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靖難之役後,大明就再也沒有封過國公,如今時隔百年,他楊一清竟然再度被封為大明國公,榮華富貴不提,他日必將名留青史,為後人所敬仰。
至於說天子垂詢楚毅的意見,楊一清倒是不擔心,他同楚毅之間並沒有什麽衝突,楚毅自然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給他上眼藥。
果不其然,楚毅不反對便是贊同。
隻聽得朱厚照開口道:「五邊總督楊一清,守邊有功,於覆滅韃靼一戰中戰功卓著,今封為晉國公,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臣拜謝陛下,皇恩浩蕩,臣定當誓死以報!」
楊一清能夠被封為國公,說實話真的是沾了楚毅的光,如果不是楚毅算計瓦剌的話,此戰楊一清能夠守住邊鎮便已經不錯了,又怎麽可能會有機會出城聯合楚毅一同拿下韃靼。
甚至就連這爵位也是因為楚毅被封王才使得其有機會得以封為國公,按照大明皇家的慣例,自靖難之後,幾乎就絕了世襲國公的封賞可能,後世之人最多也就是博一個侯爵、伯爵之位罷了,至於說公爵,幾乎是不可能。
譬如王守仁,三十餘日平定寧王叛亂,最終也不過是被封為新建伯,及至隆慶之時才被追贈為新建侯。可見大明公侯爵位之難得。
若非是楚毅被封王的話,楊一清的功勳怕是也就是封侯,但是楚毅被封為王爵,這就使得一眾有功之士的封賞被無形之中拔高了許多,所以此番朝廷上下一下子便將多出數十名侯爺、伯爺,至於說子爵、男爵怕是數百之多。
可以說這絕對是大明自靖難之役後,封賞爵位最多的一次,當然大明一戰而覆滅韃靼二十萬大軍,更是生擒韃靼可汗等眾多貴族,幾乎一戰將北方異族給打斷了骨頭,至少可保北方邊疆數十年太平,此功即便是再多封賞幾位公爵、侯爵也沒有人能夠說什麽。
除了楊一清之外,在這數個月之間表現最為奪目的便是王守仁了,在寧王起兵之後,江南空虛,王陽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可以說寧王之亂被平定,王陽明之功至少占八成。
以王陽明當時的聲勢,隻要朝廷援軍能夠跟上,即便是楚毅不前往江南坐鎮,王陽明也有把握平定寧王之亂。
當然也有極小的可能會使得寧王坐大,不過不管如何,王陽明在平定寧王之亂的過程當中的一番表現就甚至比之楊一清來都要顯得耀眼奪目。
隻是如今王陽明並沒有隨同大軍回返京師,而是在江南之地平定寧王叛亂的餘孽,不過對於王陽明的封賞卻也出來了。
「王陽明平叛有功,破南昌,掠九江、下安慶,復揚州、蘇州等地,功在社稷,今敕封為安國公,世襲罔替。」
對於王陽明的封賞,滿朝文武倒是不覺得驚訝,實在是王陽明在寧王叛亂當中的表現太過驚艷了,簡直就是閃瞎了一眾人的眼。
誰又能夠想到平日裏經學文章做的花團錦簇,乃是有名的大文士的王陽明竟然在兵法韜略之上還有這般的天分造詣啊。
身為吏部尚書、內閣閣老的王華縱然是養氣功夫再好這會兒也禁不住激動的熱淚盈眶。
王陽明乃是王華之子,他王華兢兢業業一輩子,所圖也就是身死之後能夠得朝廷追贈一諡號罷了,至於說名留青史,王華還真的不敢去想。
但是現在,他那兒子王守仁竟然因為軍功而被封為安國公,這可是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意味著大明不亡,爵位傳承不絕,他們王家也可以同英國公、定國公這些傳承了上百年的國公之家並列了。
不知多少官員在王陽明的封賞出來之後忍不住用一種艷羨的目光看向王華。
除了楊一清、王陽明兩人託了楚毅封王之福被破格封為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徐天佐、程向武等一眾將領的封賞也都一一的被宣布。
如程向武,盧大柱等人領軍在外,尚未自草原回歸,不過封賞卻是沒有落下,皆被封為侯爵。
除了這些人之外,此番被封為侯爵的尚有騰襄四衛指揮使韓坤,京營指揮使許宏業等,這些人皆是在巴爾斯博羅特攻打京師之時表現卓越之將領。
如孫秋、徐天佐這些軍中新貴則是被封為伯爵,數十名的軍中將領被封為子爵,數百名的中下層將領被封為男爵。
足足一個上午,差不多都是在對有功之將士進行封賞,不過是短短的半天時間,大明多了一位王爺,兩位國公,數名侯爺,十幾名伯爺,上百的子爵、男爵。
如果說以英國公張懋等為代表的公侯乃是大明上一代的勛貴的話,那麽此番新晉的楊一清、王陽明、程向武、盧大柱等人則是大明勛貴之中的新成員。
老一代的勛貴早在土木堡之役被打斷了骨頭,如同爛泥扶不上牆,如今楚毅花費心思所扶持的新的一批勛貴總算是成型。
不管那些文臣心中如何想,無論是天子還是楚毅一下子灑出這麽多的爵位,所為的正是要推出這一新的勛貴階層同文臣打擂台,重新將大明折斷了的那一條腿給接上。
軍中將士封賞完畢,朱厚照大手一揮,於朝廷封賞撫恤之外,傳旨自內庫之中調撥三百萬兩紋銀對有功之將士加以封賞。
接下來便是獻俘於太廟。
由禮部官員操作,以達延、巴爾斯博羅特等韃靼貴族為首的韃靼俘虜被捆綁著押送至太廟。
至於說天子垂詢楚毅的意見,楊一清倒是不擔心,他同楚毅之間並沒有什麽衝突,楚毅自然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給他上眼藥。
果不其然,楚毅不反對便是贊同。
隻聽得朱厚照開口道:「五邊總督楊一清,守邊有功,於覆滅韃靼一戰中戰功卓著,今封為晉國公,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臣拜謝陛下,皇恩浩蕩,臣定當誓死以報!」
楊一清能夠被封為國公,說實話真的是沾了楚毅的光,如果不是楚毅算計瓦剌的話,此戰楊一清能夠守住邊鎮便已經不錯了,又怎麽可能會有機會出城聯合楚毅一同拿下韃靼。
甚至就連這爵位也是因為楚毅被封王才使得其有機會得以封為國公,按照大明皇家的慣例,自靖難之後,幾乎就絕了世襲國公的封賞可能,後世之人最多也就是博一個侯爵、伯爵之位罷了,至於說公爵,幾乎是不可能。
譬如王守仁,三十餘日平定寧王叛亂,最終也不過是被封為新建伯,及至隆慶之時才被追贈為新建侯。可見大明公侯爵位之難得。
若非是楚毅被封王的話,楊一清的功勳怕是也就是封侯,但是楚毅被封為王爵,這就使得一眾有功之士的封賞被無形之中拔高了許多,所以此番朝廷上下一下子便將多出數十名侯爺、伯爺,至於說子爵、男爵怕是數百之多。
可以說這絕對是大明自靖難之役後,封賞爵位最多的一次,當然大明一戰而覆滅韃靼二十萬大軍,更是生擒韃靼可汗等眾多貴族,幾乎一戰將北方異族給打斷了骨頭,至少可保北方邊疆數十年太平,此功即便是再多封賞幾位公爵、侯爵也沒有人能夠說什麽。
除了楊一清之外,在這數個月之間表現最為奪目的便是王守仁了,在寧王起兵之後,江南空虛,王陽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可以說寧王之亂被平定,王陽明之功至少占八成。
以王陽明當時的聲勢,隻要朝廷援軍能夠跟上,即便是楚毅不前往江南坐鎮,王陽明也有把握平定寧王之亂。
當然也有極小的可能會使得寧王坐大,不過不管如何,王陽明在平定寧王之亂的過程當中的一番表現就甚至比之楊一清來都要顯得耀眼奪目。
隻是如今王陽明並沒有隨同大軍回返京師,而是在江南之地平定寧王叛亂的餘孽,不過對於王陽明的封賞卻也出來了。
「王陽明平叛有功,破南昌,掠九江、下安慶,復揚州、蘇州等地,功在社稷,今敕封為安國公,世襲罔替。」
對於王陽明的封賞,滿朝文武倒是不覺得驚訝,實在是王陽明在寧王叛亂當中的表現太過驚艷了,簡直就是閃瞎了一眾人的眼。
誰又能夠想到平日裏經學文章做的花團錦簇,乃是有名的大文士的王陽明竟然在兵法韜略之上還有這般的天分造詣啊。
身為吏部尚書、內閣閣老的王華縱然是養氣功夫再好這會兒也禁不住激動的熱淚盈眶。
王陽明乃是王華之子,他王華兢兢業業一輩子,所圖也就是身死之後能夠得朝廷追贈一諡號罷了,至於說名留青史,王華還真的不敢去想。
但是現在,他那兒子王守仁竟然因為軍功而被封為安國公,這可是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意味著大明不亡,爵位傳承不絕,他們王家也可以同英國公、定國公這些傳承了上百年的國公之家並列了。
不知多少官員在王陽明的封賞出來之後忍不住用一種艷羨的目光看向王華。
除了楊一清、王陽明兩人託了楚毅封王之福被破格封為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徐天佐、程向武等一眾將領的封賞也都一一的被宣布。
如程向武,盧大柱等人領軍在外,尚未自草原回歸,不過封賞卻是沒有落下,皆被封為侯爵。
除了這些人之外,此番被封為侯爵的尚有騰襄四衛指揮使韓坤,京營指揮使許宏業等,這些人皆是在巴爾斯博羅特攻打京師之時表現卓越之將領。
如孫秋、徐天佐這些軍中新貴則是被封為伯爵,數十名的軍中將領被封為子爵,數百名的中下層將領被封為男爵。
足足一個上午,差不多都是在對有功之將士進行封賞,不過是短短的半天時間,大明多了一位王爺,兩位國公,數名侯爺,十幾名伯爺,上百的子爵、男爵。
如果說以英國公張懋等為代表的公侯乃是大明上一代的勛貴的話,那麽此番新晉的楊一清、王陽明、程向武、盧大柱等人則是大明勛貴之中的新成員。
老一代的勛貴早在土木堡之役被打斷了骨頭,如同爛泥扶不上牆,如今楚毅花費心思所扶持的新的一批勛貴總算是成型。
不管那些文臣心中如何想,無論是天子還是楚毅一下子灑出這麽多的爵位,所為的正是要推出這一新的勛貴階層同文臣打擂台,重新將大明折斷了的那一條腿給接上。
軍中將士封賞完畢,朱厚照大手一揮,於朝廷封賞撫恤之外,傳旨自內庫之中調撥三百萬兩紋銀對有功之將士加以封賞。
接下來便是獻俘於太廟。
由禮部官員操作,以達延、巴爾斯博羅特等韃靼貴族為首的韃靼俘虜被捆綁著押送至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