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豐業想要再度開口,卻被元貞帝按下。
他道:“小九有話,稟來就是。”
劉堯娓娓道來:“父皇,兒臣踏入江北之時,入眼處滿目瘡痍,哀鴻遍野。”
“碩果累累的糧食淹沒在洪流之中,水麵浮屍不計其數,幸存的人易子而食,朝不保夕。”
“那時秋收未到,糧倉裏也沒有多少積糧。官衙放不出糧賑災,百姓隻能四處逃荒。”
“可那些百姓,其中幾乎盡數都是老弱婦孺,瞎眼的奶奶帶著小孫子、瘦削的婦女拖著年幼孩子……”
“因為江北的青壯,幾乎都在北疆保家衛國,災情之下,拖家帶口逃荒之時,甚至連個力氣大的人都沒有。”
“沒有吃的怎麽辦?他們吃草、吃樹根、吃樹皮!找不到這些東西怎麽辦?老嫗隻能割了自己的肉給唯一的孫輩,婦女隻能用血肉喂養蹣跚學步的孩子。”
說到這裏,劉堯的聲音哽了哽,喉嚨劇烈滾動著。
每一個字,都如同刻印下的血書,哀婉淒絕。
默了片刻,他繼續開口:
“父皇曾不止一次說過,民乃國之根本;而秦太師適才也說了,國以民為本。”
“可當我們的國民流離失所,而官府拿不出錢糧救命之時,這個災應當如何賑濟呢?”
說到這裏,劉堯又頓了頓,朗聲開口:“父皇,此次出資商人共計一百一十七名,出資錢糧共計三百九十萬兩。”
“商人入仕之舉措,雖解了燃眉之急,讓江北度過災荒危機,但終究與祖訓不符,兒臣擅作主張,請父皇責罰!”
說完,劉堯跪伏在地上。
元貞帝看著劉堯,默然不語。
他的腦海中回蕩著太後的話。
“皇帝,商人入仕有何不可?我們缺錢,他們想做官,這是各取所需。”
“你看看,這才幾個商人的力量,就足以幫你填補如此大的銀錢空虛。”
“就賞他們幾個無足輕重的小官做著,做得好就繼續讓他們做,他們還能繼續給你賺錢。”
“做得不好,那就隨時擼了,這天下都是你的,想擼他們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麽?”
“不過有一點,哪怕他們的官再小,也得按正經官員監管。他們還不能與正經官員的任期一樣,免得到時候不好約束。”
“要是你覺得這個舉措好呢,將來可以在其他地方實行,要是你覺得不好,那就不實行了。左右就那麽幾個人,掀不起什麽大風浪!”
這些話他當時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可是此時此刻,也不知為何,他竟然明白了太後話中的含意。
當然,打動他的不是江北災民的慘狀。
而是三百九十萬兩那燙耳的數字。
他的國庫存銀,甚至都沒有這麽多。
三百多萬兩啊……
這些商人再來十倍,也不能給他上這麽多稅。
倘若他大手一揮,隨便給這些人一個小官做著就能得到這麽多銀子。
商人入仕的舉措,難道真的大錯特錯了麽?
此時此刻,元貞帝已經動了心思。
隻是他還咽不下劉堯先斬後奏這口氣。
這麽一算,商人感激的豈不是小九,而非他這個皇帝了?
就在這時,太傅宋成章開口了:“陛下,九殿下雖然擅作主張開了先河,但他敢這麽做,也有您的一份責任。”
“是您給了他欽差大印,也是您教育他以民為先,以民為本。他也是遵照您的教誨,才想出這駭人聽聞的舉措。”
秦豐業眼睛一眯……
元貞帝勃然大怒,正要發
火,卻又生生遏止住。
隻因他回過味來了。
小九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不也是他英明神武,知人善用?不也是他教的?
於是他清了清嗓子,調整一下情緒,緩緩開口:“舉措雖是錯的,但初心卻是好的。”
“朕一直教導兒子們,江山社稷離不開黎民百姓,我等上位之人,萬事要以百姓為主。”
“小九愛民如子,深得朕的傳承,既然此舉結果是好的,那朕就不追究小九自作主張之罪了。”
“爾等要是覺得小九不對,那就是在暗指朕的不是,畢竟小九是朕教導出來的兒子,他的任何善舉,都是朕悉心教導的結果。”
眾官員跪下:“陛下英明,吾皇萬歲。”
劉堯默不作聲,這個結果他早已預料。
不是他太了解父皇了,而是這批所捐的銀兩,足以讓任何一個正常人心動。
更何況還是父皇這等貪心之人。
那麽他為什麽沒有在折子裏寫下商人所捐的銀兩,而是現在才說,為的就是這一刻。
而剛才描述江北慘狀的那些話語,也並非希望征得任何人的理解。
要是這朝堂之上的人,各個都愛民如子,東陵就不會積貧積弱,任人欺淩。
這時,元貞帝笑容滿麵地開口:“小九,起來吧,別跪著了。”
劉堯緩緩起身:“謝父皇。”
這時,王公公正要遞上劉堯先前奏請程主簿由代理縣令升任縣令的折子,卻被元貞帝做了個手勢製止。
很顯然,因為前一本折子的問題已經解決,元貞帝並不想拿一個代理縣令正式升任縣令這種小事來做為難劉堯的理由。
這時,王公公又取了下一本折子。
劉堯見了,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那是最難過的一關。
他道:“小九有話,稟來就是。”
劉堯娓娓道來:“父皇,兒臣踏入江北之時,入眼處滿目瘡痍,哀鴻遍野。”
“碩果累累的糧食淹沒在洪流之中,水麵浮屍不計其數,幸存的人易子而食,朝不保夕。”
“那時秋收未到,糧倉裏也沒有多少積糧。官衙放不出糧賑災,百姓隻能四處逃荒。”
“可那些百姓,其中幾乎盡數都是老弱婦孺,瞎眼的奶奶帶著小孫子、瘦削的婦女拖著年幼孩子……”
“因為江北的青壯,幾乎都在北疆保家衛國,災情之下,拖家帶口逃荒之時,甚至連個力氣大的人都沒有。”
“沒有吃的怎麽辦?他們吃草、吃樹根、吃樹皮!找不到這些東西怎麽辦?老嫗隻能割了自己的肉給唯一的孫輩,婦女隻能用血肉喂養蹣跚學步的孩子。”
說到這裏,劉堯的聲音哽了哽,喉嚨劇烈滾動著。
每一個字,都如同刻印下的血書,哀婉淒絕。
默了片刻,他繼續開口:
“父皇曾不止一次說過,民乃國之根本;而秦太師適才也說了,國以民為本。”
“可當我們的國民流離失所,而官府拿不出錢糧救命之時,這個災應當如何賑濟呢?”
說到這裏,劉堯又頓了頓,朗聲開口:“父皇,此次出資商人共計一百一十七名,出資錢糧共計三百九十萬兩。”
“商人入仕之舉措,雖解了燃眉之急,讓江北度過災荒危機,但終究與祖訓不符,兒臣擅作主張,請父皇責罰!”
說完,劉堯跪伏在地上。
元貞帝看著劉堯,默然不語。
他的腦海中回蕩著太後的話。
“皇帝,商人入仕有何不可?我們缺錢,他們想做官,這是各取所需。”
“你看看,這才幾個商人的力量,就足以幫你填補如此大的銀錢空虛。”
“就賞他們幾個無足輕重的小官做著,做得好就繼續讓他們做,他們還能繼續給你賺錢。”
“做得不好,那就隨時擼了,這天下都是你的,想擼他們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麽?”
“不過有一點,哪怕他們的官再小,也得按正經官員監管。他們還不能與正經官員的任期一樣,免得到時候不好約束。”
“要是你覺得這個舉措好呢,將來可以在其他地方實行,要是你覺得不好,那就不實行了。左右就那麽幾個人,掀不起什麽大風浪!”
這些話他當時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可是此時此刻,也不知為何,他竟然明白了太後話中的含意。
當然,打動他的不是江北災民的慘狀。
而是三百九十萬兩那燙耳的數字。
他的國庫存銀,甚至都沒有這麽多。
三百多萬兩啊……
這些商人再來十倍,也不能給他上這麽多稅。
倘若他大手一揮,隨便給這些人一個小官做著就能得到這麽多銀子。
商人入仕的舉措,難道真的大錯特錯了麽?
此時此刻,元貞帝已經動了心思。
隻是他還咽不下劉堯先斬後奏這口氣。
這麽一算,商人感激的豈不是小九,而非他這個皇帝了?
就在這時,太傅宋成章開口了:“陛下,九殿下雖然擅作主張開了先河,但他敢這麽做,也有您的一份責任。”
“是您給了他欽差大印,也是您教育他以民為先,以民為本。他也是遵照您的教誨,才想出這駭人聽聞的舉措。”
秦豐業眼睛一眯……
元貞帝勃然大怒,正要發
火,卻又生生遏止住。
隻因他回過味來了。
小九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不也是他英明神武,知人善用?不也是他教的?
於是他清了清嗓子,調整一下情緒,緩緩開口:“舉措雖是錯的,但初心卻是好的。”
“朕一直教導兒子們,江山社稷離不開黎民百姓,我等上位之人,萬事要以百姓為主。”
“小九愛民如子,深得朕的傳承,既然此舉結果是好的,那朕就不追究小九自作主張之罪了。”
“爾等要是覺得小九不對,那就是在暗指朕的不是,畢竟小九是朕教導出來的兒子,他的任何善舉,都是朕悉心教導的結果。”
眾官員跪下:“陛下英明,吾皇萬歲。”
劉堯默不作聲,這個結果他早已預料。
不是他太了解父皇了,而是這批所捐的銀兩,足以讓任何一個正常人心動。
更何況還是父皇這等貪心之人。
那麽他為什麽沒有在折子裏寫下商人所捐的銀兩,而是現在才說,為的就是這一刻。
而剛才描述江北慘狀的那些話語,也並非希望征得任何人的理解。
要是這朝堂之上的人,各個都愛民如子,東陵就不會積貧積弱,任人欺淩。
這時,元貞帝笑容滿麵地開口:“小九,起來吧,別跪著了。”
劉堯緩緩起身:“謝父皇。”
這時,王公公正要遞上劉堯先前奏請程主簿由代理縣令升任縣令的折子,卻被元貞帝做了個手勢製止。
很顯然,因為前一本折子的問題已經解決,元貞帝並不想拿一個代理縣令正式升任縣令這種小事來做為難劉堯的理由。
這時,王公公又取了下一本折子。
劉堯見了,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那是最難過的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