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英〕傑拉德·德蘭迪、恩靳·伊辛主編《歷史社會學手冊》,李霞、李恭忠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第588頁。
[62] 張申府:《蔡先生的一生與我們應當怎樣悼念他》,《張申府文集》第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第340頁;張申府:《從1911年到1948年期間曾投過稿的報紙期刊等》,《所憶——張申府憶舊文選》,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第 145頁。
[63] 宗白華:《〈美育〉等編輯後語》,林同華主編《宗白華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第261頁。
[64] 相關研究可以參見高華《關於南京十年(1928~1937)國民政府的若幹問題》,《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第140~147頁;章清《「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 344~358頁。
[65]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149頁。
[66] 《社論:紀念蔡先生》,《中央日報》1943年3月5日,第2版。
[67]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56~57頁。
[68] 《蔡元培逝世周年祭 昨在中央圖書館舉行 北大師生籌建紀念堂》,《中央日報》1941年3月6日,第3版。
[69] 《故院長蔡孑民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會啟事》,《中央日報》1943年3月5日,第1版;《蔡孑民先生逝世三周年 昨舉行隆重紀念》,《中央日報》1943年3月6日,第3版。
[70] 《蔡孑民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特刊》,《中央日報》1943年3月5日,第5版。
[71] 《紀念蔡元培 中研院十一日舉行 將設紀念學術獎章》,《中央日報》1945年1月4日,第3版。
[72] 《紀念蔡元培 請於院長報告生平 李四光作學術講演》,《中央日報》1945年1月9日,第3版;《紀念蔡元培會 於右任李四光等演講》,《中央日報》1945年1月12日,第3版。
[73] (蔡)尚思:《蔡孑民先生的生平》,《新藝》第1卷第3、4期合刊,1945年,第16~18頁;覺玄(陳中凡):《蔡孑民先生和美育》,《新藝》第1卷第3、4期合刊,1945年,第19~24頁。
[74] 《蔡元培誕辰 中研院將擴大紀念》,《中央日報》1946年1月9日,第3版。
[75] 《蔡元培誕辰明日開會紀念》,《中央日報》1947年1月12日,第5版;《中研院昨紀念蔡元培氏誕辰 傅斯年報告蔡氏生平》,《中央日報》1947年1月12日,第5版。
[76] 《國防會通過實施建警案 張自忠蔡元培予以國葬》,《中央日報》1947年4月12日,第2版;《蔡元培等國葬事 正研究具體辦法》,《中央日報》1947年5月13日,第4版。
[77] 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譜長編》下冊(2),第532頁。
[78] 《中研院及北大同學聯合紀念蔡元培 李濟之與會作學術講演》,《中央日報》1948年1月12日,第4版。
[79] 《首屆院士八十一人 中研院昨選出公布 設學術獎章紀念蔡元培》,《中央日報》1948年3月28日,第4版。
[80] 《中研院成立廿周年紀念 蔡元培先生銅像揭幕》,《中央日報》1948年6月2日,第1版;《中研院今開會慶祝二十周年 蔡元培銅像同時揭幕》,《中央日報》1948年6月9日,第4版;《蔡元培銅像在中研院揭幕》,《中央日報》1948年6月10日,第4版。
[81]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146頁。
[82]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87~88頁。
[83] 《蔡孑民先生傳略出版預告》,《中央日報》1943年3月5日,第1版。
[84] 高乃同:《蔡孑民先生傳略》,商務印書館,1943。
[85] 葉聖陶:《讀〈蔡孑民先生傳略〉》,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編《葉聖陶集》第6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第26~32頁。
[86] 陸丹林:《評介〈蔡孑民先生傳略〉》,《文化先鋒》第16期,1946年,第20頁。
[87] 黃萍蓀:《蔡孑民先生紀念集序》,《蔡孑民先生紀念集》,浙江研究社,1941。
[88] 本段及下段參見蔡尚思《蔡元培學術思想傳記——蔡元培與近代中國學術思想界》,《蔡尚思全集》第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138、195、143~144、142頁。
[89] 陳獨秀:《蔡孑民先生逝世後感言》,《中央日報》1940年3月,轉引自陳平原、鄭勇編《追憶蔡元培》,第 389~390頁。
[90] 張艷:《五四運動闡釋史研究(1919~1949)》,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人文學院,2005。
[91] 有關蔡元培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觀念問題,目前研究仍有待加強,特別是其參與的「清黨」運動以及後來參與創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問題,更容易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而有失偏頗。已有的研究可以參見〔美〕林敦(allen b. linden)《蔡元培和中國國民黨(1926~1940年)》,《論蔡元培》,第281~303頁;張曉唯《所謂蔡元培「晚節不保」問題》,《書屋》2006年第11期,第 34~38頁。另可參看張曉唯《蔡元培與胡適(1917~1937)——中國文化人與自由主義》。
[92] 本段及下段引文皆出自《社論:今天的追悼大會》,《中央日報》1940年3月24日,第 2版。
[62] 張申府:《蔡先生的一生與我們應當怎樣悼念他》,《張申府文集》第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第340頁;張申府:《從1911年到1948年期間曾投過稿的報紙期刊等》,《所憶——張申府憶舊文選》,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第 145頁。
[63] 宗白華:《〈美育〉等編輯後語》,林同華主編《宗白華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第261頁。
[64] 相關研究可以參見高華《關於南京十年(1928~1937)國民政府的若幹問題》,《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第140~147頁;章清《「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 344~358頁。
[65]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149頁。
[66] 《社論:紀念蔡先生》,《中央日報》1943年3月5日,第2版。
[67]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56~57頁。
[68] 《蔡元培逝世周年祭 昨在中央圖書館舉行 北大師生籌建紀念堂》,《中央日報》1941年3月6日,第3版。
[69] 《故院長蔡孑民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會啟事》,《中央日報》1943年3月5日,第1版;《蔡孑民先生逝世三周年 昨舉行隆重紀念》,《中央日報》1943年3月6日,第3版。
[70] 《蔡孑民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特刊》,《中央日報》1943年3月5日,第5版。
[71] 《紀念蔡元培 中研院十一日舉行 將設紀念學術獎章》,《中央日報》1945年1月4日,第3版。
[72] 《紀念蔡元培 請於院長報告生平 李四光作學術講演》,《中央日報》1945年1月9日,第3版;《紀念蔡元培會 於右任李四光等演講》,《中央日報》1945年1月12日,第3版。
[73] (蔡)尚思:《蔡孑民先生的生平》,《新藝》第1卷第3、4期合刊,1945年,第16~18頁;覺玄(陳中凡):《蔡孑民先生和美育》,《新藝》第1卷第3、4期合刊,1945年,第19~24頁。
[74] 《蔡元培誕辰 中研院將擴大紀念》,《中央日報》1946年1月9日,第3版。
[75] 《蔡元培誕辰明日開會紀念》,《中央日報》1947年1月12日,第5版;《中研院昨紀念蔡元培氏誕辰 傅斯年報告蔡氏生平》,《中央日報》1947年1月12日,第5版。
[76] 《國防會通過實施建警案 張自忠蔡元培予以國葬》,《中央日報》1947年4月12日,第2版;《蔡元培等國葬事 正研究具體辦法》,《中央日報》1947年5月13日,第4版。
[77] 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譜長編》下冊(2),第532頁。
[78] 《中研院及北大同學聯合紀念蔡元培 李濟之與會作學術講演》,《中央日報》1948年1月12日,第4版。
[79] 《首屆院士八十一人 中研院昨選出公布 設學術獎章紀念蔡元培》,《中央日報》1948年3月28日,第4版。
[80] 《中研院成立廿周年紀念 蔡元培先生銅像揭幕》,《中央日報》1948年6月2日,第1版;《中研院今開會慶祝二十周年 蔡元培銅像同時揭幕》,《中央日報》1948年6月9日,第4版;《蔡元培銅像在中研院揭幕》,《中央日報》1948年6月10日,第4版。
[81]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146頁。
[82]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87~88頁。
[83] 《蔡孑民先生傳略出版預告》,《中央日報》1943年3月5日,第1版。
[84] 高乃同:《蔡孑民先生傳略》,商務印書館,1943。
[85] 葉聖陶:《讀〈蔡孑民先生傳略〉》,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編《葉聖陶集》第6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第26~32頁。
[86] 陸丹林:《評介〈蔡孑民先生傳略〉》,《文化先鋒》第16期,1946年,第20頁。
[87] 黃萍蓀:《蔡孑民先生紀念集序》,《蔡孑民先生紀念集》,浙江研究社,1941。
[88] 本段及下段參見蔡尚思《蔡元培學術思想傳記——蔡元培與近代中國學術思想界》,《蔡尚思全集》第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138、195、143~144、142頁。
[89] 陳獨秀:《蔡孑民先生逝世後感言》,《中央日報》1940年3月,轉引自陳平原、鄭勇編《追憶蔡元培》,第 389~390頁。
[90] 張艷:《五四運動闡釋史研究(1919~1949)》,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人文學院,2005。
[91] 有關蔡元培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觀念問題,目前研究仍有待加強,特別是其參與的「清黨」運動以及後來參與創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問題,更容易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而有失偏頗。已有的研究可以參見〔美〕林敦(allen b. linden)《蔡元培和中國國民黨(1926~1940年)》,《論蔡元培》,第281~303頁;張曉唯《所謂蔡元培「晚節不保」問題》,《書屋》2006年第11期,第 34~38頁。另可參看張曉唯《蔡元培與胡適(1917~1937)——中國文化人與自由主義》。
[92] 本段及下段引文皆出自《社論:今天的追悼大會》,《中央日報》1940年3月24日,第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