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你手上有再多的地,那也變不出糧食,變不成銀子。
偶爾下鄉勸課農桑的唐縣令看到過那些大家族的佃農和僕人是怎麽種地的,因為人少地多,除特別好的良田細細耕作外,其他的都是刨個坑把種子丟下去,甚至便大部分荒廢在那裏。
那些大老爺們並不著急,他們也會買人或僱人去耕作,但隻很少。
唐縣令知道他們在等什麽。
等到冬天,天氣一冷,活兒少了,願意施捨錢糧的善人也少了,益州城內外幾千甚至上萬的流民無家可歸,無果腹之米,怎麽辦呢?
這時候隻需一碗米,一聲悄悄的私語,這些人就可以全部變成隱戶。
隱戶,根本不能稱之為人,因為他們沒有籍書,比流民還不如,是完完全全的黑戶。
所以,他們可以看心情給酬勞,看心情抽地租,不用替他們繳納丁稅。
以為下人是那麽好當的?
奴籍是由主家來交稅的。
而佃戶,所收地租是有上限要求的,雖然民不告官不究,但傳出去,你家收了六七成的地租,隻給佃戶三四成,那是一定會落下一個刻薄的名聲的。
大家之族,誰不愛惜名聲呢?
隱戶就不一樣了,那並不是人!
同樣是大族公子出身的唐縣令,以前或許清風明月不知道這些事兒,但他當了兩年多的縣令了,不說審過的案子,光每年去處理的這些流民,聽到的那些真真假假混雜在一起的消息,再有父親的提醒,他想不知道都難。
別的地方他管不著,但真如楊和書所言,在其位謀其政,他既然是華陽縣的父母官,那就得管好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
要是這幾千上萬人都去做了隱戶,想到朝廷以及百姓因此而損失的利益,唐縣令就想拿著官印給自己腦袋來一下。
這一次,唐縣令突然入手這麽多「荒地」,還大手筆的拿出這麽多錢張羅義診的事,眼見著就要把民心都收買了,各家這才坐不住了。
他們的那些地,可以荒兩年三年,也可以荒四年五年,可要是真的搜羅不到人,荒個七八年,那可就真的是荒地了。
所以各家這才開始出手,或拿錢買人,或是引誘去當隱戶,反正先把人搞到手再說。
唐縣令雖然已經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卻不代表就容許他們那麽猖狂,他想了想道:「最近幾日,叫人多在各地巡邏,再有流民無故消失,仔細的查問查問,警告一下他們,別把手伸得太長了。」
「是。」
師爺頓了頓後又道:「對了大人,我今日還聽到一個小道消息,說有一些拿了籍書沒分到地的流民打算義診過後結伴去羅江縣,說是羅江縣的楊縣令會給他們分地。」
唐縣令驚呆了,問道:「楊和書搶人搶到我這兒來了?」
師爺不說話,他可是知道的,他這位大人與羅江縣的那位不僅是同窗,還是打小一塊兒長大的情誼,連上任都找個相近的縣城。
所以這種矛盾,他還是別摻和了。
唐縣令震驚了一下後搖頭道:「不對呀,他就算是要搶人也不敢這麽明目張膽吧?你有沒有問這話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這倒沒有,」師爺道:「這個消息還是底下的人偶爾聽來的,大人也知道,這些流民慣會躲避人。」
唐縣令摸著下巴沉思起來,半響,還是搖頭道:「楊和書精明得很,現在益州城的情勢這麽亂,他才不會摻一腳呢,該不會是有人要離間我們吧?」
「那大人,要不要我派人去闢謠?」
唐縣令想了想,搖頭道:「算了,讓他們傳吧,他們要是真去羅江縣也不錯,總比給那些人家當隱戶的強,嗯,對了,你派人去各個角落把這消息擴一擴,重點誇一下楊縣令的仁心,這麽好的縣令,不誇一誇,實在是虧心。」
不說師爺,就是一旁的隨從都為遠在羅江縣的楊縣令抹了一把同情淚。
唐縣令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好,還推了杯碗道:「我吃飽了,筆墨伺候,我給楊和書寫封信通通氣。」
說是通氣,其實就是接茬罵他一頓,甭管這事是不是他幹的,反正他就要做出就是楊和書幹的樣子來。
事發以後,他也怪不到他身上來,因為他也被算計了呀。
完全不知道自己成了坑楊縣令源頭的滿寶才給莫老師發了一封問詢的郵件,然後便出了係統,抱著被子滾了半圈美滋滋的睡過去了。
第二天滿寶比以往略晚了一些到達野地,正巧和紀大夫他們一起到了。
此時野地上排隊看病的人不是很多了,一個醫棚前最多十幾二十個,一眼掃過去,還大多數是之前看過,似乎是來複診的。
於是大夫們都特別神清氣爽,這才有閑心互相拱手問好,然後美滋滋的去自己的醫棚裏看病。
紀大夫和滿寶一起走,看了一眼她醫棚前排隊的病人,人數比他們的還多些,便笑著微微頷首,讚許道:「不錯,你開的藥方,這兩天幾位老大夫都抽空看過,很不錯。」
滿寶笑眯了眼,問道:「您把我寫的脈案給他們看了?」
紀大夫微微點頭,「這一次,其他藥鋪隻出一個或兩個大夫,而我們濟世堂出了三個不說,還有你是專門看的女病人,年紀又小,他們不免心中疑慮,你那脈案給他們看,正好打消他們的顧慮。」
偶爾下鄉勸課農桑的唐縣令看到過那些大家族的佃農和僕人是怎麽種地的,因為人少地多,除特別好的良田細細耕作外,其他的都是刨個坑把種子丟下去,甚至便大部分荒廢在那裏。
那些大老爺們並不著急,他們也會買人或僱人去耕作,但隻很少。
唐縣令知道他們在等什麽。
等到冬天,天氣一冷,活兒少了,願意施捨錢糧的善人也少了,益州城內外幾千甚至上萬的流民無家可歸,無果腹之米,怎麽辦呢?
這時候隻需一碗米,一聲悄悄的私語,這些人就可以全部變成隱戶。
隱戶,根本不能稱之為人,因為他們沒有籍書,比流民還不如,是完完全全的黑戶。
所以,他們可以看心情給酬勞,看心情抽地租,不用替他們繳納丁稅。
以為下人是那麽好當的?
奴籍是由主家來交稅的。
而佃戶,所收地租是有上限要求的,雖然民不告官不究,但傳出去,你家收了六七成的地租,隻給佃戶三四成,那是一定會落下一個刻薄的名聲的。
大家之族,誰不愛惜名聲呢?
隱戶就不一樣了,那並不是人!
同樣是大族公子出身的唐縣令,以前或許清風明月不知道這些事兒,但他當了兩年多的縣令了,不說審過的案子,光每年去處理的這些流民,聽到的那些真真假假混雜在一起的消息,再有父親的提醒,他想不知道都難。
別的地方他管不著,但真如楊和書所言,在其位謀其政,他既然是華陽縣的父母官,那就得管好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
要是這幾千上萬人都去做了隱戶,想到朝廷以及百姓因此而損失的利益,唐縣令就想拿著官印給自己腦袋來一下。
這一次,唐縣令突然入手這麽多「荒地」,還大手筆的拿出這麽多錢張羅義診的事,眼見著就要把民心都收買了,各家這才坐不住了。
他們的那些地,可以荒兩年三年,也可以荒四年五年,可要是真的搜羅不到人,荒個七八年,那可就真的是荒地了。
所以各家這才開始出手,或拿錢買人,或是引誘去當隱戶,反正先把人搞到手再說。
唐縣令雖然已經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卻不代表就容許他們那麽猖狂,他想了想道:「最近幾日,叫人多在各地巡邏,再有流民無故消失,仔細的查問查問,警告一下他們,別把手伸得太長了。」
「是。」
師爺頓了頓後又道:「對了大人,我今日還聽到一個小道消息,說有一些拿了籍書沒分到地的流民打算義診過後結伴去羅江縣,說是羅江縣的楊縣令會給他們分地。」
唐縣令驚呆了,問道:「楊和書搶人搶到我這兒來了?」
師爺不說話,他可是知道的,他這位大人與羅江縣的那位不僅是同窗,還是打小一塊兒長大的情誼,連上任都找個相近的縣城。
所以這種矛盾,他還是別摻和了。
唐縣令震驚了一下後搖頭道:「不對呀,他就算是要搶人也不敢這麽明目張膽吧?你有沒有問這話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這倒沒有,」師爺道:「這個消息還是底下的人偶爾聽來的,大人也知道,這些流民慣會躲避人。」
唐縣令摸著下巴沉思起來,半響,還是搖頭道:「楊和書精明得很,現在益州城的情勢這麽亂,他才不會摻一腳呢,該不會是有人要離間我們吧?」
「那大人,要不要我派人去闢謠?」
唐縣令想了想,搖頭道:「算了,讓他們傳吧,他們要是真去羅江縣也不錯,總比給那些人家當隱戶的強,嗯,對了,你派人去各個角落把這消息擴一擴,重點誇一下楊縣令的仁心,這麽好的縣令,不誇一誇,實在是虧心。」
不說師爺,就是一旁的隨從都為遠在羅江縣的楊縣令抹了一把同情淚。
唐縣令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好,還推了杯碗道:「我吃飽了,筆墨伺候,我給楊和書寫封信通通氣。」
說是通氣,其實就是接茬罵他一頓,甭管這事是不是他幹的,反正他就要做出就是楊和書幹的樣子來。
事發以後,他也怪不到他身上來,因為他也被算計了呀。
完全不知道自己成了坑楊縣令源頭的滿寶才給莫老師發了一封問詢的郵件,然後便出了係統,抱著被子滾了半圈美滋滋的睡過去了。
第二天滿寶比以往略晚了一些到達野地,正巧和紀大夫他們一起到了。
此時野地上排隊看病的人不是很多了,一個醫棚前最多十幾二十個,一眼掃過去,還大多數是之前看過,似乎是來複診的。
於是大夫們都特別神清氣爽,這才有閑心互相拱手問好,然後美滋滋的去自己的醫棚裏看病。
紀大夫和滿寶一起走,看了一眼她醫棚前排隊的病人,人數比他們的還多些,便笑著微微頷首,讚許道:「不錯,你開的藥方,這兩天幾位老大夫都抽空看過,很不錯。」
滿寶笑眯了眼,問道:「您把我寫的脈案給他們看了?」
紀大夫微微點頭,「這一次,其他藥鋪隻出一個或兩個大夫,而我們濟世堂出了三個不說,還有你是專門看的女病人,年紀又小,他們不免心中疑慮,你那脈案給他們看,正好打消他們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