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改元貞觀
大唐:吾父趙王李元霸 作者:一壺濁酒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上皇登基之際,毅然決然地將武德定為年號,以彰顯其治國理政之理念與決心。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李世民執掌天下,麵對這紛繁複雜的局勢,武德一說已然難以適應時代的變遷。
此時此刻,朕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堅定,緩緩地開口說道:“昔日太上皇以武德為年號,旨在強調武功之德,以武力平定天下,開創太平盛世。然今朕已滅突厥,海內升平,百姓安居樂業,武德之說已不適用於當下之形勢。”
隨著話音落下,朝堂之上一片肅穆,眾臣皆低頭沉思,似乎在琢磨著皇帝陛下所言之深意。
是啊,如今國家繁榮昌盛,社會穩定和諧,再以武德為年號的確有些不合時宜。
那麽,新的年號又該如何選定呢?
眾人心中不禁湧起這樣的疑問。
“陛下以為天佑如何?”長孫無忌站出來,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
“天佑?不妥!”房玄齡聞言,快步走出隊列,緊接著反駁道:“此名雖好,但卻像是將責任與功績都盡數推給了上蒼。更為重要的是,它無法彰顯出陛下欲治理天下的決心以及陛下的文成武功啊!”
“我所指的天,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天空,而是指那無上崇高、混沌蒼茫的上蒼。你難道不覺得它混沌嗎?它似有若無,虛無縹緲。然而世間萬物的生息繁衍皆需依靠其庇佑!”長孫無忌向前踏出一步,在大殿之上來回踱步,語氣激昂地侃侃而談。
“天子乃上蒼所賜,我大唐天下亦需要仰仗這樣的上蒼來護佑!如此一來,又有何不可呢?”
他目光堅定地看向皇帝,似乎在尋求支持。
可是長孫無忌的話語之中,無時無刻都透露著一種意味深長的暗示——李世民的皇位並非名正言順得來的,必須采取神化自己的手段,才能夠鞏固他的統治地位。
然而,這恰好觸犯了李世民內心深處的忌諱。他對這種所謂的“神化”行為深感厭惡。
“天佑,倒是可以用!隻不過仍然不能夠完整地表達出朕的深遠用意。輔機啊,你能夠想到這個年號,朕心裏還是很欣慰的,但是朕並不是特別喜歡它!”
李世民微微皺起眉頭,輕撇嘴唇,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和失望。
他的目光落在長孫無忌身上,似乎期待著對方能夠給出一個更令他滿意的答案。
長孫無忌聽到這句話後,他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就像剛剛吃下了一坨屎一樣惡心難受。他原本想說李世民是受到了上天庇佑,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天子,但沒想到卻拍錯了馬屁,惹得皇帝不高興。
“魏征!”
李世民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魏征,希望能聽聽他的意見。然而,此刻的魏征竟然心不在焉地開起了小差,完全沒有注意到皇帝的注視。
李世民連叫了幾聲,魏征才終於回過神來。
“魏征,對於朕的新年號,你有何看法?”
李世民直接發問,期待著魏征能夠給出一些獨到的見解。
“臣想過,成為了陛下的臣屬之後,殫精竭慮,為國為民,臣有些感想,文王演義,孔子作易傳。易傳說:‘天下之道,貞觀者也。’這個貞字,是中、正的意思。”
“孔子又說,政者,正也。孔夫子的意思是說,以身作則是政治的根本,所以臣覺得年號可定為中正!”魏征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李世民頻頻點頭,臉上露出了讚賞和認同的神情,他深深地被魏征的觀點所打動。
“朕的天下理應如此!”李世民感慨地說道。他想起自己當年憑借勇武平定天下,手中的硬弓曾是他的得力武器。“朕熱衷於使用硬弓,至今為止,倒在朕劍下之人,光是有記錄可查的就已多達一千有餘!”
然而,今天軍器正告訴他,盡管他的弓力量強大,但扭力卻存在左右偏差。俗話說:“失之毫厘,謬以千裏。”這正是製作弓時選用正直木材的原因所在。
“軍器正還說,朕功力深厚,對自己的幾把弓掌控得心應手,因此才能百發百中。但那些普通士兵又如何呢?他們隻能使用同樣標準的弓箭,唯有如此,方可讓人人都能運用自如。”
此時,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之中,他開始將治國之道與製弓聯係起來。“朕在思考,治理國家恰如製作弓箭,必須要適中、要端正!魏征啊!你的建議令朕深感欣喜!”他望向魏征,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所以朕決定了,新年號便采用中正!”李世民斬釘截鐵道。
啊?
這不對吧!
電視裏好像不是這麽演的!
正在一旁摸魚的李長安聽到魏征的這番話後,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懵逼,他差點就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二…二伯,中正雖說不錯,但這名字聽起來總感覺有點怪怪的……那為什麽不直接叫貞觀呢?多有排麵!用這個年號,豈不是更能顯示出我大唐的繁榮昌盛嗎?”李長安說道。
他一邊說著,一邊暗自嘀咕:“這個魏征,怎麽能隨意篡改曆史呢?什麽中正啊!貞觀之治不要了嗎?”
“貞觀!”
李世民輕聲念叨著這個詞,仿佛在品味著它的含義。
“貞觀!!”
聲音略微大了一些,但其中蘊含的情感卻越發深沉起來。
“貞觀!!!”
這一次,他幾乎是喊出了這個詞,聲音在宮殿中回蕩,久久不散。
李世民念叨著貞觀二字,覺得這兩個字就像是有魔力一般,讓他越念越親近,越念越喜歡。
它們似乎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詞語,而是一種信念、一種力量,甚至是一種命運。
好像這兩個字就是特地為他而出現的一般,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和責任。
“朕決定了!新年號便采用貞觀!”
李世民大手一揮,自此以後貞觀二字便被定為了年號。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李世民執掌天下,麵對這紛繁複雜的局勢,武德一說已然難以適應時代的變遷。
此時此刻,朕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堅定,緩緩地開口說道:“昔日太上皇以武德為年號,旨在強調武功之德,以武力平定天下,開創太平盛世。然今朕已滅突厥,海內升平,百姓安居樂業,武德之說已不適用於當下之形勢。”
隨著話音落下,朝堂之上一片肅穆,眾臣皆低頭沉思,似乎在琢磨著皇帝陛下所言之深意。
是啊,如今國家繁榮昌盛,社會穩定和諧,再以武德為年號的確有些不合時宜。
那麽,新的年號又該如何選定呢?
眾人心中不禁湧起這樣的疑問。
“陛下以為天佑如何?”長孫無忌站出來,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
“天佑?不妥!”房玄齡聞言,快步走出隊列,緊接著反駁道:“此名雖好,但卻像是將責任與功績都盡數推給了上蒼。更為重要的是,它無法彰顯出陛下欲治理天下的決心以及陛下的文成武功啊!”
“我所指的天,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天空,而是指那無上崇高、混沌蒼茫的上蒼。你難道不覺得它混沌嗎?它似有若無,虛無縹緲。然而世間萬物的生息繁衍皆需依靠其庇佑!”長孫無忌向前踏出一步,在大殿之上來回踱步,語氣激昂地侃侃而談。
“天子乃上蒼所賜,我大唐天下亦需要仰仗這樣的上蒼來護佑!如此一來,又有何不可呢?”
他目光堅定地看向皇帝,似乎在尋求支持。
可是長孫無忌的話語之中,無時無刻都透露著一種意味深長的暗示——李世民的皇位並非名正言順得來的,必須采取神化自己的手段,才能夠鞏固他的統治地位。
然而,這恰好觸犯了李世民內心深處的忌諱。他對這種所謂的“神化”行為深感厭惡。
“天佑,倒是可以用!隻不過仍然不能夠完整地表達出朕的深遠用意。輔機啊,你能夠想到這個年號,朕心裏還是很欣慰的,但是朕並不是特別喜歡它!”
李世民微微皺起眉頭,輕撇嘴唇,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和失望。
他的目光落在長孫無忌身上,似乎期待著對方能夠給出一個更令他滿意的答案。
長孫無忌聽到這句話後,他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就像剛剛吃下了一坨屎一樣惡心難受。他原本想說李世民是受到了上天庇佑,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天子,但沒想到卻拍錯了馬屁,惹得皇帝不高興。
“魏征!”
李世民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魏征,希望能聽聽他的意見。然而,此刻的魏征竟然心不在焉地開起了小差,完全沒有注意到皇帝的注視。
李世民連叫了幾聲,魏征才終於回過神來。
“魏征,對於朕的新年號,你有何看法?”
李世民直接發問,期待著魏征能夠給出一些獨到的見解。
“臣想過,成為了陛下的臣屬之後,殫精竭慮,為國為民,臣有些感想,文王演義,孔子作易傳。易傳說:‘天下之道,貞觀者也。’這個貞字,是中、正的意思。”
“孔子又說,政者,正也。孔夫子的意思是說,以身作則是政治的根本,所以臣覺得年號可定為中正!”魏征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李世民頻頻點頭,臉上露出了讚賞和認同的神情,他深深地被魏征的觀點所打動。
“朕的天下理應如此!”李世民感慨地說道。他想起自己當年憑借勇武平定天下,手中的硬弓曾是他的得力武器。“朕熱衷於使用硬弓,至今為止,倒在朕劍下之人,光是有記錄可查的就已多達一千有餘!”
然而,今天軍器正告訴他,盡管他的弓力量強大,但扭力卻存在左右偏差。俗話說:“失之毫厘,謬以千裏。”這正是製作弓時選用正直木材的原因所在。
“軍器正還說,朕功力深厚,對自己的幾把弓掌控得心應手,因此才能百發百中。但那些普通士兵又如何呢?他們隻能使用同樣標準的弓箭,唯有如此,方可讓人人都能運用自如。”
此時,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之中,他開始將治國之道與製弓聯係起來。“朕在思考,治理國家恰如製作弓箭,必須要適中、要端正!魏征啊!你的建議令朕深感欣喜!”他望向魏征,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所以朕決定了,新年號便采用中正!”李世民斬釘截鐵道。
啊?
這不對吧!
電視裏好像不是這麽演的!
正在一旁摸魚的李長安聽到魏征的這番話後,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懵逼,他差點就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二…二伯,中正雖說不錯,但這名字聽起來總感覺有點怪怪的……那為什麽不直接叫貞觀呢?多有排麵!用這個年號,豈不是更能顯示出我大唐的繁榮昌盛嗎?”李長安說道。
他一邊說著,一邊暗自嘀咕:“這個魏征,怎麽能隨意篡改曆史呢?什麽中正啊!貞觀之治不要了嗎?”
“貞觀!”
李世民輕聲念叨著這個詞,仿佛在品味著它的含義。
“貞觀!!”
聲音略微大了一些,但其中蘊含的情感卻越發深沉起來。
“貞觀!!!”
這一次,他幾乎是喊出了這個詞,聲音在宮殿中回蕩,久久不散。
李世民念叨著貞觀二字,覺得這兩個字就像是有魔力一般,讓他越念越親近,越念越喜歡。
它們似乎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詞語,而是一種信念、一種力量,甚至是一種命運。
好像這兩個字就是特地為他而出現的一般,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和責任。
“朕決定了!新年號便采用貞觀!”
李世民大手一揮,自此以後貞觀二字便被定為了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