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的星光仿佛從未熄滅,而那些關注天下大勢的古代文人們,在暗室中的書案旁,燃燭讀報,默然深思。


    七月的消息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從大西洋上的螺旋槳動力蒸汽船首航到利比裏亞宣布獨立,各種事件仿佛一曲曲樂章,交織出這個動蕩年代的複雜旋律。


    然而,這些變化在士人之間引發的,更多是隱憂和反思。


    蝦球先生在家中,端坐於竹椅,手握一封剛從遠方傳來的書信。他低聲念道:“蒸汽船橫渡大洋,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西方擴張的征兆。”


    信中還提及夏威夷受到西方現代文明的衝擊,迫使其接受變革的痛苦抉擇。蝦球先生歎息:“夏威夷之事,非彼一國獨有之痛。若我等不能奮起,恐難免落得同樣的命運。”


    一旁的學生問:“先生,蒸汽船真的能改變國運嗎?”蝦球先生思索片刻,答道:“此物雖小,然其背後乃是工業之力與文化之勢。


    觀之者若僅見舟船,不知其勢,則如盲人摸象。你可知今日利比裏亞宣布獨立,但未獲英國承認,這蒸汽船橫渡之事,實與利比裏亞之困境遙相呼應。工業、技術、外交,皆是西方強權的長矛與盾。”


    學生點頭,蝦球先生卻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他想到更遠的南非德蘭士瓦,那裏的恩戈尼人烈士被處決,以及阿爾及利亞的閱兵式與柏柏爾人被捕,這些事情都顯示出強權對反抗的壓製手段正日趨嚴厲。


    而與此同時,旁遮普地區的反英聲浪高漲,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他低語:“天下四方,風起雲湧,動蕩不休。既有獨立之呼聲,亦有壓迫之殘酷,而我等自處何地?”


    到了八月,一位朋友的信件談及漢堡因一篇經濟學論文而感到自豪,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卻讓蝦球先生十分動容。


    他感歎道:“經濟之學,非但富國之道,更是治世之本。漢堡今日以此為榮,我輩卻仍拘泥於詩詞曲賦,安能不落於人後?”


    他隨後提筆給遠方的另一位友人寫信,勸說對方設法將經濟思想引入教學中,以啟發後學。他在信中寫道:“經濟乃實學,不入教化,猶如大廈無梁。君有此才,何不施之於世?”


    然而,文人的這份赤誠之心卻難免遭受現實的打擊。九月的消息中提到,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因通緝令而對上流社會進行搜查,這與阿曼和阿爾及利亞的類似行動如出一轍。


    蝦球先生不由得想起不久前自己與友人們秘密傳遞的書信內容,心中隱隱感到憂慮:“風聲日緊,若有風吹草動,吾輩或成刀俎之魚。”


    不幸的是,這一隱憂很快得到了驗證。蝦球先生的友人之一因在茶館中發表涉及利比裏亞獨立的言論,被地方官府以“煽動離心”為由逮捕。


    一時間,文人圈內人人自危,書信往來驟然減少,詩會和聚談也變得格外謹慎。然而,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蝦球先生仍堅持通過教學傳遞自己的思想。他將布哈拉因道路標識問題而引發的爭論引入課堂,借此引導學生討論文化認同與政治融合的關係。


    一名學生大膽地說道:“若道路直通京城,豈能僅憑文字定其歸屬?民心所向,才是最終的答案。”蝦球先生聽後微微頷首,心中卻也明白,這種討論若傳出,恐怕又會招致禍患。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國內接連爆發的霍亂與結核病疫情。蝦球先生將這些消息視為社會動蕩的隱喻:“天下病患,猶如人身之疾,表症雖顯,而病根深埋。”


    他在課堂上向學生們解釋疾病的傳播路徑,卻暗暗希望借此啟發學生關注社會的不公與貧困根源。然而,他的這一用意隻有少數學生能真正領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對當下局勢的反應日益分化。有些人因蝦球先生的教導而萌生改革之誌,秘密聚集在一起,計劃通過和平方式推動社會變革;


    也有人因為親眼目睹學者被捕而選擇與現實妥協,努力融入官場以求自保;還有一些人則遊走於茶館與鄉野之間,將不滿化作私下的諷刺與調侃。


    一名學生在寫給蝦球先生的信中說道:“先生之誌,雖深植我心,然此身羸弱,未敢踐行。望他日風雲際會,能見群星再耀。”


    信末提到群星,蝦球先生不禁想起自己早年提燈夜觀天象的情景。他歎道:“群星雖明,卻被浮雲遮蔽;若浮雲消散,或許仍能重見光明。”然而,他也深知,在這動蕩不安的時代,浮雲何時消散,誰也無法預料。


    漸漸地,這一切似乎歸於平靜,但平靜之下,暗潮湧動。蝦球先生的最後一封信中寫道:“群星永恒,光輝未泯。吾輩雖困於時局,但願來日,後學之中有拾殘火者,為天下重燃明燈。”


    ---


    深秋時節,世間變幻莫測,各地的消息如黃葉飄落,夾雜著時代的陣痛與文化的呼聲。文人們聚於茶館,圍爐而談,試圖在紛繁的事件中找尋曆史脈絡的蛛絲馬跡。


    蝦球先生一邊聽著弟子們朗讀最新的海外報章,一邊用羽筆蘸墨,將自己的思索寫入信中。


    此時,來自烏拉圭的消息引起了他的興趣。一位教授提出了關於投票製的批評,認為現行的投票製有損選民的理性判斷。


    蝦球先生笑著說道:“民權之聲漸起,然其行猶若蹣跚學步之童,難免失衡。烏拉圭之事,雖似小波,然其遠及未來,當有大瀾。”


    弟子問道:“先生,若將此理應用於我朝,該當如何?”蝦球先生輕歎:“我朝之治未及民權,而在官權之間,投票製於此,猶如水中鏡花,尚非其時。”


    不遠的地方,另一桌文士低聲議論英國的霍亂擴散與暹羅排英舉措。一人搖頭:“霍亂泛濫,天下民生困苦,英國卻忙於海外霸業,何其不顧其本?”


    另一人接口:“暹羅之抗英,雖有雄心,然對強權之抗爭,終需智勇兼備。”話音剛落,有人補充:“日本雖拒西方軍製,卻又怎能與工業強國爭鋒?此舉看似維護傳統,實乃止步不前。”


    蝦球先生未語,心中卻起波瀾。他暗忖:“暹羅、日本皆麵臨抉擇,守與變之間,孰優孰劣?此非易斷,然惟有行其道,方知其果。”


    到了十一月,奴隸製的話題再次成為焦點。《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引發美國社會巨變,廢奴聲浪驟起,激蕩人心。


    弟子為蝦球先生讀到這段時,抑製不住興奮:“先生,這小說竟能引發如此波瀾,文學果真有改天換地之力!”蝦球先生莞爾一笑,點頭說道:“文以載道,此其明證。然則,凡事需看時勢。此書若刊於我朝,恐怕連成書之機都難得。”


    他的語氣中透著一絲遺憾,又帶著深深的現實感。


    就在這些討論熱烈展開之際,一封來自遠方的書信打破了蝦球先生的寧靜。一位友人在信中透露,朝鮮提拔了一位新軍將領,此人以“堅定”聞名,然而士氣卻因其病秧子和嚴苛而大幅下滑。


    這一消息引得蝦球先生拍案而起:“將軍以安軍為本,士氣低落,何以禦敵?這等決策,豈非舍本逐末?”


    消息繼續傳來,西班牙人觀測彗星的舉動讓文人們一時興致盎然。一名年輕的學子興奮地說:“先生,古有文人詠星辰,今觀彗星複興,可否為此賦詩一首?”


    蝦球先生笑著揮揮手:“星空雖美,然下土之疾更急於治。詩雖可慰心,亦需兼具世用。”他轉而提到俄國在奧斯曼散布謠言之事,以及摩爾達維亞與英國對霍亂的不作為,指出這些都暴露了強權國家在災難前的冷漠與虛偽:“若無民心支撐,強國終將如流星般隕落。”


    十二月裏,尼泊爾鼓吹反英戰爭的消息傳來,蝦球先生深感其中隱含的危機與勇氣。他以此為話題引導學生討論:“一小國對抗大國,何以取勝?不止是兵器與兵力,更在乎天時地利人和。”


    學生們各抒己見,有人提議尼泊爾應與其他反英勢力聯合,有人則主張以守代攻,保存實力。蝦球先生笑著總結:“千古兵法皆在變化中求勝,然根本在於人心不滅之誌。”


    而與此同時,法國封禁自由作家作品的消息讓蝦球先生心生警惕。他暗自提醒弟子:“文字之鋒,雖無形,實為利器。然則用筆者,亦需心明眼亮,免為人所乘。”


    弟子中一位富有才華的青年不以為然地說道:“若筆能擾亂天下,我願提筆而戰!”蝦球先生卻正色道:“好勇非為智。若無審時度勢之能,縱有千鈞之筆,亦將成無用之木。”


    此後不久,安哈爾特建立地區性股票交易所的消息再次讓蝦球先生意識到經濟思想的重要性。他將此事作為課題,要求學生研究市場與國家發展的關係。


    一名學生提出:“交易所的建立或許會推動地區繁榮,但若未能管控,是否會加劇貧富差距?”蝦球先生欣慰地說道:“此言極是。經濟之學雖非易掌,然其根本仍在於平衡與公正。”


    盡管局勢動蕩,蝦球先生始終堅持以文啟人,以學濟世。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思想難免觸碰當局的敏感神經。


    那年冬天,他悄然叮囑學生們不要將課堂上的討論外傳,並提醒他們:“學問雖好,性命更重。存身方能立業,留得青山,方有改天換地之機。”


    冬日漸深,風雪交加。蝦球先生在燈下凝視著一封又一封來自遠方的書信。他默念道:“天下風雲何時定?吾輩雖不能親見盛世,亦願為後人鋪路。”


    信末,他以一段話勉勵弟子:“時局多艱,學問為舟。願諸君修文德以載道,行天下之大道,不負所學。”


    ---


    自夏末至深冬,蝦球先生與文士友人們之間通過書信交流的頻率日益增加。信中涉及時局變幻、文化思潮乃至各地新奇事物。


    然則,這場文人間深邃而充滿智慧的書信往來,卻未料最終引來了一場不可預料的風波。


    這一切的開端,或許源於七月間的幾封討論朝鮮陸軍將領提拔的信件。蝦球先生在信中提及對新將領的質疑,並引用古訓,認為“剛而不和者難成眾,猛而無慮者不勝事”。


    他還提到英國第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螺旋槳動力船隻,感慨“科技雖日新月異,然國勢需民心之和,盲目效仿終難長久”。這些言論被友人廣泛傳閱,甚至擴展至更大的文士圈。


    彼時,蝦球先生並未覺察到潛藏的風險,他在信中直言時事,甚至對一些強權國家的行為不吝批評。


    然而,至秋冬之際,書信的內容逐漸引起某些當權者的注意。十月初,有人匿名舉報蝦球先生及其友人通過書信傳播“妄議朝政”的內容,甚至質疑其是否與海外的變革思潮有暗中聯係。


    舉報者稱,這些書信的內容不僅涉及對本國官僚製度的批評,還對諸如暹羅排英、日本迎拒西方軍事顧問團等國際議題發表意見。


    部分文人甚至在信中提議若能以“西學東漸”的理念革新本國,或可使國勢振興。這些議論被有心人冠以“妄議國事”“擾亂風化”之罪。


    十一月裏,蝦球先生收到一位友人急信,告知部分書信副本已落入地方官手中。他們的書信被指為“文詞妖異”,且有隱晦批評時政之意。


    蝦球先生雖知事態嚴重,仍保持鎮定,安慰友人道:“筆墨之責,雖大,然無愧於心。若言論因真理而被禁,則禁之者心虛耳。”


    然而,他低估了此事的發酵速度。地方官迅速將信件轉呈朝廷,奏請徹查“蝦球書案”。到了十二月初,朝廷鷹犬已開始追查書信的往來者,蝦球先生及其友人的書房接連被搜查。


    某些較為激烈的言論被斷章取義,成為“離經叛道”的證據。有些友人因懼怕連累家人,匆忙銷毀書信,更有甚者悄然逃亡,四處隱匿。一時間,平日風雅的文人圈子變得風聲鶴唳。


    更為嚴峻的是,書信內容中的某些隱喻被當局解讀為“意圖煽動學生叛亂”。蝦球先生的弟子們受到不同程度的審問。


    一些較為激進的年輕學子憤而揭竿而起,聚集在學堂門前抗議,痛斥當局扼殺學術自由。而另一些學子則選擇低頭認命,甚至公開表態與蝦球先生劃清界限。


    茶館中,也開始流傳各類關於蝦球先生的謠言,有人說他“通敵賣國”,有人則稱他“博學無謀,貽禍師友”。


    蝦球先生對此,痛心不已。麵對弟子們的分裂,他勸解道:“諸君誌在學術,當守其本。若以偏見而論同道,便墮為俗流。”然而,他的話語已難以平息外界的風波。


    到了十二月下旬,蝦球先生被迫遷居,暫避風頭。他臨行前寫下最後一封信,托弟子輾轉傳遞至友人手中。信中寫道:“世風日下,白璧微瑕便成汙垢。


    然則,學問之光終不可掩。諸君當謹守學術之本,莫以流言自損清譽。吾雖一時蒙塵,然心燈不滅。”然而,這封信未能送達,他的弟子途中被捕,這封信也成為“罪證”之一。


    書信案的風波延續至翌年,文人圈被徹底打壓。一些與蝦球先生有過書信往來的文士或被流放,或被迫剃發為僧,僅餘寥寥幾人幸存。


    至於蝦球先生本人,自遷居後便音訊杳然。有人傳言他隱居山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也有人說他被秘密押解,至死未得釋放。


    而他的學生們,則以各種方式應對這場浩劫。有些人依舊傳承蝦球先生的學術理念,在隱秘處講學;有些人則心灰意冷,改行經商或耕種;


    還有些人暗中將先生的理念融入茶館、戲台的故事中,將自由思考的火種悄然播撒。


    風雪彌漫中,蝦球先生的名字逐漸被曆史塵封。然而,他的思想卻在那一批批青年學子心中紮根,成為星星之火,等待未來的某一天,再次燎原。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給古人直播愛新覺羅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捷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捷蜥並收藏天幕:給古人直播愛新覺羅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