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直接都吃了。


    她一點兒也不嫌棄這是三嬸做的。


    對於家裏這些孩子的反應,不僅馮氏何氏,就連才嫁進來一年多的方氏都習以為常了。


    家裏不缺吃少喝時,家裏孩子的嘴巴都有些挑,可要是公爹稍微控製一下食物,隻讓大家吃稀的時候,那不管下廚的是誰,他們全都能津津有味的搶著吃光。


    吃飽喝足,滿寶就去把昨天贈送的珠花給戴到頭上,大丫她們緊隨其後。


    她們也有自己的銅鏡了,不用再去蹭母親的銅鏡了,想照多久就照多久。


    等老周頭發現家裏女孩兒頭上都戴的珠花時,已經是大家聚在一起吃湯圓的時候了。


    小錢氏做好了豆腐後就親自帶著大姑子和妯娌們一起滾湯圓,還做了米糕,老周家的孩子們高興得就快要瘋掉了。


    吃了一小碗湯圓就跑出去和小夥伴們炫耀,等呼朋喚友一陣,聞到了香味又蹬蹬的跑回家吃米糕。


    村裏的小孩兒跟在他們屁股後麵跑進來,跟著一起吃了好幾塊米糕,然後又呼啦啦的跑了。


    當然,大頭他們也跟著那些孩子跑到他們家裏要吃的……


    這一次中秋,七裏村上下都沉浸在食物的美好中。


    滿寶還特意把自己最喜歡吃的米糕裝了兩份要去和兩個小夥伴分享,結果被告知,他們兩個都去益州了。


    滿寶惋惜了一下,然後決定幫他們把這兩份米糕都吃了。


    吃撐了的滿寶摸著小圓肚子暗道:可真是豐收啊,老爹竟然捨得家裏做這麽多米糕。


    吃撐了的滿寶並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因為豐收高興的。


    此時楊縣令就不太高興,因為秋收結束,縣城裏的糧價有所下降,他是很高興的,結果他這兩天閑著沒事,加之過完中秋大家就要陸續來繳納賦稅,所以他心中一動,就帶著下人又下鄉去了。


    首先去的,當然是幾個良田多且肥沃的富裕村子了,這一去才知道,縣城裏的糧價是降了,米價已經降到了十七文一鬥,結果糧商們在鄉下定的穀價卻是八文錢一鬥,甚至有兩個村子已經被壓到了七文錢一鬥。


    村民們一邊抱怨,一邊還是不得不把家裏多餘的糧食拉出來打算賣了。


    因為家裏是需要用錢的,而他們來錢的途徑大多隻有這一條。


    楊縣令節日還沒過,先給自己吃了一肚子的氣。


    然後他一氣之下,就讓主簿帶著衙役去了這幾個村,直接開價十文錢一鬥的收穀子,麥子則被他提到從一鬥十二文提到了一鬥十五文。


    正在各個村子裏等著收糧的糧商:……


    在鄉下,一般隻有兩個消息會被最快速的傳播開去,一是有關於捐稅的變化;一個則是糧價了。


    雖然那幾個富裕村離大梨村和七裏村很遠,但消息還是以颶風一樣的速度傳了過來。


    楊縣令才在村子裏擺開架勢收糧,不過片刻,消息便傳到了縣城,傳到了當地的大集,又由縣城和大集擴散到各個鄉鎮的大集和村莊。


    到得下午,有人去大集上買肉回來時就說了,「聽說縣太爺在收穀子,十文錢一鬥呢。」


    「咦,那不是比大梨村那邊出的要多兩文錢嗎?」


    七裏村有點兒偏,而且這邊隻有六十來戶,連一裏都沒有,所以他們都不稀得來七裏村收糧。


    主要是白老爺的糧食從不會賣給他們,他的糧食一直有固定的糧商購買,且他自家也有糧鋪,很少與羅江縣當地的糧商合作。


    所以七裏村的村民要賣糧食,那還得運到大梨村去。


    基本上,他們附近幾個小村子都會把糧食集中在那裏賣出去。


    現在那邊出的價就是八文錢,還有人去縣城的糧鋪問過,他們出的也是八文錢。


    所以村民們一直覺得既然都是八文錢,那與其費時費力的運到縣城去,還不如就在大集裏賣了呢。


    七裏村不少人家都打算過完中秋就送去,還有人約老周頭呢。


    老周頭自覺家裏不是很缺錢了,又才經過一撥天災,所以對糧食很看重,便決定今年不賣糧,留了自家吃。


    吃不完,明年吃陳糧也不錯的。


    在老周頭看來,一年的陳糧味道比新糧還要好呢。


    「聽說江定村也要這麽收,今天已經有衙役去通知了,要不我們也去江定村看看,要是真的,就運到江定村去賣。」


    「縣衙收的,那,那能給錢嗎?」


    「放心吧,聽說縣太爺叫人運了一筐筐的銅錢去了村子裏,」說話的村民兩眼發光,「縣城裏早有人傳了,說我們這位縣太爺和傅縣令不一樣,他們家特別有錢,不差錢!」


    之所以這麽說,自然是因為楊和書入住縣衙後,出手就特別大方。


    這種大方不是指他花錢如流水,而是指,他隔三差五的就下館子吃飯。


    不管是自己吃還是和別人去吃,都是他結帳;出去買東西,自己結帳;就連隨手在路上招了一輛驢車,搭乘一段路後也掏出銅板來結帳。


    這一切的一切,落在沒有見識的鄉下人眼裏,那就是新來的縣太爺不差錢!


    聽說的人眼睛一亮,紛紛道:「那明天就去一趟江定村看看,要是縣太爺真在那裏收糧,那我們也賣給他。」


    第484章 公器私用


    江定村的確有幾個差役在那裏收糧,楊和書作為羅江縣的縣令,雖然帶來的下人不多,但能用的人卻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小福女(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鬱雨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鬱雨竹並收藏農家小福女(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