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麵自然另有隱情。”麵對小周的質疑,藏館負責人頗為含糊其詞,最終將他拉至一側,和盤托出,臉上甚至洋溢著幾分熱情,仿佛從小周問出那個問題起,他已然引小周為同道中人。


    傳言,張大仙十歲那年從將要辭世的恩師那裏得到了一支不尋常的畫筆,由於分外珍貴便束之高閣,隻在有特定用途時取用。大黑狗死掉這次便是張大仙第一次用那畫筆。黑狗嗚咽了一天一夜,張大仙一邊落淚一邊作畫,好在終於趕在咽氣前作成了畫,也算了卻緬懷之意。可令張大仙後怕的事也是在這時發生的……


    來到那位藏館保安黃永強家的門口時,小周還沉浸在剛剛藏館負責人給他繪聲繪色講述的故事中。可能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吧,精湛的筆力,栩栩如生的畫作不僅讓每個旁觀者感到真實的害怕,連畫師自己也為其中似真非真的力量迷惑。如果世人竭力追求的真實是令人害怕的,那我們如此執著的真相到底又是什麽呢?小周晃了晃腦袋,敲門,將自己重新拉進現實。


    見了黃永強本人,小周暗暗痛下決心,往後辦案一定要對收集來的信息材料認真審閱。因為他發現,這位藏館保安黃永強不僅是位七十歲精神矍鑠的鶴髮老頭,他不大的家中還滿是水墨畫作的成品、半成品。如果說有哪個保安和這次屏風失竊案有關,嚴小周覺得非眼前這位黃永強莫屬。


    “四十年前你就在美國攻讀化學博士,多年旅居海外,三個月前才回國,應聘到藏館做保安,理由是平生傾心繪畫藝術卻沒從事過相關事業,年紀大了想彌補遺憾。那麽黃永強先生我想問問你,把木製品、絲織品無聲無息地化為粉末狀的六種方法,你用了哪一種?”


    與準備充分、目光淩厲的嚴小周相比,黃永強沒有做了虧心事的遮掩,反而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是,屏風已經不在了,是我親手把它損毀的,沒讓任何人知道。你們可以抓我,但張大仙才是那個罪人,他不配擁有現在的名聲。”


    犯罪者的內心獨白,就留在警察局裏慢慢陳述吧——小周看著被帶走的黃永強,不知是喜是憂。好巧不巧,正接到藏館負責人的來電,嚴小周的心裏五味雜陳。早上不長的一番交談讓他感受到這位負責人對張大仙畫作的熱情,所以雖然那時小周便根據現場線索有所懷疑,卻沒將這樣的結果相告,希望真相併沒有那麽殘忍,現在他竟不知要如何把這份赤裸裸的打擊說出口。還沒等嚴小周說上些什麽,電話那頭的聲音興致高昂地響起:“那架屏風找到了!就擺放在市南區張大仙先生一處舊居的客廳正當中!我現在正要趕過去辦手續,多謝你們啊!”


    3


    小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要不是知道早上去市南區摸查的是葉大隊長一行人,他都要認為這是一個陷阱。直至坐上車,司機問他是否要回局裏,他仍然處於精神恍惚中。


    “我們知道黃永強和張大仙從前是藝術同好的話,案情就很清晰了。”陪同的小王拿著筆在案情調查記錄上寫寫畫畫著。


    “你有沒有注意剛剛黃永強的那些畫作?其意蘊情趣高雅,絕非妒忌生惡之人所能畫出的。有沒有隱情我不知道,但黃永強此番費盡心機有計劃地將屏風損毀得如此徹底,絕不是出於對張大仙的妒忌與恨意。”


    “說到這兒我也想起來了,剛剛黃永強最後說到‘張大仙才是那個罪人’,確實……我們要回局裏去聽聽他的解釋嗎?”


    “不,先去精神病院。我們要做兩手準備,否則很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真相是什麽了。”小周的心裏沉甸甸的,還在思考藏館負責人口中那架忽然又出現的屏風的事。由於還說不清楚,他並沒有告訴小王。


    進精神病院的手續有些複雜,小周在接待處等了老半天,好在他此次來拜訪的病人非常“著名”,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因此和誰聊也都能獲取一些消息,不至於太過浪費時間。


    “張大仙住院這三十二年裏,就沒有什麽熟人來拜訪過他嗎?”小周翻看著張大仙並不多的病歷資料記錄。


    “你們這些小輩看他,都覺得是一代老藝術家,德高望重的。但我還記得三十年,乃至四十多年前的他,確實是一時間風光無限,恃才傲物,落得今天這個地步,很多人甚至覺得極為解氣。”院長似乎打開了話匣子。


    “張大仙的授業恩師叫黃老邪,是個怪才,可能也因此,隻能說是小有名氣。然平生自負自傲,自認無人值得他傾囊相授,因此從未收過徒。直至七十歲那年在山中雲遊時為一條大黑狗所引,無意中撞見時年五歲用木棍在地上‘作畫’的張大仙,當即引為天才,收了他這平生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單傳弟子。


    “張大仙果然不負師望,憑藉極高的悟性和卓越天資,很快就有要超過他老師的架勢,而脾氣作風,自然也有要超過他老師的架勢。黃老邪一輩子縱然自負自傲,對藝術的心思卻極為赤誠,因此他們師徒二人感情非常好。隻是黃老先生終是喝酒傷了胃,傷了身,張大仙十歲那年,他便歸西了。臨死前竟開口拜託他的一位多年未聯繫的好友對張大仙多多照看,可見對張大仙之才的珍重。


    “十二歲到二十六歲的十四年裏,張大仙輾轉多國求學,精進畫藝。那時國外對藝術的總體態度比較包容,所以張大仙脾氣雖怪,可有人能欣賞,加上也確實天資不凡,於是很快便聲名鵲起,傳至國內,之後他才回國的。隨之而來的是許多有爭議的聲音,都不太好聽。那時我是心理學院的學生,正參加實習,張大仙不知從哪裏打聽到我對繪畫也有興趣,於是點名要我給他做輔導,一來二去,我們就熟識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奇妙博物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奇妙博物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奇妙博物館並收藏奇妙博物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