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的還沒反應過來究竟是怎麽回事。
但是劉堯卻看明白了,俞劍淩在和白明微一唱一和,兩人玩的是雙簧戲。
他對白明微的策略很是震驚,但也驚訝於俞劍淩的主動配合。
倘若一直保持中立的俞家未來家主,都願意配合,可見江北情況之嚴重,以及這一決策的確有能說服俞世子的優勢。
用了片刻,劉堯從震驚中平複下來。
他神色凝重:“鎮北大將軍,商人入仕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本王需要一個較為清楚明白的解釋。”
在眾也是一陣躁動。
但很快卻被劉堯給壓製下來。
一片靜默之中,白明微緩緩開口:
“大秦積弊多年,連年征戰早已掏空國庫,此番江北的賑災款,都要指望著元詢購買酒水的款項。”
“但是北燕什麽心思,我們都應當清楚,元詢怎會允許我們度過難關,必然把款項一拖再拖。”
“如今殿下人雖到此,卻沒有帶著賑災需要的銀錢過來,就足以說明情況。”
說到這裏,白明微看向劉堯。
劉堯依舊沉默,這份沉默,更多的是力不從心的無可奈何。
白明微繼續緩慢而鄭重地開口:“江北一州十八縣,農田盡毀,死傷不計其數,平倉、義倉幾乎消失在大水之中。”
“沒有任何存糧,沒有半點藥材,更別提抵抗即將到來的凜冬所需要的被服。”
“倘若我們不盡快解決問題,隻要西北風一吹下來,幸存的百姓怕是也熬不過這個冬天。”
“如此大的災情,所需何止幾十萬兩,從賑濟災民到災後重建,非百萬銀錢所不能解決。”
“這些銀子誰出?指望朝廷麽?還是像土匪強盜一樣,去收刮富戶針頭線腦積攢下來的家財?”
“亦或者說,諸位大人掏空家底,來完成賑災任務,解決江北的問題?”
白明微的聲聲落字,有如巨錘敲擊,句句敲打在眾人心頭。
在絕對的事實,以及關乎自身利益的事情麵前,不想吃虧的人,總會選擇沉默。
正如現在,在場從七嘴八舌的嘈雜,陷入死寂一般。
白明微掃視一圈,繼續開口:“或許你們覺得,就算完不成賑災任務,最多也隻是丟官罷爵,不至於連累親族。”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東陵這些年的處境?群敵環伺,北燕尤甚,恨不得生吞活剝了東陵。”
“將他們驅逐月城之外,雖然為我們迎來短暫的勝利,然而江北局勢一旦失控,難保北燕不會趁機再度舉兵南下。”
“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個道理想必你們都懂。到時候為了平息民憤,總會有人尋找原因,賑災不利便是最大的靶子。”
“到時候你們一個二個,都會被拿出來祭旗,你們的親族都背負著導致國破家亡的罵名!”
白明微一番擲地有聲的話,使得在眾都垂下了腦袋。
很顯然,他們根本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反駁。
因為他們知曉,白明微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沒有任何虛假的成分在裏麵。
自古以來,因為賑災斬殺了多少官員?
但凡百姓怨聲載道,總要處置幾個來平息民憤。
因為這個原因,死的官員還少麽?
縱使他們依靠大船,但終究不是大船本身。
隻要有些許大風大浪,第一個被甩出去的就是他們。
再者,這個決策是鎮北大將軍做的,與他們何幹?隻要解決江北的問題,什麽懲罰都不會落到他們頭上。
屆時就算龍顏震怒,有始作俑者在,難道還能怪他們這些小官不能阻止一言九鼎的上峰不成?
見在眾沒有了質疑的聲音,白明微再度開口:“諸位,你們再看看好處。”
“這些富戶積攢下來萬貫家財,卻沒有身份和地位,也得不到認同,縱使他們錦衣玉食,也得不到該有的尊重。”
“所以他們畢生的願望都想往官場靠攏,可根本沒有入仕的機會。”
“倘若我們給他們一個清貴但卻沒有實權的虛職,他們必定有求必應,幫助我們賑災。”
這時,俞劍淩又開口了:“大將軍,您有沒有想過,一旦賑災官員有了能給商人入仕機會這個權力,究竟是百姓能得到實惠,還是這些官員本身能夠得到實惠呢?”
白明微不緊不慢地回答:“瘦倉無碩鼠,完全杜絕貪汙,哪朝哪代能做到?”
“不過世子的問題很好,我認為我們可以製定一個合理的製度來規範整個舉措。”
“比如說,隻有達到一定的數額,才能獲得這個機會;並且隻有在毀天滅地的天災麵前,朝廷才會開這個恩典。”
“日後要是遇到朝廷能解決的事情,就不必以此去交換商賈的支持。”
“隻要我們設限、審查和監管方麵下足功夫,就能很大程度的避免後續問題的產生。”
頓了頓,白明微繼續開口:
“成百上千或許不好管理,但是十幾人,數十人,監管起來並不難。”
“要是果真出了問題,這些人可依律罷免,而朝廷也可隨時叫停這個舉措。”
“後續怎麽樣,還言之過早,眼下最重要的,是解決江北的災情。”
“每天都有子民因災逝去,再拿不出銀子,拖上一段時日,隻怕到時候江北已無可拯救的生命。”
俞劍淩陷入沉默。
在眾可沒有什麽話說,他們拿不出銀子,也反抗不了上峰。
一場長久的寂靜過後,劉堯挪了挪身子,隨後開口:“容本王考慮考慮。”
“適才你說要讓本王親身體驗一些事情,不若先辦這些事,至於這個策略實行與否,還需要再權衡。”
白明微拱手:“是,殿下。”
劉堯起身:“今日就到這裏,都去忙你們手頭的事情,也不必到本王麵前點卯了,眼下最重要的,是賑災。”
在眾齊齊行禮:“是,殿下。”
滿屋子的官員,很快就退了下去。
隻剩下劉堯的親信,以及白明微兄妹和俞劍淩。
劉堯的神色,一如方才凝重:“大將軍,此事非行不可麽?開一個先例不是那麽容易的,稍有不慎就會連命都丟了。”
“要是本王沒有記錯,當初老白相花了十數年時間,才在東陵大部分地區,建立種子倉庫。就是因為阻力太大了。”
白明微斬釘截鐵:“非行不可,且需越快越好,以免夜長夢多。”
劉堯默了許久,隨即才開口:“此事你直接與本王說即可,何須費這口舌與他們說上這麽多。”
白明微道:“總得在眾人麵前爭上一爭,辯上一辯,才能讓眾人知曉,此事不是殿下你蓄謀已久,而是臣臨時起意。”
是的。
既然兩人已成同盟,那就需要互相信任與扶持。
白明微的舉措,劉堯不會不支持。
然而這種支持不是盲目的。
越是這樣,該走的流程就一樣都不能少。
將來要是有人想挑錯,他們每一步都行得規規矩矩,才不至於讓人拿到把柄。
白明微這樣做,不是多此一舉,而是在保護劉堯。
保護他們的同盟關係。
從她決心要支持劉堯的那一刻起,她從未想過要把劉堯扶持成傀儡,挾天子以令諸侯。
她的位置一直擺得很正,那就是盡好她身為臣子的本分。
這時,劉堯看向俞劍淩:“你怎麽回事?”
俞劍淩一改往日的玩世不恭,變得尤為鄭重:“殿下,江北災情刻不容緩,臣支持的不是大將軍,而是在幫江北的百姓。”
劉堯負手,神色愈發凝重:“事關重大,本王不能立即回應,但是本王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就算我們以最快速的方式推行這個決策,到時候帶著名單入京向父皇先斬後奏,父皇心底也是不願意的,更不用提那些迂腐守舊的士族之流。”
白明微一字一句:“任何新的東西出現,都有一段適應的過程,萬事開頭難,倘若因此瞻前顧後,那麽事情肯定做不成。”
劉堯擲地有聲:“本王並非瞻前顧後,而是擔心你的安危啊,鎮北大將軍。”
但是劉堯卻看明白了,俞劍淩在和白明微一唱一和,兩人玩的是雙簧戲。
他對白明微的策略很是震驚,但也驚訝於俞劍淩的主動配合。
倘若一直保持中立的俞家未來家主,都願意配合,可見江北情況之嚴重,以及這一決策的確有能說服俞世子的優勢。
用了片刻,劉堯從震驚中平複下來。
他神色凝重:“鎮北大將軍,商人入仕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本王需要一個較為清楚明白的解釋。”
在眾也是一陣躁動。
但很快卻被劉堯給壓製下來。
一片靜默之中,白明微緩緩開口:
“大秦積弊多年,連年征戰早已掏空國庫,此番江北的賑災款,都要指望著元詢購買酒水的款項。”
“但是北燕什麽心思,我們都應當清楚,元詢怎會允許我們度過難關,必然把款項一拖再拖。”
“如今殿下人雖到此,卻沒有帶著賑災需要的銀錢過來,就足以說明情況。”
說到這裏,白明微看向劉堯。
劉堯依舊沉默,這份沉默,更多的是力不從心的無可奈何。
白明微繼續緩慢而鄭重地開口:“江北一州十八縣,農田盡毀,死傷不計其數,平倉、義倉幾乎消失在大水之中。”
“沒有任何存糧,沒有半點藥材,更別提抵抗即將到來的凜冬所需要的被服。”
“倘若我們不盡快解決問題,隻要西北風一吹下來,幸存的百姓怕是也熬不過這個冬天。”
“如此大的災情,所需何止幾十萬兩,從賑濟災民到災後重建,非百萬銀錢所不能解決。”
“這些銀子誰出?指望朝廷麽?還是像土匪強盜一樣,去收刮富戶針頭線腦積攢下來的家財?”
“亦或者說,諸位大人掏空家底,來完成賑災任務,解決江北的問題?”
白明微的聲聲落字,有如巨錘敲擊,句句敲打在眾人心頭。
在絕對的事實,以及關乎自身利益的事情麵前,不想吃虧的人,總會選擇沉默。
正如現在,在場從七嘴八舌的嘈雜,陷入死寂一般。
白明微掃視一圈,繼續開口:“或許你們覺得,就算完不成賑災任務,最多也隻是丟官罷爵,不至於連累親族。”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東陵這些年的處境?群敵環伺,北燕尤甚,恨不得生吞活剝了東陵。”
“將他們驅逐月城之外,雖然為我們迎來短暫的勝利,然而江北局勢一旦失控,難保北燕不會趁機再度舉兵南下。”
“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個道理想必你們都懂。到時候為了平息民憤,總會有人尋找原因,賑災不利便是最大的靶子。”
“到時候你們一個二個,都會被拿出來祭旗,你們的親族都背負著導致國破家亡的罵名!”
白明微一番擲地有聲的話,使得在眾都垂下了腦袋。
很顯然,他們根本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反駁。
因為他們知曉,白明微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沒有任何虛假的成分在裏麵。
自古以來,因為賑災斬殺了多少官員?
但凡百姓怨聲載道,總要處置幾個來平息民憤。
因為這個原因,死的官員還少麽?
縱使他們依靠大船,但終究不是大船本身。
隻要有些許大風大浪,第一個被甩出去的就是他們。
再者,這個決策是鎮北大將軍做的,與他們何幹?隻要解決江北的問題,什麽懲罰都不會落到他們頭上。
屆時就算龍顏震怒,有始作俑者在,難道還能怪他們這些小官不能阻止一言九鼎的上峰不成?
見在眾沒有了質疑的聲音,白明微再度開口:“諸位,你們再看看好處。”
“這些富戶積攢下來萬貫家財,卻沒有身份和地位,也得不到認同,縱使他們錦衣玉食,也得不到該有的尊重。”
“所以他們畢生的願望都想往官場靠攏,可根本沒有入仕的機會。”
“倘若我們給他們一個清貴但卻沒有實權的虛職,他們必定有求必應,幫助我們賑災。”
這時,俞劍淩又開口了:“大將軍,您有沒有想過,一旦賑災官員有了能給商人入仕機會這個權力,究竟是百姓能得到實惠,還是這些官員本身能夠得到實惠呢?”
白明微不緊不慢地回答:“瘦倉無碩鼠,完全杜絕貪汙,哪朝哪代能做到?”
“不過世子的問題很好,我認為我們可以製定一個合理的製度來規範整個舉措。”
“比如說,隻有達到一定的數額,才能獲得這個機會;並且隻有在毀天滅地的天災麵前,朝廷才會開這個恩典。”
“日後要是遇到朝廷能解決的事情,就不必以此去交換商賈的支持。”
“隻要我們設限、審查和監管方麵下足功夫,就能很大程度的避免後續問題的產生。”
頓了頓,白明微繼續開口:
“成百上千或許不好管理,但是十幾人,數十人,監管起來並不難。”
“要是果真出了問題,這些人可依律罷免,而朝廷也可隨時叫停這個舉措。”
“後續怎麽樣,還言之過早,眼下最重要的,是解決江北的災情。”
“每天都有子民因災逝去,再拿不出銀子,拖上一段時日,隻怕到時候江北已無可拯救的生命。”
俞劍淩陷入沉默。
在眾可沒有什麽話說,他們拿不出銀子,也反抗不了上峰。
一場長久的寂靜過後,劉堯挪了挪身子,隨後開口:“容本王考慮考慮。”
“適才你說要讓本王親身體驗一些事情,不若先辦這些事,至於這個策略實行與否,還需要再權衡。”
白明微拱手:“是,殿下。”
劉堯起身:“今日就到這裏,都去忙你們手頭的事情,也不必到本王麵前點卯了,眼下最重要的,是賑災。”
在眾齊齊行禮:“是,殿下。”
滿屋子的官員,很快就退了下去。
隻剩下劉堯的親信,以及白明微兄妹和俞劍淩。
劉堯的神色,一如方才凝重:“大將軍,此事非行不可麽?開一個先例不是那麽容易的,稍有不慎就會連命都丟了。”
“要是本王沒有記錯,當初老白相花了十數年時間,才在東陵大部分地區,建立種子倉庫。就是因為阻力太大了。”
白明微斬釘截鐵:“非行不可,且需越快越好,以免夜長夢多。”
劉堯默了許久,隨即才開口:“此事你直接與本王說即可,何須費這口舌與他們說上這麽多。”
白明微道:“總得在眾人麵前爭上一爭,辯上一辯,才能讓眾人知曉,此事不是殿下你蓄謀已久,而是臣臨時起意。”
是的。
既然兩人已成同盟,那就需要互相信任與扶持。
白明微的舉措,劉堯不會不支持。
然而這種支持不是盲目的。
越是這樣,該走的流程就一樣都不能少。
將來要是有人想挑錯,他們每一步都行得規規矩矩,才不至於讓人拿到把柄。
白明微這樣做,不是多此一舉,而是在保護劉堯。
保護他們的同盟關係。
從她決心要支持劉堯的那一刻起,她從未想過要把劉堯扶持成傀儡,挾天子以令諸侯。
她的位置一直擺得很正,那就是盡好她身為臣子的本分。
這時,劉堯看向俞劍淩:“你怎麽回事?”
俞劍淩一改往日的玩世不恭,變得尤為鄭重:“殿下,江北災情刻不容緩,臣支持的不是大將軍,而是在幫江北的百姓。”
劉堯負手,神色愈發凝重:“事關重大,本王不能立即回應,但是本王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就算我們以最快速的方式推行這個決策,到時候帶著名單入京向父皇先斬後奏,父皇心底也是不願意的,更不用提那些迂腐守舊的士族之流。”
白明微一字一句:“任何新的東西出現,都有一段適應的過程,萬事開頭難,倘若因此瞻前顧後,那麽事情肯定做不成。”
劉堯擲地有聲:“本王並非瞻前顧後,而是擔心你的安危啊,鎮北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