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數句,何淑蘭聽著表情未有明顯變化,但其目光還是出賣了此時內心的真實反應。


    對於這位傅寧玉的來曆,她原就好奇大於震驚,到了此時,“好奇”已經完全取代了對未知的恐懼,她的心底甚至升騰起某種古怪情緒——急迫地想要更多地了解這個“新”的妹妹。


    老夫人則不掩驚喜,直呼意外:


    “哎喲喲,我的兒啊,曾有大夫與你所說相類,聲稱停藥並改以食補,是我擔心病根不除後續反複,便未采納,而今看來,倒真是我這老人家不曉事耽誤了。”


    .


    這是真的有點給傅寧玉整不會了。


    誰能想到呢?


    在現代社會裏,不僅各類商廣文本裏常用“注重飲食”、“營養均衡”這類詞匯,便是各種媒體渠道裏,呼籲健康的宣傳文案,此種字眼亦是高頻出現。


    可剛才她一說完,怎麽瞧著在場幾人看向自己的目光裏,皆有那般明顯的驚訝之色?


    難不成誤打誤撞地還幫這個人物添了新調?


    該不會還莫名其妙給弄了個類似神醫之類的新人設?


    .


    “祖母千萬別這麽說,治病最怕治標不治本,您的擔憂亦是出於對小輩的關愛,我非醫者,一切尚得以大夫為準,至於方才妄言,是我欠考慮,祖母和姐姐聽聽便罷,求不笑話。”


    這段話的遣詞用字像東拚西湊來的,說得傅寧玉自己都覺著尷尬拗口。


    然而,聽完寧玉這第二段話,老夫人竟越發欣喜,頻頻與沈媽媽對視後更是直接吩咐道:“阿荷,派人去看看孫大夫可在?請他移步一趟。”


    目送沈媽媽應聲而去,再聯係剛才的對話,此刻找他的原因並不難猜,有且隻能有一種可能——他就是那個同樣建議食補的大夫。


    安靜了半天的何淑蘭這會兒倒是開口了:“祖母去請的可是咱們府上那位孫大夫?”


    “正是。”老夫人確認道。


    何淑蘭又問:“他從未替孫女診脈,因何能說治療方式?”


    老夫人這時卻是心情大好,一邊重新搖動手裏小扇,一邊解釋道:


    “你二人有所不知,別看這孫大夫脾氣古怪,卻有資格‘恃才傲物’,先前想著請他去給你瞧,但他隻聽我粗略一講,便道不忙並當場管我要你的藥方,還說無需全部,雖心裏奇怪,我仍是將當時手上幾張交予他,而他則當場瞧後便告知我食補之說。”


    .


    關於孫府醫,即便是手傷那段日子,傅寧玉也隻在受傷當天後再見過他一回,複診當天逗留的時間還不到半炷香,典型的“惜字如金”式交流也僅限於傷情問答。此後痊愈,便再未聽到他的任何消息。


    今日重新聽到與其相關,便是無需診脈就能得出治療意見這種跳脫的風格,一時間愈發加深傅寧玉對其好奇。


    回想初見那日,相較於相貌,她記住這人的是極瘦極高的身形、低沉如大提琴音的聲線,以及那一幕如今看來屬於記憶回溯的異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中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到點兒吃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到點兒吃飯並收藏書中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