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石見國有著十幾萬之多的國人,因為國內占據了石見銀山的緣故,財力倒是頗為充足,再加上周圍如出雲國、安藝國等國家虎視眈眈,所以說大內氏足足有著五千之眾的家兵。
一個國家隻有五千兵馬看上去似乎是個笑話,但是這在東瀛卻是再正常不過了,畢竟這些所謂的國家小的甚至都不如大明一縣之地,能夠養起數千人馬依然是窮兵黷武了。
大內氏擁有家兵五千餘人,同時還有著兩千人馬守護著石見銀山,監管奴隸開鑿石見銀山,提鍊金銀。
一座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稍微大一些的土圍子一般的城牆組成了石見國唯一的一座城池。
這一座城乃是由黃土與碎石砌成,高不過兩丈,方圓不過幾裏,這樣的城池如果說放在大明的話,簡直就是小城中的小城,隨便一座縣城的城池都要比這一座城來的高大。
天色大亮,眾多看上去非常之貧苦的百姓挑著擔子進入城中。
東瀛的建築大多是以木質房屋為主,這一點在石見國也是一般,這唯一的一座城池之中,到處都是一座座的木質房屋。
在這城中,少有的幾座磚石壘就的庭院卻是大內氏以及大內氏幾大家臣的居所。
一座三進的院子占地差不多有幾畝方圓,乍一看頗有幾分大明地主家的味道,然而這一座院子正是統治整個石見國的大內氏的家族所在。
大內義興此刻正在一座大廳之中,客廳之中除了大內義興之外便是幾名大內義興所倚重的家臣,陶興房、山田成光、大野四郎等。
大內義興目光落在坐在其左側下首第一位的陶興房的身上道:「陶家督,石見銀山那裏情況如何,這個月可以產銀幾何?」
陶興房眉頭一挑臉上帶著幾分喜色道:「家主,上個月的產銀已經自石見銀山運轉入庫,共計紋銀九萬兩千三百兩。」
大內義興微微頷首,這個數據並不出乎他的意料,石見銀山乃是東瀛第一大銀山,這一時期,整個東瀛年產銀差不多是二百噸,也就是五六百萬兩白銀之多。
而石見銀山便占了整個東瀛產銀的兩成左右,也就是說石見銀山年產銀上百萬兩之巨,一個月就是近十萬兩紋銀。
按說大內氏守著這麽一座銀山,每月都能夠得到近十萬兩的白銀,整個石見國應該非常之富裕才是,然而事實卻非如此。
石見國百姓非常之貧苦,國內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都被逼迫著前往石見銀山冶煉銀礦。
至於說其他人,精壯被迫成為大內氏家兵,要麽就是在貧瘠的土地上努力種田,要麽就是冒著風雨在海上打魚。
大內氏占據石見銀山這麽一塊大肥肉,素來是周邊各國所窺視的對象,可以說動不動便要與出雲、安藝幾國征戰,連年征戰廝殺下來,石見國精壯損失極為慘重,田地之間極少能夠看到男丁出沒。
而連年的征戰廝殺同樣也是令石見國苦不堪言,空有大量的金銀卻是連軍械物資都配備不齊。
不要看東瀛武士刀以鋒利而聞名,可是那樣的名刀卻是極少數,隻有高高在上的武士才有機會擁有。
至於說下層的普通士卒,莫說是武士刀了,能夠擁有兵器便不錯了,甚至不少士卒幹錯就是削竹竿為長槍。
大內義興看向右首第一人,大內義康,乃是大內氏的家老,輔助大內義興掌管著大內氏的財政,管理著石見國的後勤。
隻聽得大內義興道:「大內義康,國中糧食、軍械可齊備,那些港口外的那些明人商隊可曾答應幫我們弄來明人軍械?」
一直以來大內氏便同不少大明商人有所聯繫,多多少少的從這些商人手中獲得一些軍械,隻是那些商人所能夠帶來的軍械隻是極少數,根本就不夠一次次的征戰消耗所用。
可以說大內氏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大明外購軍械的努力,每一次石見國高層聚會之時,大內義興便要問一問,畢竟能夠獲得多少軍械,這直接關係到大內氏的統治是否可以穩定、長久。
偌大的東瀛,從來不缺少為了吃飯而從軍的農夫,但是沒有充足的軍械,卻是限製了他們的軍事力量的擴張。
東瀛素來缺少鐵礦,否則的話也不會有那麽多的工匠努力的打造一把把的精良兵器了,實在是他們原材料缺少,不容浪費。
大內氏空有大量的金銀,卻是無法獲得充足的軍械,不止是石見國,偌大的東瀛,大大小小的國家,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
很多時候,幾個國家之間的征戰,傷者不少,死者卻是極少數,便是因為這些交戰的士卒手中根本就沒有致命軍械的緣故。
大內義康衝著大內義興微微搖了搖頭,帶著幾分苦笑道:「少量的軍械倒是勉強能過高價獲得,可是如果大量,這些明人根本沒有這麽大的能量。」
大內義興眼中閃過一道凶戾之色道:「看來隻能希望中條合利那裏能夠有所收穫了!」
大內義興等人都知道,這些敢於下海經商的海商,或許他們拿不出太多的兵器同他們進行交易,可是自身絕對裝備精良。
大內氏不少堪稱精良的兵器正是通過中條合利這一支扮作海盜的人馬在海上劫掠海商所得。
隨便劫掠一支商隊,劫掠的貨物不提,單單是兵刃至少數百件之多,差不多夠他們進行兩次大戰的損耗了。
一個國家隻有五千兵馬看上去似乎是個笑話,但是這在東瀛卻是再正常不過了,畢竟這些所謂的國家小的甚至都不如大明一縣之地,能夠養起數千人馬依然是窮兵黷武了。
大內氏擁有家兵五千餘人,同時還有著兩千人馬守護著石見銀山,監管奴隸開鑿石見銀山,提鍊金銀。
一座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稍微大一些的土圍子一般的城牆組成了石見國唯一的一座城池。
這一座城乃是由黃土與碎石砌成,高不過兩丈,方圓不過幾裏,這樣的城池如果說放在大明的話,簡直就是小城中的小城,隨便一座縣城的城池都要比這一座城來的高大。
天色大亮,眾多看上去非常之貧苦的百姓挑著擔子進入城中。
東瀛的建築大多是以木質房屋為主,這一點在石見國也是一般,這唯一的一座城池之中,到處都是一座座的木質房屋。
在這城中,少有的幾座磚石壘就的庭院卻是大內氏以及大內氏幾大家臣的居所。
一座三進的院子占地差不多有幾畝方圓,乍一看頗有幾分大明地主家的味道,然而這一座院子正是統治整個石見國的大內氏的家族所在。
大內義興此刻正在一座大廳之中,客廳之中除了大內義興之外便是幾名大內義興所倚重的家臣,陶興房、山田成光、大野四郎等。
大內義興目光落在坐在其左側下首第一位的陶興房的身上道:「陶家督,石見銀山那裏情況如何,這個月可以產銀幾何?」
陶興房眉頭一挑臉上帶著幾分喜色道:「家主,上個月的產銀已經自石見銀山運轉入庫,共計紋銀九萬兩千三百兩。」
大內義興微微頷首,這個數據並不出乎他的意料,石見銀山乃是東瀛第一大銀山,這一時期,整個東瀛年產銀差不多是二百噸,也就是五六百萬兩白銀之多。
而石見銀山便占了整個東瀛產銀的兩成左右,也就是說石見銀山年產銀上百萬兩之巨,一個月就是近十萬兩紋銀。
按說大內氏守著這麽一座銀山,每月都能夠得到近十萬兩的白銀,整個石見國應該非常之富裕才是,然而事實卻非如此。
石見國百姓非常之貧苦,國內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都被逼迫著前往石見銀山冶煉銀礦。
至於說其他人,精壯被迫成為大內氏家兵,要麽就是在貧瘠的土地上努力種田,要麽就是冒著風雨在海上打魚。
大內氏占據石見銀山這麽一塊大肥肉,素來是周邊各國所窺視的對象,可以說動不動便要與出雲、安藝幾國征戰,連年征戰廝殺下來,石見國精壯損失極為慘重,田地之間極少能夠看到男丁出沒。
而連年的征戰廝殺同樣也是令石見國苦不堪言,空有大量的金銀卻是連軍械物資都配備不齊。
不要看東瀛武士刀以鋒利而聞名,可是那樣的名刀卻是極少數,隻有高高在上的武士才有機會擁有。
至於說下層的普通士卒,莫說是武士刀了,能夠擁有兵器便不錯了,甚至不少士卒幹錯就是削竹竿為長槍。
大內義興看向右首第一人,大內義康,乃是大內氏的家老,輔助大內義興掌管著大內氏的財政,管理著石見國的後勤。
隻聽得大內義興道:「大內義康,國中糧食、軍械可齊備,那些港口外的那些明人商隊可曾答應幫我們弄來明人軍械?」
一直以來大內氏便同不少大明商人有所聯繫,多多少少的從這些商人手中獲得一些軍械,隻是那些商人所能夠帶來的軍械隻是極少數,根本就不夠一次次的征戰消耗所用。
可以說大內氏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大明外購軍械的努力,每一次石見國高層聚會之時,大內義興便要問一問,畢竟能夠獲得多少軍械,這直接關係到大內氏的統治是否可以穩定、長久。
偌大的東瀛,從來不缺少為了吃飯而從軍的農夫,但是沒有充足的軍械,卻是限製了他們的軍事力量的擴張。
東瀛素來缺少鐵礦,否則的話也不會有那麽多的工匠努力的打造一把把的精良兵器了,實在是他們原材料缺少,不容浪費。
大內氏空有大量的金銀,卻是無法獲得充足的軍械,不止是石見國,偌大的東瀛,大大小小的國家,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
很多時候,幾個國家之間的征戰,傷者不少,死者卻是極少數,便是因為這些交戰的士卒手中根本就沒有致命軍械的緣故。
大內義康衝著大內義興微微搖了搖頭,帶著幾分苦笑道:「少量的軍械倒是勉強能過高價獲得,可是如果大量,這些明人根本沒有這麽大的能量。」
大內義興眼中閃過一道凶戾之色道:「看來隻能希望中條合利那裏能夠有所收穫了!」
大內義興等人都知道,這些敢於下海經商的海商,或許他們拿不出太多的兵器同他們進行交易,可是自身絕對裝備精良。
大內氏不少堪稱精良的兵器正是通過中條合利這一支扮作海盜的人馬在海上劫掠海商所得。
隨便劫掠一支商隊,劫掠的貨物不提,單單是兵刃至少數百件之多,差不多夠他們進行兩次大戰的損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