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射雕行 異樣
穿越射雕,成了穆念慈 作者:橋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幸好這片草場廣袤無垠,蒙古包與蒙古包之間相隔甚遠,活動的人群也不那麽密集,這十分有利於她隱匿身形。
她在營地尋覓了整整兩天,卻連一個說漢話的人都未曾發現。
想來也是,李萍來到此地如此之久,為了能與當地人交流,必然學會了說蒙古話。
不過,穆念慈通過細心觀察,倒也有了一個懷疑對象。
她留意到的這位婦女所穿的衣服雖是和其他蒙古女人一樣的袍子,然而不同之處在於,她並未佩戴那些色彩明豔、極具當地特色的首飾,相比其他人,她顯得更為質樸。
而且,有別於其他蒙古婦女的豪爽奔放,她在與鄰居交談交往時會更為內斂。
穆念慈趁著旁人不注意,悄悄潛入這婦女居住的蒙古包內,將自己隨身攜帶刻有“靖”字的匕首,放置在一個極為顯眼的位置,打算試探一下她是否就是李萍。
當李萍提著半桶剛剛擠好的羊奶,掀開厚重的門簾,走進蒙古包時,一眼便瞧見了放置在矮桌上那熟悉的匕首。
起初她並未在意,但忽然間又想到丈夫留下的匕首早已交給靖兒帶走了。
是靖兒走的時候忘記攜帶了?李萍心中滿是疑惑。
她放下奶桶,走過去拿起匕首,匕首上的“靖”字瞬間映入眼簾。
她的臉色瞬間大變。
“關於靖康的故事,除了長春子道長就隻有自家和楊兄家知曉,難道是楊兄弟?不對,楊兄弟為救自己不是也隨天哥而去了嗎?”李萍在心中暗自思索。
她又仔細端詳了一遍匕首,除了刻字有所不同,其餘和康兒帶走的那把如出一轍。
那這把很可能是真的,楊兄弟或許還活著!得出這個猜測,李萍喜不自禁。
十六年多了,終於有故人的消息傳來。她激動地走出蒙古包,四處張望,卻並未發現有任何人的身影。
“她郭家嬸子,你在瞧什麽呢?”看到李萍的舉動,隔壁正忙碌著的一個婦女好奇地問道。
“烏日娜啊,我看看天氣咋樣,準備曬羊皮了。”
不等烏日娜回應,接著說道:“你先忙,我進去了。”李萍冷靜地應付完,轉身走進了蒙古包內。
烏日娜瞥了一眼李萍的蒙古包,嘴裏嘟囔著:“看天氣,看天氣不看天上看地麵,漢人就是奇怪。”說完便也不再計較此事。
李萍身為漢人,有諸多習慣與蒙古人不同,因而她的行為並未引起過多的關注。
穆念慈躲在暗處看到方才發生的這一幕,已然確定了李萍的身份。
她藏好身形耐心地等到天黑,當營地陷入一片沉寂時,她悄悄來到李萍的住處。剛進入屋內,就發現李萍正坐在榻上等著自己。
穆念慈為了讓李萍安心,率先開口說道:“郭伯母,實在抱歉,為防引起他人注意,我隻能這般來找您。”
“我叫穆念慈,是楊鐵心和包惜弱的養女,受義父義母囑托,前來蒙古接您回故土。”
“你說的是楊鐵心和包惜弱?”
李萍急切地走到穆念慈身旁。雖然心中有所猜測,但真真切切聽到故人的名字,仍讓她有種恍惚之感。
“是的伯母,出發前義父給了我這把匕首作為信物。”
“真的是,真的是楊兄弟和惜弱啊......”李萍激動地上前。
她當年在艱難中求生來到漠北,於戰場殘骸旁生下郭靖,又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了十多年,日子無論多麽艱難,都未曾掉過一滴眼淚。
如今,聽到故人的消息,實在忍不住紅了雙眼。
“念慈啊,我可以這樣稱呼你嗎?”李萍整理好情緒問道。
“當然可以,郭伯母。”
李萍借著通風口透進來的光線,看著眼前清麗的少女,眼中滿含慈愛,說道:“念慈,我就不離開了,靖兒已經回中原去給他爹報仇雪恨了,如今又聽到楊兄弟和惜弱的消息,我也再無遺憾了。”
李萍對於穆念慈千裏迢迢來漠北找自己,心中甚是感動,她其實也想回到中原。
但如今靖兒和華箏已定了親事,這孩子雖然近來看著自己的眼神與往昔大不相同,但總歸是個好孩子,也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如今若一走了之,實在是過意不去。
穆念慈深知李萍的糾結與為難,然而在性命攸關之際,她所顧忌的這些都隻能往後放放。
而且隻要郭靖依舊是那個郭靖,他和華箏是不會有結果的。
“郭伯母,我明白您的仁義之舉。但您在蒙古生活多年,應當知曉蒙古人的勢力如今日益強盛。”
“蒙古人野心勃勃,現今有能力不斷向外侵略,他們斷不會停止擴張的步伐,後續勢必會滅掉金國,繼而南下入侵中原。”
“金國皇室這十幾年來貪圖享樂,相互爭鬥,根本無力抵禦成吉思汗征戰多年的鐵騎,一旦金國覆滅,屠刀即刻就會指向中原。”
聽聞此言,李萍心中一驚,臉上也流露出幾分驚疑之色。
穆念慈見此情形,繼續分析道:“郭伯母,郭大哥身為漢人,倘若日後蒙古攻宋,郭大哥該如何抉擇呢?您留在此地,定會成為郭大哥的牽絆。”
“倒不如隨我一同返回臨安,您有所不知,義父這麽多年來一直漂泊在外,苦苦尋覓您的蹤跡,也是近期才得知您流落到了漠北。我義父義母極為期盼能夠與您團聚,況且郭伯父仍在牛家村啊。”
聽完穆念慈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李萍內心深受觸動,她輕輕拭去眼角的濕潤,說道:“好,念慈,我與你一同離開此地。”
“太好了,郭伯母,那您收拾行李,咱們明日出發。”
“不必了,念慈,事不宜遲,咱們即刻啟程,也沒什麽值得帶走的東西。”
穆念慈自當依從她,她們收拾好行李,趁著夜色悄然離開了營地。
出了營地後,穆念慈施展輕功將李萍帶到拴馬之處,讓她在此等候,自己又返回駐軍的馬圈順走了一匹戰馬。
借著月色,她們快馬加鞭,當朝陽緩緩升起之時,已然趕了很長一段路。
穆念慈留意到李萍眉間所顯露出的疲憊之態,便開口言道:“伯母,咱們整夜不停地趕路,人和馬都已疲憊至極,不如就在此處稍作歇息吧。”
聽到穆念慈如此說,李萍知曉這是孩子體貼自己,而自己也著實有些困倦,便點頭應允。
她們吃了包袱裏的幹糧,穆念慈不顧李萍的推辭,讓其小憩了約一個時辰左右,而後繼續趕路。
她們必須在天黑之前尋到水源。穆念慈如今不便再從空間取水,人和馬在烈日下趕路許久,都有些難以承受。
穆念慈來時曾遇到幾處小溪,倒也不擔心找不到水。
她所料不錯,她們確實找到了水,隻是在月亮都已出來之時,才瞧見那條波光粼粼的溪水。
這時,她們人和馬都疲憊不堪,穆念慈習武多年也有些支撐不住了。今日的日頭格外熾熱,幸好已過了酷夏,否則中暑可就麻煩了。
她招呼李萍下馬,取下馬背上的行李和武器。李萍去上遊為二人的水囊和葫蘆灌水,她則去下遊喂馬。
突然,馬匹變得有些躁動,穆念慈也察覺到了異樣。
她在營地尋覓了整整兩天,卻連一個說漢話的人都未曾發現。
想來也是,李萍來到此地如此之久,為了能與當地人交流,必然學會了說蒙古話。
不過,穆念慈通過細心觀察,倒也有了一個懷疑對象。
她留意到的這位婦女所穿的衣服雖是和其他蒙古女人一樣的袍子,然而不同之處在於,她並未佩戴那些色彩明豔、極具當地特色的首飾,相比其他人,她顯得更為質樸。
而且,有別於其他蒙古婦女的豪爽奔放,她在與鄰居交談交往時會更為內斂。
穆念慈趁著旁人不注意,悄悄潛入這婦女居住的蒙古包內,將自己隨身攜帶刻有“靖”字的匕首,放置在一個極為顯眼的位置,打算試探一下她是否就是李萍。
當李萍提著半桶剛剛擠好的羊奶,掀開厚重的門簾,走進蒙古包時,一眼便瞧見了放置在矮桌上那熟悉的匕首。
起初她並未在意,但忽然間又想到丈夫留下的匕首早已交給靖兒帶走了。
是靖兒走的時候忘記攜帶了?李萍心中滿是疑惑。
她放下奶桶,走過去拿起匕首,匕首上的“靖”字瞬間映入眼簾。
她的臉色瞬間大變。
“關於靖康的故事,除了長春子道長就隻有自家和楊兄家知曉,難道是楊兄弟?不對,楊兄弟為救自己不是也隨天哥而去了嗎?”李萍在心中暗自思索。
她又仔細端詳了一遍匕首,除了刻字有所不同,其餘和康兒帶走的那把如出一轍。
那這把很可能是真的,楊兄弟或許還活著!得出這個猜測,李萍喜不自禁。
十六年多了,終於有故人的消息傳來。她激動地走出蒙古包,四處張望,卻並未發現有任何人的身影。
“她郭家嬸子,你在瞧什麽呢?”看到李萍的舉動,隔壁正忙碌著的一個婦女好奇地問道。
“烏日娜啊,我看看天氣咋樣,準備曬羊皮了。”
不等烏日娜回應,接著說道:“你先忙,我進去了。”李萍冷靜地應付完,轉身走進了蒙古包內。
烏日娜瞥了一眼李萍的蒙古包,嘴裏嘟囔著:“看天氣,看天氣不看天上看地麵,漢人就是奇怪。”說完便也不再計較此事。
李萍身為漢人,有諸多習慣與蒙古人不同,因而她的行為並未引起過多的關注。
穆念慈躲在暗處看到方才發生的這一幕,已然確定了李萍的身份。
她藏好身形耐心地等到天黑,當營地陷入一片沉寂時,她悄悄來到李萍的住處。剛進入屋內,就發現李萍正坐在榻上等著自己。
穆念慈為了讓李萍安心,率先開口說道:“郭伯母,實在抱歉,為防引起他人注意,我隻能這般來找您。”
“我叫穆念慈,是楊鐵心和包惜弱的養女,受義父義母囑托,前來蒙古接您回故土。”
“你說的是楊鐵心和包惜弱?”
李萍急切地走到穆念慈身旁。雖然心中有所猜測,但真真切切聽到故人的名字,仍讓她有種恍惚之感。
“是的伯母,出發前義父給了我這把匕首作為信物。”
“真的是,真的是楊兄弟和惜弱啊......”李萍激動地上前。
她當年在艱難中求生來到漠北,於戰場殘骸旁生下郭靖,又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了十多年,日子無論多麽艱難,都未曾掉過一滴眼淚。
如今,聽到故人的消息,實在忍不住紅了雙眼。
“念慈啊,我可以這樣稱呼你嗎?”李萍整理好情緒問道。
“當然可以,郭伯母。”
李萍借著通風口透進來的光線,看著眼前清麗的少女,眼中滿含慈愛,說道:“念慈,我就不離開了,靖兒已經回中原去給他爹報仇雪恨了,如今又聽到楊兄弟和惜弱的消息,我也再無遺憾了。”
李萍對於穆念慈千裏迢迢來漠北找自己,心中甚是感動,她其實也想回到中原。
但如今靖兒和華箏已定了親事,這孩子雖然近來看著自己的眼神與往昔大不相同,但總歸是個好孩子,也是自己看著長大的,如今若一走了之,實在是過意不去。
穆念慈深知李萍的糾結與為難,然而在性命攸關之際,她所顧忌的這些都隻能往後放放。
而且隻要郭靖依舊是那個郭靖,他和華箏是不會有結果的。
“郭伯母,我明白您的仁義之舉。但您在蒙古生活多年,應當知曉蒙古人的勢力如今日益強盛。”
“蒙古人野心勃勃,現今有能力不斷向外侵略,他們斷不會停止擴張的步伐,後續勢必會滅掉金國,繼而南下入侵中原。”
“金國皇室這十幾年來貪圖享樂,相互爭鬥,根本無力抵禦成吉思汗征戰多年的鐵騎,一旦金國覆滅,屠刀即刻就會指向中原。”
聽聞此言,李萍心中一驚,臉上也流露出幾分驚疑之色。
穆念慈見此情形,繼續分析道:“郭伯母,郭大哥身為漢人,倘若日後蒙古攻宋,郭大哥該如何抉擇呢?您留在此地,定會成為郭大哥的牽絆。”
“倒不如隨我一同返回臨安,您有所不知,義父這麽多年來一直漂泊在外,苦苦尋覓您的蹤跡,也是近期才得知您流落到了漠北。我義父義母極為期盼能夠與您團聚,況且郭伯父仍在牛家村啊。”
聽完穆念慈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李萍內心深受觸動,她輕輕拭去眼角的濕潤,說道:“好,念慈,我與你一同離開此地。”
“太好了,郭伯母,那您收拾行李,咱們明日出發。”
“不必了,念慈,事不宜遲,咱們即刻啟程,也沒什麽值得帶走的東西。”
穆念慈自當依從她,她們收拾好行李,趁著夜色悄然離開了營地。
出了營地後,穆念慈施展輕功將李萍帶到拴馬之處,讓她在此等候,自己又返回駐軍的馬圈順走了一匹戰馬。
借著月色,她們快馬加鞭,當朝陽緩緩升起之時,已然趕了很長一段路。
穆念慈留意到李萍眉間所顯露出的疲憊之態,便開口言道:“伯母,咱們整夜不停地趕路,人和馬都已疲憊至極,不如就在此處稍作歇息吧。”
聽到穆念慈如此說,李萍知曉這是孩子體貼自己,而自己也著實有些困倦,便點頭應允。
她們吃了包袱裏的幹糧,穆念慈不顧李萍的推辭,讓其小憩了約一個時辰左右,而後繼續趕路。
她們必須在天黑之前尋到水源。穆念慈如今不便再從空間取水,人和馬在烈日下趕路許久,都有些難以承受。
穆念慈來時曾遇到幾處小溪,倒也不擔心找不到水。
她所料不錯,她們確實找到了水,隻是在月亮都已出來之時,才瞧見那條波光粼粼的溪水。
這時,她們人和馬都疲憊不堪,穆念慈習武多年也有些支撐不住了。今日的日頭格外熾熱,幸好已過了酷夏,否則中暑可就麻煩了。
她招呼李萍下馬,取下馬背上的行李和武器。李萍去上遊為二人的水囊和葫蘆灌水,她則去下遊喂馬。
突然,馬匹變得有些躁動,穆念慈也察覺到了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