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是為人之本,刻在骨子裏的道理。範韶便乖乖跟著她,回家去。
把爹引進門,趕緊卡上鎖,這活就算完工。
按著慣例,範韶瘋一陣睡一覺,就能好,翻身起來讀讀書寫寫字,又能好上十天半個月。
黃雲娣在屋裏繡喜被,這是大活,容不得分心。有女兒在,家裏諸事,她能完全放手。
範詠稼用大灶煮上一鍋粥,盛出來晾在那。再將清晨買來的老豆腐切成薄片,煎得金黃。外皮酥脆,內裏香嫩,撒上蒜末,滴上香油,再拌上自己調好的醬和花生碎。
一陶盆的香豆腐,一會兒功夫就能賣完。
她把洗曬在院裏的那塊薄布巾從杆上摘下來,小心翼翼蓋在盛香豆腐的陶盆上,一起放進籃子裏,再帶上從隔壁二子那換來的小簽子,出攤去。
她家另一處好點的宅子,早就換了錢,如今住的這一處,緊挨著鬧哄哄的城門,好處是出城快。
出了城門,走上一二裏地,就到了允許擺個茶水攤的官道界。
範詠稼尋一處幹淨點的地,墊上幾片幹野芋葉子,再放籃子,薄布巾隻掀開一角,再將自己寫的「齋食香豆腐」牌子,靠著籃子,朝路麵那一處放好。
宮裏娘娘們供著菩薩佛祖,各家太太們自然也得有虔心。
城外有庵有寺,走這處出城的富貴人家,多半是去這幾處。
香豆腐能比那滷肉、卷餅賣得快,憑的就是齋食兩字招人愛。
果然沒等多大功夫,就等來了幾輛豪華馬車,下來個管事媽媽,用簽子戳了一個嚐嚐,嗯了一聲點點頭,把剩下的直接包圓了。
陶盆都賣了二錢銀子。
範詠稼福身道了謝,恭敬候在路邊等車馬過了,再拎著空籃子往回走。
今兒運氣好,也不好,還沒到城門,就撞上了祖母跟前的童婆子。
童婆子在範老太太跟前待的時間長,最懂她的心思——恨著丟她臉麵的幼子一家。她張嘴便罵:「女兒家家的,拋頭露麵,沒規沒矩,白白糟蹋了老太太的心思,不識抬舉的東西。」
這樣直白的罵,範詠稼哪裏聽不懂,朝她橫了一眼,拽著籃子加快步子,拐入巷子不再搭理她。
一個下人而已,隻當她瘋狗一條便是。
才走到紅婆婆院外,老榆樹上頭唆下來一個範詠生,把範詠稼嚇得一哆嗦。
「範詠生!」
範詠生嬉皮笑臉攤開手,討好地說:「我的不是,嚇著妹妹了。妹妹手頭可有碎銀,借我幾個錢使使。」
別的還好說,借錢是萬萬不能的。
範詠稼一巴掌拍在他手上,「你倒借我幾個錢來用一用。學不好好上,成日裏不見人影,丟下母親在家焦急,有你這樣做頂樑柱的嗎?」
範詠生早知妹妹是個麥稈吹火的小氣人,不過沒得辦法,隨口一問罷了,聽她說起上學之事,很是不耐地回道:「學那些古板的東西做甚,好妹妹,你就代我去吧,橫豎咱們生得像,先生們也隻管著圍著那幾個公子少爺們轉。我跟你說,外頭才有真才學,現下出了不少好詩,你要是錯過了,那才是憾事。對了,你別叫我範詠生了,我正經改了名:範詠鵝。鵝鵝鵝,朗朗上口,多好的詩啊!這樣的,才是正經學問,我稍微學學,也能作起來。」
他說的《詠鵝》,是前些天從秋家流出來的,據說是秋家那位庶出的宜人小姐從莊上回來,有感而發,提筆就作。不過幾天,這詩已是人人傳唱,詩文妙處,自然不是範詠生這草包欣賞的這句「鵝鵝鵝」。
學裏,廖公子就很推崇此詩,謄抄了,午間總要吟上兩遍,直道「有才有才」。
範詠稼嘆了口氣,她雖識些字,也會照著書本寫幾篇文章交給先生應對,但一到作詩這上頭,一想到那些風啊月的,就情不自禁哆嗦,半句都擠不出。
作《詠鵝》的秋家,住在她們前麵那條巷子,家世也隻好上那麽一層。
範家能說一句讀書人家,秋家是商賈,經濟上寬裕些,名聲卻要差上一些。秋家有妾,隻生了秋宜人這一個,原是不聲不響關在院裏做些女紅等著打發出門的庶女,還時常受主母責罰去廟裏跪一跪。可此詩一出,她這才女的名聲便大噪起來,倒比幾位嫡出的更得臉了。
範詠稼替兄上學,知道外頭的事便利些。她不羨慕人家出名,就是有些嫉妒她得了那人的賞識。
唉!
她這頭惆悵,範詠生卻意氣風發,非要拉她鑑賞一番自己的新作。
「好妹妹,你看我這詩怎樣?我琢磨了好幾日,你仔細聽來:雞雞雞,頭戴紅花翹尾巴。尖嘴黃脖爪子細,不愛遊水愛起飛。」
「你說正經的嗎?」
範詠生滿臉嚴肅,正色道:「作詩豈能玩笑。」
「哈哈哈哈。還不如湯裏翻滾香噴噴呢!」
她是嘲笑,範詠生卻當了真,垂眸仔仔細細地吟這一句「香噴噴」。
範詠稼怕他說出去鬧笑話,拉著他往自家院裏拽,「得了吧,咱們範家,就不是讀書的料。你可千萬別出去作什麽詩,丟了臉事小,讓秋家人聽見,笑話是真。」
範詠生原本還想辯幾句,一聽秋家就憋紅了臉不做聲。
他上元節瞧中了秋家盈盈小姐,可惜了,秋家雖也隻是京裏螻蟻,可人家好歹是拿得出銀子的螻蟻,哪瞧得上一窮二白還有個瘋爹的範詠生。
把爹引進門,趕緊卡上鎖,這活就算完工。
按著慣例,範韶瘋一陣睡一覺,就能好,翻身起來讀讀書寫寫字,又能好上十天半個月。
黃雲娣在屋裏繡喜被,這是大活,容不得分心。有女兒在,家裏諸事,她能完全放手。
範詠稼用大灶煮上一鍋粥,盛出來晾在那。再將清晨買來的老豆腐切成薄片,煎得金黃。外皮酥脆,內裏香嫩,撒上蒜末,滴上香油,再拌上自己調好的醬和花生碎。
一陶盆的香豆腐,一會兒功夫就能賣完。
她把洗曬在院裏的那塊薄布巾從杆上摘下來,小心翼翼蓋在盛香豆腐的陶盆上,一起放進籃子裏,再帶上從隔壁二子那換來的小簽子,出攤去。
她家另一處好點的宅子,早就換了錢,如今住的這一處,緊挨著鬧哄哄的城門,好處是出城快。
出了城門,走上一二裏地,就到了允許擺個茶水攤的官道界。
範詠稼尋一處幹淨點的地,墊上幾片幹野芋葉子,再放籃子,薄布巾隻掀開一角,再將自己寫的「齋食香豆腐」牌子,靠著籃子,朝路麵那一處放好。
宮裏娘娘們供著菩薩佛祖,各家太太們自然也得有虔心。
城外有庵有寺,走這處出城的富貴人家,多半是去這幾處。
香豆腐能比那滷肉、卷餅賣得快,憑的就是齋食兩字招人愛。
果然沒等多大功夫,就等來了幾輛豪華馬車,下來個管事媽媽,用簽子戳了一個嚐嚐,嗯了一聲點點頭,把剩下的直接包圓了。
陶盆都賣了二錢銀子。
範詠稼福身道了謝,恭敬候在路邊等車馬過了,再拎著空籃子往回走。
今兒運氣好,也不好,還沒到城門,就撞上了祖母跟前的童婆子。
童婆子在範老太太跟前待的時間長,最懂她的心思——恨著丟她臉麵的幼子一家。她張嘴便罵:「女兒家家的,拋頭露麵,沒規沒矩,白白糟蹋了老太太的心思,不識抬舉的東西。」
這樣直白的罵,範詠稼哪裏聽不懂,朝她橫了一眼,拽著籃子加快步子,拐入巷子不再搭理她。
一個下人而已,隻當她瘋狗一條便是。
才走到紅婆婆院外,老榆樹上頭唆下來一個範詠生,把範詠稼嚇得一哆嗦。
「範詠生!」
範詠生嬉皮笑臉攤開手,討好地說:「我的不是,嚇著妹妹了。妹妹手頭可有碎銀,借我幾個錢使使。」
別的還好說,借錢是萬萬不能的。
範詠稼一巴掌拍在他手上,「你倒借我幾個錢來用一用。學不好好上,成日裏不見人影,丟下母親在家焦急,有你這樣做頂樑柱的嗎?」
範詠生早知妹妹是個麥稈吹火的小氣人,不過沒得辦法,隨口一問罷了,聽她說起上學之事,很是不耐地回道:「學那些古板的東西做甚,好妹妹,你就代我去吧,橫豎咱們生得像,先生們也隻管著圍著那幾個公子少爺們轉。我跟你說,外頭才有真才學,現下出了不少好詩,你要是錯過了,那才是憾事。對了,你別叫我範詠生了,我正經改了名:範詠鵝。鵝鵝鵝,朗朗上口,多好的詩啊!這樣的,才是正經學問,我稍微學學,也能作起來。」
他說的《詠鵝》,是前些天從秋家流出來的,據說是秋家那位庶出的宜人小姐從莊上回來,有感而發,提筆就作。不過幾天,這詩已是人人傳唱,詩文妙處,自然不是範詠生這草包欣賞的這句「鵝鵝鵝」。
學裏,廖公子就很推崇此詩,謄抄了,午間總要吟上兩遍,直道「有才有才」。
範詠稼嘆了口氣,她雖識些字,也會照著書本寫幾篇文章交給先生應對,但一到作詩這上頭,一想到那些風啊月的,就情不自禁哆嗦,半句都擠不出。
作《詠鵝》的秋家,住在她們前麵那條巷子,家世也隻好上那麽一層。
範家能說一句讀書人家,秋家是商賈,經濟上寬裕些,名聲卻要差上一些。秋家有妾,隻生了秋宜人這一個,原是不聲不響關在院裏做些女紅等著打發出門的庶女,還時常受主母責罰去廟裏跪一跪。可此詩一出,她這才女的名聲便大噪起來,倒比幾位嫡出的更得臉了。
範詠稼替兄上學,知道外頭的事便利些。她不羨慕人家出名,就是有些嫉妒她得了那人的賞識。
唉!
她這頭惆悵,範詠生卻意氣風發,非要拉她鑑賞一番自己的新作。
「好妹妹,你看我這詩怎樣?我琢磨了好幾日,你仔細聽來:雞雞雞,頭戴紅花翹尾巴。尖嘴黃脖爪子細,不愛遊水愛起飛。」
「你說正經的嗎?」
範詠生滿臉嚴肅,正色道:「作詩豈能玩笑。」
「哈哈哈哈。還不如湯裏翻滾香噴噴呢!」
她是嘲笑,範詠生卻當了真,垂眸仔仔細細地吟這一句「香噴噴」。
範詠稼怕他說出去鬧笑話,拉著他往自家院裏拽,「得了吧,咱們範家,就不是讀書的料。你可千萬別出去作什麽詩,丟了臉事小,讓秋家人聽見,笑話是真。」
範詠生原本還想辯幾句,一聽秋家就憋紅了臉不做聲。
他上元節瞧中了秋家盈盈小姐,可惜了,秋家雖也隻是京裏螻蟻,可人家好歹是拿得出銀子的螻蟻,哪瞧得上一窮二白還有個瘋爹的範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