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我家的經濟狀況,陷入了比自然災害時期還困難的境地。「中央文革」為了從經濟上打垮走資派,下文控製他們的人均標準生活費不得高於15元。而且,各級造反派層層加碼,真正到手的平均10元左右。我有同學在街道辦事處工作,介紹弟妹們在河裏挖砂子,修鐵路抬土方……弟妹們在我結婚時,大家集在一起,送了我100元。這都是他們在冰冷的河水中篩砂,修鐵路時在土方塌方中被掩埋……掙來的。那時的生活艱苦還能忍受,心痛比身痛要嚴重得多。由於父親受審查的背景影響,弟妹們一次又一次的入學錄取被否定,這個年代對他們的損失就是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除了我大學讀了三年就開始文化大革命外,其他弟妹有些高中、初中、高小、初小都沒讀完,他們後來適應人生的技能,都是自學來的。從現在的回顧來看,物質的艱苦生活以及心靈的磨難,是我們後來人生的一種成熟的機會。
母親那時有嚴重的肺結核病,經濟如此之困難,營養條件又差,還要承擔沉重的政治壓力,往牛棚送飯,抄檢查……還幫助父親檢查刻蠟板,多印幾份,早一些解決問題。那時,社會上的油印機是為造反派服務的,不可能借用。母親就用一塊竹片削好,在蠟紙上刮,印出檢查……母親由於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幾乎耳聾。
我那時在外地院校受影響較小,「文革」後期畢業分配時,整個中國已經上千萬幹部被打倒,我就顯得不孤立了。父親沒有作結論,因此,也不能作為分配的依據。後來我入伍參軍,也是如此理由,讓我過了關,所以我比弟妹們多了一種幸運。不過因為父親的問題,我一直沒有能通過入黨申請,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
「文革」對國家是一場災難,但對我們是一次人生的洗禮,使我政治上成熟起來,不再是單純的一個書呆子。我雖然也參加了轟轟烈烈的紅衛兵運動,但我始終不是紅衛兵,這也是一件奇觀。因為父親受審查的影響,哪一派也不批準我參加紅衛兵。自己又不願做司令,拉三五個被社會拋棄的人,組一個戰鬥隊,做一個袖章戴戴。那時戴上這種袖章是一種政治地位的象徵。也羨慕家庭清白的同學。因此,隻能跟在這些組織的外圍,瞎跑跑。
改革開放
直到1976年10月,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使我們得到了翻身解放。我一下子成了獎勵「暴發戶」。「文革」中,無論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獎的機會均與我無緣。在我領導的集體中,戰士們立三等功、二等功、集體二等功,幾乎每年都大批湧出,而唯我這個領導者,從未受過嘉獎。我也從未有心中的不平,我已習慣了我們不應得獎的平靜生活,這也是對我今天不爭榮譽的心理素質培養。粉碎「四人幫」以後,生活翻了個兒,因為我兩次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明創造,合乎那時的時代需要,突然一下子「標兵、功臣……」部隊與地方的獎勵排山倒海式地壓過來,我這人也熱不起來,許多獎品都是別人去代領回來的,我又分給了大家。
1978年3月我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6000人的代表中,僅有150多人在35歲以下,我33歲。我也是軍隊代表中少有的非黨人士。在兵種黨委的直接關懷下,部隊未等我父親平反,就直接去為查清我父親的歷史進行外調,否定了一些不實之詞,並把他們的調查結論,也寄給我父親所在的地方組織。我終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又出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父親把我與黨中央領導合影的照片,做了一個大大的鏡框,掛在牆上,全家都引以為自豪。
我父親也在粉碎「四人幫」後不久平反。由於那時百廢待興,黨組織需要盡快恢復一些重點中學,提高高考的升學率,讓他去做校長。文革前他是一個專科學校的校長。他不計較升降,不計較得失,隻認為有了一種工作機會,全身心的就投進去了,很快就把教學質量抓起來了,升學率達到了90%多,成為遠近聞名的學校。他直到1984年75歲才退休。他說,他總算趕上了一個尾巴,幹了一點事。他希望我們珍惜時光,好好幹。至此,我們就各忙各的,互相關心不了了。我也親歷親見過,四川省委老領導楊超同誌「文革」中二次復出,他的小孩一直與我們是朋友。「文革」初期他父親被關進監獄中,當時聽他女兒說過幾天組織要去監獄與他父親談話,讓他重新出來任四川省委書記。他一出來都毫無怨言就投入了工作。我為老一輩的政治品德自豪,他們從牛棚中一放出來,一恢復組織生活,都拚命地工作。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計榮辱,愛國愛黨,忠於事業的精神值得我們這一代人、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學習。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挫折,但一個人為人民奮鬥的意誌不能動搖。
我有幸在羅瑞卿同誌逝世前三個月,有機會聆聽了他為全國科學大會軍隊代表的講話,說未來十幾年來是一個難得的和平時期,我們要抓緊全力投入經濟建設。我那時年輕,缺少政治頭腦,並不明白其含意。過了兩三年大裁軍,我們整個兵種全部裁掉,我才理解了什麽叫預見性的領導。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期間,我們基建工程兵小組與鐵道兵小組的中心話題就是裁軍,因為一開完「十二大」,我們就要整建製地離開軍隊,實在是有些戀戀難捨,畢竟我們習慣了十幾、二十年的軍隊生活。當時,父母也不太理解黨的開放改革,也認為離開軍隊太可惜。
母親那時有嚴重的肺結核病,經濟如此之困難,營養條件又差,還要承擔沉重的政治壓力,往牛棚送飯,抄檢查……還幫助父親檢查刻蠟板,多印幾份,早一些解決問題。那時,社會上的油印機是為造反派服務的,不可能借用。母親就用一塊竹片削好,在蠟紙上刮,印出檢查……母親由於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幾乎耳聾。
我那時在外地院校受影響較小,「文革」後期畢業分配時,整個中國已經上千萬幹部被打倒,我就顯得不孤立了。父親沒有作結論,因此,也不能作為分配的依據。後來我入伍參軍,也是如此理由,讓我過了關,所以我比弟妹們多了一種幸運。不過因為父親的問題,我一直沒有能通過入黨申請,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後。
「文革」對國家是一場災難,但對我們是一次人生的洗禮,使我政治上成熟起來,不再是單純的一個書呆子。我雖然也參加了轟轟烈烈的紅衛兵運動,但我始終不是紅衛兵,這也是一件奇觀。因為父親受審查的影響,哪一派也不批準我參加紅衛兵。自己又不願做司令,拉三五個被社會拋棄的人,組一個戰鬥隊,做一個袖章戴戴。那時戴上這種袖章是一種政治地位的象徵。也羨慕家庭清白的同學。因此,隻能跟在這些組織的外圍,瞎跑跑。
改革開放
直到1976年10月,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使我們得到了翻身解放。我一下子成了獎勵「暴發戶」。「文革」中,無論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獎的機會均與我無緣。在我領導的集體中,戰士們立三等功、二等功、集體二等功,幾乎每年都大批湧出,而唯我這個領導者,從未受過嘉獎。我也從未有心中的不平,我已習慣了我們不應得獎的平靜生活,這也是對我今天不爭榮譽的心理素質培養。粉碎「四人幫」以後,生活翻了個兒,因為我兩次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明創造,合乎那時的時代需要,突然一下子「標兵、功臣……」部隊與地方的獎勵排山倒海式地壓過來,我這人也熱不起來,許多獎品都是別人去代領回來的,我又分給了大家。
1978年3月我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6000人的代表中,僅有150多人在35歲以下,我33歲。我也是軍隊代表中少有的非黨人士。在兵種黨委的直接關懷下,部隊未等我父親平反,就直接去為查清我父親的歷史進行外調,否定了一些不實之詞,並把他們的調查結論,也寄給我父親所在的地方組織。我終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又出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父親把我與黨中央領導合影的照片,做了一個大大的鏡框,掛在牆上,全家都引以為自豪。
我父親也在粉碎「四人幫」後不久平反。由於那時百廢待興,黨組織需要盡快恢復一些重點中學,提高高考的升學率,讓他去做校長。文革前他是一個專科學校的校長。他不計較升降,不計較得失,隻認為有了一種工作機會,全身心的就投進去了,很快就把教學質量抓起來了,升學率達到了90%多,成為遠近聞名的學校。他直到1984年75歲才退休。他說,他總算趕上了一個尾巴,幹了一點事。他希望我們珍惜時光,好好幹。至此,我們就各忙各的,互相關心不了了。我也親歷親見過,四川省委老領導楊超同誌「文革」中二次復出,他的小孩一直與我們是朋友。「文革」初期他父親被關進監獄中,當時聽他女兒說過幾天組織要去監獄與他父親談話,讓他重新出來任四川省委書記。他一出來都毫無怨言就投入了工作。我為老一輩的政治品德自豪,他們從牛棚中一放出來,一恢復組織生活,都拚命地工作。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計榮辱,愛國愛黨,忠於事業的精神值得我們這一代人、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學習。生活中不可能沒有挫折,但一個人為人民奮鬥的意誌不能動搖。
我有幸在羅瑞卿同誌逝世前三個月,有機會聆聽了他為全國科學大會軍隊代表的講話,說未來十幾年來是一個難得的和平時期,我們要抓緊全力投入經濟建設。我那時年輕,缺少政治頭腦,並不明白其含意。過了兩三年大裁軍,我們整個兵種全部裁掉,我才理解了什麽叫預見性的領導。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期間,我們基建工程兵小組與鐵道兵小組的中心話題就是裁軍,因為一開完「十二大」,我們就要整建製地離開軍隊,實在是有些戀戀難捨,畢竟我們習慣了十幾、二十年的軍隊生活。當時,父母也不太理解黨的開放改革,也認為離開軍隊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