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林檔案中,我們看到有四張陳獨秀簽署的收款條,其中兩張用英文寫的是:


    今收到上海c.維裏傑同誌寄交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23年4、5兩月的經費


    壹仟墨西哥元(1000墨西哥元)


    1923年4月30日


    t.c.chen(陳獨秀簽名)


    今收到西蒙斯交來


    港幣 貳仟玖佰肆拾元


    在上海折合 三仟元


    中共中央陳獨秀


    1923年5月19日


    說到黨的經費緊張情況,馬林在1923年6月20日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說:「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已告結束。事實表明,黨現有黨員420名,其中工人160名,但應指出以下情況:1.繳納黨費的黨員不到十分之一;2.因此,整個工作幾乎都是依靠外國經費;3.多數黨員沒有職業。」[8]


    此前,即5月30日,中共中央得到紅色工會國際2000金盧布的款項,要求各半用於工會工作和召開第二次勞動大會。馬林給國際書記處的信說:「對於整個中國的工會工作來說,2000金盧布為數不算多;可是以前我們的中國朋友沒有這筆錢,所有的開支都不得不從黨的經費中支付。1000金盧布作為第二次(勞動)全體大會的費用是絕對不夠的……這次大會應有400~500名代表出席。估計還要花費15000~20000。當然不可能弄到這麽多錢作大會費用;可是即令大大削減代表的數目,接到這筆款子也隻夠應付準備工作。」馬林的這個估計來自陳獨秀。第二天,馬林給國際的工作報告說:「勞動大會正在籌備……黨中央同意工會國際的見解,認為鐵路大罷工失敗(指二七大罷工——引者)以後,最好舉行一次盛大的代表大會,但是現收到1000金盧布不敷籌備大會之用,陳獨秀認為,召開一次400名代表參加的大會須有15000墨西哥元。」[9]


    因此,這次準備在6月20日召開的勞動大會,終於流產,拖到1925年才舉行。1915年創刊的《新青年》創造了輝煌的新文化運動,一直火爆,但到1922年7月出到九卷六號,終於主要因經費困難而停刊了。因此,黨中央不得不向共產國際請求每月1000~1400盧布的援助。其中650盧布用於工會工作,770盧布作為政治工作和宣傳的費用。馬林對共產國際說:「這個數目對中國來說肯定是不會太多的」,「罷工的失敗確實使這個小黨處境艱難,我想支持中央委員會的請求,建議你們批準至少從7月到今年年底這個期間每月資助14000盧布」。但同時,馬林在中共中央委員會內又說:「黨務費用務必力爭自理,現在幾乎一切都從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資助開支……黨員的多數,乃至大多數都沒有收入;我經常指出,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10]


    陳獨秀是個硬漢子,本來就反對拿人家的錢——「雇用革命」,聽了這樣的話,看到黨這樣的處境,內心自然很不是滋味。所以,陳獨秀在主持黨中央日常工作、領導全國革命運動的同時,還要親自製作詳細的預算和每一筆開支的帳目報告給共產國際。在馬林檔案中,就有一份陳獨秀做的「支持擬議中的國民會議進行宣傳工作所需費用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人運動每月預算表」。[11]


    黨的經費是如此的困難,陳獨秀的經濟狀況當然也就更困難,如上述馬林報告所述,如果他真有富餘的錢,也要像那十分之一的黨員那樣,先繳黨費。自從他離粵上任中共領導人以後,就成了沒有職業的職業革命家,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當時脫產的共產黨幹部,組織上隻給每月30~40元的生活費。陳獨秀即使要了也難以維持一家四口人的開銷。他雖然常給黨刊寫文章,但那是黨的工作,是沒有稿費的。1919年五四運動後,他被聘為商務印書館館外名譽編輯,但當時,他表示月薪不必多(當時商務印書館招聘館外名流為館外編輯,月薪高至五六百元),編輯事務也不願太繁重。因為他的主要工作是建黨,願任商務印書館名譽編輯,不過為維持生活。結果說定:「月薪三百。」——這說明,他要是不搞政治,不搞革命,可以過相當優裕的生活,至少能像胡適那樣。說是月薪三百,但他是一個無功不受祿的人,實際上當時也無力為商務編輯或寫作,商務是不會白白給他錢的,他也不會白拿人家的錢。這可以從他當時的生活常常發生困難得到證明。


    他的生活費,主要是1922年亞東版的《獨秀文存》的版費。沒錢了,他就到亞東圖書館去,但又「從不開口」向汪孟鄒要錢。老朋友相知有素,汪每次「見他坐的時候多了,總要問他一句:『拿一點錢吧?』他點點頭,拿了一元,二元,再坐一回,就去了」。可見,這位當年安徽都督府的秘書長、北京大學月薪300元大洋的文科學長,又任過廣東省教育委員長的共產黨總書記,現在窘迫到什麽地步。


    實際上,當時他家(嗣父陳昔凡)雖然生意破產,但家底厚實,還是很有錢的。因婚姻與革命,他與家裏搞得很僵,但經濟上家裏對他是不吝嗇的。可是如前所述,他連家裏在北京開的琉璃廠古董店也不願去。所以,他每次去亞東支錢,那些夥計(都是安徽人,與陳獨秀相熟)總不免要議論一番:他家有錢哩!他不管怎麽樣,再也不要用家裏一個錢,真是個硬漢子。可是他一個人當光棍硬漢子好辦,妻子兒女怎麽活?況且君曼又得了肺病。


    於是,君曼每次與陳獨秀見麵就吵架。汪孟鄒多次勸解無效。到1924年,國共實現合作後,既要協調與俄共、共產國際及其代表鮑羅廷的關係,又要處理與國民黨的矛盾,更要領導全國的黨務和革命運動,加之當時中央主持工作的幹部又少,陳獨秀更是忙得焦頭爛額,更無精力顧及家庭生活。他與君曼的感情終於破裂。雙方曾一度協議離婚,後經汪孟鄒勸說,未離。大約在1924年,君曼為了節省生活費用,攜兩個孩子到南京居住。南京東廠街(今秀山公園旁)有君曼娘家的幾間破草屋。陳子美認為母親是最理解陳獨秀的,讀過許多陳獨秀的文章,「母親能成全父親,了解大丈夫誌在四方,自己則默默地帶著兩孩子隱居他鄉,讓父親無後顧之憂」。[1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