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成都,在漢中,在夔州,去諸葛亮的祠廟,都能看到古柏森森的景象。確實,千山萬木,除了鬆柏,又有什麽樹更能體現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反過來,除了像諸葛亮那樣的賢良之士,又有什麽人的祠廟墳墓,配得上這些青鬆翠柏?「武侯祠廟不可忘,中有鬆柏參天長」(《夔州十絕句》其九)。麵對著眼前的鬆柏,緬懷諸葛亮的風範,詩人又怎麽可能無動於衷?又怎能不藉此抒寫自己的抱負和感慨?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這幾句詩,劈麵而來,造語奇特,意境蒼莽,形容古柏高大的形狀,已難以為繼;麵對這樣的巨柏,使人不得不嘆為觀止。但是,又有誰想過,這棵古柏是在怎樣的生態下長成的?雲來月出,它度過了多少艱難的歲月?經霜沐雨,它經歷了大自然多少洗禮?柯如青銅,根如鐵石,它是怎樣煉就了這身體魄?氣接巫峽,寒通雪山,這是它嚮往奇險的境地?更有誰想過,今後,它又將遭遇怎樣的命運?「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它紮根大地,高聳入雲,孤標高格,落落出群。但冥冥之中,烈風正甚,隻因孤高,磨難尤多。「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它能頂住風吹雨打,全賴神明的扶持;它正直不阿的天性,原是自然的偉力。「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大廈將傾,多麽需要棟樑之材的支撐。像這樣的巨柏,即使它從不炫耀,但英采自露,已足以使人驚嘆。雖然它孤高無倚,但並不清高絕俗。它不避砍伐,願意獻身,擔負重任。但是,它的心意又有誰能理解?沒有萬牛回首的牽引,又怎麽能從山林中送出?「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可悲的是,牛影不見,輸送無門,反因一片苦心,招來螻蟻蛀蝕。但這棵巨柏,決不會因此枯萎,總有一天,它還會呼喚鳳凰,棲宿在滿枝香葉之上。


    據史載,南齊明帝即位,諸王深感危懼,江夏王蕭鋒常忽忽不樂,作《修柏賦》以見其誌:「既殊群而抗立,亦含貞而挺正。豈春日之自芳,在霜下而為盛。衝風不能摧其枝,積雪不能改其性。雖坎□於當年,庶後凋之可詠。」後遇害,年僅二十。江□聞訊,流著淚說:「芳蘭當門,不得不鋤,其《修柏》之賦乎?」(《南史?蕭鋒傳》)杜甫這詩,同樣也是寫懷之作。詩中人柏雙寫,句句是柏,處處是人,人乎柏乎,兩不可分。但由於他和蕭鋒的身份不同,因此所表現的情意也不相同。對杜甫來說,問題不是防身,而是如何致身;不是如何保全自己,而是如何奉獻自己的才能。陸遊說:「少陵,天下士也。遭遇明皇、肅宗,官爵雖不尊顯,而見知實深,蓋嚐慨然以稷、契自許。及落魄巴蜀,感嘆昭烈帝、諸葛丞相之事,屢見於詩,頓挫悲壯,反覆動人,其規模誌意豈小哉!」(《東屯高齋記》)說杜甫誌在用世,這是對的,但說他於玄、肅二帝,「見知實深」,情況則正好相反。當杜甫作詩之時,已歷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天寶年間,他在長安困居十年,始終得不到任用;肅宗即位,曾任左拾遺,但僅一年,就被放逐;到代宗即位,已飄泊西南,浪跡江湖之間了。但杜甫又是一個高自稱許的人,一個以「致君堯舜上」為己任的人,不可能以「樂天安命」的思想來安慰自己。「木生不願回萬牛,願終天年仆沙洲」(蘇軾《木山》)。這種超脫的人生觀,和杜甫是格格不入的。「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在這首格言絡繹、警句疊出的詩中,這二句似乎顯得有些平乏,但卻正是他一篇旨意所在。當他麵對武侯廟前的老柏,追想劉備和諸葛亮之間,一個如魚得水,專信不疑,一個竭誠報國,死而後已,再想想自身的坎坷,真有無限的辛酸和不平:「誌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才大難為用!」


    祈雨


    祈雨


    「水旱其數然,堯湯免親睹」(《雷》)。水旱之災,原是一種自然現象,歷代都有。麵對眼前的災變,古人因自身的無能為力,而將這一切都歸於神的意願,並把救災的希望,也寄於神的感悟。《詩經》中的《雲漢》,就是一首周宣王求神祈雨的詩:「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聽。」盡管祭祀了所有神靈,供上所有犧牲,但上天就是不聽人世的禱告。古代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指出,當天災已經發生之後,想通過祈禱來解決,實在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據《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春秋時期,齊國大旱,齊景公問群臣:「我想祈禱靈山下雨,怎麽樣?」晏子回答說:「那靈山以石為身,以草木為毛髮。由於長時間幹旱,它的毛髮已經枯焦,渾身發燙,怎麽會不想下雨呢?如果它能下雨,早就下了,求它有什麽用處?」


    在祈天祭神之外,古代也有一些比較切實的救災措施。如《周禮?大司徒》載有當時救荒的十二條具體辦法;戰國李悝為魏文侯相,獎勵開荒,以盡地力,實行平糴,儲糧備荒;隋文帝開皇五年設「義倉」,在收穫時征糧積儲,以備荒年放賑;唐太宗貞觀二年,出內府財寶,以救災民急難等。但是,真能防患未然的實在太少,就是在發生災荒時,能盡力救助的也不多。「故老仰麵啼,瘡痍向誰數?」(《雷》)當官府已不能幫助人們戰勝災荒,當人們對世間權威失去了信任,祈天祭神等種種迷信活動,就必然會在各處出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典詩詞漫話·杜甫心影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紳並收藏古典詩詞漫話·杜甫心影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