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05年為止,華為已經先後與德州儀器、ibm、摩托羅拉、朗訊、英特爾、sun等大公司展開了合作。


    藉助一係列的對外合資項目,華為在企業技術積累和國際化戰略上能實現更深層次的目標。


    通過與客戶建立合資公司,華為迅速穩定了市場,雙方分工合作,各取所需,互惠互利。這些合資公司與一般的合資企業不同,這些企業的作用隻是簽單走帳。當地運營商和政府的投資甚至可以先由華為墊付。這促進了華為的銷售,也疏通了長期客戶關係。


    在當初,華為內部就建立合資公司這個問題分歧很大。特別是1999年,各地的合資公司業績普遍不佳,有的甚至出現虧損。圍繞這一問題,華為內部大辯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以支持的一方獲勝謝幕。


    在今天看來,合資公司對華為拓展市場、樹立企業形象起了積極的作用。2002年,華為實行改革,按地區劃分、註冊子公司,合資公司也被納入其中。至此,大大小小的合資公司壽終正寢。


    第四節 要狼性更要人性


    2004年4月,《狼圖騰》一書橫空出世,該書以北京青年陳陣在內蒙古草原上插隊的經歷為主,由十幾個連貫的「狼故事」組成,對「狼文化」做出了形象而又深刻的描述。從文化學的角度看,作者試圖以「狼文化」的強悍和智慧給農耕或者儒家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很多企業夢寐以求地希望能夠擁有具備「狼性」的員工和團隊。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具備「狼性」的組織生存能力會更強,更有生命力。


    繼《狼圖騰》一書問世以來,人們對狼的生存哲學和發展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狼圖騰》讓我們認識到「狼性文化」,狼性的三大特徵: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狼道」進入企業文化成為媒體的關注焦點這種現象確實值得關注。


    海爾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說:「讀了《狼圖騰》,覺得狼值得借鑑。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其二,最佳時機出擊,其三,戰鬥中的團隊精神。」號稱中國第一ceo的張瑞敏之言,立即在企業界掀起了閱讀《狼圖騰》的高潮,大小企業紛紛仿效狼的精神,打造狼一樣的團隊。


    我們知道,狼其性野、殘、貪、暴,都應在團隊文化中得以再現,那就是對工作、對事業要有「貪性」,無止境地去拚搏、探索;狼性地「殘」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對待工作中的困難要一個個地、毫不留情地把它們克服掉、消滅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這種在工作中、事業開拓中不要命的拚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則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對待一個又一個難關,不能對難關仁慈。


    但是,也不要否認,古往今來,狼給人類留下的印象是兇殘狡詐,人們把狼性歸結為野蠻、殘忍、貪婪、暴虐。


    因此,「狼性文化」其實也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在所謂「文化」的背後,狼性中深藏著固有的本質———殘酷無情,你死我活,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蔑視規則,無視人性等等,極易造成企業及員工在文化上的迷失。在與市場競爭對手的拚殺中,置對方於死地將是唯一目的,即使一方獲勝,也會因失血過多元氣大傷,形成「雙輸」的結果;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由於人性的缺失,很容易形成強硬的剛性文化,員工與老闆之間以及員工與員工之間將以「性惡論」為原則,互相提防、互相猜忌,毫無信任感,必然產生巨大的內耗。很顯然,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而言,「狼性文化」是一劑致命的毒藥,絕非商業大道。


    一位工商管理學教授在mba課堂上授課,講到企業的管理與文化時,向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在市場經濟中,我們應該選擇做「狼」還是做「羊」呢?


    大部分學生選擇做「狼」,其餘學生選擇做「羊」。


    教授最後說:我們既不該選擇做「狼」,也不該選擇做「羊」,我們應該選擇做「人」。


    任正非自稱是一匹來自東方的「土狼」,「兇猛而難纏」;華為的企業文化也定位為「狼性文化」,「狼精神」在華為一次創業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狼性文化」是戰爭年代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大規模的疾風暴雨式的革命運動已經過去,合作共贏成為時代的要求。時代在變,企業文化也應該隨著變化,這才是客觀真理。


    現在,在許多場合任正非已經不再講「狼」了,而是大力提倡「友商」,學「以土地換和平」的拉賓,努力營造和平氛圍,為華為的國際化開路。


    一、「狼性」是時代的產物


    在「企業文化仿生學」日益成為時尚的今天,國內企業界掀起學習狼性文化的熱潮,在管理方麵,一樣需要借鑑狼的智慧,尤其是頭狼的管理智慧。狼性文化已被眾多企業認同並引入到經營管理體製上來。實踐證明,狼的智慧、狼的韜略以及狼的團結協作精神對於指導企業的運營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狼性文化也不例外。我們在充分利用狼性文化優點的同時,絕對不可忽視其所存在的弊端以及帶來的危害。


    任正非提出「狼性文化」,可以說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傳統的叛逆,為滯後的農耕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是對傳統的振聾發聵的批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任正非正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凡禹/燕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凡禹/燕君並收藏任正非正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