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變局
歲在甲子,諸侯爭霸我插黃巾旗 作者:憨憨小狼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土狗軍自濮陽撤退之後,一路向東,所見盡是被洪水衝垮的房屋,田坎。
道路崩塌,莊稼被衝走,也就沒有了什麽路的概念,“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句話再一次照進現實。
沿途一路召集土狗軍出來救援的戰士,遇到有土狗軍戰士的村落,黃平就將他們帶上,安排到了鄄城,鄄城到廩丘這部分地方地勢稍微高了幾米,受災不算嚴重。
洪峰過後,黃河在鄄城西北方向溢出了部分臨時支流,鋪在鄄城北麵的大地上,大部分農田還是衝毀了,現在是廩丘方向的莊稼情況勉強可以。
黃平一路走到原來的範縣位置,範縣城已經不在了半邊,黃河改道了!
秦亭那個大彎黃河洪水沒有漂移過去,直接失控衝出了一條新河道,將範縣刮掉了半城,現在整個兗州東部處於大水漫灌的態勢,範縣衝毀造成,梁山水泊提前幾百年出現。
在新河道固定之前,兗州莊稼泡水是肯定的了,今年好不容易有點收獲的兗州,怕是要再次流民遍地,至於再下遊的徐州,會有什麽問題全看黃河改道怎麽改了。
以黃平的推測,徐州應該不會有什麽大影響,黃河大概率會在新形成的梁山泊奪濟水河道入海,對青州也算是一件好事,濟水河道橫穿青州,若是變成黃河,那青州的幹旱情況,或許迎刃可解,隻要大漢能組織到青州勞力修修水利。
土狗軍告別廩丘百姓,深一步淺一步地繞過還在擴張的梁山泊北上,真正到了下遊,黃平才知道對濮陽百姓解釋的時候還是估算少了。
他們越往東繞行的速度才堪堪與梁山泊擴張速度相同,過腰的水域不敢涉足,因為多天泡發的泥土出現了沼澤泥地。
直到接近壽張,黃平所部已經與北溟失聯了二十多天,糧草盡絕,他下定主意,製作了一條木筏,選了一支敢死隊,讓他們渡過水情莫測的梁山泊,去聯係北岸的部隊從臨邑南下接應,自己帶著大部隊拾荒北上。
肖甲自告奮勇當了敢死隊長,帶著隊伍推著木筏就向水泊中央遊去。黃平擔憂的看著他們離開,繼續帶著剩餘的八千人向東北繞著水泊北行,幸好是夏天,好歹還能在水邊撿點能吃的草啊,浪到邊上的臭魚什麽的。
大水過境,去年僅剩的百姓也已經棄城而走,所以,泡在水裏的壽張和須昌全成了空城,土狗軍孤獨地拖著身子行走在兗州大地上。
這場大雨不僅黃平不好過,被大水一下衝沒了重武器,大部分軍用物資。
益州的大雨同樣不小,劉焉由於準備充分,多花了點時間,這個時間益州馬相就被趁機統一,等劉虞至藍田,派人從子午穀進去打探消息的時候,抓到了張魯的信使,從他口中得知了益州形勢,不由得拍腿大呼“錯失良機也!”
機會失去了沒辦法,益州還得打啊!
劉焉隻得兵分兩路,一路五萬人走斜穀,由董扶統率進攻裹斜道,一路兩萬人由張任統領,從子午穀入蜀。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是句玩笑話,漢軍要繞過太白山,穿過秦嶺,自然更難,因為馬相已經派軍堵在了裹斜道外,設了關卡。
狹窄的地形根本鋪不開五萬大軍,董扶的進攻隻能是添油戰,子午道比之裹斜道更險,張任兩萬大軍行進更慢,五日還在一個山頭轉悠,他實在忍受不住了,直接帶著五千人輕裝簡行。
快倒是快了,正高興於快要出子午道的時候,被馬相的軍隊在埋人溝埋伏了個正著,死傷無數,不得不倉皇撤退。
初戰失利,劉焉倒是沒氣餒,親自犒賞三軍,提振士氣,要不說東漢世家有錢呢,戰爭輸了,先不罰,先預支點獎勵提升下士氣。
於是兩路大軍重振旗鼓,再次進攻,這一次漢軍氣勢如虹,誓要把失去的都拿回來,但是天氣不遂人願,雨季到了,嘩嘩嘩的大雨落下來,像天河決堤。
漢軍不得不再次撤退,兩次連續進攻,讓已經有點兒飄了的馬相醒悟過來,放下了酒杯,停止了宴會,向兩道加派軍隊,搜尋張魯的人手也更多起來。
五月十五之後,天氣放晴,馬相一邊安排裹斜道對抗,一邊也嚐試從子午穀突襲劉焉,不過和劉焉一樣,被地勢限製,展不開攻擊,兩軍僵持起來。
黃平失聯之後,林慮的朱雀軍仇恨大勝,即使還沒查清是皇甫嵩幹的,荀傑也開始了頻繁突襲,水淹下遊的事他也開始幹,皇甫嵩也想調動大軍決戰,奈何路況不佳,大軍決戰條件不成熟,整得皇甫嵩不勝其煩。
最後幹脆撤回蕩陰駐紮,這也讓朱雀軍有機會探查到了淇水上築壩截水的痕跡,結合遷徙秦亭的土狗軍那裏得到的消息,荀傑也猜出了皇甫嵩的戰略,知道黃平肯定會退軍,於是朱雀軍開始利用小股部隊偷襲皇甫嵩的糧草,放棄了在林慮決戰的計劃。
自從三月初董卓領兵東征之後,看似失聯,其實隻是因為他大軍太多,行軍較慢,一個多月才到沛縣。與帶兵來攻的馬元義在公丘一場大戰不分勝負。
在番縣僵持幾天之後,因馬元義的流民軍沒有後勤,馬元義不得不撤退,董卓軍就在後麵追著打,軍功是拿爽了,但是糧草補給跟不上了,隻得在魯國停下。
董卓代表大漢寬慰了一番孔聖雕像,嗯~碎片,董卓也表示有點頭疼,他以為傳得沸沸揚揚的馬元義錘擊聖人是意思一下,誰知道他還真的把聖人雕像錘碎了,搞得本來就是莽夫的董卓,更加不知道怎麽安慰幸存的孔氏族人了。
本著嘴笨就用行動說話的原則,董卓當即扭頭就走,撂下一句“待本將前去擒殺那廝再來!”
董卓在魯國停下等飯吃,馬元義帶著四十多萬流民可是餓著肚子要找飯吃,一路向東,將徐州剩下的物資一掃而空。
六月中旬,馬元義的流民軍在泰山郡蓋縣被董卓截住,雙方精銳大戰數個時辰,從日中打到日落,落日西斜方才罷戰打掃戰場,馬元義損失慘重,董卓軍也好不到哪裏去。
次日,前來支援的青州黃巾趕到,雙方再次展開血戰,從精銳戰演變成全麵戰,流民被率先打潰,由此引發了黃巾軍的潰敗,馬元義會同臧霸、張饒等青州黃巾首領向西逃竄,被董卓趁機掩殺。
六十萬流民四處逃竄,東部的黃巾集團因此消滅。但是,這對董卓卻不是件好事,沒有了流民拖累的馬元義等真正地黃巾主力,跑起來可不是董卓的漢軍能追上的。
華北平原東部的大部分山丘可都是在泰山郡,董卓這邊追,那邊後勤就被繞過山的黃巾掏了,於是兩軍再次在泰山郡僵持下來。
而逃脫的30多萬流民,為了生存開始向徐州南部,豫州方向遷徙,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道路崩塌,莊稼被衝走,也就沒有了什麽路的概念,“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句話再一次照進現實。
沿途一路召集土狗軍出來救援的戰士,遇到有土狗軍戰士的村落,黃平就將他們帶上,安排到了鄄城,鄄城到廩丘這部分地方地勢稍微高了幾米,受災不算嚴重。
洪峰過後,黃河在鄄城西北方向溢出了部分臨時支流,鋪在鄄城北麵的大地上,大部分農田還是衝毀了,現在是廩丘方向的莊稼情況勉強可以。
黃平一路走到原來的範縣位置,範縣城已經不在了半邊,黃河改道了!
秦亭那個大彎黃河洪水沒有漂移過去,直接失控衝出了一條新河道,將範縣刮掉了半城,現在整個兗州東部處於大水漫灌的態勢,範縣衝毀造成,梁山水泊提前幾百年出現。
在新河道固定之前,兗州莊稼泡水是肯定的了,今年好不容易有點收獲的兗州,怕是要再次流民遍地,至於再下遊的徐州,會有什麽問題全看黃河改道怎麽改了。
以黃平的推測,徐州應該不會有什麽大影響,黃河大概率會在新形成的梁山泊奪濟水河道入海,對青州也算是一件好事,濟水河道橫穿青州,若是變成黃河,那青州的幹旱情況,或許迎刃可解,隻要大漢能組織到青州勞力修修水利。
土狗軍告別廩丘百姓,深一步淺一步地繞過還在擴張的梁山泊北上,真正到了下遊,黃平才知道對濮陽百姓解釋的時候還是估算少了。
他們越往東繞行的速度才堪堪與梁山泊擴張速度相同,過腰的水域不敢涉足,因為多天泡發的泥土出現了沼澤泥地。
直到接近壽張,黃平所部已經與北溟失聯了二十多天,糧草盡絕,他下定主意,製作了一條木筏,選了一支敢死隊,讓他們渡過水情莫測的梁山泊,去聯係北岸的部隊從臨邑南下接應,自己帶著大部隊拾荒北上。
肖甲自告奮勇當了敢死隊長,帶著隊伍推著木筏就向水泊中央遊去。黃平擔憂的看著他們離開,繼續帶著剩餘的八千人向東北繞著水泊北行,幸好是夏天,好歹還能在水邊撿點能吃的草啊,浪到邊上的臭魚什麽的。
大水過境,去年僅剩的百姓也已經棄城而走,所以,泡在水裏的壽張和須昌全成了空城,土狗軍孤獨地拖著身子行走在兗州大地上。
這場大雨不僅黃平不好過,被大水一下衝沒了重武器,大部分軍用物資。
益州的大雨同樣不小,劉焉由於準備充分,多花了點時間,這個時間益州馬相就被趁機統一,等劉虞至藍田,派人從子午穀進去打探消息的時候,抓到了張魯的信使,從他口中得知了益州形勢,不由得拍腿大呼“錯失良機也!”
機會失去了沒辦法,益州還得打啊!
劉焉隻得兵分兩路,一路五萬人走斜穀,由董扶統率進攻裹斜道,一路兩萬人由張任統領,從子午穀入蜀。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是句玩笑話,漢軍要繞過太白山,穿過秦嶺,自然更難,因為馬相已經派軍堵在了裹斜道外,設了關卡。
狹窄的地形根本鋪不開五萬大軍,董扶的進攻隻能是添油戰,子午道比之裹斜道更險,張任兩萬大軍行進更慢,五日還在一個山頭轉悠,他實在忍受不住了,直接帶著五千人輕裝簡行。
快倒是快了,正高興於快要出子午道的時候,被馬相的軍隊在埋人溝埋伏了個正著,死傷無數,不得不倉皇撤退。
初戰失利,劉焉倒是沒氣餒,親自犒賞三軍,提振士氣,要不說東漢世家有錢呢,戰爭輸了,先不罰,先預支點獎勵提升下士氣。
於是兩路大軍重振旗鼓,再次進攻,這一次漢軍氣勢如虹,誓要把失去的都拿回來,但是天氣不遂人願,雨季到了,嘩嘩嘩的大雨落下來,像天河決堤。
漢軍不得不再次撤退,兩次連續進攻,讓已經有點兒飄了的馬相醒悟過來,放下了酒杯,停止了宴會,向兩道加派軍隊,搜尋張魯的人手也更多起來。
五月十五之後,天氣放晴,馬相一邊安排裹斜道對抗,一邊也嚐試從子午穀突襲劉焉,不過和劉焉一樣,被地勢限製,展不開攻擊,兩軍僵持起來。
黃平失聯之後,林慮的朱雀軍仇恨大勝,即使還沒查清是皇甫嵩幹的,荀傑也開始了頻繁突襲,水淹下遊的事他也開始幹,皇甫嵩也想調動大軍決戰,奈何路況不佳,大軍決戰條件不成熟,整得皇甫嵩不勝其煩。
最後幹脆撤回蕩陰駐紮,這也讓朱雀軍有機會探查到了淇水上築壩截水的痕跡,結合遷徙秦亭的土狗軍那裏得到的消息,荀傑也猜出了皇甫嵩的戰略,知道黃平肯定會退軍,於是朱雀軍開始利用小股部隊偷襲皇甫嵩的糧草,放棄了在林慮決戰的計劃。
自從三月初董卓領兵東征之後,看似失聯,其實隻是因為他大軍太多,行軍較慢,一個多月才到沛縣。與帶兵來攻的馬元義在公丘一場大戰不分勝負。
在番縣僵持幾天之後,因馬元義的流民軍沒有後勤,馬元義不得不撤退,董卓軍就在後麵追著打,軍功是拿爽了,但是糧草補給跟不上了,隻得在魯國停下。
董卓代表大漢寬慰了一番孔聖雕像,嗯~碎片,董卓也表示有點頭疼,他以為傳得沸沸揚揚的馬元義錘擊聖人是意思一下,誰知道他還真的把聖人雕像錘碎了,搞得本來就是莽夫的董卓,更加不知道怎麽安慰幸存的孔氏族人了。
本著嘴笨就用行動說話的原則,董卓當即扭頭就走,撂下一句“待本將前去擒殺那廝再來!”
董卓在魯國停下等飯吃,馬元義帶著四十多萬流民可是餓著肚子要找飯吃,一路向東,將徐州剩下的物資一掃而空。
六月中旬,馬元義的流民軍在泰山郡蓋縣被董卓截住,雙方精銳大戰數個時辰,從日中打到日落,落日西斜方才罷戰打掃戰場,馬元義損失慘重,董卓軍也好不到哪裏去。
次日,前來支援的青州黃巾趕到,雙方再次展開血戰,從精銳戰演變成全麵戰,流民被率先打潰,由此引發了黃巾軍的潰敗,馬元義會同臧霸、張饒等青州黃巾首領向西逃竄,被董卓趁機掩殺。
六十萬流民四處逃竄,東部的黃巾集團因此消滅。但是,這對董卓卻不是件好事,沒有了流民拖累的馬元義等真正地黃巾主力,跑起來可不是董卓的漢軍能追上的。
華北平原東部的大部分山丘可都是在泰山郡,董卓這邊追,那邊後勤就被繞過山的黃巾掏了,於是兩軍再次在泰山郡僵持下來。
而逃脫的30多萬流民,為了生存開始向徐州南部,豫州方向遷徙,所過之處,寸草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