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晚年,看到史達林專政下的許多罪惡,否定了自己多年來信仰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重新估價西方民主主義推動人類文明進化史的價值,寫下了不少文章和書信,逝世後,被他的學生何之瑜編為《陳獨秀最後論文與書信》一書,地下集資印刷。胡適閱後大喜,將其改名為《陳獨秀最後對於民主政治的見解(論文與書信)》,推薦給出版社公開出版,[170]並寫序指出:陳獨秀的這些獨立見解「實在是他大覺大悟的見解」;他「從苦痛經驗中悟得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特別重要的是反對黨派之自由」。
這時,兩人經歷20多年的分道揚鑣,終於又在思想上達到了一致。
在廣東的教育改革和建黨活動
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的傑出表現,使他成為中國思想界和政治界迅速升起的一顆明星,不僅引起中國思想界、青年學生界和蘇維埃俄國及共產國際的尊重,而且引起中國其他各階層的關注,包括那些統治著中國的大大小小軍閥們。北洋軍閥自然是把他視為「過激黨」、洪水猛獸,進行打擊。南方的地方軍閥,如統治廣東的粵軍司令陳炯明,由於在軍閥爭鬥中處於劣勢,則企圖利用陳獨秀和蘇俄的力量與影響,一度表現得相當親共,甚至高喊社會主義。他當時追隨孫中山,在孫的大力支持下,於1920年10月驅逐桂係軍閥,進駐廣州。11月,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政府,與北京政府對立,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省長。
陳炯明一上任,即電邀陳獨秀去粵主持教育,提倡新思想,發展新文化。[171]陳獨秀提出三條件:「(一)教育獨立,不受行政幹涉。(二)以廣東全省收入1/10撥充教育經費。(三)行政措施,與教育所提倡之學說作同一趨勢。」陳炯明表示同意,擬廢教育廳,設教育委員會,聘其為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主持全省教育,並保證以全省歲入1/10以上為教育經費,無論如何,決不短髮。[172]
接著,陳獨秀致函各地黨支部,徵求意見。李大釗等人復函支持陳赴粵:一、可以將新文化和社會主義新思潮廣泛地帶到廣東去;二、可以在那裏發動共產主義組織。12月17日,陳獨秀偕袁振英登輪船赴粵。行前,把共產黨書記職務交給李漢俊(1921年2月由李達代理),《共產黨》月刊主編交由李達擔任,《新青年》交由陳望道主編。可能陳原打算走陸路,所以有毛澤東的長沙「青年團等仲甫來再開成立會」的說法。
12月下旬,陳獨秀乘坐的輪船中途停泊香港。李義寶、林昌熾、張仁道三位先進青年慕名登船拜訪,並帶來他們編的《真善美》刊物給陳看。陳看後倍加讚許,鼓勵他們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深入鑽研革命理論。三人欣然接受,後來,他們成為香港青年團和共產黨的創始人。[173]
29日,陳獨秀抵達廣州,輿論十分關注,進步報紙《廣東群報》刊出了歡迎文章和陳獨秀的大幅照片。
遺憾的是,被陳獨秀看好的國民黨骨幹朱執信,這時在聯絡民軍驅逐桂係軍閥時,在虎門遇害。朱執信在日本留學時,參與孫中山同盟會的創建,此後一直追隨孫中山革命。特別在五四運動後,創辦《建設》雜誌,與陳獨秀的《新青年》一起,為傳播、介紹馬克思主義新思潮,做出了重大貢獻,給陳獨秀很深刻的印象。為此,在1921年1月23日廣州各界舉行追悼大會時,陳獨秀特意送了一副輓聯,寄託哀思,並給朱很高的評價:
失一執信,得一廣東,得不償失
生為人敬,死為人思,死猶如生[174]
陳獨秀對國民黨人做如此高的評價,這是一個特例。
陳獨秀這次赴任廣州,主要做了兩件事:重建廣東共產黨與推行教育改革,並且使二者互為利用,互相推動。
如前述及新公布的共產國際、聯共(布)檔案表明,廣東的建黨工作比較特殊而複雜。早在維經斯基到上海與陳獨秀等醞釀建黨同時,他的兩名工作人員米諾爾和別斯林,也由李大釗推薦的北京大學粵籍學生、無政府主義者黃淩霜陪同來到廣州,介紹給廣州的無政府主義者區聲白、梁冰弦等人。他們與上海一樣,成立了共產國際領導的「廣州革命局」,並建立了俄國通訊社,成立廣州「共產黨」和青年團,創辦《勞動者》工人刊物。但這個「共產黨」的執行委員會中,除了兩個俄國人之外,7名成員全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在工人中有一定的影響,《勞動者》印數達到3000份,並有兩個工人組織,每個組織各有四五十人。[175]但是,他們在工人中卻宣傳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共產主義和工團主義。傳統黨史,把這個《勞動者》與上海共產黨發起組的《勞動界》並列說成立共產黨的工人刊物,其實風馬牛不相及。
與此同時,在北京大學做過陳獨秀學生的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三人在1920年暑期畢業回粵後,分別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公立政法學校任教。在接受陳獨秀關於在廣州建黨的任務後,他們經常深入學生中宣傳五四精神和馬克思主義,爭取影響了楊匏安、阮嘯仙、劉爾崧等一批進步青年。他們因與無政府主義者觀點不同,拒絕參加無政府主義的黨團組織。這年8月首先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76]10月,他們又在陳炯明的贊助下,創辦了一份宣傳新文化的報紙——《廣東群報》。陳獨秀在該報創刊號上發表了一篇《敬告廣州青年》的文章。但是,由於工人中無政府主義思想影響較大,他們隻在學生中活動。而且在他們的團組織中也混進了不少無政府主義者,包括區聲白。
這時,兩人經歷20多年的分道揚鑣,終於又在思想上達到了一致。
在廣東的教育改革和建黨活動
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的傑出表現,使他成為中國思想界和政治界迅速升起的一顆明星,不僅引起中國思想界、青年學生界和蘇維埃俄國及共產國際的尊重,而且引起中國其他各階層的關注,包括那些統治著中國的大大小小軍閥們。北洋軍閥自然是把他視為「過激黨」、洪水猛獸,進行打擊。南方的地方軍閥,如統治廣東的粵軍司令陳炯明,由於在軍閥爭鬥中處於劣勢,則企圖利用陳獨秀和蘇俄的力量與影響,一度表現得相當親共,甚至高喊社會主義。他當時追隨孫中山,在孫的大力支持下,於1920年10月驅逐桂係軍閥,進駐廣州。11月,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政府,與北京政府對立,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省長。
陳炯明一上任,即電邀陳獨秀去粵主持教育,提倡新思想,發展新文化。[171]陳獨秀提出三條件:「(一)教育獨立,不受行政幹涉。(二)以廣東全省收入1/10撥充教育經費。(三)行政措施,與教育所提倡之學說作同一趨勢。」陳炯明表示同意,擬廢教育廳,設教育委員會,聘其為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主持全省教育,並保證以全省歲入1/10以上為教育經費,無論如何,決不短髮。[172]
接著,陳獨秀致函各地黨支部,徵求意見。李大釗等人復函支持陳赴粵:一、可以將新文化和社會主義新思潮廣泛地帶到廣東去;二、可以在那裏發動共產主義組織。12月17日,陳獨秀偕袁振英登輪船赴粵。行前,把共產黨書記職務交給李漢俊(1921年2月由李達代理),《共產黨》月刊主編交由李達擔任,《新青年》交由陳望道主編。可能陳原打算走陸路,所以有毛澤東的長沙「青年團等仲甫來再開成立會」的說法。
12月下旬,陳獨秀乘坐的輪船中途停泊香港。李義寶、林昌熾、張仁道三位先進青年慕名登船拜訪,並帶來他們編的《真善美》刊物給陳看。陳看後倍加讚許,鼓勵他們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深入鑽研革命理論。三人欣然接受,後來,他們成為香港青年團和共產黨的創始人。[173]
29日,陳獨秀抵達廣州,輿論十分關注,進步報紙《廣東群報》刊出了歡迎文章和陳獨秀的大幅照片。
遺憾的是,被陳獨秀看好的國民黨骨幹朱執信,這時在聯絡民軍驅逐桂係軍閥時,在虎門遇害。朱執信在日本留學時,參與孫中山同盟會的創建,此後一直追隨孫中山革命。特別在五四運動後,創辦《建設》雜誌,與陳獨秀的《新青年》一起,為傳播、介紹馬克思主義新思潮,做出了重大貢獻,給陳獨秀很深刻的印象。為此,在1921年1月23日廣州各界舉行追悼大會時,陳獨秀特意送了一副輓聯,寄託哀思,並給朱很高的評價:
失一執信,得一廣東,得不償失
生為人敬,死為人思,死猶如生[174]
陳獨秀對國民黨人做如此高的評價,這是一個特例。
陳獨秀這次赴任廣州,主要做了兩件事:重建廣東共產黨與推行教育改革,並且使二者互為利用,互相推動。
如前述及新公布的共產國際、聯共(布)檔案表明,廣東的建黨工作比較特殊而複雜。早在維經斯基到上海與陳獨秀等醞釀建黨同時,他的兩名工作人員米諾爾和別斯林,也由李大釗推薦的北京大學粵籍學生、無政府主義者黃淩霜陪同來到廣州,介紹給廣州的無政府主義者區聲白、梁冰弦等人。他們與上海一樣,成立了共產國際領導的「廣州革命局」,並建立了俄國通訊社,成立廣州「共產黨」和青年團,創辦《勞動者》工人刊物。但這個「共產黨」的執行委員會中,除了兩個俄國人之外,7名成員全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在工人中有一定的影響,《勞動者》印數達到3000份,並有兩個工人組織,每個組織各有四五十人。[175]但是,他們在工人中卻宣傳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共產主義和工團主義。傳統黨史,把這個《勞動者》與上海共產黨發起組的《勞動界》並列說成立共產黨的工人刊物,其實風馬牛不相及。
與此同時,在北京大學做過陳獨秀學生的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三人在1920年暑期畢業回粵後,分別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公立政法學校任教。在接受陳獨秀關於在廣州建黨的任務後,他們經常深入學生中宣傳五四精神和馬克思主義,爭取影響了楊匏安、阮嘯仙、劉爾崧等一批進步青年。他們因與無政府主義者觀點不同,拒絕參加無政府主義的黨團組織。這年8月首先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76]10月,他們又在陳炯明的贊助下,創辦了一份宣傳新文化的報紙——《廣東群報》。陳獨秀在該報創刊號上發表了一篇《敬告廣州青年》的文章。但是,由於工人中無政府主義思想影響較大,他們隻在學生中活動。而且在他們的團組織中也混進了不少無政府主義者,包括區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