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沙漠第一村
大唐:帶著小公主去旅行 作者:愛喝果茶的老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早餐後,張平安他們沿315國道繼續前往民豐。和田到民豐全程290公裏,這一段路況還不錯,基本是筆直平坦的柏油路,車不多,隻遇到過幾次大貨車隊。但一路的限速讓人抓狂。一會限80,一會又限40。這還算好的,新疆開車最怕遇到測速攝像頭,卻不知限速多少,張平安隻能小心翼翼地20或30通過,還能更低點嗎?
沿途經過了兩個縣城:策勒和於田,這是蒼茫大漠中難得的兩片綠洲,驚喜地見到了高高的白楊,遍野的牛群,還有駱駝!
除此之外,一路上隻有漫天的黃沙,看不見天際線在哪。天灰蒙蒙的不辨西東,流沙象一條條黃色的溪流,一陣緊過一陣衝刷著黑色的路麵。反正前方隻有一條道,張平安他們也備好了水和饢,就無問西東往前走吧!
下午四點抵達民豐縣城,用時6小時。民豐是古時西域精絕國所在地,曾經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尼雅。
縣城的中心矗立著一座毛主席語錄塔,建於文革時期,塔身有四麵,分別用漢語、俄語雕刻“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等語錄,散發著當年特有的氣息。2002年民豐縣城擴建時,對是否拆除此塔曾廣泛征求過意見,當地人一致反對拆除,並將其修繕一新。毛主席語錄塔在全國曾修建過4座,現在僅存這一座了,這塔已成為縣城的標誌性建築。
民豐縣地處偏遠荒漠,經濟比較落後,與美好名字並不相符。縣城很小,周邊沒什麽景點,也沒有民族風情。在民豐住宿選擇餘地很小,張平安他們住的帝皇國際大酒店,名字很霸氣,是當地唯一一家能稱得上“還不錯”的賓館,就在315國道路邊上,離縣城有幾公裏,據說經常爆滿。
晚上到縣城找吃的。大部分餐館也放假了,隻有一個市場內幾家漢人開的小餐廳還在營業,簡單的吃了碗麵,味道還可以。從餐廳出來,四周一片昏暗,幾束語錄塔的燈光,無精打采地落在空蕩蕩的街道。風沙很大,劈頭蓋臉的往嘴裏灌,眼都睜不開了,好不容易衝回賓館休息。
第二天早上醒來,洗漱完吃了早飯。今天的主題是穿行沙漠公路,體驗一下在浩瀚沙海中行車的感覺,並進入沙漠腹地,前去拜訪神秘的沙漠第一村。
一早從民豐出發,離開315國道,向北拐上塔裏木沙漠公路。這是中國第一條沙漠公路,南起民豐,北至輪台,全長500多公裏。公路從南至北橫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把沙漠分成東西兩半。公路由中石油1993年3月動工興建,1995年9月竣工,目前依然是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
沙漠公路是條柏油公路,路麵因年久有些裂縫了,有些路段坑窪不平,但總的路況還是比較好,車也很少。公路兩旁是低矮的灌木綠化帶,將沙漠和公路隔離開來,綠化帶外就是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沙丘了。
公路上每?隔幾公裏就會有一棟藍色的小房子。是什麽樣的人生活在沙漠裏呢?張平安他們好奇地去一探究竟。
一對五十多歲河南來的夫婦熱情接待了張平安他們一行人。交談得知,這些房子是沙漠公路養護道班。塔克拉瑪幹沙漠屬於流動沙漠,為防止流沙侵入和掩埋公路,公路兩旁的防沙堤上種植了固沙的灌木綠化帶。綠化帶要存活必須人工灌溉,所以每隔4公裏左右建有一個道班,一共有108個道班,每個道班配兩人長期值守,定期從水井房發電抽水滴灌路邊的灌木。
這對河南夫婦帶張平安他們四處參觀。轟轟的水井房隔壁就是他們的住房,空間狹小局促,一張鋪著涼席的木床,一張簡陋的桌子上放著電飯鍋,電磁爐,桌下散落著幾顆土豆。他們說他們都是公司簽的臨時工,3月來10月走,一年工作8個月,每人每月2000元工資。食物、飲用水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全靠公司定期送過來,費用從工資裏扣。
″我們半年多沒吃過肉了″,女的有些抱怨。
″為了多帶點錢回家,給兒子們蓋房啊″,男的無奈歎息。
後來張平安他們又拜訪了一對陝西夫婦,男的原來是包工頭,後來破產了流落在這裏。在沙漠中生活的他們,各有各的不易,各有各的故事。他們的生活艱苦枯燥,夫妻倆人寂寞相依,默默守護著沙漠中唯一的綠色,守護著心中的那份希望。
張平安他們沒有走完沙漠公路全程,向北走約了100公裏後,向東拐入了一條小路,前方通往神秘的“中國沙漠第一村”——牙通古斯村,這是沙漠腹地深處的唯一的村落。沙漠公路修通以前,這裏幾乎與世隔絕,村民購買生活用品,要騎著駱駝穿越沙漠,至少3天3夜才能到民豐縣城。
通往村子的小路非常荒涼,路麵堆滿了黃沙,車子勉強能夠通行。兩旁是高高的沙丘,枯死的胡楊,沒有一絲綠色。行駛了18公裏,?過了檢查站,便到了牙通古斯村。村子比想象的要好,筆直的柏油道路,兩旁高聳的樹木鬱鬱蔥蔥,一排排平房齊齊整整。村裏非常安靜,見不到什麽人。
正值中午時分,張平安他們停車問路想找個餐館,迎麵走來一位穿著迷彩服,個子瘦瘦高高的維族青年男子,腋下夾著一個筆記本。
他說他是鄉紀委書記,正打算到村民家裏走訪,如果張平安他們願意,可以和他一起去。那太好了!張平安他們就跟著他來到了一戶村民家。
男主人用生硬的漢語盛情地邀請張平安他們上炕,兩個小孩羞澀的躲在門後,注視著陌生人的到來。書記簡要地介紹了村子來曆,牙通古斯在維語中的意思為“野豬出沒的地方”,昆侖雪山融化的雪水流到這裏,提供了人類生存的底線;村莊大約形成於100年前,最早聚集於此的是獵人和一些躲債、逃婚、逃難的人,他們在此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村裏還曾有個現實版的白毛男,那是一個在文革中逃難的內地青年。他告訴我們,村裏現在有一百多戶,三百多人,收入主要靠種瓜和畜牧,這裏的瓜是遠近聞名,人均年收入一萬多。在這樣一個沙漠孤島,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
村外五公裏有一個小湖泊,水在這片沙漠比金子還珍貴呀。湖邊一棵棵傲然挺立的胡楊,讓張平安他們驚歎沙漠生命的不屈和頑強。
繼續向東行駛30公裏是安迪爾鄉,再向南50公裏就回到了315國道。這段路非常不好走,導航在這裏也基本上罷工了。好不容易在傍晚時分趕到且末縣城。
沿途經過了兩個縣城:策勒和於田,這是蒼茫大漠中難得的兩片綠洲,驚喜地見到了高高的白楊,遍野的牛群,還有駱駝!
除此之外,一路上隻有漫天的黃沙,看不見天際線在哪。天灰蒙蒙的不辨西東,流沙象一條條黃色的溪流,一陣緊過一陣衝刷著黑色的路麵。反正前方隻有一條道,張平安他們也備好了水和饢,就無問西東往前走吧!
下午四點抵達民豐縣城,用時6小時。民豐是古時西域精絕國所在地,曾經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尼雅。
縣城的中心矗立著一座毛主席語錄塔,建於文革時期,塔身有四麵,分別用漢語、俄語雕刻“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等語錄,散發著當年特有的氣息。2002年民豐縣城擴建時,對是否拆除此塔曾廣泛征求過意見,當地人一致反對拆除,並將其修繕一新。毛主席語錄塔在全國曾修建過4座,現在僅存這一座了,這塔已成為縣城的標誌性建築。
民豐縣地處偏遠荒漠,經濟比較落後,與美好名字並不相符。縣城很小,周邊沒什麽景點,也沒有民族風情。在民豐住宿選擇餘地很小,張平安他們住的帝皇國際大酒店,名字很霸氣,是當地唯一一家能稱得上“還不錯”的賓館,就在315國道路邊上,離縣城有幾公裏,據說經常爆滿。
晚上到縣城找吃的。大部分餐館也放假了,隻有一個市場內幾家漢人開的小餐廳還在營業,簡單的吃了碗麵,味道還可以。從餐廳出來,四周一片昏暗,幾束語錄塔的燈光,無精打采地落在空蕩蕩的街道。風沙很大,劈頭蓋臉的往嘴裏灌,眼都睜不開了,好不容易衝回賓館休息。
第二天早上醒來,洗漱完吃了早飯。今天的主題是穿行沙漠公路,體驗一下在浩瀚沙海中行車的感覺,並進入沙漠腹地,前去拜訪神秘的沙漠第一村。
一早從民豐出發,離開315國道,向北拐上塔裏木沙漠公路。這是中國第一條沙漠公路,南起民豐,北至輪台,全長500多公裏。公路從南至北橫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把沙漠分成東西兩半。公路由中石油1993年3月動工興建,1995年9月竣工,目前依然是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
沙漠公路是條柏油公路,路麵因年久有些裂縫了,有些路段坑窪不平,但總的路況還是比較好,車也很少。公路兩旁是低矮的灌木綠化帶,將沙漠和公路隔離開來,綠化帶外就是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沙丘了。
公路上每?隔幾公裏就會有一棟藍色的小房子。是什麽樣的人生活在沙漠裏呢?張平安他們好奇地去一探究竟。
一對五十多歲河南來的夫婦熱情接待了張平安他們一行人。交談得知,這些房子是沙漠公路養護道班。塔克拉瑪幹沙漠屬於流動沙漠,為防止流沙侵入和掩埋公路,公路兩旁的防沙堤上種植了固沙的灌木綠化帶。綠化帶要存活必須人工灌溉,所以每隔4公裏左右建有一個道班,一共有108個道班,每個道班配兩人長期值守,定期從水井房發電抽水滴灌路邊的灌木。
這對河南夫婦帶張平安他們四處參觀。轟轟的水井房隔壁就是他們的住房,空間狹小局促,一張鋪著涼席的木床,一張簡陋的桌子上放著電飯鍋,電磁爐,桌下散落著幾顆土豆。他們說他們都是公司簽的臨時工,3月來10月走,一年工作8個月,每人每月2000元工資。食物、飲用水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全靠公司定期送過來,費用從工資裏扣。
″我們半年多沒吃過肉了″,女的有些抱怨。
″為了多帶點錢回家,給兒子們蓋房啊″,男的無奈歎息。
後來張平安他們又拜訪了一對陝西夫婦,男的原來是包工頭,後來破產了流落在這裏。在沙漠中生活的他們,各有各的不易,各有各的故事。他們的生活艱苦枯燥,夫妻倆人寂寞相依,默默守護著沙漠中唯一的綠色,守護著心中的那份希望。
張平安他們沒有走完沙漠公路全程,向北走約了100公裏後,向東拐入了一條小路,前方通往神秘的“中國沙漠第一村”——牙通古斯村,這是沙漠腹地深處的唯一的村落。沙漠公路修通以前,這裏幾乎與世隔絕,村民購買生活用品,要騎著駱駝穿越沙漠,至少3天3夜才能到民豐縣城。
通往村子的小路非常荒涼,路麵堆滿了黃沙,車子勉強能夠通行。兩旁是高高的沙丘,枯死的胡楊,沒有一絲綠色。行駛了18公裏,?過了檢查站,便到了牙通古斯村。村子比想象的要好,筆直的柏油道路,兩旁高聳的樹木鬱鬱蔥蔥,一排排平房齊齊整整。村裏非常安靜,見不到什麽人。
正值中午時分,張平安他們停車問路想找個餐館,迎麵走來一位穿著迷彩服,個子瘦瘦高高的維族青年男子,腋下夾著一個筆記本。
他說他是鄉紀委書記,正打算到村民家裏走訪,如果張平安他們願意,可以和他一起去。那太好了!張平安他們就跟著他來到了一戶村民家。
男主人用生硬的漢語盛情地邀請張平安他們上炕,兩個小孩羞澀的躲在門後,注視著陌生人的到來。書記簡要地介紹了村子來曆,牙通古斯在維語中的意思為“野豬出沒的地方”,昆侖雪山融化的雪水流到這裏,提供了人類生存的底線;村莊大約形成於100年前,最早聚集於此的是獵人和一些躲債、逃婚、逃難的人,他們在此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村裏還曾有個現實版的白毛男,那是一個在文革中逃難的內地青年。他告訴我們,村裏現在有一百多戶,三百多人,收入主要靠種瓜和畜牧,這裏的瓜是遠近聞名,人均年收入一萬多。在這樣一個沙漠孤島,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
村外五公裏有一個小湖泊,水在這片沙漠比金子還珍貴呀。湖邊一棵棵傲然挺立的胡楊,讓張平安他們驚歎沙漠生命的不屈和頑強。
繼續向東行駛30公裏是安迪爾鄉,再向南50公裏就回到了315國道。這段路非常不好走,導航在這裏也基本上罷工了。好不容易在傍晚時分趕到且末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