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歸國後,顯然以事業為重,在母親前承歡之時不多。在他或者以為將來盡孝之日還長,但母親身體已垮。不久冬秀也離鄉赴京,胡母雖不十分高興,仍促成之。結果胡母身邊無人伺奉,終於病發辭世。據說是醫生用藥有誤,則如在北京,或能延壽。但初到北大的胡適要打天下,尚未將接母親到京同住提上日程。中國傳統的孝道,重在傳宗和立名以振家聲,這兩點胡適都做到了。以事業為重也是胡家的一貫思想,故胡母雖未能享到什麽福,但已看到家聲的重振,應能含笑九泉。


    胡適在歸國之前,反思他在美國的七年生活,心情十分複雜。總的來說,他認為美國是他所「自造之鄉」,其重要決不在真正的故鄉之下。胡適說:「吾嚐謂朋友所在即是吾鄉。吾生朋友之多無如此邦矣。今去此吾所自造之鄉而歸吾父母之邦,此中感情是苦是樂,正難自決也。」他在歸國的船上做有《百字令》,其中說:「憑欄自語,吾鄉真在何處?」並解釋說,他的意思也就是陸遊詞所說的「重到故鄉交舊少。淒涼。卻恐他鄉勝故鄉」。[24]他鄉是否勝故鄉呢?至少在意識的層麵,胡適的答案是肯定的。


    胡適一向說綺色佳是他的第二故鄉。但到將告別綺城去紐約時,「乃知綺之於我,雖第一故鄉又何以過之?」他離家日久,已十一年多,「今心中之故鄉,但有模糊之溪山,依稀之人麵而已。老母,諸姐,一師,一友,此外別無所戀。」反觀綺城,則山水師友,「歷歷在心目中。此五年之歲月,在吾生為最有關係之時代。其間所交朋友,所受待遇,所結人士,所得感遇,所得閱歷,所求學問,皆吾所自為,與自外來之梓桑觀念不可同日而語。其影響於將來之行實,亦當較兒時閱歷更大。」一言以蔽之,這個「吾所自為」之鄉對胡適的重要勝過了他兒時的故鄉。胡適特別珍重的,是「綺之人士初不以外人待餘」,所以他也「自視幾如綺之一分子矣」。[25]


    這最後一點是重要的,因為上海就確曾把他視為外人,他對上海的感受也就不甚佳。綺城是大學城,康大是該城的重要成分,康大的學生當然也是。等胡適到了紐約的哥大,就決不可能有這樣的感受了。後來他因博士頭銜的原因,每將哥大掛在口上,多少有些一廂情願的意思,也就是周明之先生所說的「有幾分做作」。[26]實際上,紐約這樣的城市既不曾對哥大情有獨鍾,也不會把哥大的學生特別對待。所以胡適雖然常將哥大掛在口上,其實隻能將感情寄託給紐約旁邊的赫貞江(今譯哈得遜河)。觀其詩文中對紐約地區所回想的,實在也隻有這條江。


    在即將離美的那幾個月,胡適已經在「安排歸去後之建設事業」了。在他告別朋友並總結其學習經歷的一首詩中,曾說他從農科轉到哲學是要從此「講學複議政」。這大約就是他此時所想的建設事業的一個註腳了。在這一建設事業中,胡適自己居於何種地位,他將要扮演一個什麽樣的角色呢?餘英時師以為,胡適「對自己所要扮演的歷史角色不但早有自覺,而且也進行了長期的準備」。[27]這個歷史角色就是要做「國人之導師」。下文即探討胡適這一「長期準備」的進程,以期為理解胡適後來怎樣進行他的建設事業打點基礎。


    二 為國人導師之預備


    試圖「周知博覽,以為他日為國人導師之預備」,是胡適「返觀國勢」,以為今日祖國事事需人之後立下的誌向,後來的變化隻是將「周知博覽」的單向發展改為要集博大精深於一體的雙向發展。同時,胡適雖是典型的現代知識人,卻以傳統的士自居。他曾引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段話為「自課」之宗旨,並具體計劃道:「任重道遠,不可不早為之計。第一,須有健全之身體;第二,須有不撓不屈之精神;第三,須有博大高深之學問。」[28]他入學後三個月已在體育上有大進,而且從小在母親培養下早已具不撓不屈之精神,故其主要的預備,實際是在第三點上。


    同時,胡適在「率性」與「作聖」之間的遊移,也涉及他究竟是要做一個通才還是一個專家。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特別是在他完成本科學業之後。1914年初他已在自省近來讀書「多所涉獵而不專精,泛濫無方而無所專注,所得皆皮毛也,可以入世而不可以用世,可以欺人而無以益人,可以自欺而非所以自修也。後此宜痛改之」。觀此可知胡適讀書的近期目的或在「爭名」,而長遠目的是用世益人,故對於自己的不能專精似深有所痛。但到那年的11月,他又在提倡「博」,因為「專」就像「終身守一物,雖有所成,譬之能行之書廚,無有生趣矣」。他認為中國學者多是往專精一麵發展,於所學之外幾乎「一物不知,此大害也」。這一點胡適曾屢向他人言及,但效果不佳。這裏所透露的,不僅要博,還要變,即不擬「終身守一物」。要講「生趣」,當然是想「率性」了。但胡適的思想始終在搖擺,到1915年2月,他又發現自己終「失之淺」,故「不可不以高深矯正之」。不過,這次他已認為博與精應「相輔而行」。[29]


    博與精應「相輔而行」,透露出胡適在這方麵也有魚與熊掌俱得之意。1915年2月18日,他在日記中主張「須有博大高深之學問」,並決定自己「讀書以哲學為中堅,而以政治、宗教、文學、科學輔焉」。雖已有中堅,仍圖博覽。此時已是既博大又高深了。但魚與熊掌俱得究竟不容易,到那年5月28日,胡適在日記中說:「吾騖外太甚,其失在於膚淺。今當以專一矯正之。吾生平大過,在於求博而不務精。蓋吾返觀國勢,每以為今日祖國事事需人,吾不可不周知博覽,以為他日為國人導師之預備。不知此謬想也。吾讀書十餘年,乃猶不明分功易事之義乎?吾生精力有限,不能萬知而萬能。吾所貢獻於社會者,惟在吾所擇業耳。吾之天職,吾對於社會之責任,唯在竭吾所能,為吾所能為。吾所不能,人其舍諸?」故他決定「自今以往,當屏絕萬事,專治哲學,中西兼治」,以此為擇定之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