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頁
穿越之養家餬口的方法論 作者:蝴蝶不願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快速的換了彈夾,又是一陣掃射,就聽遠處有人洪亮的喊著什麽,馬隊轉頭就要跑,道玄和王尋又換上新的彈夾,直接衝出工事,兩位也是猛人,直接往前飛奔,找了個小土坡趴下,又是一陣掃射。
韃子騎兵根本來不及逃遠,就又被王尋和道玄掃下了一片。
王尋想換了彈夾繼續往前,可道玄卻拉住了他,「子彈不多,走,回防。」
雖然沒有把這一隊人馬全部殲滅,可王尋也知道,他們速度再快,也追不上戰馬,便毫不猶豫的跟著道玄往後撤了。
要不了一刻,王宗源便帶著屯兵營的一隊人馬趕到了前線,他急忙問道玄:「大師傅,怎麽樣?戰事如何?」
「韃子來偷襲的死了二十來個,但是咱們這兒,沒動一兵一卒,隻出動了我和王尋兩人加兩把機槍。
徐達這貨,倒還真的做出了點兒名堂啊!!
你趕緊八百裏加急,給皇帝說,讓他把徐達要的原料多送點兒來,到時候若咱們這兒能有一千把左右的機槍,這韃子再來犯,還何足畏懼啊?」
王宗源趕忙應下,回去就把戰報寫好了,讓人八百裏加急就送了出去。
皇帝在三天之後,收到了王宗源的戰報,萬分欣喜之下,下令讓兵部把徐達用得上的都給送去北境。
而春丫收到徐達首戰告捷的好消息,也隻晚於皇帝一天半。
當然,這個好消息肯定是關慕青告訴春丫的。
「哎,能贏就好。你爹出去到現在,我這心裏頭就老七上八下的,總覺得會出點兒什麽事兒,你讓小關一收到戰報就趕緊告訴咱們。免得我一天到晚的心神不定。」
張蘭主要也是擔心徐達這人做事兒分寸感不足,雖說每次出去都沒出什麽事兒,可正所謂,夫行千裏妻擔憂,這種擔憂,是張蘭自己所不能控製的。
「欸,知道了。娘,您也別太擔心,關小哥說了,這打仗有前線,前線後頭還有大軍駐紮的屯兵營,然後才是衛所,我爹這呆在第三道防線呢,不會有事兒的。」
春丫雖然也挺牽掛徐達,但是她牽掛的就是他爹這個人,對於徐達的安危,其實春丫還是比較放心的。
張蘭點了點頭,繼續縫著手裏的棉襪子。
「娘,我看您最近都蔫蔫兒的,要不咱們回沛豐幾天吧,平之表哥今天來說,莊子都整理出來了,問我都要種啥,我準備回去一趟,那地買到現在,我還沒去過呢,娘跟我一起去唄?」
春丫還想著得回三元村一趟,聽說兩個嬸子的造紙坊都建好了,爺爺也來問,今年那200畝地到底種啥,沛豐的事兒還挺多的,她準備去住上幾日再回揚州。
汝南的災民現在都安置好了,所以仁濟堂的大夫也都回來了,張蘭走開幾天也沒關係,她心想著,自從吃完年夜飯到現在,也沒回過三元村,便點頭應了,不過她說明日再去討了斕雲記的主意,再回村也不遲。
第755章 討個主意
次日一早,張蘭帶著春丫,一起跟石頭去了關東街上他們斕雲記的總店。
這總店經過一年多的經營,鋪麵已經擴大了一倍。
雖然斕雲記隻經營棉布,不涉及絲綢錦緞,但是由於這連年的鬧災,城中很多原本小康的人家,消費降級,再加上斕雲記本就價格便宜,棉布料從粗布到手感類似緞織的細織都有,所以這目標客戶群就比較龐大,生意也是越做越紅火了。
當然,城中真正有錢的人,是不太會來斕雲記選布匹的,最多是人家的管事來訂購些棉布發給家裏頭的下人,做每季的布衫。
不過照春丫的說法就是,斕雲記的存在,本就不是為了解決富人們穿的好穿的美的問題,而是為了解決普通人家穿的暖的問題,顧客的身份都是其次的。
而且雖說他們的棉布一匹價格還不到人家一匹錦緞的十分之一,可也架不住群眾基礎廣泛,賺的也不比人家賣貴價貨的少。
斕雲記董事們此時已經齊聚在斕雲記二樓的開會專用大房間裏,廠裏的各部管事們正在緊張的整理各自手裏的記錄,大管事馮喜已經坐在了長條的會議桌前。
眾人見張蘭來了,都很是客氣,紛紛和她打了招呼。
馮喜倒也算客氣,抬手請張蘭坐下,才說:「徐大人新改的機槍,聽說在北境已經立下了戰功了,恭喜啊。」
張蘭忙微笑道:「都是鎮守邊關將士們的功勞,我家那位不過隻是遵循皇命而已,說起來,都是皇上高瞻遠矚,辦了神兵營,才能讓我家那位立了點微不足道的戰功。」
雖說徐達是個瘋的,不過娶的媳婦倒還算有點兒眼力勁兒,馮喜略感滿意的點點頭,又問站在一旁的春丫,「你爹不是說你現在讀書緊張的很,怎的今日還有空來這兒?」
「嗬嗬,今日主要是來看看咱還能為皇上分憂點兒啥!」春丫說完,還朝馮喜咧嘴笑了下。
馮喜冷哼了一聲,「你這是又有了什麽鬼主意?」
「倒也不是什麽鬼主意……」張蘭接口道:「是我想跟各位討個主意。咱們家大夥兒都知道,本是三元村的農戶,如今我家那位去了北邊打仗,走之前千叮嚀萬囑咐要讓我照顧好家裏父母兄弟。
咱們家爹娘兄弟都是農人,這農戶能幹的,無外乎就是男耕女織,我就想著咱們瀾雲記如今府城裏頭能招的人也招完了,外地除了京城也沒別的廠子,咱們那兒雖說隻是個小縣,可卻通著南北的水路陸路,今日我來就是想跟諸位討個主意,要不要在三元村也辦個廠子,這樣以後往北邊兒發貨,倒是可以從沛豐發過去。」
韃子騎兵根本來不及逃遠,就又被王尋和道玄掃下了一片。
王尋想換了彈夾繼續往前,可道玄卻拉住了他,「子彈不多,走,回防。」
雖然沒有把這一隊人馬全部殲滅,可王尋也知道,他們速度再快,也追不上戰馬,便毫不猶豫的跟著道玄往後撤了。
要不了一刻,王宗源便帶著屯兵營的一隊人馬趕到了前線,他急忙問道玄:「大師傅,怎麽樣?戰事如何?」
「韃子來偷襲的死了二十來個,但是咱們這兒,沒動一兵一卒,隻出動了我和王尋兩人加兩把機槍。
徐達這貨,倒還真的做出了點兒名堂啊!!
你趕緊八百裏加急,給皇帝說,讓他把徐達要的原料多送點兒來,到時候若咱們這兒能有一千把左右的機槍,這韃子再來犯,還何足畏懼啊?」
王宗源趕忙應下,回去就把戰報寫好了,讓人八百裏加急就送了出去。
皇帝在三天之後,收到了王宗源的戰報,萬分欣喜之下,下令讓兵部把徐達用得上的都給送去北境。
而春丫收到徐達首戰告捷的好消息,也隻晚於皇帝一天半。
當然,這個好消息肯定是關慕青告訴春丫的。
「哎,能贏就好。你爹出去到現在,我這心裏頭就老七上八下的,總覺得會出點兒什麽事兒,你讓小關一收到戰報就趕緊告訴咱們。免得我一天到晚的心神不定。」
張蘭主要也是擔心徐達這人做事兒分寸感不足,雖說每次出去都沒出什麽事兒,可正所謂,夫行千裏妻擔憂,這種擔憂,是張蘭自己所不能控製的。
「欸,知道了。娘,您也別太擔心,關小哥說了,這打仗有前線,前線後頭還有大軍駐紮的屯兵營,然後才是衛所,我爹這呆在第三道防線呢,不會有事兒的。」
春丫雖然也挺牽掛徐達,但是她牽掛的就是他爹這個人,對於徐達的安危,其實春丫還是比較放心的。
張蘭點了點頭,繼續縫著手裏的棉襪子。
「娘,我看您最近都蔫蔫兒的,要不咱們回沛豐幾天吧,平之表哥今天來說,莊子都整理出來了,問我都要種啥,我準備回去一趟,那地買到現在,我還沒去過呢,娘跟我一起去唄?」
春丫還想著得回三元村一趟,聽說兩個嬸子的造紙坊都建好了,爺爺也來問,今年那200畝地到底種啥,沛豐的事兒還挺多的,她準備去住上幾日再回揚州。
汝南的災民現在都安置好了,所以仁濟堂的大夫也都回來了,張蘭走開幾天也沒關係,她心想著,自從吃完年夜飯到現在,也沒回過三元村,便點頭應了,不過她說明日再去討了斕雲記的主意,再回村也不遲。
第755章 討個主意
次日一早,張蘭帶著春丫,一起跟石頭去了關東街上他們斕雲記的總店。
這總店經過一年多的經營,鋪麵已經擴大了一倍。
雖然斕雲記隻經營棉布,不涉及絲綢錦緞,但是由於這連年的鬧災,城中很多原本小康的人家,消費降級,再加上斕雲記本就價格便宜,棉布料從粗布到手感類似緞織的細織都有,所以這目標客戶群就比較龐大,生意也是越做越紅火了。
當然,城中真正有錢的人,是不太會來斕雲記選布匹的,最多是人家的管事來訂購些棉布發給家裏頭的下人,做每季的布衫。
不過照春丫的說法就是,斕雲記的存在,本就不是為了解決富人們穿的好穿的美的問題,而是為了解決普通人家穿的暖的問題,顧客的身份都是其次的。
而且雖說他們的棉布一匹價格還不到人家一匹錦緞的十分之一,可也架不住群眾基礎廣泛,賺的也不比人家賣貴價貨的少。
斕雲記董事們此時已經齊聚在斕雲記二樓的開會專用大房間裏,廠裏的各部管事們正在緊張的整理各自手裏的記錄,大管事馮喜已經坐在了長條的會議桌前。
眾人見張蘭來了,都很是客氣,紛紛和她打了招呼。
馮喜倒也算客氣,抬手請張蘭坐下,才說:「徐大人新改的機槍,聽說在北境已經立下了戰功了,恭喜啊。」
張蘭忙微笑道:「都是鎮守邊關將士們的功勞,我家那位不過隻是遵循皇命而已,說起來,都是皇上高瞻遠矚,辦了神兵營,才能讓我家那位立了點微不足道的戰功。」
雖說徐達是個瘋的,不過娶的媳婦倒還算有點兒眼力勁兒,馮喜略感滿意的點點頭,又問站在一旁的春丫,「你爹不是說你現在讀書緊張的很,怎的今日還有空來這兒?」
「嗬嗬,今日主要是來看看咱還能為皇上分憂點兒啥!」春丫說完,還朝馮喜咧嘴笑了下。
馮喜冷哼了一聲,「你這是又有了什麽鬼主意?」
「倒也不是什麽鬼主意……」張蘭接口道:「是我想跟各位討個主意。咱們家大夥兒都知道,本是三元村的農戶,如今我家那位去了北邊打仗,走之前千叮嚀萬囑咐要讓我照顧好家裏父母兄弟。
咱們家爹娘兄弟都是農人,這農戶能幹的,無外乎就是男耕女織,我就想著咱們瀾雲記如今府城裏頭能招的人也招完了,外地除了京城也沒別的廠子,咱們那兒雖說隻是個小縣,可卻通著南北的水路陸路,今日我來就是想跟諸位討個主意,要不要在三元村也辦個廠子,這樣以後往北邊兒發貨,倒是可以從沛豐發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