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不笑,可在母親麵前是例外。
秦太後瞧著兒子的神色,試探的問:「你在淮安,可有什麽心儀的女子了?」
泠墨道:「並沒有。」
秦太後有些失望,但見他並無不悅,才又說:「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身邊連個伺候的丫頭都沒有,這次你回京,可有心思看看京城裏的女子?」
秦太後雖是徵詢兒子的意見,但實際人選早就挑選好了,想著他都29了,別人家的兒子在這個年紀孩子都能打醬油了,他卻還是這般不開竅,著實是令人著急。
說起這事,就不得不提泠寒。
「你侄子都開竅了,你這個做叔叔的難道還要被侄子落下?」
說起這事,秦太後也覺得不可思議,「想當初哀家給他送了那麽多女子,他連看都不看一眼,如今也不知是怎的,突然就召了孫家的女兒,似乎還很是喜歡,日日留下侍寢,百般嗬護,連啟承殿都不許出,瞧著這進度,你再不加把勁,怕是要先做叔爺後做爹了!」
太皇太後沒好氣地白了眼泠墨。
泠墨聽到泠寒日日將孫傾婉留下侍寢的那一刻,始終微微含笑的眸子終罩上了一層冰霜,修長的手指緊緊攥成拳,青筋暴露。
秦太後並未瞧出兒子的反常,隻以為他這曇花一現的笑過了花期,又恢復了生人勿近的冷漠疏離。
想起那日她要賜孫傾婉名分,卻被泠寒身邊的嬤嬤當眾拒絕,簡直是捧在手心裏寵著護著,不免有些感慨。
「你什麽時候也能對女子這般上心,哀家就知足了。」
秦太後捂著胸脯,一副心疾發作的模樣。
男子端起茶碗,眼中帶著幾分冷漠:「母後怎知兒臣就沒對女子上過心。」
明明是上過的,隻不過是晚了一步,錯過了。
第十一章 共浴
之後一連著四日,泠寒都沒有回啟承殿,孫傾婉是從奇嬤嬤口中得知邊關連打了兩次敗仗,泠寒大怒,正和一眾大臣們在勤政殿商議政事,已經許久未曾出勤政殿了。
邊關的安寧關乎著國家命運,百姓安康。
金國強盛,原是無人敢進犯的□□,可在幾代的太平盛世之下,漸漸開始變得重文輕武。
和平年代,武將不能大展宏圖,顯得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反倒是文官功名利祿,名利雙收,成為人生贏家。
如此考科舉,走文官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反倒是從武的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下來,到了泠寒這一代,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已經少之又少。
雖然泠寒登基三年,從第一年就開始大肆鼓勵武招,充實國家武將。
可十年寒窗苦讀聖賢書的文弱書生連刀都提不起,就算有心卻也是無力,如此這三年來,雖有所成效,但也成效甚微。
而今年蠻族大肆侵犯,更是叫原本武力就薄弱的軍隊更是加雪上加霜。
孫傾婉不懂國事,她隻是好擔心在邊關從軍的哥哥,也不知此次一戰,哥哥是否安好。
他是在泠寒登基的那年,棄文從武,報名從軍的。
那年孫傾婉才十三,她記得母親哭著勸阻哥哥不要去從軍,隻要他參加那年的科舉,以哥哥的才華,必會輕而易舉的入仕,前途無限。
可哥哥執意要從軍,她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哥哥當時說的話,「男兒誌在四方,浴血奮戰,守衛邊關也是報國。」
哥哥文武雙全,文采了得,武藝更是了得,似乎每一個有血性的男兒都有一個從戎的夢,縱橫疆場,保家衛國。
她期待哥哥平安歸來的那天,在她的心裏,哥哥才是這世上最優秀的男子。
「姑娘。」不知何時,奇嬤嬤走了進來,她身後跟著兩個宮人,麵色還是一如往常的冷淡。
孫傾婉抬眸,對上那張如木偶般沒有變化的臉:「嬤嬤有事嗎?」
因為孫傾婉不喜有人,所以陛下不在的時候,宮人都隻在外麵候著,除非有事,否則不會隨意進殿。
「的確是有事。」奇嬤嬤道,「明日是太皇太後的壽辰宴,姑娘也要參加,所以要提前準備一下。」
奇嬤嬤招手,身後兩個宮人便端著漆盤走上前,上麵放著一套水藍色宮裝,和一套桃粉色宮裝,兩套宮裝各配有相襯顏色的頭麵,珠寶翡翠點綴,極致奢華。
孫傾婉將目光落在兩套衣裙上,燈光雖昏暗,可那兩套衣裙還是奪目的耀眼。
她不太上心,也沒仔細看,隨手指了水藍色的那套,「就這套吧。」
奇嬤嬤明了,叫宮人們下去準備。
因著泠寒不喜熱鬧,宮裏人又少,所以每年的除夕過得都是應付了事,如此太皇太後的壽辰宴到算是皇宮裏一年一度,唯一熱鬧的一次了。
今年又逢太皇太後六十大壽,皇帝發話要大操大辦,到處都張燈結彩,一片喜氣洋洋。
屆時宴會會請來太皇太後的母家,還有一眾親王,老臣和家眷入宮。
孫傾婉一聽會有大臣和家眷入宮,「那我母親會來嗎?」
她想都沒想就說了,可說完便覺後悔。
太皇太後請得都是三朝元老,父親隻是戶部尚書,不是皇親也不是國戚,往年太皇太後壽辰父親和母親並無資格參加,那麽今年又會有什麽例外呢。
她能參加,該是占了泠寒的光,畢竟她是泠寒的人,做了帝王的女人,這點優先條件還是要有的。
秦太後瞧著兒子的神色,試探的問:「你在淮安,可有什麽心儀的女子了?」
泠墨道:「並沒有。」
秦太後有些失望,但見他並無不悅,才又說:「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身邊連個伺候的丫頭都沒有,這次你回京,可有心思看看京城裏的女子?」
秦太後雖是徵詢兒子的意見,但實際人選早就挑選好了,想著他都29了,別人家的兒子在這個年紀孩子都能打醬油了,他卻還是這般不開竅,著實是令人著急。
說起這事,就不得不提泠寒。
「你侄子都開竅了,你這個做叔叔的難道還要被侄子落下?」
說起這事,秦太後也覺得不可思議,「想當初哀家給他送了那麽多女子,他連看都不看一眼,如今也不知是怎的,突然就召了孫家的女兒,似乎還很是喜歡,日日留下侍寢,百般嗬護,連啟承殿都不許出,瞧著這進度,你再不加把勁,怕是要先做叔爺後做爹了!」
太皇太後沒好氣地白了眼泠墨。
泠墨聽到泠寒日日將孫傾婉留下侍寢的那一刻,始終微微含笑的眸子終罩上了一層冰霜,修長的手指緊緊攥成拳,青筋暴露。
秦太後並未瞧出兒子的反常,隻以為他這曇花一現的笑過了花期,又恢復了生人勿近的冷漠疏離。
想起那日她要賜孫傾婉名分,卻被泠寒身邊的嬤嬤當眾拒絕,簡直是捧在手心裏寵著護著,不免有些感慨。
「你什麽時候也能對女子這般上心,哀家就知足了。」
秦太後捂著胸脯,一副心疾發作的模樣。
男子端起茶碗,眼中帶著幾分冷漠:「母後怎知兒臣就沒對女子上過心。」
明明是上過的,隻不過是晚了一步,錯過了。
第十一章 共浴
之後一連著四日,泠寒都沒有回啟承殿,孫傾婉是從奇嬤嬤口中得知邊關連打了兩次敗仗,泠寒大怒,正和一眾大臣們在勤政殿商議政事,已經許久未曾出勤政殿了。
邊關的安寧關乎著國家命運,百姓安康。
金國強盛,原是無人敢進犯的□□,可在幾代的太平盛世之下,漸漸開始變得重文輕武。
和平年代,武將不能大展宏圖,顯得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反倒是文官功名利祿,名利雙收,成為人生贏家。
如此考科舉,走文官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反倒是從武的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下來,到了泠寒這一代,能拿得出手的武將已經少之又少。
雖然泠寒登基三年,從第一年就開始大肆鼓勵武招,充實國家武將。
可十年寒窗苦讀聖賢書的文弱書生連刀都提不起,就算有心卻也是無力,如此這三年來,雖有所成效,但也成效甚微。
而今年蠻族大肆侵犯,更是叫原本武力就薄弱的軍隊更是加雪上加霜。
孫傾婉不懂國事,她隻是好擔心在邊關從軍的哥哥,也不知此次一戰,哥哥是否安好。
他是在泠寒登基的那年,棄文從武,報名從軍的。
那年孫傾婉才十三,她記得母親哭著勸阻哥哥不要去從軍,隻要他參加那年的科舉,以哥哥的才華,必會輕而易舉的入仕,前途無限。
可哥哥執意要從軍,她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哥哥當時說的話,「男兒誌在四方,浴血奮戰,守衛邊關也是報國。」
哥哥文武雙全,文采了得,武藝更是了得,似乎每一個有血性的男兒都有一個從戎的夢,縱橫疆場,保家衛國。
她期待哥哥平安歸來的那天,在她的心裏,哥哥才是這世上最優秀的男子。
「姑娘。」不知何時,奇嬤嬤走了進來,她身後跟著兩個宮人,麵色還是一如往常的冷淡。
孫傾婉抬眸,對上那張如木偶般沒有變化的臉:「嬤嬤有事嗎?」
因為孫傾婉不喜有人,所以陛下不在的時候,宮人都隻在外麵候著,除非有事,否則不會隨意進殿。
「的確是有事。」奇嬤嬤道,「明日是太皇太後的壽辰宴,姑娘也要參加,所以要提前準備一下。」
奇嬤嬤招手,身後兩個宮人便端著漆盤走上前,上麵放著一套水藍色宮裝,和一套桃粉色宮裝,兩套宮裝各配有相襯顏色的頭麵,珠寶翡翠點綴,極致奢華。
孫傾婉將目光落在兩套衣裙上,燈光雖昏暗,可那兩套衣裙還是奪目的耀眼。
她不太上心,也沒仔細看,隨手指了水藍色的那套,「就這套吧。」
奇嬤嬤明了,叫宮人們下去準備。
因著泠寒不喜熱鬧,宮裏人又少,所以每年的除夕過得都是應付了事,如此太皇太後的壽辰宴到算是皇宮裏一年一度,唯一熱鬧的一次了。
今年又逢太皇太後六十大壽,皇帝發話要大操大辦,到處都張燈結彩,一片喜氣洋洋。
屆時宴會會請來太皇太後的母家,還有一眾親王,老臣和家眷入宮。
孫傾婉一聽會有大臣和家眷入宮,「那我母親會來嗎?」
她想都沒想就說了,可說完便覺後悔。
太皇太後請得都是三朝元老,父親隻是戶部尚書,不是皇親也不是國戚,往年太皇太後壽辰父親和母親並無資格參加,那麽今年又會有什麽例外呢。
她能參加,該是占了泠寒的光,畢竟她是泠寒的人,做了帝王的女人,這點優先條件還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