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在創刊號上親自寫了一篇《陳獨秀之被捕及營救》的文章。文章充分表達了他對陳獨秀精神最深刻的了解和最崇高的敬意。文章在全文轉載《北京市民宣言》、報導京滬等地營救活動後寫道:


    我們對於陳君,認他為思想界的明星。陳君所說的話,頭腦稍為清楚的聽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現在的中國,可謂危險極了。不是兵力不強財用不足的危險,也不是內亂相尋四分五裂的危險。危險在全國人民思想界空虛腐敗到十二分。中國的四萬萬人,差不多有三萬萬九千萬是迷信家。迷信鬼神,迷信物象,迷信命運,迷信強權。全然不認有個人,不認有自己,不認有真理。這是科學思想不發達的結果。中國名為共和,實則專製,愈弄愈糟,甲仆乙代,這是群眾心裏沒有民主的影子,不曉得民主究竟是甚麽的結果。陳君平時所標揭的,就是這兩樣。他曾說:我們所以得罪於社會,無非是為著「賽因斯」(科學),和「德莫克拉西」(民主)。陳君為這兩件東西得罪了社會。社會居然就把逮捕和禁錮加給他。[152]


    文章結尾,毛澤東竟然情不自禁地高呼:「我祝陳君萬歲!我祝陳君至堅至高的精神萬歲!」並認為:「陳君之被逮,決不能損及陳君的毫末。並且是留著大大的一個紀念於新思想,使他越發光輝遠大。」


    從這篇文章看到,毛澤東對陳獨秀的崇敬,經過了《新青年》初期的「楷模」,1918年到北京拜訪時「對我的影響也許超過其他任何人」,已經進入到唯其獨尊的「思想界明星」的程度。所以,在1945年4月中共七大預備會議上,即在陳獨秀被視為與托派相結合、被共產國際定為反黨反革命開除黨籍的情況下,毛澤東為了不得罪共產國際和遷就大多數而維持原案的同時,還特地為他辯護,對他在五四時期的功績給予很高的評價,稱「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


    從「思想界的明星」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雖然經過了26年的巨大變遷(中共決議把陳開除並定他為反革命的時候),毛澤東對陳獨秀往日的崇敬心情,依然沒有改變。雖然,這些話是在中共內部講的。


    綜上所述,當時,陳獨秀在囹圄之中,但在神州大地上,這顆「明星」卻如此閃爍!


    患難識知己,高山覓知音。這次被捕事件,除了毛澤東,最深切了解陳獨秀人格魅力和思想價值的要算李大釗。陳在獄中時,李發表《是誰奪走了我們的光明》是為一證。陳出獄後,李又作《歡迎獨秀出獄》詩三首,更富激情,意蘊深遠:


    你今天出獄了,我們很歡喜!他們的強權和威力,終於戰不勝真理。什麽監獄什麽死,都屈服不了你;因為你擁護真理,所以真理擁護你。


    ……相別才有幾十日,這裏有了許多更易;從前我們的「隻眼」忽然喪失,我們的報(即《每周評論》——引者)便缺了光明,減了價值;如今「隻眼」的光明復啟,卻不見了你和我們手創的報紙!(《每周評論》在陳獨秀入獄後的8月31日被反動當局查封——引者)可是你不必威懾,不必嘆惜;我們現在有了很多的化身,同時奮起,好像花草的種子,被風吹散在遍地。


    ……有許多好的青年,已經實行了你那句言語:「出了研究室便入監獄,出了監獄便入研究室。」他們都入了監獄,監獄便成了研究室。


    當時陳獨秀的朋友很多,但像李大釗這樣的知音不多。可以說二人是真正誌同道合的同誌。


    謠言殺人 無奈離開北大


    關於陳獨秀怎樣離開北京大學文科學長崗位和離開北大,有的學者歸罪於陳獨秀的生活作風問題,這種觀點十分無聊而膚淺。


    陳獨秀從1915年創辦《青年》開始批判舊倫理、舊文化,雖然到1917年以後形成一個以一刊一校為中心的全國規模的新文化運動,但總體上說,與舊思想舊勢力對比,新文化陣營始終處於絕對的劣勢。所以,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陳獨秀這位「總司令」的命運,必然是「堂·吉訶德」的下場,也並不奇怪。


    新文化運動發展到1918年春,一方麵,由於在進步青年中和思想界影響越來越大,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出版家胡晉接當時就寫信給陳獨秀,盛讚《新青年》及其「思想革新」的主張,稱「屢讀大誌,深佩卓識。此時吾國凡百事業,靡不失敗,其大原因,皆由思想未曾革新致然」;「今先生所主張之救國主義,獨從改革青年思想入手,此誠教育之真精神所寄」。「自來學說之力,足以左右世界;以先生之大雄無畏,推翻數千年來盤踞人人腦筋中之舊思想,而獨辟町畦,以再造新中國,仆深信大誌《新青年》出版之日,乃真正新中國之新紀元也。」[153]另一方麵,舊派人物卻自命清高而擺出一副不屑置理的態度。於是,錢玄同和劉半農趁輪值編輯第4卷3號《新青年》之機,演了那出「雙簧戲」,誘發了舊派人物的強烈反彈,於是群起而攻之,致使形勢很快逆轉。陳獨秀和新文化運動至少受到三股勢力的壓迫。


    一、舊思想舊文化的反撲。


    北京大學既是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又是保守派的大本營。特別是文科。其代表人物有辜鴻銘、劉師培、黃侃、梁漱溟等。辜鴻銘公開作文《反對中國文學革命》,說文言文並非是「死文字」,它可以傳「道」,而白話文「使人道德淪喪」。[154]可見也是形上學。文字就其表達的內容來講,不過是一種工具,既可淨化心靈,又可傳布邪惡。劉師培、黃侃、陳漢章及學生陳鍾凡等數十人,成立《國故》社,劉、黃任總編,主張保存「國粹」,宣揚舊文化、舊道德,與《新青年》、《每周評論》、《新潮》對壘。黃侃還罵白話文是「驢鳴狗吠」。他於1919年秋去見林紓,竟「一見如故」。梁漱溟則竭力反對「歐化」,主張「東方化」,成立「孔子研究會」,宣揚儒學和佛學。但是,這幫保守派由於與新文化派同處一校甚至一係,可能是顧及麵子和舊誼及為維持日常的教學和生活,雙方保持各自的觀點,沒有採取嚴重對抗的行動。嚴重對抗的主要是校外的保守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