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姓盧的,倒是還不錯,朝中沒有根基,官位又低,很好掌控,就是不知道……這裴家的實力,夠不夠。」


    皇帝當然知道鹽稅肯定是有問題的,這些年來,鹽稅一年比一年少,說明什麽?肯定是私鹽泛濫所致。


    可他新稱帝沒多久,內外正紛亂不堪的時候,他也不想在鹽商上下手,他一直在等一個機會,能撕開那個利益的口子。


    現在譚家合理合法的倒下,不就是最好的機會嗎?


    此時不把人換上去,更待何時?


    「皇上何不讓裴家先試試?或者幹脆把鹽引分給幾家來做,江南向來豐饒,巨賈眾多,謝總督與這事兒雖然沒有直接的聯繫,但是有譚家的證言在,皇上大可以避嫌的由頭,把他調任出去,想來他們也說不出什麽話來。」


    皇帝的權衡,不僅僅是對錯,而是平衡。


    這也是雖然皇帝知道謝家背後小動作不少,卻一直沒有完全把他們拔出的原因之一。


    如今看著弱勢的,有了機會就會變強,而拔除掉雜草的坑,也會很快被填滿。


    他自然希望,朝臣全部心係帝王,可這又怎麽可能?


    所以帝王之道,在他看來,就在製衡二字。


    一路想到在朝為皇帝也真是不容易的皇帝,聽聞八王爺這般講,便點頭道:「這事兒,就你去辦吧。不過可得小心著些,你這腿行不行啊?」


    「皇兄小看臣弟了不是?別看我腿這樣,走起來可一點兒都不輸正常人,要不要臣弟給您走一個瞧瞧?」八王爺說完,還真下了坐塌,準備撒歡了。


    「行了行了,說你胖,你還喘上了,明日開了大朝會,你便走吧。」


    皇帝說完,便說要擺駕皇後寢宮,八王爺又插科打諢了幾句,便也走了。


    到得皇後寢宮,皇帝似乎又忘卻了他的製衡之道,高興的和皇後吃著山野之物,暢想著百萬兩的白銀,到底該怎麽花。


    這回皇帝都想好了,銀兩直接不用帶回京,在揚州就地分贓,先修水利,再是賑災,萬一有多餘,再帶回來也不遲。


    不然這錢一旦到了戶部的錢袋子裏,也不過是各種補窟窿,到頭來他倒是被罵了一通,好處卻一點兒沒撈著,多虧的慌啊。


    皇後是個實誠人,提醒皇帝道:「看來這回還是皇上的那幅字寫的好,皇上何不再賜幾幅字給徐達他們,也算是對他們的犒賞。」


    「那是自然,朕不僅要賜人間至味給他們,還要賜吉星高照,金玉滿堂給他們,來人!!準備筆墨!」


    雖然被人罵了傻叉的確有點氣,但是這些氣早就被金錢給衝散了,皇帝現在就指望著再有什麽不長眼的,再去徐家給他砸掉兩幅!!


    次日大朝會,一般很少參加的八王爺也到場了。霍首輔自然已經知道譚家作的一手好死,可這事兒,皇帝沒有開口說,他也沒辦法說什麽。


    果然,大朝會上,皇帝把揚州來的卷宗扔在了朝臣麵前,發了好大一通脾氣,斥責謝總督與此事關聯甚深。


    霍首輔自然是請皇帝息怒,莫要聽無恥小人隨意攀扯,謝總督為官二十多年,向來都是兢兢業業,恪守勤勉,決不能因為幾個小人的攀扯,而隨意定罪。


    皇帝自然知道霍首輔會這麽說,便大手一揮,說道:「朕自然是信謝總督的,可謝總督再呆在南京,那便是很不合適了。瓊州一帶,如今倭寇海盜橫行,急需謝總督這般辦事老道之臣替朕去鎮守一方。謝總督,就去瓊州做了知府吧。」


    「皇上!!這並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您就把謝總督貶斥到瓊州,這樣會傷了為皇上鞠躬盡瘁的老臣子們的心的啊!!」


    霍首輔說完,便當場跪下了。後頭謝家一派的,也紛紛為謝總督喊冤。


    「霍首輔,這就是您的不是了,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怎麽滴,謝總督去兩江做總督就樂意,去瓊州做知府就不樂意了?這不都是替皇上分憂嗎?怎的還有挑差事的?!」吳尚書也不需要皇帝說啥,就知道自己的表演時間到了。


    死老頭子,還沒有真憑實據,有真憑實據你們早死翹翹了。


    「那吳尚書怎的不去?!」霍首輔是真的生氣了,喜歡瓊州你倒是去啊!


    「皇上也沒讓我去啊,若是皇上讓我去,我肯定二話不說,麻利兒的自個兒就去了。」吳尚書說完,還朝皇上作了一揖,說道:「因為這一切都是君恩。」


    霍首輔快被這死不要臉的東西給氣瘋了,可這話叫他如何反駁?!


    他也隻能揪住並無真憑實據這一點,請求皇帝收回成命。


    可問題是,他不去搭理吳尚書,吳尚書可愛搭理他了,上躥下跳的好不熱鬧,搞的霍首輔一派恨不得當場弄死他。


    一場好好的朝會,活活被吳尚書這個攪屎棍給攪成了一場群罵,皇帝對此很滿意,任憑他們炒成一鍋粥,也隻是在上頭看戲,偶爾來兩句:「愛卿不可這般無禮。」就算是管過事兒了。


    第554章 隨風飄散


    吵到最後,皇帝看著雙方精力也都差不多了,霍首輔再吵下去恐怕要吐血當場了,便下了最後的定奪:「譚家所說的私鹽一事,朕自會派八王爺去查清,譚家雖說辱罵了朕,不過看在他們悔罪態度良好,且願意捐出全部家產,為西北修水利之事做出部分貢獻的情況下,朕酌情就免了那譚仁良的死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就判他杖責五十,因譚家家風不正,子孫口出狂言,譚家男丁,七歲以上的,全部往西北流放三千裏,女眷和孩童,便免了他們的罪罰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養家餬口的方法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蝴蝶不願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蝴蝶不願意並收藏穿越之養家餬口的方法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