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經斯基於1920年4月來華,對這一過程起了催化劑和轉折點的作用。他先到北京,然後到上海指導陳獨秀建立共產黨,給這兩地的知識分子帶來了大量的與共產主義理論及俄國革命相關的文獻資料,仿佛忽然給陳獨秀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列寧主義和俄國革命的大門。這些大量的係統的資料,代替和補充了零星的日文資料。這充分反映在5月「中共上海發起組」成立後停刊、9月復刊,實際成了發起組理論機關報的《新青年》第8卷第1號上。在這一期上,不僅在首篇刊登了標誌陳獨秀徹底轉向列寧主義的文章《談政治》,而且開闢了專門介紹俄國革命的「俄羅斯研究」專欄。


    這種變化,立即引起原《新青年》部分戰友的不滿,特別是胡適,他抱怨《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漢譯本」。這裏的英文詞soviet russia,過去沒有引起大陸學者的注意,有的人還把它譯成《布爾什維克》,並以此證明中共的指導思想來自俄國。其實留學美國多年的胡適此處實指美國紐約的蘇俄政府辦事處的機關刊物《蘇維埃俄羅斯》(周刊,soviet russia),它是五四以後的1919年6月才創刊的,它提供的新蘇俄國內的情況當然具有權威性,適應了當時已經讀到蘇俄政府發表的《第一次對華宣言》(放棄沙皇政府時期掠奪的一切侵華特權)[23]後急切想了解蘇俄政府的情況及其革命與建國指導思想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們的需要。後經石川禎浩在美國找到幾期當時的soviet russia核對,驚人地發現,《新青年》「俄羅斯研究」專欄上的文章,絕大多數譯自soviet russia,內容都是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後的實際情況。陳獨秀們也正是從這份雜誌中第一次較全麵正確地了解到俄國革命的真實情況和列寧、托洛茨基等布爾什維克領袖的革命理論。如《新青年》和9月起出版的上海發起組政治機關報《共產黨》上分別譯載的《列寧著作一覽表》、列寧的《國家與革命》〔據茅盾說,由於他沒有讀過多少馬克思主義著作,隻譯了第一章。[24]其實他忘了,當時他據以翻譯的母本美國《階級鬥爭》(the ss struggle)上提供的也就是該著的第一章,當時美國還沒有該著的英文全譯本〕、《俄羅斯的新問題(列寧的演說)》、《我們從哪裏做起?》(托洛茨基著)等文章,都譯自《蘇維埃俄羅斯》。當然,《新青年》和《共產黨》上刊登的不止《蘇維埃俄羅斯》一種刊物上的文章,還有美國其他先進雜誌。如《共產黨》月刊第2號刊登的《美國共產黨黨綱》和《美國共產黨國際聯盟對美國l.w.w的懇請》兩文,是p.生(茅盾)分別譯自美國芝加哥的「美國共產黨」(即美國統一派和共產主義勞動黨合併而成的美國統一共產黨)機關報《共產黨》1920年6月12日和《一大工會月刊》(the one big union monthly)1920年9月號。他們翻譯的多是美國新出的雜誌,從美國出版寄到中國,再譯成中文刊登,時間相當的短,表明陳獨秀和發起組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此外,他們譯登的文章,還有些來自美國《解放者》(the liderator)、《階級鬥爭》(the ss struggle)等進步刊物。


    不僅如此,石川先生還注意到《新青年》第8卷第1號的復刊號新設計的封麵圖案,也是模仿美國社會黨的黨徽。茅盾說:「這一期的封麵上有一小小圖案,是一東一西,兩隻大手,在地球上緊緊相握……暗示中國革命人民與十月革命後的蘇維埃俄羅斯必須緊緊團結,也暗示全世界無產階級團結起來的意思。」


    這個黨徽在當時經常出現在美國左翼團體的著名出版社查爾斯·h.克爾出版的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小冊子和圖書的封麵上。中共早期馬克思著作翻譯家柯柏年說,當時「向專門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的芝加哥克爾書局(插rles h. kerr & co.)購買了一批英譯本《資本論》在內的書」。[25]


    這說明,「維經斯基為中國的先進分子帶來了大量文獻資料」,實際上是帶來了一筆經費,使貧窮的陳獨秀們能夠(當然不排除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從美國或美國在上海的代理機構購買這一大批英文的《蘇維埃俄羅斯》期刊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書籍和雜誌。這顯然比維經斯基從蘇俄直接帶來蘇俄的「違禁刊物」更為安全、方便和迅速。因為當時陳獨秀們懂俄文的幾乎沒有,而英文的資料當即就可以翻譯。


    於是,在巴黎和會上失敗而對西方民主主義失望和對十月革命勝利後蘇俄新氣象的嚮往中,特別是在蘇維埃政府發表了第一次對華宣言的刺激下,陳獨秀一下子投入了列寧主義的懷抱。《新青年》復刊號首篇刊登了他這個轉向的莊嚴宣言《談政治》,文中沒有用當時已經流行的「馬克思主義」這個詞,當然也沒有用還未產生的「列寧主義」這個專用名詞,而是直接承認「列寧的勞動專政」,主張用「階級戰爭」和「政治法律的強權」去打破資產階級舊的政治體製,並對無政府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剛信仰過「社會民主主義」,主張「人道主義」,反對暴力革命的厚道而崇拜陳獨秀的李大釗,也跟了上來,與陳獨秀一起來創建列寧主義的共產黨。


    來自日本(施存統和周佛海)和美國(維經斯基的幫助)的兩股列寧主義(即布爾什維克主義)影響,從此匯合了,陳獨秀們的思想得到了徹底的洗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