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雪芹的處境到哪裏也是複雜的。這次南來的遭遇,有幾件事使他更嘆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贈雪芹所說的,"可知野鶴在雞群",他的才華出眾,易為人知,也易為人妒,同事中間,小人之輩,譖毀之言,久而遂多。尹繼善雖然愛才好士,揚風■雅,但全是正統一派人物,眼見雪芹的一些言談行徑,漸漸心有不樂之意。尹繼善是正人,倒出於一片好心,從他自己的正統觀念出發,以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無人"導之於正",他就要設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對於這種"挽救",卻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根本不能接受。這麽一來,各無惡意,皆本素懷,可是誤會既多,彼此都無法諒解:別人本是一片熱心為他好,而雪芹看來那是不能苟從的道路;雪芹如要自行我素,不肯汙於流俗,就必然被人視為狂妄無狀,負義忘恩。一個不能為世人所理解的偉大的哲士文豪,越是偉大,越是孤獨,越是寂寞,--"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雪芹本是為《石頭》一記而僕僕南遊的,不想最後事情也就出在這部書上。 這幾年來,皇帝的主要的精力是花費在武事軍情的調度上,但是使他頗為心煩的也還有文字科場,--"文治"方麵的事情。幹隆二十年,胡中藻"詩獄"事件發生,中藻被殺。二十二年,段昌緒因收藏吳三桂叛清檄文、並加圈點評贊而伏刑,彭家屏因收藏明末野史,並其子皆處斬監候,家產籍沒,家屏旋以撰《大彭統紀》賜死。更奇的是,到幹隆二十四年三月,命大學士蔣溥去向張照的兒子張應田家裏查取張照的文字筆劄,斥之為詩意怨望,文字狂誕,為一"喪心之人",竟說:"迨至再躋顯秩,疊受殊恩,苟有人心,則從前骯髒(註:骯髒(kǎngzǎng),幸直剛正、不屈不阿之貌。曹雪芹寫妙玉,曾用此詞義,今人不解,亂加曲說。其實此詞自古以來即如此音義,我曾引鄭燮、潘逢元詞中"飄零骯髒""風塵骯髒"為證,見《新證》頁1055。幹隆此例,尤為顯確。)激厲之詞,亦當猛有鏟削,而必將此刊刻流傳,其居心又可問耶!"所以,對於"人心"的問題,一時頗為風雨滿城,談虎色變。 這時期幹隆皇帝不但"外頭"事多,"家裏"也覺煩心,皇八子永璿年少,不守禮法,最傷腦筋,他的師傅孫灝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天,永璿的嶽翁尹繼善也因為冊送子弟鄉試而不遵旨先自奏明,也受了指摘。到二十五年春天,為了加強管教,幹隆不得不親"幸"永璿府第,意在察看。在清代,各種製度規定甚嚴,皇帝親臨臣子的住處,那是極為少有的特例,所以史官必書。這次臨幸永璿府,就是史冊可征的。 正因如此,從早流傳的一個說法就極堪注目,那就是:幹隆有一次親至某滿人家,發現了《石頭記》,並挾其一冊而去(註:參看第三十二章。),以致某人大懼,急謀刪改進呈雲。--顯然,這是《石頭記》未有刊本、流傳未廣時候的事情。 從年代上推考,隻有幸永璿府這一事件正相合符。 當幹隆查出身有"內病"的永璿竟爾偷看這種"邪書",自然十分震驚惱怒,決心要弄清這部"淫詞小說"的一切原委。當這事的風波很快傳到了水璿嶽家尹繼善那裏,不覺目瞪口呆,--因為著書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間!由是,風聲洶洶,人言嘖嘖 ,頓時大為緊張。尹繼善畢竟還是厚道長者,不肯出賣楝亭的後人,就透消息給雪芹,讓他趕緊託故離職,潛身他往,庶幾可望避免多所株連,將關係的複雜程度盡量縮小。 於是,無可迴避的雪芹,收拾行裝,決意北返。 幸而永璿有力,多方彌縫遮掩,設法將事搪塞過去,一時未至釀成大案。這就無怪乎敦敏在重陽節後意外地與雪芹重遇時,立即寫出了"秦淮殘夢人猶在,燕(yān)市悲歌酒易醺。忽漫相逢頻把袂,年來聚散感浮雲"這種萬分感慨、無限悲涼的句子了。
二十七 脂 硯
曹雪芹在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的情形下寫書,沒有任何物質援助和精神慰藉,痛苦可想。但是他卻有一個親密的人,成為他的唯一的支持者。這人名氏不詳,隻留下一個別署,叫作"脂硯齋",前文已略曾涉及。從脂硯齋這裏,曹雪芹卻得到了援助和慰藉。在曹雪芹當時的處境下,居然還有脂硯齋這樣的人,真是難能可貴已極,使我們不能不對他發生很大的欽佩之情,我們應該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有一種意見極力低估脂硯齋這人和他給《紅樓夢》所作的批語的重要性。其主要理由大概不外乎:脂硯齋的觀點並不全部高明、正確,他的批《紅樓夢》,不過如金聖歎的批《水滸傳》一樣;凡是舊日的評點派一流的東西,筆墨遊戲,糟粕居多,並沒有多少價值可言。 關於脂硯齋批書的問題,這冊小書篇幅體例所關,不能詳說。但有幾點應當表出:第一,對於二百年前的小說批點家的觀點,當然要批判抉擇,正確估價,可是這和輕輕一筆抹殺不是一個意義。第二,小說評點派,其內容固然有很多應為我們揚棄的糟粕夾雜在內,但是從整個說,這實際是一種"通之於大眾"的傳統文藝批評欣賞的通俗形式,我們應當給它的是適當的重視,而不是一力貶棄。第三,像金聖歎之流,隻是《水滸傳》行世已久之後的一個讀者,換一方式說,他對於小說的作者為人和創作過程來說,都是一個"不相幹"的旁人,所以他的批《水滸傳》就隻能是這樣的"範疇"之內的東西;可是脂硯齋卻不能和金聖歎一概而論,因為他不但和《紅樓夢》的作者是同時人,而且是關係極其密切的親人;他不但對《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了解十分清楚,而且他本人就還是一位參預寫作的助理者。第四,金聖歎是從封建的立場、觀點來批點乃至竄改《水滸》,而脂硯齋則雖然不能盡合作者的全部立場、觀點,他在更多的方麵卻是同情作者和維護作者的意旨和主張的(註:有些研究者,拿今天的各種理論、見解、觀點去衡量、要求脂硯齋,假如不合,就說這位批者如何不懂《紅樓夢》,如何錯誤,這又是一類對待脂硯的看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從事實出發,而不從抽象概念出發。)。--這樣的一位批家,恐怕不應當毫不分辨地和金聖歎等人相提並論。應該想到,能夠獲得這樣的批家批過的小說而且幸而流傳保存下來,是無比寶貴的研究資料,這在全世界古今文學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特例。我們應當充分理會到這些意義。 這樣說一下,就可以看出脂硯齋的難能可貴處:他是曹雪芹孤獨寂寞中的一個最有力的支持、鼓舞和合作者。 他幫助曹雪芹作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呢?我們現在還能看得出的,就有以下各事: 一 他決定書名。例如他在"再評"的時候,最後決定在《紅樓夢》小說的許多異名之中仍舊採用"石頭記"為正式書名,並得曹雪芹的同意,把這個原委寫入卷首的"楔子"部分的正文裏麵(註:見甲戌本《石頭記》首回。)。事實上,幹隆時候的最初流傳的抄本《紅樓夢》,都是定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 二 他建議將小說裏的某些重大情節作出刪改。例如原稿第十三回原來的回目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正文寫賈珍和秦氏翁媳奸通,被丫環撞見,秦氏自縊而死。由於脂硯齋的建議,將此事明文一概刪去,改為隱筆暗寫,因而此回的篇幅獨較他回為少;回目也修改避諱了(註:見甲戌本《石頭記》脂批所敘,並參看俞平伯《紅樓夢辨》159-178頁《論秦可卿之死》。)。 三 他校正清抄本的文字。例如庚辰本第七十五回的前麵,記有"幹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一行字,就是證據痕跡。 四 他整理原稿,掌握情況,隨時指出殘短缺失之處,提醒作者修補。例如小說第七十五回,本以"賞中秋新詞得佳讖"為下半回的主題,而寫到寶玉、賈蘭、賈環由賈政的命令依次作詩時,都隻有引起詩句的"道是"二字,而不見詩句(有的"道是"下麵空了格,表示下麵將有文字);脂硯齋便於回前記下"缺中秋詩,俟雪芹"的話。 五 這樣的缺短之處,不止一例;有的直到雪芹逝世,也終未能來得及補齊,而脂硯齋代為補作了。例如上條所舉中秋詩,較晚本仍無詩句,而且將"道是"等字樣也刪掉,連缺短的痕跡也消滅了:可見此三詩終未補作。而第二十二回"製燈謎賈政悲讖語",回末隻到惜春之謎為止,眉上硃批雲:"此後破失,俟再補。"後麵又一單頁,"暫記"寶釵之謎語正文、七言律詩一首,後麵批雲:"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則又可見較晚本此回回末所補的一小段,就是脂硯齋傷嘆雪芹已亡而自己動手補足的(註:幹隆三、四十年之間的舊抄本如蒙古王府本、戚本,已有了這一回的"尾巴",這絕非他人所補,理由參看注6,而且,所補謎語已同時有了與原有謎語統一的脂批。)。 六 他不止代補零碎殘短,還代撰整回的缺文。原來《紅樓夢》底稿本久為朋友借閱,以致時有迷失,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眉批:"獄神廟回,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嘆嘆!""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嘆嘆!"都是例子。至如第六十七回,高鶚所謂各本"此有彼無,題同文異,燕石莫辨"者,在庚辰本果然也沒有,其第七冊自六十一回至七十回,實共八回書,而於卷首註明:"內缺六十四、六十七回。"這就是在"庚辰秋月定本"中尚很有缺少整回的地方(庚辰,幹隆二十五年,其時雪芹尚在);但到較晚本,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就都有了。就中如六十七回,研究者認為是後來偽作(註:可看周煦良《紅樓夢第六十七回是偽作》(《文匯報》1961年9月9日)。),所舉破綻欠合之處,頗有道理。其實這種"偽作",絕非那種不相幹的後人的作偽所可比擬;從它補作的年代和質量看來,隻可能出於脂硯齋之手(註:現存的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石頭記》,已有此回。此種本子都是幹隆三、四十年時期的抄本,彼時脂硯齋還在,還正在不斷整理、批註《紅樓夢》,很難設想在這時已有不相幹的人偽作一回而得羼入流行。)。 七 他掌握稿本的章回情況,建議改動設計。例如今本的第十七、十八兩回,在庚辰本中尚連接而下,本是一大回書;脂硯齋在回前記雲:"此回宜分兩回方妥。"後來的本子果然就分為兩回了,而且各本的分法並不全同。揣其嚐試具體分斷的人,也就是脂硯齋。 八 他替書中的隱詞廋語,難文僻字,都作出了註解。例如賈家四姊妹的名子"元""迎""探""惜"諧隱"原應嘆息",給秦可卿送殯的六家"國公"的姓名中,隱寓十二地支,等等,不是和作者關係切近的人,便很難懂得原意(註:這種解釋命名的辦法,好像是屬於"索隱"範疇的東西,但它們是作者原來設計的(古代小說、劇曲,時有這種體例),是小說本身裏麵客觀存在著的,因此與唯心主義的"索隱"方法性質不同。)。例子很多,不必備舉。餘如"金■彝",就註明"■,音壘,周器也。""玻璃■",就註明"■,音海,盛酒之大器也。"例子也不一。 九 他為此書作出"凡例",列於卷首,並題總詩,就是上文所引的"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那一篇七律。這使我們對曹雪芹寫作的苦心密意、慘澹經營,都增加了了解。 十 他替全書作了批語。從書一成稿,他就作批,直到雪芹亡後,每隔二三年,就溫讀批註一次,至少共歷八九次之多。這些批語,對曹雪芹的創作心理、概括方式、藝術技巧等方麵,都有所涉及。這些批語,曹雪芹和脂硯齋都不曾認為是後來無中生有的附加物,而是從一傳抄行世起,就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形式而出現的。在幹隆四、五十年以前,並不曾有過隻有白文而無批語的本子存在過(註:幹隆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才開始刪棄大部分批語而存其少許,但已聲明了刪減的事實。)。從這一點來說,脂硯齋的批本《紅樓夢》的性質,也絕不與其他小說的評本(如《三國》《西遊》《水滸》等等)相同。這一層意義,似乎還沒有受到普遍的充分的注意。 以上是我們就一些痕跡線索所能看到的,此外脂硯齋還幫忙作些什麽,雖不可妄測,想來尚當不止於以上十項。所以脂硯齋確是曹雪芹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助手乃至合作者;《紅樓夢》的撰作,內中包有他的勞動和功績,是無有疑問的。 曹雪芹窮愁著書,有了這樣一個同道和密友、親人,精神上的快慰和激動,是不待言了。他們倆除了原來的親密關係,又加上了這一事業上的合作歷程,於是感情更非尋常可比。雪芹一死,脂硯齋悲痛萬分,屢次在批語中感傷悼念,說出"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嚐哭芹,淚亦待盡!""讀五件事未完,餘不禁失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等話(註:參看蒙古王府本《石頭記》第三回"砸玉"時脂批:"他天生帶來的美玉,他自己不愛惜,連我看書的人也著實心疼不了,不覺背人一哭,以謝作者!"語氣異常特殊。尤其值得思索的是,雪芹如此親密的一位合作者,竟不見絲毫痕跡於敦氏詩文中。),又曾題詩,中有"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的句子。 所以,在介紹曹雪芹的時候,隻有連帶介紹脂硯齋,才是全麵的。(註:關於脂硯齋究係雪芹的什麽人,頗有不同意見。我個人的看法,略見於《紅樓夢新證》增訂本第九章,頁833-940。此人是一位女子,也是小說中人物的原型之一。)。
二十七 脂 硯
曹雪芹在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的情形下寫書,沒有任何物質援助和精神慰藉,痛苦可想。但是他卻有一個親密的人,成為他的唯一的支持者。這人名氏不詳,隻留下一個別署,叫作"脂硯齋",前文已略曾涉及。從脂硯齋這裏,曹雪芹卻得到了援助和慰藉。在曹雪芹當時的處境下,居然還有脂硯齋這樣的人,真是難能可貴已極,使我們不能不對他發生很大的欽佩之情,我們應該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有一種意見極力低估脂硯齋這人和他給《紅樓夢》所作的批語的重要性。其主要理由大概不外乎:脂硯齋的觀點並不全部高明、正確,他的批《紅樓夢》,不過如金聖歎的批《水滸傳》一樣;凡是舊日的評點派一流的東西,筆墨遊戲,糟粕居多,並沒有多少價值可言。 關於脂硯齋批書的問題,這冊小書篇幅體例所關,不能詳說。但有幾點應當表出:第一,對於二百年前的小說批點家的觀點,當然要批判抉擇,正確估價,可是這和輕輕一筆抹殺不是一個意義。第二,小說評點派,其內容固然有很多應為我們揚棄的糟粕夾雜在內,但是從整個說,這實際是一種"通之於大眾"的傳統文藝批評欣賞的通俗形式,我們應當給它的是適當的重視,而不是一力貶棄。第三,像金聖歎之流,隻是《水滸傳》行世已久之後的一個讀者,換一方式說,他對於小說的作者為人和創作過程來說,都是一個"不相幹"的旁人,所以他的批《水滸傳》就隻能是這樣的"範疇"之內的東西;可是脂硯齋卻不能和金聖歎一概而論,因為他不但和《紅樓夢》的作者是同時人,而且是關係極其密切的親人;他不但對《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了解十分清楚,而且他本人就還是一位參預寫作的助理者。第四,金聖歎是從封建的立場、觀點來批點乃至竄改《水滸》,而脂硯齋則雖然不能盡合作者的全部立場、觀點,他在更多的方麵卻是同情作者和維護作者的意旨和主張的(註:有些研究者,拿今天的各種理論、見解、觀點去衡量、要求脂硯齋,假如不合,就說這位批者如何不懂《紅樓夢》,如何錯誤,這又是一類對待脂硯的看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從事實出發,而不從抽象概念出發。)。--這樣的一位批家,恐怕不應當毫不分辨地和金聖歎等人相提並論。應該想到,能夠獲得這樣的批家批過的小說而且幸而流傳保存下來,是無比寶貴的研究資料,這在全世界古今文學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特例。我們應當充分理會到這些意義。 這樣說一下,就可以看出脂硯齋的難能可貴處:他是曹雪芹孤獨寂寞中的一個最有力的支持、鼓舞和合作者。 他幫助曹雪芹作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呢?我們現在還能看得出的,就有以下各事: 一 他決定書名。例如他在"再評"的時候,最後決定在《紅樓夢》小說的許多異名之中仍舊採用"石頭記"為正式書名,並得曹雪芹的同意,把這個原委寫入卷首的"楔子"部分的正文裏麵(註:見甲戌本《石頭記》首回。)。事實上,幹隆時候的最初流傳的抄本《紅樓夢》,都是定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 二 他建議將小說裏的某些重大情節作出刪改。例如原稿第十三回原來的回目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正文寫賈珍和秦氏翁媳奸通,被丫環撞見,秦氏自縊而死。由於脂硯齋的建議,將此事明文一概刪去,改為隱筆暗寫,因而此回的篇幅獨較他回為少;回目也修改避諱了(註:見甲戌本《石頭記》脂批所敘,並參看俞平伯《紅樓夢辨》159-178頁《論秦可卿之死》。)。 三 他校正清抄本的文字。例如庚辰本第七十五回的前麵,記有"幹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一行字,就是證據痕跡。 四 他整理原稿,掌握情況,隨時指出殘短缺失之處,提醒作者修補。例如小說第七十五回,本以"賞中秋新詞得佳讖"為下半回的主題,而寫到寶玉、賈蘭、賈環由賈政的命令依次作詩時,都隻有引起詩句的"道是"二字,而不見詩句(有的"道是"下麵空了格,表示下麵將有文字);脂硯齋便於回前記下"缺中秋詩,俟雪芹"的話。 五 這樣的缺短之處,不止一例;有的直到雪芹逝世,也終未能來得及補齊,而脂硯齋代為補作了。例如上條所舉中秋詩,較晚本仍無詩句,而且將"道是"等字樣也刪掉,連缺短的痕跡也消滅了:可見此三詩終未補作。而第二十二回"製燈謎賈政悲讖語",回末隻到惜春之謎為止,眉上硃批雲:"此後破失,俟再補。"後麵又一單頁,"暫記"寶釵之謎語正文、七言律詩一首,後麵批雲:"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則又可見較晚本此回回末所補的一小段,就是脂硯齋傷嘆雪芹已亡而自己動手補足的(註:幹隆三、四十年之間的舊抄本如蒙古王府本、戚本,已有了這一回的"尾巴",這絕非他人所補,理由參看注6,而且,所補謎語已同時有了與原有謎語統一的脂批。)。 六 他不止代補零碎殘短,還代撰整回的缺文。原來《紅樓夢》底稿本久為朋友借閱,以致時有迷失,如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眉批:"獄神廟回,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嘆嘆!""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嘆嘆!"都是例子。至如第六十七回,高鶚所謂各本"此有彼無,題同文異,燕石莫辨"者,在庚辰本果然也沒有,其第七冊自六十一回至七十回,實共八回書,而於卷首註明:"內缺六十四、六十七回。"這就是在"庚辰秋月定本"中尚很有缺少整回的地方(庚辰,幹隆二十五年,其時雪芹尚在);但到較晚本,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就都有了。就中如六十七回,研究者認為是後來偽作(註:可看周煦良《紅樓夢第六十七回是偽作》(《文匯報》1961年9月9日)。),所舉破綻欠合之處,頗有道理。其實這種"偽作",絕非那種不相幹的後人的作偽所可比擬;從它補作的年代和質量看來,隻可能出於脂硯齋之手(註:現存的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石頭記》,已有此回。此種本子都是幹隆三、四十年時期的抄本,彼時脂硯齋還在,還正在不斷整理、批註《紅樓夢》,很難設想在這時已有不相幹的人偽作一回而得羼入流行。)。 七 他掌握稿本的章回情況,建議改動設計。例如今本的第十七、十八兩回,在庚辰本中尚連接而下,本是一大回書;脂硯齋在回前記雲:"此回宜分兩回方妥。"後來的本子果然就分為兩回了,而且各本的分法並不全同。揣其嚐試具體分斷的人,也就是脂硯齋。 八 他替書中的隱詞廋語,難文僻字,都作出了註解。例如賈家四姊妹的名子"元""迎""探""惜"諧隱"原應嘆息",給秦可卿送殯的六家"國公"的姓名中,隱寓十二地支,等等,不是和作者關係切近的人,便很難懂得原意(註:這種解釋命名的辦法,好像是屬於"索隱"範疇的東西,但它們是作者原來設計的(古代小說、劇曲,時有這種體例),是小說本身裏麵客觀存在著的,因此與唯心主義的"索隱"方法性質不同。)。例子很多,不必備舉。餘如"金■彝",就註明"■,音壘,周器也。""玻璃■",就註明"■,音海,盛酒之大器也。"例子也不一。 九 他為此書作出"凡例",列於卷首,並題總詩,就是上文所引的"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那一篇七律。這使我們對曹雪芹寫作的苦心密意、慘澹經營,都增加了了解。 十 他替全書作了批語。從書一成稿,他就作批,直到雪芹亡後,每隔二三年,就溫讀批註一次,至少共歷八九次之多。這些批語,對曹雪芹的創作心理、概括方式、藝術技巧等方麵,都有所涉及。這些批語,曹雪芹和脂硯齋都不曾認為是後來無中生有的附加物,而是從一傳抄行世起,就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形式而出現的。在幹隆四、五十年以前,並不曾有過隻有白文而無批語的本子存在過(註:幹隆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才開始刪棄大部分批語而存其少許,但已聲明了刪減的事實。)。從這一點來說,脂硯齋的批本《紅樓夢》的性質,也絕不與其他小說的評本(如《三國》《西遊》《水滸》等等)相同。這一層意義,似乎還沒有受到普遍的充分的注意。 以上是我們就一些痕跡線索所能看到的,此外脂硯齋還幫忙作些什麽,雖不可妄測,想來尚當不止於以上十項。所以脂硯齋確是曹雪芹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助手乃至合作者;《紅樓夢》的撰作,內中包有他的勞動和功績,是無有疑問的。 曹雪芹窮愁著書,有了這樣一個同道和密友、親人,精神上的快慰和激動,是不待言了。他們倆除了原來的親密關係,又加上了這一事業上的合作歷程,於是感情更非尋常可比。雪芹一死,脂硯齋悲痛萬分,屢次在批語中感傷悼念,說出"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嚐哭芹,淚亦待盡!""讀五件事未完,餘不禁失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等話(註:參看蒙古王府本《石頭記》第三回"砸玉"時脂批:"他天生帶來的美玉,他自己不愛惜,連我看書的人也著實心疼不了,不覺背人一哭,以謝作者!"語氣異常特殊。尤其值得思索的是,雪芹如此親密的一位合作者,竟不見絲毫痕跡於敦氏詩文中。),又曾題詩,中有"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的句子。 所以,在介紹曹雪芹的時候,隻有連帶介紹脂硯齋,才是全麵的。(註:關於脂硯齋究係雪芹的什麽人,頗有不同意見。我個人的看法,略見於《紅樓夢新證》增訂本第九章,頁833-940。此人是一位女子,也是小說中人物的原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