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頓了頓後問,「唐卿覺得派往劍南巡視的禦史該定誰?」
老唐大人想了想後道:「陛下,巡視之人也不一定就要禦史,四年前益州水患,魏大人不是去過一次了嗎?不如這次還派他去,一來他見過受災的益州,知道前後差別;二來,白啟之案,認真算起來還是魏大人先發現的,他素有急智,又穩重幹練,他去是最好不過的了。」
皇帝聞言便哈哈大笑起來,樂道:「那你可知今日一早他給朕推薦的人是誰?」
老唐大人垂下眼眸道:「臣不知。」
「是你啊,哈哈哈哈……」皇帝哈哈大笑道:「他說你素來細心,乃破案神手,你兒子又在益州城做了三年的縣令,你去,正好來個裏應外合。」
「陛下,正是因為臣子在華陽任縣令,臣才更要避嫌,不然朝中臣工將來有樣學樣……」
皇帝沉吟片刻,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便微微點了點頭,「那就讓魏卿去吧,正好,讓他走隴州下去,找一找白啟的後人,此案,總要有個引子才好。」
老唐大人低頭應是,嘴角微微上翹。
一君一臣並不知道桌子上的那堆證據就有白啟後人的功勞在,但魏知知道呀,他一直和劉老夫人通著信呢。
當時三個孩子剛把東西找到跑去找楊縣令的時候劉老夫人就讓人給魏知送了一封信,所以魏知知道周銀遺落在山裏的證據找到了。
在這堆證據還沒送進京的時候,他就已經從劉老夫人那裏知道,裏麵有益州王養兵和私開鐵礦的證據,但更具體的劉老夫人就不知道了,因為大吉也隻讓人傳回來這麽一句話而已。
怕被罰的白善和滿寶齊齊裝起了烏龜,根本不回家,也不寫信,劉老夫人也不想往外透露太多,所以便睜隻眼閉隻眼的縱容著。
第二天魏大人便在早朝上正式被任命,皇帝還找他談了一下話,「朕已經派人往益州去了,但朕還要你替朕去看一看,益州王此時還有沒有反心,若有,你將白啟的後人送進京來,朕有用。」
魏大人遲疑了一下後道:「陛下,羅江縣縣令或許是為了保護那兩個孩子所以沒有說,其實這些證據便是他們的後人從山裏找出來的。」
第901章 引子
唐縣令和楊縣令都沒告訴老唐大人白善和滿寶的事,但告訴過老唐大人,魏知自益州水患後就一直在查益州王。
老唐大人和皇帝也都知道,因為犍尾堰決堤一事,魏知一直覺得益州王要負主責,朝廷給他的處罰太輕,所以他盯著益州王皇帝和老唐大人一點兒也不驚訝。
但皇帝吃驚於他竟然這麽早就和白啟的後人聯繫上了?
那他查到了多少東西?
魏知倒不隱瞞,將他當初偶爾查到白家,以及這四年來和白家的聯繫一五一十的說了。
說白了,魏知根本就沒想到益州王是想造反,他就是想查到十二年前益州王殺害白啟的證據,以及拿到十二年前益州王貪墨犍尾堰的證據。
和楊唐兩家不同,魏知出身寒門,他可不覺得益州王貪墨這麽多款項隻罰沒一些封地就可以了,他四年前之所以默認皇帝的處罰方式是因為他拿不到主要證據,不能定死益州水患是因益州王起,不然,劍南道幾十萬人,他不信磕不死益州王。
他實在沒想到,益州王做的事比他想的可大多了,這也是他默許與唐家結盟的原因所在。
皇帝等他敘述完便問,「白啟之子叫什麽?」
「叫白善。」
皇帝恍然大悟,畢竟他剛剛才想起那三個有趣的孩子,「那個叫周滿的孩子……」
魏知怔了一下,他剛才可沒有提過周滿的名字,但他還是頓了一下後道:「是周銀的遺孤,不過據說那孩子從小被她大伯收養,她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是近來才知道的。」
皇帝就想起當初在觀裏她說的那番關於益州王的話,他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這算不算是天生的冤家,還不知道真相時,她就先討厭益州王了。
皇帝便揮了揮手,「朕知道了,魏卿去了益州城後便宜行事吧,最好將他們送進京來。」
皇帝若有所指的道:「太後千秋,身體多不如以前,要是沒有實證,朕總不好讓太後太過憂心。」
這哪裏是需要實證,是需要一個把案子捅出來的引子吧?
魏知想到白啟和周銀都隻有這一個孩子在世,沉默著沒有說話。
皇帝便皺了皺眉,問道:「魏卿怎麽不應?」
「陛下,他們隻是兩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這樣的大事不應該把他們牽扯進來。」魏知已隱隱有些後悔剛才提起他們那個了。
皇帝就笑道:「怎麽,你還怕朕吃了他們不成?放心吧,他們進了京城,朕自然會保護他們的安全的。」
魏知抿了抿嘴,那是在他們做引子前吧?
等他們做了引子,皇帝還能不能想起他們另說,就算想起,到時他們扯進這麽大的事裏,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他們的命,皇帝願意為了保他們付出多大的代價?
但這些思慮魏知都不能說出口,權衡了一下,他隻能低頭應下。
因為他明麵上的任務是巡視,暗地裏的任務才是查探益州王的謀反證據,但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出發,他最多算是給人打個掩護。
所以魏知一點兒也不急,慢騰騰們的收拾好了東西後才帶著一眾手下出京,他打算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巡視過去,益州城排在中間。
老唐大人想了想後道:「陛下,巡視之人也不一定就要禦史,四年前益州水患,魏大人不是去過一次了嗎?不如這次還派他去,一來他見過受災的益州,知道前後差別;二來,白啟之案,認真算起來還是魏大人先發現的,他素有急智,又穩重幹練,他去是最好不過的了。」
皇帝聞言便哈哈大笑起來,樂道:「那你可知今日一早他給朕推薦的人是誰?」
老唐大人垂下眼眸道:「臣不知。」
「是你啊,哈哈哈哈……」皇帝哈哈大笑道:「他說你素來細心,乃破案神手,你兒子又在益州城做了三年的縣令,你去,正好來個裏應外合。」
「陛下,正是因為臣子在華陽任縣令,臣才更要避嫌,不然朝中臣工將來有樣學樣……」
皇帝沉吟片刻,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便微微點了點頭,「那就讓魏卿去吧,正好,讓他走隴州下去,找一找白啟的後人,此案,總要有個引子才好。」
老唐大人低頭應是,嘴角微微上翹。
一君一臣並不知道桌子上的那堆證據就有白啟後人的功勞在,但魏知知道呀,他一直和劉老夫人通著信呢。
當時三個孩子剛把東西找到跑去找楊縣令的時候劉老夫人就讓人給魏知送了一封信,所以魏知知道周銀遺落在山裏的證據找到了。
在這堆證據還沒送進京的時候,他就已經從劉老夫人那裏知道,裏麵有益州王養兵和私開鐵礦的證據,但更具體的劉老夫人就不知道了,因為大吉也隻讓人傳回來這麽一句話而已。
怕被罰的白善和滿寶齊齊裝起了烏龜,根本不回家,也不寫信,劉老夫人也不想往外透露太多,所以便睜隻眼閉隻眼的縱容著。
第二天魏大人便在早朝上正式被任命,皇帝還找他談了一下話,「朕已經派人往益州去了,但朕還要你替朕去看一看,益州王此時還有沒有反心,若有,你將白啟的後人送進京來,朕有用。」
魏大人遲疑了一下後道:「陛下,羅江縣縣令或許是為了保護那兩個孩子所以沒有說,其實這些證據便是他們的後人從山裏找出來的。」
第901章 引子
唐縣令和楊縣令都沒告訴老唐大人白善和滿寶的事,但告訴過老唐大人,魏知自益州水患後就一直在查益州王。
老唐大人和皇帝也都知道,因為犍尾堰決堤一事,魏知一直覺得益州王要負主責,朝廷給他的處罰太輕,所以他盯著益州王皇帝和老唐大人一點兒也不驚訝。
但皇帝吃驚於他竟然這麽早就和白啟的後人聯繫上了?
那他查到了多少東西?
魏知倒不隱瞞,將他當初偶爾查到白家,以及這四年來和白家的聯繫一五一十的說了。
說白了,魏知根本就沒想到益州王是想造反,他就是想查到十二年前益州王殺害白啟的證據,以及拿到十二年前益州王貪墨犍尾堰的證據。
和楊唐兩家不同,魏知出身寒門,他可不覺得益州王貪墨這麽多款項隻罰沒一些封地就可以了,他四年前之所以默認皇帝的處罰方式是因為他拿不到主要證據,不能定死益州水患是因益州王起,不然,劍南道幾十萬人,他不信磕不死益州王。
他實在沒想到,益州王做的事比他想的可大多了,這也是他默許與唐家結盟的原因所在。
皇帝等他敘述完便問,「白啟之子叫什麽?」
「叫白善。」
皇帝恍然大悟,畢竟他剛剛才想起那三個有趣的孩子,「那個叫周滿的孩子……」
魏知怔了一下,他剛才可沒有提過周滿的名字,但他還是頓了一下後道:「是周銀的遺孤,不過據說那孩子從小被她大伯收養,她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是近來才知道的。」
皇帝就想起當初在觀裏她說的那番關於益州王的話,他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這算不算是天生的冤家,還不知道真相時,她就先討厭益州王了。
皇帝便揮了揮手,「朕知道了,魏卿去了益州城後便宜行事吧,最好將他們送進京來。」
皇帝若有所指的道:「太後千秋,身體多不如以前,要是沒有實證,朕總不好讓太後太過憂心。」
這哪裏是需要實證,是需要一個把案子捅出來的引子吧?
魏知想到白啟和周銀都隻有這一個孩子在世,沉默著沒有說話。
皇帝便皺了皺眉,問道:「魏卿怎麽不應?」
「陛下,他們隻是兩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這樣的大事不應該把他們牽扯進來。」魏知已隱隱有些後悔剛才提起他們那個了。
皇帝就笑道:「怎麽,你還怕朕吃了他們不成?放心吧,他們進了京城,朕自然會保護他們的安全的。」
魏知抿了抿嘴,那是在他們做引子前吧?
等他們做了引子,皇帝還能不能想起他們另說,就算想起,到時他們扯進這麽大的事裏,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他們的命,皇帝願意為了保他們付出多大的代價?
但這些思慮魏知都不能說出口,權衡了一下,他隻能低頭應下。
因為他明麵上的任務是巡視,暗地裏的任務才是查探益州王的謀反證據,但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出發,他最多算是給人打個掩護。
所以魏知一點兒也不急,慢騰騰們的收拾好了東西後才帶著一眾手下出京,他打算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巡視過去,益州城排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