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北大廿五年紀念》,《順天時報》1922年12月18日,第2版。


    [29] 《北大廿五周紀念之第二日》,《順天時報》1923年12月18日,第7版。代校長蔣夢麟曾致函學生,陳述學校的艱難處境,希望他們籌劃校慶活動「以簡而易舉,無礙學業,不耗財力者為限」。參見《學生幹事會念五周年紀念籌備會組織大綱》,《北京大學日刊》第1326號,1923年10月29日,第2~3版;《蔣代校長為本校念五周年事致學生幹事會函》,《北京大學日刊》第1331號,1923年11月3日,第1版。


    [30] 本段及下段均見蔣夢麟《北大之精神》,北大總務部日刊課、廿五紀念冊編輯處編《北京大學廿五周年紀念刊》,北京大學出版部,1923,第1~2頁。


    [31] 朱務善:《北大精神》,《北京大學廿五周年紀念刊》,第17頁。


    [32] 關蔚華:《北京大學誕生的背景和他應有的使命及精神》,《北京大學廿五周年紀念刊》,第32頁。


    [33] 〔美〕劉易斯·科瑟:《導論》,〔法〕莫裏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第42頁。


    [34] 《北大籌備卅一周年紀念》,《大公報》1929年11月9日,第2張第5版。


    [35] 《北大卅一周年紀念第二院展覽會》,《大公報》1929年12月15日,第2張第5版;《北大卅一周年紀念會》,《大公報》1929年12月16日,第2張第5版;《北大紀念會開幕盛況》,《大公報》1929年12月17日,第2張第5版。


    [36] 《北大紀念會開幕盛況》,《大公報》1929年12月17日,第2張第5版。


    [37] 《北京大學概況》,國立北京大學卅一周年紀念會宣傳股編印《北京大學卅一周年紀念刊》,北京大學,1929,第15~16頁。


    [38] 李辛之:《北大之過去與現在》,《北京大學卅一周年紀念刊》,第96~98頁。


    [39] 〔美〕劉易斯·科瑟:《導論》,〔法〕莫裏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第43頁。


    [40] 《北大今日紀念卅五周年》,《益世報》1933年12月17日,第3版;《北平兩最高學府北大師大成立紀念》,《益世報》1933年12月18日,第2版。


    [41] 《編者底話》,北大學生會三十五周年紀念籌備會出版委員會編《北京大學卅五周年紀念刊》,北京大學,1933,第1頁。


    [42] 劉復:《三十五年過去了!》,《北京大學卅五周年紀念刊》,第2頁;陶希聖:《北大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北京大學卅五周年紀念刊》,第4頁。


    [43] 《國立北京大學三十五周年紀念宣言》,《北京大學卅五周年紀念刊》,第1頁。


    [44] 顧麟生:《我們底北大》,《北京大學卅五周年紀念刊》,第2頁。


    [45] 直聲:《我所認識的北大》,《北京大學卅五周年紀念刊》,第2頁。


    [46] 奚停:《「老了想當年,窮了提方便」的北大三十五周年紀念》,《北京大學卅五周年紀念刊》,第1~2頁。


    [47] 〔德〕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第 46~47頁。


    [48] 保羅·康納頓在解釋「社會記憶」時探討了儀式的作用。他借用盧卡斯(steven lukes)的定義,強調要關注儀式的隱性象徵內容,而不是形式。把握儀式的內容,就是要從儀式的結構入手。「儀式」與「活動」相比,強調的是象徵性所傳達出的文化意義。他進一步指出,儀式具有「具象的外觀,常常包括重新體驗和模擬當時的情景或境遇,重演過去之回歸」。作為儀式的一種,紀念儀式具有「一種明顯的返觀和時序的性質」,「它們並不僅僅暗示對過去的延續,而且明確宣稱這樣的延續」。〔美〕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第60、50~51頁。


    [49] 運公:《舉國悼念蔡元培》,《東方雜誌》第37卷第8號,1940年4月16日,第54~55頁。


    [50] 本段及下段均見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譜長編》下冊(2),第526~528頁。


    [51] 《蔡委員孑民先生追悼大會籌備處啟事》,《中央日報》1940年3月15日,第1版。


    [52] 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譜長編》下冊(2),第528頁。


    [53] 《蔡孑民先生追悼會定二十四日假中央黨部舉行 各地亦同時開會追悼》,《中央日報》1940年3月22日,第2版。


    [54] 《追悼蔡元培 蔣委員長親臨致祭 全國各地同時開會追悼》,《大公報》(重慶)1940年3月25日,第2版;《蔡孑民先生追悼會 全國昨日沉痛舉行》,《中央日報》1940年3月25日,第2版;孫常煒編《蔡元培先生年譜傳記》下冊,台北,1987,第808~810頁。


    [55] 參見香港《大公報》1940年3月25日報導,轉引自《東方雜誌》第37卷第8號,1940年4月16日,第55~56頁。


    [56] 《吊蔡孑民先生》,《中央日報》1940年3月6日,第2版。


    [57] 關於蔡元培晚年支持抗戰的事跡,可參見周天度《蔡元培傳》第七章第三節,第359~367頁。


    [58] 陳良猷:《追悼蔡先生我們應有的認識》,陳平原、鄭勇編《追憶蔡元培》,第386頁。


    [59] 《蔡孑民先生追悼會 全國昨日沉痛舉行》,《中央日報》1940年3月25日,第2版。


    [60] 參見《廣西各界追悼蔡孑民先生紀念冊》(出版地、出版者不詳,1940年)中相關文章。各地悼念情況均見孫常煒編《蔡元培先生年譜傳記》下冊,第 808~810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