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攻占渤海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趁著這個空隙,青州軍的步兵推著沉重的雲梯,來到城牆之下。士兵們迅速架起雲梯,開始攀爬,很快就有士兵爬上了城頭。
城頭上的袁軍見狀,士氣雖低落,但仍憑借著南皮城牆的高大,頑強抵抗。雙方在城頭上短兵相接,刀光劍影中,雙方士兵都拚盡全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州軍士兵越來越多地湧上城頭,但呂威璜仍率著袁軍死死抵抗,青州軍也不能占據城頭。
一個時辰過去了,天色將暗,田豫看到無力攻占城頭,隻好下令鳴金收兵。
士兵撤回來後,田豫感到些許愧疚,便來見陳炎,先行了個禮:“州牧,真是慚愧,典、張兩位將軍擒獲顏良,本是良機,我卻未能破城。”
“國讓休要灰心,南皮城沒了大將,士氣低落,今日不能破城,明日再攻便是,必能攻破南皮,我們亦不急於爭這一兩天時間,明日仍由你來攻城。”
“多謝州牧,我必攻破南皮,以報州牧之恩。”
話說呂威璜看到敵軍撤了,他鬆了口氣,癱坐在地上,喘著粗氣。如今南皮城內,主將生死不明,城內兵力也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他也沒得及清點,隻知士氣低落,士兵個個垂頭喪氣,膽戰心驚,這城還怎麽去守?
今日能守住南皮城,是因為運氣好,天快黑了,敵軍不得不撤,等到了明日,敵軍傾力攻城,可以從上午攻到下午,時間充足得很。城內守兵就這個狀態,肯定是守不住的。呂威璜想明白這點後,一陣心灰意冷。
南皮距離河間易縣有兩百多裏路,早在四五個月前,袁紹發兵易縣,與公孫瓚對決,就曾下令各郡縣予以配合。顏良和呂威璜在渤海,也是知道袁紹在易縣。
自從陳炎大軍攻打南皮後,顏良就派快馬向袁紹求援。如今已過去了二十天時間,如果袁紹真派援軍過來,想必援軍早該到了。看來,袁紹並沒有派援軍支援南皮。
今渤海戰事到此,南皮已是不可能守,又沒援軍,呂威璜深知自己的處境。很快他就想明白了,還是趁夜逃跑,否則明日命喪於此。
他悄然下了城頭,回到府上,收拾東西,準備好馬車。
午夜三更時分,南皮西門打開了,一車馬車緩緩出來,沿著官道,向西往去。
次日,天剛剛亮,青州軍列陣於城外,正想發動攻城。
南皮城內,士兵終於發現呂威璜不見了,一哄而散。一些士兵打開了城門,向青州投降。
陳炎率軍進入南皮城。就這樣,渤海落入陳炎手中。進入城中後,糧倉和府庫晝歸陳炎所有,裏麵還有一萬五千石糧草,陳炎樂開了懷。另外,城裏麵還有一千多匹戰馬,收攏了一千多降兵,可算是收獲頗豐。
七八天之後,趙雲率騎兵回到了南皮,渤海全境落入陳炎手中。渤海郡與黃河之間,還有一小塊地盤,屬於樂安郡管轄,以前陳炎都不去理,這些地盤自然也歸陳炎了。
不過,打下渤海很容易,想守住卻要困難得多。如今陳炎據青州全境、徐州半個琅琊和半個東海,及冀州渤海郡,這些地方都是乃富饒之地,也是這個時代產糧重地。
可問題是,這些地方都是平原,地勢平坦,沒有屏障,他唯有在各個方向派重兵駐守。他在平原郡平原城、濟南曆城、琅琊莒城各駐守三千兵力,如今他拿下渤海,又不得不在南皮駐軍三千以上。他總兵力不到兩萬,光駐軍各地就用去了一萬兩千兵力,日後出征,兵力仍是相形見絀,調不出兵來。
陳炎找來諸臣,商議此事。
“今我軍攻占渤海,諸位皆是立了大功,我日後會論功行賞。”手下人跟隨他出生入死,也是為了前程,這獎賞不能不給。陳炎也不多說,就進入主題:“隻是渤海地勢平坦,我據渤海後,兵力分散,對我亦是不利,如今下一步,我該打算怎麽辦?”
“今袁紹與公孫瓚戰於易縣,雖不知戰況如何,但我軍據渤海,從位置上看,已對袁紹構成威脅,若袁紹急於攻公孫瓚,多半會更換押糧的路線,取道中山國,到達河間易縣,而不敢走清河國方向。”
“我軍兵力不足,我以為,我軍先坐看形勢發展,再做決斷,不宜太早卷入易京之戰的漩渦中。州牧可派騎兵駐守南皮,若易縣方向有變,我軍可迅速出兵,以作出應對。”
郭嘉這主意明擺著,是建議陳炎讓趙雲留守南皮。
趙去心領神會,連忙起身,主動請纓:“我願率騎兵,為州牧鎮守南皮。”
陳炎並沒有馬上答應:“子龍勿急,此事我再考慮一二。”趙雲微微失望,就坐了下來。
陳炎繼續說:“騎兵駐守南皮,自是問題不大,但我軍兵力太少,若駐守南皮兵力太多,則兵源不足,若駐軍太少,則難以應對易京之戰的壓力。”
“州牧是擔心兵力不足,這倒好解決!”田豫突然插了一句。
陳炎聽了,麵露喜色:“怎麽解決?”
“直接招募就行了。”
“這……直接招募?”
“正是,想必州牧是擔心招募不到足夠的士兵 ,其實州牧過慮了。渤海地盤不大,人口卻很密集,本就是極為富庶之地,袁紹若不是以渤海為根基,豈能奪冀州?六七年前,青州數十萬黃巾賊進入渤海,袁紹擔憂,就故意將渤海割讓給公孫瓚,引誘公孫瓚入渤海,讓其麵對數十萬黃巾賊。”
“此戰公孫瓚雖攻破黃巾賊,聲勢大振,卻也大傷元氣,後來公孫瓚才在龍湊戰敗,再丟渤海。戰亂幾年,渤海雖人口驟減,但仍有數十萬人口,與青州全州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州牧大力招募士兵,多了不敢說,招募個一萬兵力還是可以的。”
據《後漢書》記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時,渤海一個郡的人口就約110萬人,而整個青州人口隻有約250萬人口。東漢末年,青州戰亂要遠超渤海,人口流失極為嚴重。
城頭上的袁軍見狀,士氣雖低落,但仍憑借著南皮城牆的高大,頑強抵抗。雙方在城頭上短兵相接,刀光劍影中,雙方士兵都拚盡全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州軍士兵越來越多地湧上城頭,但呂威璜仍率著袁軍死死抵抗,青州軍也不能占據城頭。
一個時辰過去了,天色將暗,田豫看到無力攻占城頭,隻好下令鳴金收兵。
士兵撤回來後,田豫感到些許愧疚,便來見陳炎,先行了個禮:“州牧,真是慚愧,典、張兩位將軍擒獲顏良,本是良機,我卻未能破城。”
“國讓休要灰心,南皮城沒了大將,士氣低落,今日不能破城,明日再攻便是,必能攻破南皮,我們亦不急於爭這一兩天時間,明日仍由你來攻城。”
“多謝州牧,我必攻破南皮,以報州牧之恩。”
話說呂威璜看到敵軍撤了,他鬆了口氣,癱坐在地上,喘著粗氣。如今南皮城內,主將生死不明,城內兵力也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他也沒得及清點,隻知士氣低落,士兵個個垂頭喪氣,膽戰心驚,這城還怎麽去守?
今日能守住南皮城,是因為運氣好,天快黑了,敵軍不得不撤,等到了明日,敵軍傾力攻城,可以從上午攻到下午,時間充足得很。城內守兵就這個狀態,肯定是守不住的。呂威璜想明白這點後,一陣心灰意冷。
南皮距離河間易縣有兩百多裏路,早在四五個月前,袁紹發兵易縣,與公孫瓚對決,就曾下令各郡縣予以配合。顏良和呂威璜在渤海,也是知道袁紹在易縣。
自從陳炎大軍攻打南皮後,顏良就派快馬向袁紹求援。如今已過去了二十天時間,如果袁紹真派援軍過來,想必援軍早該到了。看來,袁紹並沒有派援軍支援南皮。
今渤海戰事到此,南皮已是不可能守,又沒援軍,呂威璜深知自己的處境。很快他就想明白了,還是趁夜逃跑,否則明日命喪於此。
他悄然下了城頭,回到府上,收拾東西,準備好馬車。
午夜三更時分,南皮西門打開了,一車馬車緩緩出來,沿著官道,向西往去。
次日,天剛剛亮,青州軍列陣於城外,正想發動攻城。
南皮城內,士兵終於發現呂威璜不見了,一哄而散。一些士兵打開了城門,向青州投降。
陳炎率軍進入南皮城。就這樣,渤海落入陳炎手中。進入城中後,糧倉和府庫晝歸陳炎所有,裏麵還有一萬五千石糧草,陳炎樂開了懷。另外,城裏麵還有一千多匹戰馬,收攏了一千多降兵,可算是收獲頗豐。
七八天之後,趙雲率騎兵回到了南皮,渤海全境落入陳炎手中。渤海郡與黃河之間,還有一小塊地盤,屬於樂安郡管轄,以前陳炎都不去理,這些地盤自然也歸陳炎了。
不過,打下渤海很容易,想守住卻要困難得多。如今陳炎據青州全境、徐州半個琅琊和半個東海,及冀州渤海郡,這些地方都是乃富饒之地,也是這個時代產糧重地。
可問題是,這些地方都是平原,地勢平坦,沒有屏障,他唯有在各個方向派重兵駐守。他在平原郡平原城、濟南曆城、琅琊莒城各駐守三千兵力,如今他拿下渤海,又不得不在南皮駐軍三千以上。他總兵力不到兩萬,光駐軍各地就用去了一萬兩千兵力,日後出征,兵力仍是相形見絀,調不出兵來。
陳炎找來諸臣,商議此事。
“今我軍攻占渤海,諸位皆是立了大功,我日後會論功行賞。”手下人跟隨他出生入死,也是為了前程,這獎賞不能不給。陳炎也不多說,就進入主題:“隻是渤海地勢平坦,我據渤海後,兵力分散,對我亦是不利,如今下一步,我該打算怎麽辦?”
“今袁紹與公孫瓚戰於易縣,雖不知戰況如何,但我軍據渤海,從位置上看,已對袁紹構成威脅,若袁紹急於攻公孫瓚,多半會更換押糧的路線,取道中山國,到達河間易縣,而不敢走清河國方向。”
“我軍兵力不足,我以為,我軍先坐看形勢發展,再做決斷,不宜太早卷入易京之戰的漩渦中。州牧可派騎兵駐守南皮,若易縣方向有變,我軍可迅速出兵,以作出應對。”
郭嘉這主意明擺著,是建議陳炎讓趙雲留守南皮。
趙去心領神會,連忙起身,主動請纓:“我願率騎兵,為州牧鎮守南皮。”
陳炎並沒有馬上答應:“子龍勿急,此事我再考慮一二。”趙雲微微失望,就坐了下來。
陳炎繼續說:“騎兵駐守南皮,自是問題不大,但我軍兵力太少,若駐守南皮兵力太多,則兵源不足,若駐軍太少,則難以應對易京之戰的壓力。”
“州牧是擔心兵力不足,這倒好解決!”田豫突然插了一句。
陳炎聽了,麵露喜色:“怎麽解決?”
“直接招募就行了。”
“這……直接招募?”
“正是,想必州牧是擔心招募不到足夠的士兵 ,其實州牧過慮了。渤海地盤不大,人口卻很密集,本就是極為富庶之地,袁紹若不是以渤海為根基,豈能奪冀州?六七年前,青州數十萬黃巾賊進入渤海,袁紹擔憂,就故意將渤海割讓給公孫瓚,引誘公孫瓚入渤海,讓其麵對數十萬黃巾賊。”
“此戰公孫瓚雖攻破黃巾賊,聲勢大振,卻也大傷元氣,後來公孫瓚才在龍湊戰敗,再丟渤海。戰亂幾年,渤海雖人口驟減,但仍有數十萬人口,與青州全州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州牧大力招募士兵,多了不敢說,招募個一萬兵力還是可以的。”
據《後漢書》記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時,渤海一個郡的人口就約110萬人,而整個青州人口隻有約250萬人口。東漢末年,青州戰亂要遠超渤海,人口流失極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