚴重的「左」傾錯誤路線,埋下了根子。
關於陳獨秀問題,中共六大及其後緊接著召開的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7月15日至9月1日),發生兩個插曲。一是對陳獨秀有親切友誼而為人正派的王若飛,在對於大革命時期「右傾」錯誤的責任問題上,不同意有些人搞文過飾非,把錯誤全推在陳獨秀一人身上的做法,認為應該黨中央集體負責。他在大會發言時,批評了陳獨秀領導的錯誤,也批評了瞿秋白的錯誤;同時,對他自己在擔任中央秘書長期間的工作也做了自我批評。在選舉中央委員會時,他還提名陳獨秀為候選人。這實際上是在向史達林為首的聯共政治局和共產國際挑戰,是要有很大的勇氣的。這場鬥爭的複雜與激烈,充分反映在瞿秋白所做的總結報告中:
講到機會主義的責任問題——陳獨秀的問題。大家提及了這個問題,使我不得不來說一說。是否責任由他一人負呢?大家說不應該,又說他應負一點。這是法律的觀點。他的思想是有係統的,常有脫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在政治意義上說,是他要負責的。但他的作用在中國革命中始終是偉大的。在武漢他有機會主義的政策,妨害了甚至於出賣了工人階級,這是不錯;但當時的中央政治局,是和他共同負責的。至於過去,則「五四」運動的《新青年》雜誌以來,他對中國革命有很大的功績。現在,隻說他個人做了錯誤,在政治上,機會主義應由政治局負責。[30]
顯然,瞿秋白的這段話,基本上是同情陳獨秀的,但是又不得不照顧到控製大會的共產國際及其主席布哈林的麵子。所以講得很「累」:他一方麵說「在法律的觀點」上來說,陳獨秀「應負一點」,「在政治意義上,是他要負責的」。另一方麵,他又強調:「在政治上,機會主義應由政治局負責」。一方麵,他批評陳「的思想是有係統的,常有脫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甚至說「在武漢他有機會主義的政策,妨害了甚至於出賣了工人階級」。另一方麵,他又說陳「的作用在中國革命中始終是偉大的」,還扯出與五四運動的《新青年》雜誌以來,「他對中國革命有很大的功績」。瞿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他曾與鮑羅廷、維經斯基和羅易關係密切,自然知道陳獨秀的錯誤是與共產國際史達林有關的,但是,他又不得不避開這個「地雷」。
第二個插曲是,在共產國際六大上,被流放在阿拉木圖的托洛茨基,向聯共中央和共產國際提交了一個名為《共產國際綱領——對根本原則的批判》的文件,並要求在大會上散發和恢復其黨籍。這個文件是批判史達林和布哈林在共產國際六大搞的《共產國際綱領》的。文件分三個部分:(1)「世界革命的綱領,還是一國革命的綱領」:以托洛茨基發明的「不斷革命論」,批判史達林的「民族改良主義」的「一國社會主義」的綱領。(2)「帝國主義時期的戰略和策略」:詳細論述了共產國際歷次大會的錯誤策略,和在這個策略指導下,各國革命失敗的教訓。(3)「中國革命的總結與前瞻」:把中國大革命及其後一係列武裝暴動的失敗,作為批判史達林的重磅炸彈,全麵總結共產國際指導中國革命的路線的錯誤。史達林隻在大會上印發了這個文件的(1)、(3)部分,並嚴格規定:閱後收回,不準帶回國。
不過,陳獨秀1928年5月拒絕參加六大時誠懇地表示,他不再參加中共的領導工作,也不為自己辯護,更不出麵批評別人;可如往常為中央刊物多做些短篇文章;如果第六次大會成績不錯,對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將不持反對態度。[27]據張國燾回憶,當時,張曾多次拜訪陳獨秀,鑑於瞿秋白「左」傾路線造成的嚴重後果,張曾提議另組「工農黨」,以擺脫共產國際及其代表的領導。陳一度「大感興趣」,認為是「合情合理改變黨內現狀的要圖」。但又考慮到這畢竟是分裂黨的嚴重行動,困難多多,後因瞿秋白路線結束,中央又準備召開六大,於是作罷。他預料「第六次代表大會能改正瞿秋白這種明顯的盲動錯誤」,[28]所以對六大寄予極大的希望,希望它成為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當時有一批陳獨秀領導黨中央時期的骨幹,對共產國際和新中央處理陳獨秀不滿,私下串聯成一個派別,自稱「陳獨秀派」,並仍擁護陳為他們的領袖,鼓動陳也參加,為恢復往日的地位而奮鬥。但是,一向光明磊落的陳獨秀不參加,也不支持他們的活動,但也不阻止,表明了他對中共六大的期待。因為這些幹部分散在各地任職,陳獨秀又是這種態度,因此他們沒有什麽活動。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檢討了大革命時期和瞿秋白時期的「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不僅批評了陳獨秀,也批評了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羅易等。當然,共產國際和史達林是不會做自我批評的。大會再次確認了反帝反封建、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專政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從這個意義上說,六大的確成了中共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但是,由於「左」傾的基因未除,被幾位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參加國民黨政府的假象所迷惑,大會通過的《政治決議案》自相矛盾地宣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之中動力,現在隻是中國底無產階級和農民」;「民族資產階級是阻礙革命勝利的最危險的敵人之一」。於是自然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革命底動力,已經隻有無產階級和農民,而且無產階級底領導權,又能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中就建立起來,所以,這就可以開闢中國革命將來發展的道路,使它有非資本主義的前途,就是社會主義的前途。」[29]這就為以後發生更嚴重的「左」傾錯誤路線,埋下了根子。
關於陳獨秀問題,中共六大及其後緊接著召開的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7月15日至9月1日),發生兩個插曲。一是對陳獨秀有親切友誼而為人正派的王若飛,在對於大革命時期「右傾」錯誤的責任問題上,不同意有些人搞文過飾非,把錯誤全推在陳獨秀一人身上的做法,認為應該黨中央集體負責。他在大會發言時,批評了陳獨秀領導的錯誤,也批評了瞿秋白的錯誤;同時,對他自己在擔任中央秘書長期間的工作也做了自我批評。在選舉中央委員會時,他還提名陳獨秀為候選人。這實際上是在向史達林為首的聯共政治局和共產國際挑戰,是要有很大的勇氣的。這場鬥爭的複雜與激烈,充分反映在瞿秋白所做的總結報告中:
講到機會主義的責任問題——陳獨秀的問題。大家提及了這個問題,使我不得不來說一說。是否責任由他一人負呢?大家說不應該,又說他應負一點。這是法律的觀點。他的思想是有係統的,常有脫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在政治意義上說,是他要負責的。但他的作用在中國革命中始終是偉大的。在武漢他有機會主義的政策,妨害了甚至於出賣了工人階級,這是不錯;但當時的中央政治局,是和他共同負責的。至於過去,則「五四」運動的《新青年》雜誌以來,他對中國革命有很大的功績。現在,隻說他個人做了錯誤,在政治上,機會主義應由政治局負責。[30]
顯然,瞿秋白的這段話,基本上是同情陳獨秀的,但是又不得不照顧到控製大會的共產國際及其主席布哈林的麵子。所以講得很「累」:他一方麵說「在法律的觀點」上來說,陳獨秀「應負一點」,「在政治意義上,是他要負責的」。另一方麵,他又強調:「在政治上,機會主義應由政治局負責」。一方麵,他批評陳「的思想是有係統的,常有脫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甚至說「在武漢他有機會主義的政策,妨害了甚至於出賣了工人階級」。另一方麵,他又說陳「的作用在中國革命中始終是偉大的」,還扯出與五四運動的《新青年》雜誌以來,「他對中國革命有很大的功績」。瞿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他曾與鮑羅廷、維經斯基和羅易關係密切,自然知道陳獨秀的錯誤是與共產國際史達林有關的,但是,他又不得不避開這個「地雷」。
第二個插曲是,在共產國際六大上,被流放在阿拉木圖的托洛茨基,向聯共中央和共產國際提交了一個名為《共產國際綱領——對根本原則的批判》的文件,並要求在大會上散發和恢復其黨籍。這個文件是批判史達林和布哈林在共產國際六大搞的《共產國際綱領》的。文件分三個部分:(1)「世界革命的綱領,還是一國革命的綱領」:以托洛茨基發明的「不斷革命論」,批判史達林的「民族改良主義」的「一國社會主義」的綱領。(2)「帝國主義時期的戰略和策略」:詳細論述了共產國際歷次大會的錯誤策略,和在這個策略指導下,各國革命失敗的教訓。(3)「中國革命的總結與前瞻」:把中國大革命及其後一係列武裝暴動的失敗,作為批判史達林的重磅炸彈,全麵總結共產國際指導中國革命的路線的錯誤。史達林隻在大會上印發了這個文件的(1)、(3)部分,並嚴格規定:閱後收回,不準帶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