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值得嗎?
白明微凝著衛驍,一字一句。
“先前我請衛大哥幫忙把原本的陣法隊伍打散,重新分配每個陣法的人員。”
“做到我從京城帶來的人、衛大哥從金鳴山帶來的人、崔誌暉的部下,以及剛加入的百姓和各山頭的好漢混雜在同一個隊伍中訓練。”
頓了頓,白明微繼續道:
“當時我想的是,用這種方式加深他們之間的羈絆,訓練一支不問出身背景,團結同心的隊伍。”
“隻有我們自己人齊心,才能成為對抗外人的強大力量。如今我想請衛大哥幫我看一下效果。”
衛驍點頭:“此事交予我。”
白明微撿起桌上的三支筆,緊緊握住:
“最重要的是,找到目前所有可能會影響將士們同心協力的因素,我們防患於未然,避免他們用離間計。”
衛驍神情嚴肅:“軍中的情況我熟悉,放心交予我。”
白明微唇畔含了絲笑:“衛大哥曾統領萬眾,我信得過衛大哥的領導才能,此事交予衛大哥,我很放心。”
是的,衛驍雖然不擅長陰謀詭計,但卻有大將之風。
他把握大局,江辭著重處理細節。
兩人的配合由上到下,從內至外,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白明微起身,向眾人拱手:“接下來,會有一場硬仗要打。”
“這次我們遇到的情況,沒有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但血雨腥風的程度不亞於行軍打仗。”
“隻有我們自己人彼此信任,互相扶持,外人才無機可乘,接下來的日子,就仰仗諸位了。”
衛驍與江辭回禮:“白姑娘放心,我們與白姑娘一心同體。”
幾人敲定章程,便都退下了。
公孫先生卻留了下來。
他撿起桌上的輿圖,展開端詳:“此事還有更為穩妥的方法——讓那小子向你提親,我想你與西楚和親的好處比北燕大,皇帝不會不同意。”
“再者,西楚攝政王妃的身份,可以為你保住白家,依那小子的癡情程度,定能一生敬重你,愛護你。”
白明微神色堅定地搖搖頭:“我知先生並非在試探我的決心,而是以一名長輩的身份關心我的處境。”
“但是我不會這樣做,如果我走了,這些與我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怎麽辦?我祖父窮其一生也要守護的土地與百姓怎麽辦?”
“總有人要繼承的祖父的衣缽,而今五哥誌不在此,傳義還小,唯有我更適合來做祖父的傳承人。”
公孫先生默然良久,聲音有幾分虛幻縹緲:“難道,你不會覺得不值嗎?難道,你從不覺得你祖父愚忠麽?”
愚忠?
白明微默默地咀嚼這兩個字,沒有立即回答公孫先生的話。
她沉默片刻,遙遙看向京城的方向。
橫在她眼前的,是一扇厚重的窗戶。
可她好像能透過一切遮擋,越過千山萬水,看到發生在遙遠京城的過去。
那是萬家燈火寂滅的深夜,祖父伏在案桌上,高高堆積的公文將他佝僂的身影遮住。
燭光輕輕跳動,在地上投下一道瘦削的影子。
因為南方水災,祖父沒日沒夜地思考賑災對策,等到一紙紙賑災政令發布下去後,祖父早已瘦得脫相。
一身官袍穿在身上,晃晃蕩蕩的。
緊接著,她又看到,祖父帶著父叔兄長跪在祠堂,宣布他們棄筆從戎的規定。
白家男丁十一人,除了尚在年幼的小傳義,無一例外要戎馬疆場。
畫麵一轉,她又看到祖父躺在偏殿生死不知,額上裹著厚重的紗布,鮮血滲出來,沾了他幹淨的衣衫。
愚忠?
不,不是。
不是的!
因為她記得那次水患,祖父應對及時且策略得當,受災的人無一逃荒,所有的人都得到妥善的安置。
她也記得,陰山一戰後,元貞帝大罵白家兒郎是孬種,可她看到的卻是,如果父兄沒有率軍出征,邊境五城必定哀鴻遍野。
她更記得,他們一家正陽門前請征,全城百姓跪幫求,他們一行扶棺出征,滿城百姓跪地相送。
難道這是祖父的愚忠換來的麽?
祖父是她所知曉的,唯一一個並不需要沽名釣譽,也不特意經營名聲,卻受萬人敬仰的人。
世人提一聲老丞相,誰不露出敬佩的神色,便是打家劫舍的匪寇、窮凶惡極的罪徒,在聽到祖父的名號時,都會肅然起敬。
可後來,祖父失去兒孫,被逼退避權力中樞,因為沒有他兢兢業業為百姓民生操勞,多少百姓失去生存下去的希望……
思及此處。
白明微神色堅毅:“所謂的世間安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我祖父忠的不是君,而是養育他的這片山河故土。”
“祖父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教育都是,這世上總要有人犧牲,總要有人付出,為何不能是我們?”
說這話的時候,白明微的神色是那樣稀鬆平常,好像是她為家國百姓做的所有事情,就如吃飯喝水那般理所當然。
她不覺得祖父愚忠,因為她理解祖父。
公孫先生像是有些無地自容,慢慢落座於椅子上。
他沉默了許久,許久,最後搖搖頭:“值得嗎?”
值得嗎?
與其說在問白明微,倒不如說更像是在問自己。
值得嗎?
白明微也不知道,這件事究竟值不值得。
但是她清楚,這值不值得的背後,有著很沉重擔子。
盡管曆盡艱辛,但她從未有一刻後悔挑起這副擔子。
白明微倒了盞茶,捧到公孫先生麵前:“先生大才,年少揚名,名聲響動九州大陸。”
“元貞帝登基後,曾聽從祖父的建議請先生入朝為官,而先生連拒絕都沒有,直接杳無音訊,遍尋不到。”
“若非蓮城相遇,明微都不知先生竟隱居蓮城。依先生的才智,若是不偏隱於邊城之地,必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當然,這是個人意願,我沒有資格也沒有立場說先生隱居保全自己,眼睜睜看著無數百姓受苦受難。”
頓了頓,白明微目光倏然銳利:
“但是先生,您不能覺得祖父愚忠,更不能替祖父說他這些年的嘔心瀝血是否值得。”
“因為,先生您也是祖父護住了多年的一名百姓。若是沒有祖父,東陵早已千瘡百孔,國之不國,家不成家,人不是人。”
“若是沒有祖父,先生怎能偏安一隅多年?”
白明微凝著衛驍,一字一句。
“先前我請衛大哥幫忙把原本的陣法隊伍打散,重新分配每個陣法的人員。”
“做到我從京城帶來的人、衛大哥從金鳴山帶來的人、崔誌暉的部下,以及剛加入的百姓和各山頭的好漢混雜在同一個隊伍中訓練。”
頓了頓,白明微繼續道:
“當時我想的是,用這種方式加深他們之間的羈絆,訓練一支不問出身背景,團結同心的隊伍。”
“隻有我們自己人齊心,才能成為對抗外人的強大力量。如今我想請衛大哥幫我看一下效果。”
衛驍點頭:“此事交予我。”
白明微撿起桌上的三支筆,緊緊握住:
“最重要的是,找到目前所有可能會影響將士們同心協力的因素,我們防患於未然,避免他們用離間計。”
衛驍神情嚴肅:“軍中的情況我熟悉,放心交予我。”
白明微唇畔含了絲笑:“衛大哥曾統領萬眾,我信得過衛大哥的領導才能,此事交予衛大哥,我很放心。”
是的,衛驍雖然不擅長陰謀詭計,但卻有大將之風。
他把握大局,江辭著重處理細節。
兩人的配合由上到下,從內至外,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白明微起身,向眾人拱手:“接下來,會有一場硬仗要打。”
“這次我們遇到的情況,沒有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但血雨腥風的程度不亞於行軍打仗。”
“隻有我們自己人彼此信任,互相扶持,外人才無機可乘,接下來的日子,就仰仗諸位了。”
衛驍與江辭回禮:“白姑娘放心,我們與白姑娘一心同體。”
幾人敲定章程,便都退下了。
公孫先生卻留了下來。
他撿起桌上的輿圖,展開端詳:“此事還有更為穩妥的方法——讓那小子向你提親,我想你與西楚和親的好處比北燕大,皇帝不會不同意。”
“再者,西楚攝政王妃的身份,可以為你保住白家,依那小子的癡情程度,定能一生敬重你,愛護你。”
白明微神色堅定地搖搖頭:“我知先生並非在試探我的決心,而是以一名長輩的身份關心我的處境。”
“但是我不會這樣做,如果我走了,這些與我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怎麽辦?我祖父窮其一生也要守護的土地與百姓怎麽辦?”
“總有人要繼承的祖父的衣缽,而今五哥誌不在此,傳義還小,唯有我更適合來做祖父的傳承人。”
公孫先生默然良久,聲音有幾分虛幻縹緲:“難道,你不會覺得不值嗎?難道,你從不覺得你祖父愚忠麽?”
愚忠?
白明微默默地咀嚼這兩個字,沒有立即回答公孫先生的話。
她沉默片刻,遙遙看向京城的方向。
橫在她眼前的,是一扇厚重的窗戶。
可她好像能透過一切遮擋,越過千山萬水,看到發生在遙遠京城的過去。
那是萬家燈火寂滅的深夜,祖父伏在案桌上,高高堆積的公文將他佝僂的身影遮住。
燭光輕輕跳動,在地上投下一道瘦削的影子。
因為南方水災,祖父沒日沒夜地思考賑災對策,等到一紙紙賑災政令發布下去後,祖父早已瘦得脫相。
一身官袍穿在身上,晃晃蕩蕩的。
緊接著,她又看到,祖父帶著父叔兄長跪在祠堂,宣布他們棄筆從戎的規定。
白家男丁十一人,除了尚在年幼的小傳義,無一例外要戎馬疆場。
畫麵一轉,她又看到祖父躺在偏殿生死不知,額上裹著厚重的紗布,鮮血滲出來,沾了他幹淨的衣衫。
愚忠?
不,不是。
不是的!
因為她記得那次水患,祖父應對及時且策略得當,受災的人無一逃荒,所有的人都得到妥善的安置。
她也記得,陰山一戰後,元貞帝大罵白家兒郎是孬種,可她看到的卻是,如果父兄沒有率軍出征,邊境五城必定哀鴻遍野。
她更記得,他們一家正陽門前請征,全城百姓跪幫求,他們一行扶棺出征,滿城百姓跪地相送。
難道這是祖父的愚忠換來的麽?
祖父是她所知曉的,唯一一個並不需要沽名釣譽,也不特意經營名聲,卻受萬人敬仰的人。
世人提一聲老丞相,誰不露出敬佩的神色,便是打家劫舍的匪寇、窮凶惡極的罪徒,在聽到祖父的名號時,都會肅然起敬。
可後來,祖父失去兒孫,被逼退避權力中樞,因為沒有他兢兢業業為百姓民生操勞,多少百姓失去生存下去的希望……
思及此處。
白明微神色堅毅:“所謂的世間安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我祖父忠的不是君,而是養育他的這片山河故土。”
“祖父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教育都是,這世上總要有人犧牲,總要有人付出,為何不能是我們?”
說這話的時候,白明微的神色是那樣稀鬆平常,好像是她為家國百姓做的所有事情,就如吃飯喝水那般理所當然。
她不覺得祖父愚忠,因為她理解祖父。
公孫先生像是有些無地自容,慢慢落座於椅子上。
他沉默了許久,許久,最後搖搖頭:“值得嗎?”
值得嗎?
與其說在問白明微,倒不如說更像是在問自己。
值得嗎?
白明微也不知道,這件事究竟值不值得。
但是她清楚,這值不值得的背後,有著很沉重擔子。
盡管曆盡艱辛,但她從未有一刻後悔挑起這副擔子。
白明微倒了盞茶,捧到公孫先生麵前:“先生大才,年少揚名,名聲響動九州大陸。”
“元貞帝登基後,曾聽從祖父的建議請先生入朝為官,而先生連拒絕都沒有,直接杳無音訊,遍尋不到。”
“若非蓮城相遇,明微都不知先生竟隱居蓮城。依先生的才智,若是不偏隱於邊城之地,必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當然,這是個人意願,我沒有資格也沒有立場說先生隱居保全自己,眼睜睜看著無數百姓受苦受難。”
頓了頓,白明微目光倏然銳利:
“但是先生,您不能覺得祖父愚忠,更不能替祖父說他這些年的嘔心瀝血是否值得。”
“因為,先生您也是祖父護住了多年的一名百姓。若是沒有祖父,東陵早已千瘡百孔,國之不國,家不成家,人不是人。”
“若是沒有祖父,先生怎能偏安一隅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