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堯問白明微,如今貪腐情況有多嚴重,以及對貪墨一事的應對方法是什麽。
“殺之而後快。”
這是白明微的回答。
她的聲音很輕,就如同雨夜芭蕉葉上的水珠,倏然滴落池塘發出的聲響。
明明動靜不大,卻叫人不寒而栗。
劉堯抬眸看著白明微,他的眼底沒有審視,有的隻是些許疑惑:“這是大將軍第二次與本王說‘殺’。”
第一次,是他被帶到城牆之上,大將軍一字一句地告訴他,數萬俘虜必須死。
第二次,向來行事遵從國法與原則的大將軍,對相關涉事的貪腐人等,擲地有聲地說“殺”。
白明微看懂了他眼底隱藏的那絲情緒,於是這般解釋:“回稟殿下,臣這般處理,卻是有原因的。”
“國法用來管束所有人,道德可以約束有德之士,但有一部分人既不懼國法,也不被道德約束。”
“對於這部分已經被獸\/性占據內裏,空有一具人的皮囊之人,唯有殺伐,才能結束他們的罪惡。”
劉堯把白明微的話全然聽進耳裏。
他如此說道:“大將軍的苦心,本王明白。”
是的,此時此刻,他明白。
他知道大將軍希望他秉承正道,也希望他在正道之外,能多出一絲不容汙垢的狠心。
這個世上,至純至善之人不存在,也無法存在。
更何況他要走上那樣一條路。
就勢必意味著,他不能是個純粹的好人。
白明微看劉堯的眼神,便知九殿下領會了她的意圖。
她再次,強調那應該刻在每一名上位者心裏的觀念:
“江山寸土必爭,一民一粟,彌足珍貴。第一次,是因為他們侵\/占東陵的江山,這一次是因為他們荼毒百姓。”
頓了頓,白明微揚眸,聲音與目光,是那般的堅定:“犯我東陵者,欺我百姓者,必誅之!”
劉堯握拳,沒有言語。
這時,白明微收斂身上的肅殺之意,向劉堯詳細解釋了目前知曉的貪腐情況,以及她對此的安排。
劉堯聞言,並未責怪白明微的自作主張,替他安排了一些人的終點。
他隻是覺得有些慚愧,想他堂堂男兒,卻還叫一名本該如嬌花般被嗬護的女子憂心操勞。
最後,他定了定心神,告訴白明微:“大將軍不必事事向本王詳細匯報,本王信得過大將軍的決斷。”
“你隻需告訴本王結果,讓本王能在關鍵時刻,如何站到你身後支持你即可。”
說完,劉堯轉身向山下走去。
“是,殿下。”
白明微與孟子昂跟在身後。
孟子昂若有所思地看著劉堯的背影,卻是沒有多言。
一行人回到了尚未被洪水波及的小鎮附近,尋了一處空地紮營。
隨身攜帶的餅子剛烤熟,夜帷便已拉下。
白明微將劉堯等人安頓好後,隻身一人趁著夜色前往鎮子裏。
小鎮依山傍河,此次幸免全得益於河道寬闊,本該衝向鎮子的洪水及時被泄去。
加上鎮子本身所處位置特殊,這才得以保全。
因為臨近河道,鎮上居民應有船隻。
她這番前往,便是為了去尋能夠渡水前去慶都堰的舟船。
白明微剛離開不久,劉堯的心腹他端來茶水:“殿下,喝口茶,歇歇再看。”
劉堯埋頭一堆公文之中。
聞言,他隨口道:“放下吧,本王稍後再喝,燈光有些暗,再點兩根蠟燭。”
白日他已知曉白明微為應對貪腐所製定的權宜之計,如今他需要給俞劍淩以及隨俞劍淩前往的屬官寫信,安排他們去做能與白明微的計策配合之事。
他說到做到,必要的時候,他會給白明微支持,決不叫白明微孤軍奮戰。
可心腹對整件事,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他把蠟燭添上之後,望著一封封落了封的公文,這般起頭,準備把話題往他要表達的內容之上引導:
“殿下是在為貪腐之事煩擾?”
劉堯頷首:“各地貪墨之風嚴重,卻也沒辦法立時處理,總要安排一些舉措,及時遏製,以免更多的流民深受荼毒。”
心腹勸說:“既然大將軍已經安排好了,殿下不要太過操勞,身子要緊。”
劉堯不以為意:“大將軍的安排向來穩妥,但大將軍所處的位置,有些方麵也是鞭長莫及,這個時候,本王需要與她配合,如此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心腹欲言又止,他陷入糾結之中。
片刻過後,還是決定開口。
但聽得他小心翼翼說道:“這樣一來,殿下倒是成為大將軍的幫手了。”
劉堯擱下筆,抬眸看向心腹。
他的目光沉靜得可怕,仿佛要透過心腹緊張不安的麵龐,看穿皮囊之下,那心底的每一寸角落。
“你想說什麽?”
心腹心房緊收,陡然跪下:“殿下,屬下該死,這些話本不該說出來汙了殿下的耳朵,但屬下這些忠言,卻不得不說。”
劉堯身子往後一靠:“你說。”
心腹戰戰兢兢,語無倫次:“殿下,您給大將軍的自主權太大,如今大將軍一心為民,與殿下一條心。”
“可人心最是深不可測,焉知大將軍不會因為殿下的信任與縱容,漸漸生出別的心思,最後失了分寸?”
“古人說‘親賢臣、遠小人’,可是這親近的尺度,需要有所把握,屬下認為,殿下太過於親厚大將軍,逾越了該有的尺度。”
“屬下冒死,懇請殿下與大將軍保持適當距離,上峰與下屬之間,還是應該有著適當的邊界。”
說完,心腹匍匐在地上,身子已經抖得不成樣子。
而這一切,被孟子昂一字不落地聽了進去。
他身上帶毒,不能與人過密接觸,護衛和屬官得了吩咐,非特殊情況,沒人靠近他。
此時他正在劉堯的帳篷後邊,坐著思考江北的水情事態。
這些話,便斷斷續續地傳入他的耳裏。
他默不作聲,於暗處靜靜聽著,等待劉堯的反應。
倘若這心腹不是挑撥離間的好手,便是一心為主子考慮。
不管何種情況,重點都不在於心腹之上。
而在於劉堯對此事的看法。
帳篷之中,燭光跳動。
劉堯的眸底被燭火映得明明滅滅。
他望著心腹,久久望著。
“殺之而後快。”
這是白明微的回答。
她的聲音很輕,就如同雨夜芭蕉葉上的水珠,倏然滴落池塘發出的聲響。
明明動靜不大,卻叫人不寒而栗。
劉堯抬眸看著白明微,他的眼底沒有審視,有的隻是些許疑惑:“這是大將軍第二次與本王說‘殺’。”
第一次,是他被帶到城牆之上,大將軍一字一句地告訴他,數萬俘虜必須死。
第二次,向來行事遵從國法與原則的大將軍,對相關涉事的貪腐人等,擲地有聲地說“殺”。
白明微看懂了他眼底隱藏的那絲情緒,於是這般解釋:“回稟殿下,臣這般處理,卻是有原因的。”
“國法用來管束所有人,道德可以約束有德之士,但有一部分人既不懼國法,也不被道德約束。”
“對於這部分已經被獸\/性占據內裏,空有一具人的皮囊之人,唯有殺伐,才能結束他們的罪惡。”
劉堯把白明微的話全然聽進耳裏。
他如此說道:“大將軍的苦心,本王明白。”
是的,此時此刻,他明白。
他知道大將軍希望他秉承正道,也希望他在正道之外,能多出一絲不容汙垢的狠心。
這個世上,至純至善之人不存在,也無法存在。
更何況他要走上那樣一條路。
就勢必意味著,他不能是個純粹的好人。
白明微看劉堯的眼神,便知九殿下領會了她的意圖。
她再次,強調那應該刻在每一名上位者心裏的觀念:
“江山寸土必爭,一民一粟,彌足珍貴。第一次,是因為他們侵\/占東陵的江山,這一次是因為他們荼毒百姓。”
頓了頓,白明微揚眸,聲音與目光,是那般的堅定:“犯我東陵者,欺我百姓者,必誅之!”
劉堯握拳,沒有言語。
這時,白明微收斂身上的肅殺之意,向劉堯詳細解釋了目前知曉的貪腐情況,以及她對此的安排。
劉堯聞言,並未責怪白明微的自作主張,替他安排了一些人的終點。
他隻是覺得有些慚愧,想他堂堂男兒,卻還叫一名本該如嬌花般被嗬護的女子憂心操勞。
最後,他定了定心神,告訴白明微:“大將軍不必事事向本王詳細匯報,本王信得過大將軍的決斷。”
“你隻需告訴本王結果,讓本王能在關鍵時刻,如何站到你身後支持你即可。”
說完,劉堯轉身向山下走去。
“是,殿下。”
白明微與孟子昂跟在身後。
孟子昂若有所思地看著劉堯的背影,卻是沒有多言。
一行人回到了尚未被洪水波及的小鎮附近,尋了一處空地紮營。
隨身攜帶的餅子剛烤熟,夜帷便已拉下。
白明微將劉堯等人安頓好後,隻身一人趁著夜色前往鎮子裏。
小鎮依山傍河,此次幸免全得益於河道寬闊,本該衝向鎮子的洪水及時被泄去。
加上鎮子本身所處位置特殊,這才得以保全。
因為臨近河道,鎮上居民應有船隻。
她這番前往,便是為了去尋能夠渡水前去慶都堰的舟船。
白明微剛離開不久,劉堯的心腹他端來茶水:“殿下,喝口茶,歇歇再看。”
劉堯埋頭一堆公文之中。
聞言,他隨口道:“放下吧,本王稍後再喝,燈光有些暗,再點兩根蠟燭。”
白日他已知曉白明微為應對貪腐所製定的權宜之計,如今他需要給俞劍淩以及隨俞劍淩前往的屬官寫信,安排他們去做能與白明微的計策配合之事。
他說到做到,必要的時候,他會給白明微支持,決不叫白明微孤軍奮戰。
可心腹對整件事,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他把蠟燭添上之後,望著一封封落了封的公文,這般起頭,準備把話題往他要表達的內容之上引導:
“殿下是在為貪腐之事煩擾?”
劉堯頷首:“各地貪墨之風嚴重,卻也沒辦法立時處理,總要安排一些舉措,及時遏製,以免更多的流民深受荼毒。”
心腹勸說:“既然大將軍已經安排好了,殿下不要太過操勞,身子要緊。”
劉堯不以為意:“大將軍的安排向來穩妥,但大將軍所處的位置,有些方麵也是鞭長莫及,這個時候,本王需要與她配合,如此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心腹欲言又止,他陷入糾結之中。
片刻過後,還是決定開口。
但聽得他小心翼翼說道:“這樣一來,殿下倒是成為大將軍的幫手了。”
劉堯擱下筆,抬眸看向心腹。
他的目光沉靜得可怕,仿佛要透過心腹緊張不安的麵龐,看穿皮囊之下,那心底的每一寸角落。
“你想說什麽?”
心腹心房緊收,陡然跪下:“殿下,屬下該死,這些話本不該說出來汙了殿下的耳朵,但屬下這些忠言,卻不得不說。”
劉堯身子往後一靠:“你說。”
心腹戰戰兢兢,語無倫次:“殿下,您給大將軍的自主權太大,如今大將軍一心為民,與殿下一條心。”
“可人心最是深不可測,焉知大將軍不會因為殿下的信任與縱容,漸漸生出別的心思,最後失了分寸?”
“古人說‘親賢臣、遠小人’,可是這親近的尺度,需要有所把握,屬下認為,殿下太過於親厚大將軍,逾越了該有的尺度。”
“屬下冒死,懇請殿下與大將軍保持適當距離,上峰與下屬之間,還是應該有著適當的邊界。”
說完,心腹匍匐在地上,身子已經抖得不成樣子。
而這一切,被孟子昂一字不落地聽了進去。
他身上帶毒,不能與人過密接觸,護衛和屬官得了吩咐,非特殊情況,沒人靠近他。
此時他正在劉堯的帳篷後邊,坐著思考江北的水情事態。
這些話,便斷斷續續地傳入他的耳裏。
他默不作聲,於暗處靜靜聽著,等待劉堯的反應。
倘若這心腹不是挑撥離間的好手,便是一心為主子考慮。
不管何種情況,重點都不在於心腹之上。
而在於劉堯對此事的看法。
帳篷之中,燭光跳動。
劉堯的眸底被燭火映得明明滅滅。
他望著心腹,久久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