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夜空如墨,繁星點綴,明亮的月光灑在江南書院的庭院中。一群學者正圍坐在石桌旁,手中握著各自的茶盞,討論著最近從海外傳來的種種消息。


    這是他們的慣例:每月初,天幕上總會展現出一個仿佛從未來送來的畫麵,那些神奇的“時事”,既是談資,又是學問。


    “朝鮮上議院改組,”一位身著儒袍的中年文士微微推了推鼻梁上的圓框眼鏡,“看來他們的政治氣候依舊以保守為主,反動者的比例倒是上升了些。”


    旁邊一位年長的學者搖頭輕歎:“反動者有何出息?小幅增長不過是意料之中,倒是自由者的微升讓我頗感欣慰,朝鮮有誌之士不至於完全沉淪。”


    “您說得是,伯父。”年輕的學子忙附和道,“不過安那其者竟然漲了這麽多!這等荒唐思想為何還能滋生?”


    眾人聽罷,皆點頭稱是,議論之聲此起彼伏。學問大家蝦球先生卻默然不語,隻微微品茗,目光望向天邊。


    夜風輕拂,他捋須長歎:“朝鮮的事,且留他們自家去折騰罷,天下動蕩之因,並非今日才見。”


    就在此時,一位年輕書生興奮地從堂內跑出,手中捧著一卷剛描繪好的天幕時事圖,“各位前輩,還有更熱鬧的!”


    他將圖展開,眾人立刻圍攏過去。圖中內容層次分明,各國大事一一列出:尼德蘭與緬甸竟同時向貧民分享漁業豐收的果實;巴西與智利結盟;比利時幹涉奧斯曼帝國事務,支持埃及維持現狀。


    “看來,遠在南洋的緬甸倒是與尼德蘭的理念相合,這共享豐收的行為頗有古聖先賢的遺風。”一位老學者撫須而笑。


    “是啊,學以致用,不外乎行仁施義。”蝦球先生點頭道,“但這比利時插手奧斯曼,索要埃及敘利亞的事卻令人費解。戰火紛飛之下,又有幾多百姓能安然度日呢?”


    “先生說得極是!”一名青年學者拍案而起,麵帶憤然,“比利時這是何意?堂堂一國,居然也學那強盜邏輯,硬要插手別人的家務事?”


    蝦球先生輕歎一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比利時的算盤,豈是我們在此爭議幾句便能改變的?”


    然而,他的勸解並未平息眾人的爭論。有人憤懣,有人譏諷,也有人默默思索。


    議論到深夜,庭院裏的燈籠依舊明亮,學者們漸漸將話題轉向更貼近自身的主題:如何將這些“天幕大事”轉化為教學內容?


    “雖說這些事遠在天邊,但它們昭示的道理卻可為我們所用。”一位年長的教授提出建議,“尼德蘭和緬甸的善舉,正可作為我們講授仁義之道的例證。”


    “至於比利時和奧斯曼之間的爭端,”另一位學者接話,“我們可以借此分析戰與和的本質,警醒學生權衡利弊,學會從多方視角看待紛爭。”


    “阿根廷反動派竟強行恢複絕對君主製,這更是絕佳的反麵教材。”一名學者語氣中帶著不屑,“要學生知曉,政治製度的演變並非盲目回溯,而需順應時代潮流。”


    蝦球先生再次輕啜一口茶,微微頷首:“諸位所言極是,這天幕為我們展現的不僅是時事,更是一麵鏡子。


    反觀自身,我們能否以更高的視野、更廣的胸懷,引導學子們理解何為善治,何為正道?”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一些學者開始在手邊的冊子上記錄適用的素材,思索如何將這些事例融入到日後的課堂中。


    幾個月後,書院的學生們逐漸發現,先生們的講授內容變得更加生動。他們不僅引用經史典籍,還時常以“天幕上所見”為案例,引導大家討論。


    學生們先是好奇,繼而深感興趣,課堂氣氛也因此更加活躍。


    有一次,蝦球先生在課上講到“天下為公”時,特意提到尼德蘭和緬甸向貧民分享漁業豐收的事例。


    他感慨道:“仁政之美,不止在文獻記載中,也在這真實發生的點滴善行中。若能將此種精神推廣至四方,豈不美哉?”


    學生們紛紛點頭,甚至有幾位還主動提議效仿,組織募捐活動,將所得用來救助附近的貧困鄉民。蝦球先生見狀,頗感欣慰:“學以致用,方是讀書人的本分。”


    時光流逝,庭院中的議論仍然如同那月光一般恒久。蝦球先生的總結,卻仿佛為這些討論定下了基調:“天下事縱然紛繁複雜,吾輩文人雖無權柄,卻有心與口。


    用吾等所見所學,點化世人,引導後生,便是最大的意義。”


    他的言辭雖不多,卻深深銘刻在每一個學者和學生的心中。他們將這些天幕所見的一切,悄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與生活之中,像涓涓細流一般,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身邊的世界。


    不論是遙遠的天幕,還是腳下的土地,都在這種無聲的影響中逐漸發生了變化。星光下,那群追逐知識的文人用自己的方式,連接著古今,啟發著未來。


    ---


    三月的夜晚,書院的庭院中依舊人聲鼎沸。蝦球先生和諸多學者圍坐在石桌旁,借著微弱的燈光展開新繪的天幕圖,討論上月的時事。


    然而,三月的內容卻顯得更加複雜多變,令眾人興致勃勃,卻也眉頭緊鎖。


    “梅裏納王國倒是有些果斷,”一位學者指著圖中一條消息說道,“他們抓捕騷擾外國人的罪犯,這種手段確實能彰顯國家的法治威嚴。”


    “隻是威嚴能否轉化為尊重,還需看他們之後的行動,”另一位學者接口,“畢竟在設立使館區的問題上,他們卻顯得剛愎自用,拒絕了各國的請求。”


    蝦球先生沉吟片刻,輕輕擺手:“治理國家,需因時因地而行。梅裏納王國或許有自己的考量。


    隻是,凡事不能過於偏執,國家若一味拒絕外來影響,終究難以融入更廣闊的世界。”


    一旁的年輕書生則對丹麥的行動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丹麥居然考慮因商會抗議而施壓地方政府,這實在是現代治理的奇事。這是否表明,地方權力正在逐漸被中央集中?”


    “未必是壞事。”一位老學者插話,“商會乃經濟命脈所在,倘若地方政府真的阻礙其運作,中央施壓也未嚐不可。”


    然而,丹麥的消息尚未引發更深的討論,另一條更具戲劇性的新聞已被提及。“尼德蘭,”


    一名學者略帶不滿地說道,“竟然開始對比利時索要領土,這未免太過貪婪。此前他們還在分享漁業豐收的成果,如今卻暴露出侵略的野心。”


    “這是人性矛盾的體現。”蝦球先生搖頭一笑,“施恩圖報者總有,但以德行天下者卻寥寥無幾。或許尼德蘭的行為並非刻意,而是內部不同勢力間的利益博弈。”


    另一位年輕學者提到法國時,語氣輕鬆了些:“倒是法國的棉花豐收讓人心情舒暢,不知他們是否會以此緩解國內的經濟困局?”


    “法國若能把這豐收之利惠及百姓,倒是好事。”蝦球先生溫和地回應,“隻是,豐收不代表無憂,過剩的產出也可能引發新的問題,如何應對,還需觀其後續行動。”


    就在這些討論間,有人提到了薩克森-邁寧根和他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無視。“這是何等冷漠!”一位學者義憤填膺,“饑民受苦,政府卻袖手旁觀,如此政權如何長久?”


    蝦球先生點了點頭:“治理國家需以民為本,若隻顧少數利益,終將為民意所棄。但人之為政,亦需學問,我等當以此為教材,教導學子何為仁政。”


    進入四月後,時事更加令人目不暇接。阿根廷與秘魯結盟的消息掀起了討論的高潮。“秘魯素來與阿根廷關係不睦,如今竟能結盟,這背後必有更深的考量。”一位學者猜測。


    “或許是共同的敵人使他們走到一起,”另一位學者分析道,“但阿根廷的內部問題同樣堪憂,失業率高企,反動勢力抬頭,他們是否真有能力鞏固這場聯盟?”


    蝦球先生眉頭微蹙,緩緩說道:“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常常是一時利益的驅動,但若沒有內外兼修的實力支撐,這種盟約也隻能是曇花一現。阿根廷既要麵對內政的難題,又要平衡外部關係,其未來充滿變數。”


    與此同時,美國的表現也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一名學者帶著譏諷的口吻說道:“廢奴協會的呼聲如此之高,美國卻選擇無視,顯然是偏袒利益集團的結果。”


    “但他們國內的反殖民情緒倒是值得注意。”另一名學者補充道,“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質疑殖民地政策,這是變革的契機。”


    蝦球先生輕歎:“美國的反殖民言論確實是一種進步,但能否轉化為實際行動,卻要看權力階層是否願意放棄既得利益。這類話題,可用來教導學生深思權力與道德的衝突。”


    有學者提到奧蘭治對索托人烈士的處決,感慨萬分:“暴力壓製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


    “正因如此,”蝦球先生說道,“我們需讓學生明白,真正的力量源自正義,而非武力。隻有贏得民心,才能贏得長治久安。”


    這些討論延續到深夜,庭院中的燈光依舊明亮。盡管每一條消息背後都是複雜的利益博弈,但在蝦球先生和眾學者的剖析下,這些紛繁的時事逐漸化為一堂堂生動的課程。


    他們用知識和智慧,將這仿佛遠在天邊的事件,轉化為學生們理解世界、思考未來的素材。


    數月後,書院中的學生們逐漸表現出更加廣闊的視野。他們開始關注書本之外的世界,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問題。


    有學生提出在院中設立“時事討論會”,用天幕中的新聞作為案例,和同窗分享自己的見解。


    蝦球先生聽聞後微微一笑,點頭表示讚許。他心中明白,這些潛移默化的變化正是他們這些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目標。世界雖然複雜,但隻要心懷正道,哪怕隻是微小的改變,也能為未來帶來無限可能。


    ---


    初夏的江南,空氣中彌漫著一絲濕潤的草木香。書院庭院中,蝦球先生與一眾學者再次聚首,討論五月與六月天幕展現的時事。


    夜晚的風微涼,學者們捧著手中茶盞,交談聲隨著輕風飄散在庭院的每個角落。


    “清國又一次屠殺反滿亂黨。”一位年長的學者輕歎,眉頭緊鎖,“亂黨的存在固然擾民,但這種血腥鎮壓實在令人心寒。”


    蝦球先生聽聞此言,低頭思索片刻,道:“亂黨之亂,或許表麵上是反對朝廷,但背後卻往往是民怨的積累。


    施以暴力固然可以短暫平息叛亂,卻無法真正解決根本問題。治國之道,應在安民而非殺人。”


    “美國的表現也頗為耐人尋味。”另一位學者翻閱著天幕記錄,語氣中透著些許不解,“他們接連回避了銅頭蛇反戰者的訴求,顯然是對國內的反戰聲音采取了回避態度。”


    “或許是他們權衡之下的選擇。”一位年輕學者試圖解釋,“畢竟戰爭涉及國家利益,他們可能不願因民間聲音而改變現有政策。”


    蝦球先生聞言,輕輕歎道:“民意若長久被壓製,終會反噬統治者。銅頭蛇的抗議或許微不足道,但其背後反映的,是一部分民眾對國家政策的深深不滿。”


    正當眾人對清國與美國的狀況議論紛紛時,一條輕鬆的消息轉移了話題——英國報道莎士比亞名劇《仲夏夜之夢》在英格蘭重獲成功,掀起了戲劇複興的潮流。


    “莎翁戲劇重返舞台,可謂文化盛事!”一位年輕學者興奮地說道,“這正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原因——無論過多久,它們的魅力依然能夠打動人心。”


    “英國的戲劇複興,不僅僅是文化上的勝利,更是對古典價值的重新發現。”蝦球先生緩緩說道,“重溫經典,能夠讓人們在迷失中找到方向。隻是,不知其他國家是否也能從中得到啟發。”


    此時,有人提到普魯士對重讀經典活動的評價:“他們竟然覺得無聊!”一個學生瞪大了眼睛,“真是不可思議。”


    “這並不奇怪,”一位年長的學者笑著解釋,“普魯士一向注重實用主義,經典或許在他們眼中難以直接帶來經濟或軍事利益,自然不受重視。”


    蝦球先生點頭表示讚同:“然而,他們忽略了經典的力量不僅在於內容本身,更在於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深層次的思考方式。若失去對經典的敬意,文明的根基也會隨之動搖。”


    眾人繼續探討,話題轉向安哈爾特的處境。在天幕記錄中,安哈爾特正陷入列強的明爭暗鬥之中,其獨立性岌岌可危。


    “列強在安哈爾特爭奪刑事偵查權,這實在是讓人感到不安。”一名學者搖頭道,“當外力過度幹涉,一個國家便難以保全自身。”


    “這正是小國的困境。”蝦球先生沉聲道,“無論是清國的屠殺,還是安哈爾特的列強之爭,都在提醒我們,一個國家若不能強大,就隻能淪為他人的博弈場。


    我們應當以此警醒學子,為家國培養真正的棟梁之才。”


    六月的消息中,英國對清國西藏省府的評價為友好的內容引起了討論。


    “英國與清國之間的關係似乎緩和了。”一位學者猜測道,“是否意味著他們將更多地關注亞洲事務?”


    蝦球先生微微搖頭:“友好評價可能隻是策略的一部分。英國的野心向來不局限於一地,對清國的示好,很可能是為其後續行動鋪路。”


    另一條較為輕鬆的消息則來自盧森堡——觀測到一顆彗星。這讓一位年輕學者感到興奮:“彗星的出現,是否預示著某種變革?”


    蝦球先生笑了笑,道:“彗星的意義自古以來便被賦予各種象征,但無論它象征何物,我們更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去探究它的本質。


    或許可以以此為例,讓學子們從天文學中尋找自然規律。”


    玻利維亞的“道德複興運動”也引發了討論。一位學者念出了天幕上的內容:“玻利維亞社會道德滑坡,他們認為複興古老價值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是回歸傳統的一種嚐試。”蝦球先生說道,“但傳統並非萬能。複興古老價值需要結合當下的實際,若是一味拘泥於過去,也許會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最後,眾人談到瑞典在列強之爭中的表現。俄國堅持立場,其他列強退卻,這讓一名學者感慨:“列強之間的爭鬥最終還是取決於實力。


    俄國的強硬態度,顯然是建立在自身的底氣之上。”


    “正是如此。”蝦球先生點頭道,“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從來不止於外交辭令,更是實力的較量。這條天幕消息,同樣是學子們應當深思的課題。”


    這一夜,書院中的討論持續了許久。蝦球先生和諸多學者將天幕所見的一切,融入到他們的思想中。這些紛繁複雜的事件,在他們的分析下,變成了可以啟發後人的教材。


    他們深知,隻有通過教育,才能讓這些遙遠的事件化為實際的智慧,影響到未來的每一個學生。


    第二天,書院內的學生們在課上再次被引導著思考這些天幕中的問題。他們開始從清國的屠殺中探討民生的重要性,從莎翁戲劇複興中理解經典的力量,從安哈爾特的列強爭鬥中體會國家獨立的意義。


    蝦球先生站在講台上,目光深邃,似乎已看到,這些討論的種子終有一天會開花結果,成為改變世界的一部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給古人直播愛新覺羅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捷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捷蜥並收藏天幕:給古人直播愛新覺羅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