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來了兩千多人
穿成農夫,從服徭役開始進步 作者:白菜燉蘑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忙碌了一天,等到傍晚時分,已經鋪了近一米的高度。
此時天色已晚,大夥兒停下手上的活兒回去吃飯。
哪怕在吃飯時,依然有人在不斷討論著,那混凝土到底能不能粘住石料的問題。
第二天一早,眾人吃完飯後繼續出來幹活兒,有人跳進地基內,抓住一塊石頭往上提了提,提不動。
他不信邪的加大力度繼續往上提,還是提不動。
眾人都在看著他,見他連塊兒石頭都搬不起來,紛紛打趣道:“柱子你行不行,怎麽連一塊石頭都搬不起來。”
“哈哈哈,柱子哥昨晚是不是和嫂子奮戰了一夜,今天沒力氣了。”
“哎呀還是你們年輕人有精力,我最近都是回去倒頭就睡,累啊。”
柱子臉色漲紅,往自己手心吐了口口水,使勁搓了搓。
他深吸一口氣,抓住石頭用力往上提。
可石頭依然紋絲不動。
大夥兒嬉笑的表情一滯。
柱子抓著的石頭並不大,哪怕是加了糯米的粘土也不可能將石頭粘的那麽緊,以柱子的力氣,完全可以搬起來。
有人不信邪的跳下地基,抓住另一塊兒石頭用力往上提,可不管他怎麽用力,那石頭沒有一點挪動的痕跡。
他驚訝道:“這什麽混什麽土的居然將石頭粘的這麽牢固,別說是將石頭提起來,就連挪動一下都做不到。”
“真的?這混凝土真這麽厲害?”
又有幾個人跳進地基內,開始搬石頭,但是那些石頭像是長在了下麵一樣,怎麽也提不起來。
李淩雲走過來,見他們一個個的漲紅著臉想將被混凝土粘住的石頭提起來,笑道:“行了,別費力氣了,這玩意兒你不拿重錘敲,他是下不來的。”
大夥兒這才知道,李淩雲昨天為什麽不讓他們往沙子裏加秸稈和粘土了,這玩意兒的粘性可比粘土強多了。
這東西粘性這麽強,那用它建造出來的房子豈不是十分結實?
有人小聲問道:“大人,咱們的房子也用這混凝土建嗎?”
李淩雲點點頭:“自然是要用這混凝土建造的,這個冬天咱們就生產水泥和青磚,等明年開春,就給你們建造青磚大瓦房。”
眾人一聽立刻歡呼起來,不約而同的大喊著大人威武的話。
李淩雲抬手壓下眾人的聲音,說道:“行了,建房是明年的事,現在你們的任務是將地基先建起來。”
“大人放心,咱們今晚就能將地基填平。”
李淩雲點點頭,離開這裏去別處巡視了。
這天傍晚,地基建的和地麵一樣高了,再往上就不能隨心所欲的鋪了,得由專業的人先將兩邊砌起來,剩下的人才能往中間部位鋪石料。
全守捉城會砌牆的也就十七八個人,李淩雲讓他們每人帶五個學徒,開始砌城牆的兩邊。
其他人等兩側建起來,他們才開始往中間部位擺放石料鋪水泥。
這麽一來,砌牆的速度就慢了下來,這裏不需要太多的人,李淩雲便讓一部分人繼續去采石料,同時往青石礦上又送了一百號人,讓他們去采礦。
兩天時間過去,城牆也才建起兩層,隻有四十多公分高。
李淩雲有些著急,營州地處北方,這裏進入十一月後就會下雪,等天冷了水泥就不能用了,以現在的速度,在下雪之前,城牆怕是建不起來啊。
不過他的焦慮沒持續多久,因為就在今天傍晚,出去接新兵家屬的人帶著烏泱泱的一群人回來了。
當初願意將家屬接過來的新兵有三百人,可是這次來的人卻有兩千多,李淩雲一詢問才知道,新兵回村後將守捉城的生活一宣傳,一些原本不在三百人之列的士兵家屬也願意跟過來了。
還有一些無地可種的老百姓聽說守捉城內一天吃三頓飯,其中兩頓還是幹飯後,也願意跟著一起來。
除此之外,一些本地的流民和從外麵流竄過來的流民也都跟著大部隊來了。
這麽一加,人數就從預估的一千來人變成了現在的兩千多人。
這麽多人讓李淩雲有些頭疼,吃住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這些人裏有一部分是流民,這些人的紀律性可完全和軍屬不一樣。
本地的流民也就罷了,從關內來的流民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否則也不可能順利抵達這裏。
這些人一來,守捉城怕是不能像現在這麽和諧了。
不過他也沒將人趕走,既然來了,就留下來幹活兒吧。
至於說搗亂什麽的,若真有人敢犯事兒,直接砍了或者送到礦山當免費的勞力,先挖個幾年礦再說。
當晚,這些人的信息就被整理了出來,李淩雲翻著看了看,驚喜的發現,裏麵居然有五十多位匠人。
有會木工的,有會製鐵器的,有會建築的,有會手工的,居然還有一位會製作甲胄的。
除了這些匠人,還有一個讀書人。
雖然隻有秀才的功名,但在這守捉城也算是獨一份了。
他立刻召見了這些匠人,了解完他們的特長後全部送去了各司。
至於那名秀才,李淩雲單獨接見了他。
這秀才名叫沈新遠,代州人士,今年二十三歲。
因流民大軍衝擊了代州州城,代州城破後他隻能帶著父母家人開始逃亡。
如今關內到處都在生亂,哪怕沒亂起來的地方也不甚安全,聽聞關外相比起關內要好一些,他便帶著家人來了這邊。
誰知抵達榆關時他們卻被攔了下來,守關的士兵說不能放任何人出關。
可到了晚上,和他一起來的人偷偷告訴他,隻要願意出二兩銀子的買路錢,士兵就會放他們出關。
他忙將此事告知了父親,他父親一咬牙,決定掏這個買路錢。
他們身上沒錢,但是背著好些書籍,用五本書做抵,換了五個出關的名額。
之後一家人兜兜轉轉來了營州柳縣地界,在官道旁休息時正好碰上一隊東行的隊伍。
他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些都是守捉城的士兵家屬,準備遷居到守捉城。
他一聽城裏管三頓飯,便帶著家人跟隨大隊過來了。
此時天色已晚,大夥兒停下手上的活兒回去吃飯。
哪怕在吃飯時,依然有人在不斷討論著,那混凝土到底能不能粘住石料的問題。
第二天一早,眾人吃完飯後繼續出來幹活兒,有人跳進地基內,抓住一塊石頭往上提了提,提不動。
他不信邪的加大力度繼續往上提,還是提不動。
眾人都在看著他,見他連塊兒石頭都搬不起來,紛紛打趣道:“柱子你行不行,怎麽連一塊石頭都搬不起來。”
“哈哈哈,柱子哥昨晚是不是和嫂子奮戰了一夜,今天沒力氣了。”
“哎呀還是你們年輕人有精力,我最近都是回去倒頭就睡,累啊。”
柱子臉色漲紅,往自己手心吐了口口水,使勁搓了搓。
他深吸一口氣,抓住石頭用力往上提。
可石頭依然紋絲不動。
大夥兒嬉笑的表情一滯。
柱子抓著的石頭並不大,哪怕是加了糯米的粘土也不可能將石頭粘的那麽緊,以柱子的力氣,完全可以搬起來。
有人不信邪的跳下地基,抓住另一塊兒石頭用力往上提,可不管他怎麽用力,那石頭沒有一點挪動的痕跡。
他驚訝道:“這什麽混什麽土的居然將石頭粘的這麽牢固,別說是將石頭提起來,就連挪動一下都做不到。”
“真的?這混凝土真這麽厲害?”
又有幾個人跳進地基內,開始搬石頭,但是那些石頭像是長在了下麵一樣,怎麽也提不起來。
李淩雲走過來,見他們一個個的漲紅著臉想將被混凝土粘住的石頭提起來,笑道:“行了,別費力氣了,這玩意兒你不拿重錘敲,他是下不來的。”
大夥兒這才知道,李淩雲昨天為什麽不讓他們往沙子裏加秸稈和粘土了,這玩意兒的粘性可比粘土強多了。
這東西粘性這麽強,那用它建造出來的房子豈不是十分結實?
有人小聲問道:“大人,咱們的房子也用這混凝土建嗎?”
李淩雲點點頭:“自然是要用這混凝土建造的,這個冬天咱們就生產水泥和青磚,等明年開春,就給你們建造青磚大瓦房。”
眾人一聽立刻歡呼起來,不約而同的大喊著大人威武的話。
李淩雲抬手壓下眾人的聲音,說道:“行了,建房是明年的事,現在你們的任務是將地基先建起來。”
“大人放心,咱們今晚就能將地基填平。”
李淩雲點點頭,離開這裏去別處巡視了。
這天傍晚,地基建的和地麵一樣高了,再往上就不能隨心所欲的鋪了,得由專業的人先將兩邊砌起來,剩下的人才能往中間部位鋪石料。
全守捉城會砌牆的也就十七八個人,李淩雲讓他們每人帶五個學徒,開始砌城牆的兩邊。
其他人等兩側建起來,他們才開始往中間部位擺放石料鋪水泥。
這麽一來,砌牆的速度就慢了下來,這裏不需要太多的人,李淩雲便讓一部分人繼續去采石料,同時往青石礦上又送了一百號人,讓他們去采礦。
兩天時間過去,城牆也才建起兩層,隻有四十多公分高。
李淩雲有些著急,營州地處北方,這裏進入十一月後就會下雪,等天冷了水泥就不能用了,以現在的速度,在下雪之前,城牆怕是建不起來啊。
不過他的焦慮沒持續多久,因為就在今天傍晚,出去接新兵家屬的人帶著烏泱泱的一群人回來了。
當初願意將家屬接過來的新兵有三百人,可是這次來的人卻有兩千多,李淩雲一詢問才知道,新兵回村後將守捉城的生活一宣傳,一些原本不在三百人之列的士兵家屬也願意跟過來了。
還有一些無地可種的老百姓聽說守捉城內一天吃三頓飯,其中兩頓還是幹飯後,也願意跟著一起來。
除此之外,一些本地的流民和從外麵流竄過來的流民也都跟著大部隊來了。
這麽一加,人數就從預估的一千來人變成了現在的兩千多人。
這麽多人讓李淩雲有些頭疼,吃住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這些人裏有一部分是流民,這些人的紀律性可完全和軍屬不一樣。
本地的流民也就罷了,從關內來的流民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否則也不可能順利抵達這裏。
這些人一來,守捉城怕是不能像現在這麽和諧了。
不過他也沒將人趕走,既然來了,就留下來幹活兒吧。
至於說搗亂什麽的,若真有人敢犯事兒,直接砍了或者送到礦山當免費的勞力,先挖個幾年礦再說。
當晚,這些人的信息就被整理了出來,李淩雲翻著看了看,驚喜的發現,裏麵居然有五十多位匠人。
有會木工的,有會製鐵器的,有會建築的,有會手工的,居然還有一位會製作甲胄的。
除了這些匠人,還有一個讀書人。
雖然隻有秀才的功名,但在這守捉城也算是獨一份了。
他立刻召見了這些匠人,了解完他們的特長後全部送去了各司。
至於那名秀才,李淩雲單獨接見了他。
這秀才名叫沈新遠,代州人士,今年二十三歲。
因流民大軍衝擊了代州州城,代州城破後他隻能帶著父母家人開始逃亡。
如今關內到處都在生亂,哪怕沒亂起來的地方也不甚安全,聽聞關外相比起關內要好一些,他便帶著家人來了這邊。
誰知抵達榆關時他們卻被攔了下來,守關的士兵說不能放任何人出關。
可到了晚上,和他一起來的人偷偷告訴他,隻要願意出二兩銀子的買路錢,士兵就會放他們出關。
他忙將此事告知了父親,他父親一咬牙,決定掏這個買路錢。
他們身上沒錢,但是背著好些書籍,用五本書做抵,換了五個出關的名額。
之後一家人兜兜轉轉來了營州柳縣地界,在官道旁休息時正好碰上一隊東行的隊伍。
他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些都是守捉城的士兵家屬,準備遷居到守捉城。
他一聽城裏管三頓飯,便帶著家人跟隨大隊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