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汪希顏三首[52]


    凶耗傳來忍淚看,慟君薄命責君難;英雄第一傷心事,不赴沙場為國亡。


    歷史三千年黑暗,同胞四百兆顛連;而今世界須男子,又殺支那二少年。


    (吳君茂良以事亡於海上故兼悼之)


    壽春倡義聞天下,今日淮南應有人;說起聯邦新製度,又將遺恨到君身。


    (汪希顏是後來陳獨秀終身摯友、上海亞東圖書館老闆汪孟鄒的胞兄。陳在信仰維新主義時相識,二人對教育製度的改革應實行德、智、體三育並舉的方針有共識,也曾交流國家救亡與建設之種種設想,被青年陳獨秀視為一難得的知己。)


    題西鄉南州遊獵圖[53]


    勤王革命皆形跡,有逆吾心罔不鳴。直尺不遺身後恨,枉尋徒屈自由身。


    馳驅甘入棘荊地,顧盼莫非羊豚群。男子立身惟一劍,不知事敗與功成。


    前詩表明陳獨秀對有思想的革命誌士的重視。國民大多數處於愚昧狀態固然可悲,但正因為如此,更需要少數先驅者去做啟蒙的工作。後詩則表現了在這國家大變革時期,將不顧敵手如何強大和左右怎樣的幹擾,自己決心獨立思考和探索,犧牲個人利益而為國事勇於獻身、一往無前的精神。


    拒俄運動一開始,就引起清政府的密切注意和恐慌。東京留學生集會後,清政府駐日公使蔡鈞便致電兩江總督端方:「東京留學生結義勇隊,計有二百餘人,名為拒俄,實為革命。現已奔赴內地,務飭各州縣嚴密查拿。」[54]同時,清政府也密諭「地方督撫於各學生回國者,遇有行蹤詭秘,訪聞有革命本心者,即可隨時拿到,就地正法」。[55]雖然後來清廷否認曾發出此諭,但清政府鎮壓拒俄運動卻是事實。


    陳獨秀在藏書樓的活動,也受到當局的注意和查禁。知府桂瑛甚至化裝混到現場聽陳獨秀等人演說。當時報紙報導:「聞來往是處(藏書樓——引者)之人,均係極有熱心主持維新之士。其中有數名,乃近由日本留學而歸者,彼等常在是處,談議維新之法,並在是處代售在日本所刊之某華報。其報乃為華官所深不喜而欲封禁之者,但屢行封禁,均無成效。安慶府知府桂某聞藏書樓代售是報,則大為憤怒,故當此藏書樓開會議時,該府亦往而旁聽。彼聞會議之人論及東三省之事,心甚不悅。一回署後,印簽差往拘學生。」[56]桂瑛在藏書樓貼出鎮壓布告曰:


    訪聞近有東洋遊學回國之人,在該處私設會社,演說悖妄之詞,搖惑人心,實屬荒謬,有違國家法律。現奉撫麵諭,不準演說,私設會社,如違拿辦。[57]


    同時他又呈報兩江總督端方。安徽巡撫聶某也親自出馬,宣布學生不準「妄動」,否則立即「開除」,並飭令嚴緝陳獨秀等人。


    端方接閱呈報後,立即電飭安徽統領韓大武:「皖省之『勵誌學社』與東京拒俄義勇隊互通聲息,名為抗俄,實為排滿,且密布黨羽,希圖大舉,務將何春台、陳獨秀一體緝獲。」[58]端方同時還奏請政府飭令各省一體緝拿。於是,藏書樓即被查封,柏文蔚、鄭贊丞等十餘人被大學堂開除。


    陳獨秀則險些被捕。安慶統領韓大武之文案吳汝澄是陳獨秀之友,他在接得端方電令後,連夜把電令內容通報給陳獨秀及愛國會有關人員。於是,陳及有關人員星夜逃走。次日,韓大武令吳汝澄將電令譯出,再派人去逮捕陳獨秀等一幹人時,陳已逃亡上海。


    1903年上半年陳獨秀在安徽發動的拒俄運動,是安徽及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頁。當時報紙報導愛國會章程時評論說:「此事於國家前途大有影響,事雖不成,其擬章實是為安徽誌士之一紀念,故錄之。」[59]參加這次活動並被開除、後來成為著名國民黨元老的柏文蔚在《五十年經歷》回憶錄中說:「此時,革命情緒更一發而不可遏。」[60]因此,史家認為,「清朝末年,安徽的革命運動,發端於安慶藏書樓演說」;將陳這一段的活動概括為「傳播新知,牖啟民智,宣傳愛國,鼓吹革命」,[61]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有人認為,這時的陳獨秀在愛國會擬章中提出「遵守國家秩序」、「恢復國權基礎」等,沒有提反清口號,陳還是一個維護清王朝統治的改良主義者。其創一國民同盟會,「不受異族之侵淩」之異族是指外國侵略者,不是「排滿」。因此他是一個「改良的愛國主義者」。但是,歷史的邏輯是:以媚外賣國求自存的清政府,連這樣的愛國者都不能容忍,終於把陳獨秀這樣的大批原來崇尚改良的愛國者推上革命的道路。所以,1903年的拒俄運動,是陳獨秀由改良轉向革命的重要轉折點。


    蔡元培、吳稚暉、章炳麟、鄒容、章士釗等人及其主持的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有強烈的仇滿情緒。他們當時主要的目標是通過反帝宣傳,鼓動人們起來進行反清革命,推翻滿族統治,並以《蘇報》為主要陣地。尤其是1903年6月聘用章士釗為主筆主持報務後,《蘇報》實行重大改革。其改革宣言稱:「吾將大索天下之所謂健將者,相與鏖戰公敵,以放一線光明於昏天黑暗之中。」[62]公開揭出用革命輿論指導中國政局變化的旗幟,對清朝反動統治和保皇派發起激烈攻擊。當時正值劇烈鼓吹「革命排滿」的鄒容名著《革命軍》和章炳麟名著《駁康有為》先後出版,《蘇報》即發表章炳麟為《革命軍》寫的序文,並著文介紹二書,公開號召去世襲君主,排貴族特權,推翻君主製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疾呼「中華共和國萬歲!」引起社會極大震動。於是,清政府即行鎮壓。6月29日發出查禁「愛國學社」和《蘇報》,捉拿陳範、章炳麟、鄒容、龍積之等七人的牌告。30日,在愛國學社捕去章炳麟,然後,章又寫信勸鄒容、龍積之等投案。當時,督辦此案的候補道俞明震本打算嚇退當事人,不了了之,不想真的逮捕人,擴大事態,不可收拾。所以,他們都有機會逃脫。但是,章炳麟卻書生意氣,認為自己的事業是正義的,準備用自己的鮮血和頭顱來向社會宣示這種反清革命事業的正義性,坐等巡捕來逮捕。鄒、龍二人也來投案自首。這固然表現了資產階級革命誌士的英雄獻身精神,但革命者還是應該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和損失。陳獨秀一生多次擺脫緝捕,同樣表現了另一種革命精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