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虞日記》(上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吳玉章:《紀念蔡孑民先生》,《中國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
許紀霖、田建業編《杜亞泉文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楊廉:《讀書不忘救國 救國不忘讀書 現在有實行之必要——楊廳長廉廿日在讀書運動講演大會報告》,《安徽政務月刊》第6期,1935年4月。
楊亮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五四》,黃山書社,2008。
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主編《葉聖陶集》第6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
袁剛、孫家祥、任丙強編《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張彬編《經亨頤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張申府:《所憶——張申府憶舊文選》,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
張申府:《張申府文集》第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張挺、江小蕙箋注《周作人早年佚簡箋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
張元濟:《張元濟全集》第3卷,商務印書館,2007。
章含之、白吉庵主編《章士釗全集》第5卷,文匯出版社,2000。
趙子懋:《國立北京大學復校運動》,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教育》,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三聯書店,197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5輯第1編,教育(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史料編輯部編《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回憶錄》(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回憶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胡適來往書信選》,中華書局,1979。
中華職業教育社編《黃炎培教育文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鍾叔河、朱純編《過去的學校》,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
周雷鳴:《蔡元培軼函四則考釋》,《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周作人著,陳子善選編《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後》,嶽麓書社,1988。
周作人:《苦茶隨筆》,北新書局,1935。
周作人:《苦茶——周作人回想錄》,敦煌文藝出版社,1995。
朱有瓛主編《中國近代學製史料》第3輯上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四 相關研究專著
〔德〕阿萊達·阿斯曼:《回憶空間:文化記憶的形成和變遷》,潘璐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德〕阿斯特莉特·埃爾、馮亞琳主編《文化記憶讀本》,馮亞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美〕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納日碧力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德〕鮑爾生(f.paulson):《德國教育史》,滕大春、滕大生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吳叡人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蔡元培研究會主編《論蔡元培》,旅遊教育出版社,1989。
陳洪捷:《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陳平原:《老北大的故事》,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
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陳啟能、王學典、薑芃主編《消解歷史的秩序》,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陳啟能主編《二戰後歐美史學的新發展》,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陳萬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聯書店,1997。
陳新、彭剛主編《歷史與思想》第1輯《文化記憶與歷史主義》,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陳新主編《當代西方歷史哲學讀本:1967~2002》,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陳以愛:《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以北大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儲朝暉:《中國大學精神的歷史與省思》,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杜成憲、鄧明言:《教育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顧昕:《中國啟蒙的歷史圖景——五四反思與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之爭》,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郭於華:《儀式與社會變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何光滬:《大學精神檔案·當代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黃東蘭:《身體·心性·權力》,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英〕傑拉德·德蘭迪、恩靳·伊辛主編《歷史社會學手冊》,李霞、李恭忠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金林祥:《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
金林祥:《思想自由 兼容並包——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吳玉章:《紀念蔡孑民先生》,《中國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
許紀霖、田建業編《杜亞泉文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楊廉:《讀書不忘救國 救國不忘讀書 現在有實行之必要——楊廳長廉廿日在讀書運動講演大會報告》,《安徽政務月刊》第6期,1935年4月。
楊亮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五四》,黃山書社,2008。
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主編《葉聖陶集》第6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
袁剛、孫家祥、任丙強編《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張彬編《經亨頤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張申府:《所憶——張申府憶舊文選》,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
張申府:《張申府文集》第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張挺、江小蕙箋注《周作人早年佚簡箋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
張元濟:《張元濟全集》第3卷,商務印書館,2007。
章含之、白吉庵主編《章士釗全集》第5卷,文匯出版社,2000。
趙子懋:《國立北京大學復校運動》,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教育》,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三聯書店,197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5輯第1編,教育(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史料編輯部編《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回憶錄》(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回憶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胡適來往書信選》,中華書局,1979。
中華職業教育社編《黃炎培教育文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鍾叔河、朱純編《過去的學校》,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
周雷鳴:《蔡元培軼函四則考釋》,《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周作人著,陳子善選編《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後》,嶽麓書社,1988。
周作人:《苦茶隨筆》,北新書局,1935。
周作人:《苦茶——周作人回想錄》,敦煌文藝出版社,1995。
朱有瓛主編《中國近代學製史料》第3輯上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四 相關研究專著
〔德〕阿萊達·阿斯曼:《回憶空間:文化記憶的形成和變遷》,潘璐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德〕阿斯特莉特·埃爾、馮亞琳主編《文化記憶讀本》,馮亞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美〕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納日碧力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德〕鮑爾生(f.paulson):《德國教育史》,滕大春、滕大生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吳叡人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蔡元培研究會主編《論蔡元培》,旅遊教育出版社,1989。
陳洪捷:《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陳平原:《老北大的故事》,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
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陳啟能、王學典、薑芃主編《消解歷史的秩序》,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陳啟能主編《二戰後歐美史學的新發展》,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陳萬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聯書店,1997。
陳新、彭剛主編《歷史與思想》第1輯《文化記憶與歷史主義》,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陳新主編《當代西方歷史哲學讀本:1967~2002》,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陳以愛:《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以北大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儲朝暉:《中國大學精神的歷史與省思》,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杜成憲、鄧明言:《教育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顧昕:《中國啟蒙的歷史圖景——五四反思與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之爭》,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郭於華:《儀式與社會變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何光滬:《大學精神檔案·當代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黃東蘭:《身體·心性·權力》,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英〕傑拉德·德蘭迪、恩靳·伊辛主編《歷史社會學手冊》,李霞、李恭忠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金林祥:《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
金林祥:《思想自由 兼容並包——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