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副將李猛興奮地跑來,說道:“將軍,我們勝利了!將軍為何愁眉不展呢?”
吳玠微微歎了口氣,語氣沉重地說:“這次勝利,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李猛不解地看著吳玠,說道:“將軍,戰爭哪有不流血犧牲的?我們成功抵禦敵軍進攻,保衛家園,這是值得驕傲的啊!”
吳玠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每位戰士都應該被銘記,我們在這戰場上拚殺,換來的勝利,是犧牲這些人的生命換來的。”
李猛陷入沉默,他從未想過吳玠有如此深沉的思考。這時,一名年輕士兵一瘸一拐地走過來,他的臉上還留著戰鬥的痕跡。他激動地對吳玠說:“將軍,多謝你救命之恩,我殺了五個敵人,我願隨將軍殺金賊!”
吳玠凝視著身負重傷的士兵,關切地問道:“你叫什麽名字?”那名士兵鏗鏘有力地回答道:“我叫李顯忠,昔日與父親李永奇在與金軍鏖戰中,不幸被金軍俘虜。如今我渴望重歸宋朝,以我之軀,報效朝廷!”
吳玠聞知後,立即上表,授予南路鈐轄之職。同時,李顯忠進入營帳內,將一封蠟書鄭重地交給心腹雷燦。李顯忠緊緊握住雷燦的雙手,說道:“雷燦,此去臨安,路途艱險,這蠟書關乎我南歸大業,萬不可有失。”
雷燦回答道:“少將軍放心,哪怕粉身碎骨,雷燦定不辱使命!”說罷,他將蠟書小心翼翼地揣入懷中,轉身騎馬揚長而去。
在夜色寂靜的山林中,雷燦不敢有絲毫懈怠,馬不停蹄地向著臨安奔去。沿途山路崎嶇,荊棘叢生,雷燦加急趕往臨安府。
這一日,雷燦來到一座小鎮。在鎮口的茶攤邊,發現幾名形跡可疑的人引起他的警覺。他不動聲色,買了碗茶,暗中觀察。隻聽得那幾人低聲議論,說道:“此次若是能抓住那送信之人,可以得到重賞。”
雷燦匆匆喝完那碗茶,他不敢有絲毫耽擱,翻身上馬,疾馳而去。那幾個形跡可疑之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雷燦的異樣,一聲呼喝,便趕緊追了上來。
雷燦狠狠地揮舞著馬鞭,駿馬如一道閃電般飛掠而出。狂風在他耳邊呼嘯,刮得他臉頰生疼。可身後的追兵卻越來越近,他甚至能聽到那雜亂的馬蹄聲和粗重的喘息聲。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不斷滲出,順著臉頰滑落,打濕了他的衣襟。
前方道路忽然變得狹窄起來,雷燦沒有絲毫猶豫,驅馬衝進那狹窄的路口。身後的追兵被這狹窄的地形所阻,慢了下來。雷燦清楚,危險並未就此解除。雷燦不敢停歇,日夜兼程。在路上,饑餓與疲憊侵襲著他,心中的使命依然支撐著他前行。
終於,他來到巍峨的臨安城,城牆出現在眼前。雷燦心中湧起一陣希望,他強忍著身體的酸痛,快馬加鞭奔向城門。
進入城中,雷燦迅速到衣店換了一身裝束,他深知不能有絲毫疏忽。收拾妥當後,雷燦直奔李綱的府邸。李綱的府邸莊重而威嚴,門口的侍衛攔住雷燦的去路。
雷燦拱手說道:“煩請通報李大人,就說有要事求見。”侍衛上下打量他一番,隻見雷燦麵容憔悴,眼神遲疑了一下,還是轉身進去通報。不多時,侍衛將雷燦引入府中。
在李府大堂上,李綱正襟危坐,目光炯炯地看著雷燦。“你是何人?所為何事?”李綱問道。雷燦撲通一聲跪地,說道:“李大人,小人雷燦,受李顯忠所托,特來送信。”
說著,他從懷中掏出那封珍貴的書信,雙手呈給李綱。李綱接過書信,展開細看,臉色愈發凝重。“李顯忠在信中所言之事,事關重大。”李綱目光深邃問道。
雷燦說道:“回稟李大人,一路上遭遇不少波折,險些耽誤大事。”李綱摸著胡子說道:“你辛苦了,此事我自會斟酌。”
雷燦連忙說道:“李大人,此事緊急,還望大人速速定奪。”
李綱站起身來,在堂中來回踱步。雷燦緊張地看著他,大氣也不敢出。
過了許久,李綱停下腳步,說道:“此事牽連甚廣,需要從長計議。你先下去歇息,待本官有了決策,再喚你來。”雷燦無奈,隻得退下,在李府客房歇息。
在客房中,雷燦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此時的李綱,在書房中對著燭光,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不知如何稟明陛下聖裁。
第二天,在皇宮大殿中,宋高宗正在為邊境戰事而憂心忡忡。此時,一名宮中侍衛來報:“陛下,李顯忠派心腹雷燦求見,稱有要事稟報。”宋高宗立刻宣雷燦進殿,雷燦呈上蠟書,上前跪地說道:“陛下,李將軍南歸朝廷,願意為大宋效力,這蠟書中詳述南歸事情的經過,請陛下定奪。”
宋高宗展開蠟書,仔細閱讀,臉上逐漸露出欣慰之色,大臣都在議論紛紛。
正當以為事情將順利進行時,一名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此事恐有詐,萬萬不可輕信。”雷燦急切地說道:“陛下,李將軍忠心耿耿,絕無半點虛假!”
一名大臣冷笑說道:“你如何證明?”
雷燦一時語塞,心急如焚,不知如何向朝臣辯解。此時,吳玠那封重要的奏折如及時送到禦案前。宋高宗接過奏折後,仔細閱讀,眉頭時而緊蹙,時而舒展。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朕相信李顯忠的忠心,也相信吳玠奏請。傳朕旨意,按吳玠所奏,授予南路鈐轄之職,下旨籌備南歸事宜。”
雷燦聽聞,臉上的陰霾瞬間消散,激動地高呼道:“陛下聖明!”
然而,看似塵埃落定的局麵下,危機實則並未就此解除。在這皇城的陰暗角落裏,那些企圖阻止南歸的勢力暗中勾結金國,密謀著如何破壞這個國家未來的計劃。
與此同時,嶽飛部將李榮和張亮被召回臨安。兩人一路快馬加鞭,心中滿是疑惑。
李榮騎在馬上,眉頭緊鎖說道:“張兄,此番召回,不知是福是禍。”
張亮憂慮說道:“怕是與南歸之事有關。”
剛到臨安城,兩人還未來得及歇腳,便被召入宮中。宋高宗在偏殿召見李榮和張亮兩人,問道:“如今南歸事宜籌備,朕欲委你二人重任。”李榮和張亮連忙跪地謝恩。
他們剛下朝後,兩人已被那股暗中的勢力盯上。回到住所後,李榮和張亮商議著如何協助李顯忠完成南歸計劃。忽然,窗外傳來一陣細微的聲響。
李榮驚奇地問:“是誰呀?”他們趕緊跑出去瞧了瞧,結果一個人影都沒瞧見。
此後,李榮和張亮的住處莫名失火,接著他們準備的重要情報不翼而飛。
李榮憤怒不已說道:“一定是有人暗中搗鬼,想破壞南歸大計!”張亮說道:“看來這幕後黑手不想讓我們參與。”
就在兩人焦頭爛額之際,一封神秘的信件送到。信中言明,若他們放棄協助南歸,可保平安富貴,否則性命難保。
李榮一把將信揉碎,大怒喝道:“吾等忠心為國,豈會受此威脅!”張亮說道:“沒錯,一定要揪出這幕後黑手!”
經過一番追查,他們發現這一切都是朝中奸臣秦檜的黨羽所為。
最終,在李榮和張亮協助下,李顯忠成功突破重重阻礙,南歸計劃得以順利推進。
同年八月,宋高宗召綦崈禮入宮奏對。
宋高宗拿出秦檜所陳的兩策,遞給綦崈禮,說道:“綦愛卿,你瞧瞧秦檜所呈之策。一則與南北士大夫通致家問,一則糾率山東、河北諸郡之人,還之北方。還說什麽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是北人,將歸哪兒?他還誇口為相數月,可以聳動天下,朕至今也是沒看到!”綦崈禮接過那兩份策論,快速瀏覽後,心中嚇得震驚不已,恭敬回答道:“陛下,此事確實令人憂慮。”
宋高宗氣憤地甩著衣袖,大怒說道:“綦愛卿,你將朕的意思寫入訓辭,布告中外,讓天下人都知道朕對此事的不滿!”
綦崈禮說道:“臣遵旨,定當不辱使命。”
很快,綦崈禮將宋高宗意思詳細地寫入訓辭,布告於朝廷內外。這一消息如疾風般傳遍整個臨安城,百姓們議論紛紛。
隨後,宋高宗降詔,下詔罷免秦檜相位。詔書猶如一道驚雷,在朝堂上炸開。
秦檜接到詔書時,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喃喃自語道:“我提出的國策怎會如此?”
那些圍繞在他身邊阿諛奉承的人,此刻都如避瘟神般紛紛遠離。而在皇宮中,宋高宗思緒萬千,說道:“朕不能讓這等誤國之策得逞,大宋江山,必須由朕來守護!”
此時,被罷相的秦檜,隻能任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朝廷還張榜公示,以示秦檜不再複用。臨安城的街頭巷尾,百姓們歡呼雀躍,為宋高宗的決策拍手稱快。
一位老者在茶肆中對眾人說:“陛下英明啊,終於除掉這奸臣,大宋有望重振雄風!”
旁邊的年輕人也激動地回應:“是啊,隻盼今後朝堂清明,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
然而,在這風雲變幻之際,大宋朝堂彌漫著凝重的氣息和風波。
吳玠微微歎了口氣,語氣沉重地說:“這次勝利,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李猛不解地看著吳玠,說道:“將軍,戰爭哪有不流血犧牲的?我們成功抵禦敵軍進攻,保衛家園,這是值得驕傲的啊!”
吳玠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每位戰士都應該被銘記,我們在這戰場上拚殺,換來的勝利,是犧牲這些人的生命換來的。”
李猛陷入沉默,他從未想過吳玠有如此深沉的思考。這時,一名年輕士兵一瘸一拐地走過來,他的臉上還留著戰鬥的痕跡。他激動地對吳玠說:“將軍,多謝你救命之恩,我殺了五個敵人,我願隨將軍殺金賊!”
吳玠凝視著身負重傷的士兵,關切地問道:“你叫什麽名字?”那名士兵鏗鏘有力地回答道:“我叫李顯忠,昔日與父親李永奇在與金軍鏖戰中,不幸被金軍俘虜。如今我渴望重歸宋朝,以我之軀,報效朝廷!”
吳玠聞知後,立即上表,授予南路鈐轄之職。同時,李顯忠進入營帳內,將一封蠟書鄭重地交給心腹雷燦。李顯忠緊緊握住雷燦的雙手,說道:“雷燦,此去臨安,路途艱險,這蠟書關乎我南歸大業,萬不可有失。”
雷燦回答道:“少將軍放心,哪怕粉身碎骨,雷燦定不辱使命!”說罷,他將蠟書小心翼翼地揣入懷中,轉身騎馬揚長而去。
在夜色寂靜的山林中,雷燦不敢有絲毫懈怠,馬不停蹄地向著臨安奔去。沿途山路崎嶇,荊棘叢生,雷燦加急趕往臨安府。
這一日,雷燦來到一座小鎮。在鎮口的茶攤邊,發現幾名形跡可疑的人引起他的警覺。他不動聲色,買了碗茶,暗中觀察。隻聽得那幾人低聲議論,說道:“此次若是能抓住那送信之人,可以得到重賞。”
雷燦匆匆喝完那碗茶,他不敢有絲毫耽擱,翻身上馬,疾馳而去。那幾個形跡可疑之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雷燦的異樣,一聲呼喝,便趕緊追了上來。
雷燦狠狠地揮舞著馬鞭,駿馬如一道閃電般飛掠而出。狂風在他耳邊呼嘯,刮得他臉頰生疼。可身後的追兵卻越來越近,他甚至能聽到那雜亂的馬蹄聲和粗重的喘息聲。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不斷滲出,順著臉頰滑落,打濕了他的衣襟。
前方道路忽然變得狹窄起來,雷燦沒有絲毫猶豫,驅馬衝進那狹窄的路口。身後的追兵被這狹窄的地形所阻,慢了下來。雷燦清楚,危險並未就此解除。雷燦不敢停歇,日夜兼程。在路上,饑餓與疲憊侵襲著他,心中的使命依然支撐著他前行。
終於,他來到巍峨的臨安城,城牆出現在眼前。雷燦心中湧起一陣希望,他強忍著身體的酸痛,快馬加鞭奔向城門。
進入城中,雷燦迅速到衣店換了一身裝束,他深知不能有絲毫疏忽。收拾妥當後,雷燦直奔李綱的府邸。李綱的府邸莊重而威嚴,門口的侍衛攔住雷燦的去路。
雷燦拱手說道:“煩請通報李大人,就說有要事求見。”侍衛上下打量他一番,隻見雷燦麵容憔悴,眼神遲疑了一下,還是轉身進去通報。不多時,侍衛將雷燦引入府中。
在李府大堂上,李綱正襟危坐,目光炯炯地看著雷燦。“你是何人?所為何事?”李綱問道。雷燦撲通一聲跪地,說道:“李大人,小人雷燦,受李顯忠所托,特來送信。”
說著,他從懷中掏出那封珍貴的書信,雙手呈給李綱。李綱接過書信,展開細看,臉色愈發凝重。“李顯忠在信中所言之事,事關重大。”李綱目光深邃問道。
雷燦說道:“回稟李大人,一路上遭遇不少波折,險些耽誤大事。”李綱摸著胡子說道:“你辛苦了,此事我自會斟酌。”
雷燦連忙說道:“李大人,此事緊急,還望大人速速定奪。”
李綱站起身來,在堂中來回踱步。雷燦緊張地看著他,大氣也不敢出。
過了許久,李綱停下腳步,說道:“此事牽連甚廣,需要從長計議。你先下去歇息,待本官有了決策,再喚你來。”雷燦無奈,隻得退下,在李府客房歇息。
在客房中,雷燦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此時的李綱,在書房中對著燭光,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不知如何稟明陛下聖裁。
第二天,在皇宮大殿中,宋高宗正在為邊境戰事而憂心忡忡。此時,一名宮中侍衛來報:“陛下,李顯忠派心腹雷燦求見,稱有要事稟報。”宋高宗立刻宣雷燦進殿,雷燦呈上蠟書,上前跪地說道:“陛下,李將軍南歸朝廷,願意為大宋效力,這蠟書中詳述南歸事情的經過,請陛下定奪。”
宋高宗展開蠟書,仔細閱讀,臉上逐漸露出欣慰之色,大臣都在議論紛紛。
正當以為事情將順利進行時,一名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此事恐有詐,萬萬不可輕信。”雷燦急切地說道:“陛下,李將軍忠心耿耿,絕無半點虛假!”
一名大臣冷笑說道:“你如何證明?”
雷燦一時語塞,心急如焚,不知如何向朝臣辯解。此時,吳玠那封重要的奏折如及時送到禦案前。宋高宗接過奏折後,仔細閱讀,眉頭時而緊蹙,時而舒展。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朕相信李顯忠的忠心,也相信吳玠奏請。傳朕旨意,按吳玠所奏,授予南路鈐轄之職,下旨籌備南歸事宜。”
雷燦聽聞,臉上的陰霾瞬間消散,激動地高呼道:“陛下聖明!”
然而,看似塵埃落定的局麵下,危機實則並未就此解除。在這皇城的陰暗角落裏,那些企圖阻止南歸的勢力暗中勾結金國,密謀著如何破壞這個國家未來的計劃。
與此同時,嶽飛部將李榮和張亮被召回臨安。兩人一路快馬加鞭,心中滿是疑惑。
李榮騎在馬上,眉頭緊鎖說道:“張兄,此番召回,不知是福是禍。”
張亮憂慮說道:“怕是與南歸之事有關。”
剛到臨安城,兩人還未來得及歇腳,便被召入宮中。宋高宗在偏殿召見李榮和張亮兩人,問道:“如今南歸事宜籌備,朕欲委你二人重任。”李榮和張亮連忙跪地謝恩。
他們剛下朝後,兩人已被那股暗中的勢力盯上。回到住所後,李榮和張亮商議著如何協助李顯忠完成南歸計劃。忽然,窗外傳來一陣細微的聲響。
李榮驚奇地問:“是誰呀?”他們趕緊跑出去瞧了瞧,結果一個人影都沒瞧見。
此後,李榮和張亮的住處莫名失火,接著他們準備的重要情報不翼而飛。
李榮憤怒不已說道:“一定是有人暗中搗鬼,想破壞南歸大計!”張亮說道:“看來這幕後黑手不想讓我們參與。”
就在兩人焦頭爛額之際,一封神秘的信件送到。信中言明,若他們放棄協助南歸,可保平安富貴,否則性命難保。
李榮一把將信揉碎,大怒喝道:“吾等忠心為國,豈會受此威脅!”張亮說道:“沒錯,一定要揪出這幕後黑手!”
經過一番追查,他們發現這一切都是朝中奸臣秦檜的黨羽所為。
最終,在李榮和張亮協助下,李顯忠成功突破重重阻礙,南歸計劃得以順利推進。
同年八月,宋高宗召綦崈禮入宮奏對。
宋高宗拿出秦檜所陳的兩策,遞給綦崈禮,說道:“綦愛卿,你瞧瞧秦檜所呈之策。一則與南北士大夫通致家問,一則糾率山東、河北諸郡之人,還之北方。還說什麽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是北人,將歸哪兒?他還誇口為相數月,可以聳動天下,朕至今也是沒看到!”綦崈禮接過那兩份策論,快速瀏覽後,心中嚇得震驚不已,恭敬回答道:“陛下,此事確實令人憂慮。”
宋高宗氣憤地甩著衣袖,大怒說道:“綦愛卿,你將朕的意思寫入訓辭,布告中外,讓天下人都知道朕對此事的不滿!”
綦崈禮說道:“臣遵旨,定當不辱使命。”
很快,綦崈禮將宋高宗意思詳細地寫入訓辭,布告於朝廷內外。這一消息如疾風般傳遍整個臨安城,百姓們議論紛紛。
隨後,宋高宗降詔,下詔罷免秦檜相位。詔書猶如一道驚雷,在朝堂上炸開。
秦檜接到詔書時,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喃喃自語道:“我提出的國策怎會如此?”
那些圍繞在他身邊阿諛奉承的人,此刻都如避瘟神般紛紛遠離。而在皇宮中,宋高宗思緒萬千,說道:“朕不能讓這等誤國之策得逞,大宋江山,必須由朕來守護!”
此時,被罷相的秦檜,隻能任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朝廷還張榜公示,以示秦檜不再複用。臨安城的街頭巷尾,百姓們歡呼雀躍,為宋高宗的決策拍手稱快。
一位老者在茶肆中對眾人說:“陛下英明啊,終於除掉這奸臣,大宋有望重振雄風!”
旁邊的年輕人也激動地回應:“是啊,隻盼今後朝堂清明,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
然而,在這風雲變幻之際,大宋朝堂彌漫著凝重的氣息和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