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鹹豐三年(1853)禁錮時,我們家就將宮熏銅爐呈繳上去了。近幾年來,又陸續添置了幾件銅器。我已命令家中,如果大家都交,可將銅爐呈繳,至於煮飯的銅鍋,暫且從緩;如果此時遽然先繳,那麽像我這樣的微末外臣,反而搶在王公大人之前獻納,恐怕更招人怨恨。一直以來,我們家從來不敢違抗朝廷禁令,比如說鹹豐三年(1853)徵收房產稅,我家按照期限到局裏納了稅,比日常賃屋出租時還積極。後來收稅的告訴家人,說不用再交,才沒有繼續交下去。
十月初十,我到吏部吏科畫憑[3],又交了幾百兩部費(就是手續費)。自從出任朔平府知府到今天,二十多年了。可憐我已鬚髮皓白,還手捧文書,請這些年輕後輩簽字放行——實在是丟臉啊。想起禦史和書辦那一臉不屑的表情,心裏就不是個滋味。如果我能再升一級,又何至於來這裏讓這些人輕視呢——因為督撫一向不用畫憑,官大一級就大不一樣了。
十月十九日離開京城。因道途太遠,加上幹戈滿地,不便帶著家眷同行;況且蘭兒在京,讀書和考試都很方便,於是我將家內出入款項部署清楚,交給繡佛管理,熬過這幾年,或許蘭兒就出息了。外官衙門,風氣很壞,絕不能讓蘭兒沾染上。
十一月十二日,到達王家營,雇舟南下。十九日到邵伯,拿出三百兩銀子分給大哥、三弟和幾個妹妹,我出京時帶的盤費本就不多,現在快用完了。賊匪剛剛退去,家鄉一片丘墟,我遙望父母墳墓,不能前往祭奠,心中惻然。二十四日,到達常州。二十八日,到達蘇州楓橋,家僕大全來見。二侄媳婦住在彤甫宅,帶著幾個侄孫來到船上,嬉笑跳躍,看著真令人高興。三十日,到蘇州,小住五日,將金四的欠帳算清,作為路費。
十二月初十,到達杭州。十一日,移住西湖趙莊,正對西湖,有空就坐著肩輿進山。連日雨雪,看來年前是趕不到福建了,我決定等過年後再走。天色稍晴,就可作湖心之遊。
[1]「夔關」,鴉片戰爭前我國最大的商稅常關,設在四川東部的夔州。
[2]「畫諾」,舊時主管官員在文書上簽字,表示同意照辦。
[3]「畫憑」,在用做憑證的官方文書上簽字。
1860年鹹豐十年
正月,以勝保為欽差大臣進入河南剿撚,後以袁甲三代之。
二月,太平軍忠王李秀成攻陷杭州。
閏三月,太平軍再破江南大營,提督張國梁戰死,和春卒於軍。
四月,太平軍破常州,兩江總督何桂清逃走。太平軍攻蘇州,江蘇巡撫徐有壬戰死。以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
七月,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八月攻陷通州,鹹豐帝逃往熱河,聯軍焚毀圓明園。
九月,恭親王奕與英法聯軍簽訂《北京條約》。
十二月,設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
兩個總督,我都合不來
紈絝子弟治下的福建官場
正月初一,往天竺寺燒香,求菩薩保佑我一路順利。初四啟程,一路順風,抵達福州碼頭。初六進城,第一件事當然是拜見頂頭上司——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初八,接印任事。
福建巡撫瑞璸,我沒有打過交道,大家都說他忠厚和平。閩浙總督慶端,除了小有脾氣外,心地也算長厚——隻是,他對公事全不用心,公務全部交給手下師爺。他的師爺叫莊煥文,秀才出身,在總督衙門中做了八年幕僚,就被保舉了道員,並加了司員的官銜——現在已當上了杭嘉湖道。他走後,有念叨的,也有高興的,也有嘴裏念叨而心裏高興的。有關他平日貪汙受賄的傳聞,在省城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但大家都知道他是慶端總督的紅人,也就沒有人敢說他的不是。
福建官場,隻有用「人才輩出」四個字可以形容。很多知縣、知府甚至道員,都是由裏長、鄉長、差役、師爺捐升上去的——升是不可能的,當然就隻能是捐——這些人怎麽做官,當然就可想而知了。候補道台陳淮漢,本是廣東茶行的夥計,他的弟弟候補知府陳翀漢,帶頭在廣東樹旗械鬥,在廣東呆不下去,逃到福建報捐候補;直隸知州王子宗,原是省城布鋪的小夥計,市井無賴,福州城裏沒有不認識的——這些人現在都已委署到地方,堂而皇之地做上了所謂的父母官。簡單說吧,我在地方做官二十幾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吏治敗壞,我是深有體會的,但像福建這樣的吏治敗壞程度,還是第一次見到。
在福建省,委派州縣官員,幾乎是沒有什麽規定——全憑督撫心情。每有職位空缺,候補的委員們就競相奔走請託——最後當然是關係鐵、後台硬或者銀子多的人得到。比如候補知縣丁承禧,第一次派到漳浦縣,嫌地方窮,死活不上任;後來改任漳平知縣。他到任後,搞得地方上不得安寧,商人們聯合起來罷市抗議,他被撤職回到省城,可不久後又被派到南平縣任知縣。因為學政馬上要巡視南平,丁承禧怕不能過關,就請求代理崇安縣知縣。代理藩司裕子厚因為和丁承禧的父親丁紹儀、叔叔丁嘉瑋是結拜兄弟,就答應了;總督府的師爺莊煥文又暗中為他活動,所以他幾乎是點哪個縣就是哪個縣。
代理連江知縣王修仁,是候補同知王慶成的父親,原是總督府的巡捕,江湖氣很重,本來已經被任命為廣西通判了,卻仍然在福建代理知縣——真是天下奇聞。我派實缺知縣潘恭贊去接替他,他的兒子王慶成就請福州知府向潘恭贊說情,讓潘恭贊推遲二十天再上任;二十天過去了,他又求代理藩司裕子厚再設法拖延,就是不肯放手。此類事情,我以前是聞所未聞的,而在福建卻是舉不勝舉。代理藩司裕子厚,也不能說全無才能,隻因從縣令做到藩司,從來沒離開福建,福建的州縣官員以及師爺,多半是他的結拜兄弟。他這人最討厭的是別人和他講規矩,最喜歡的是照顧把兄弟——整個就是一位江湖大哥。
十月初十,我到吏部吏科畫憑[3],又交了幾百兩部費(就是手續費)。自從出任朔平府知府到今天,二十多年了。可憐我已鬚髮皓白,還手捧文書,請這些年輕後輩簽字放行——實在是丟臉啊。想起禦史和書辦那一臉不屑的表情,心裏就不是個滋味。如果我能再升一級,又何至於來這裏讓這些人輕視呢——因為督撫一向不用畫憑,官大一級就大不一樣了。
十月十九日離開京城。因道途太遠,加上幹戈滿地,不便帶著家眷同行;況且蘭兒在京,讀書和考試都很方便,於是我將家內出入款項部署清楚,交給繡佛管理,熬過這幾年,或許蘭兒就出息了。外官衙門,風氣很壞,絕不能讓蘭兒沾染上。
十一月十二日,到達王家營,雇舟南下。十九日到邵伯,拿出三百兩銀子分給大哥、三弟和幾個妹妹,我出京時帶的盤費本就不多,現在快用完了。賊匪剛剛退去,家鄉一片丘墟,我遙望父母墳墓,不能前往祭奠,心中惻然。二十四日,到達常州。二十八日,到達蘇州楓橋,家僕大全來見。二侄媳婦住在彤甫宅,帶著幾個侄孫來到船上,嬉笑跳躍,看著真令人高興。三十日,到蘇州,小住五日,將金四的欠帳算清,作為路費。
十二月初十,到達杭州。十一日,移住西湖趙莊,正對西湖,有空就坐著肩輿進山。連日雨雪,看來年前是趕不到福建了,我決定等過年後再走。天色稍晴,就可作湖心之遊。
[1]「夔關」,鴉片戰爭前我國最大的商稅常關,設在四川東部的夔州。
[2]「畫諾」,舊時主管官員在文書上簽字,表示同意照辦。
[3]「畫憑」,在用做憑證的官方文書上簽字。
1860年鹹豐十年
正月,以勝保為欽差大臣進入河南剿撚,後以袁甲三代之。
二月,太平軍忠王李秀成攻陷杭州。
閏三月,太平軍再破江南大營,提督張國梁戰死,和春卒於軍。
四月,太平軍破常州,兩江總督何桂清逃走。太平軍攻蘇州,江蘇巡撫徐有壬戰死。以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
七月,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八月攻陷通州,鹹豐帝逃往熱河,聯軍焚毀圓明園。
九月,恭親王奕與英法聯軍簽訂《北京條約》。
十二月,設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
兩個總督,我都合不來
紈絝子弟治下的福建官場
正月初一,往天竺寺燒香,求菩薩保佑我一路順利。初四啟程,一路順風,抵達福州碼頭。初六進城,第一件事當然是拜見頂頭上司——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初八,接印任事。
福建巡撫瑞璸,我沒有打過交道,大家都說他忠厚和平。閩浙總督慶端,除了小有脾氣外,心地也算長厚——隻是,他對公事全不用心,公務全部交給手下師爺。他的師爺叫莊煥文,秀才出身,在總督衙門中做了八年幕僚,就被保舉了道員,並加了司員的官銜——現在已當上了杭嘉湖道。他走後,有念叨的,也有高興的,也有嘴裏念叨而心裏高興的。有關他平日貪汙受賄的傳聞,在省城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但大家都知道他是慶端總督的紅人,也就沒有人敢說他的不是。
福建官場,隻有用「人才輩出」四個字可以形容。很多知縣、知府甚至道員,都是由裏長、鄉長、差役、師爺捐升上去的——升是不可能的,當然就隻能是捐——這些人怎麽做官,當然就可想而知了。候補道台陳淮漢,本是廣東茶行的夥計,他的弟弟候補知府陳翀漢,帶頭在廣東樹旗械鬥,在廣東呆不下去,逃到福建報捐候補;直隸知州王子宗,原是省城布鋪的小夥計,市井無賴,福州城裏沒有不認識的——這些人現在都已委署到地方,堂而皇之地做上了所謂的父母官。簡單說吧,我在地方做官二十幾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吏治敗壞,我是深有體會的,但像福建這樣的吏治敗壞程度,還是第一次見到。
在福建省,委派州縣官員,幾乎是沒有什麽規定——全憑督撫心情。每有職位空缺,候補的委員們就競相奔走請託——最後當然是關係鐵、後台硬或者銀子多的人得到。比如候補知縣丁承禧,第一次派到漳浦縣,嫌地方窮,死活不上任;後來改任漳平知縣。他到任後,搞得地方上不得安寧,商人們聯合起來罷市抗議,他被撤職回到省城,可不久後又被派到南平縣任知縣。因為學政馬上要巡視南平,丁承禧怕不能過關,就請求代理崇安縣知縣。代理藩司裕子厚因為和丁承禧的父親丁紹儀、叔叔丁嘉瑋是結拜兄弟,就答應了;總督府的師爺莊煥文又暗中為他活動,所以他幾乎是點哪個縣就是哪個縣。
代理連江知縣王修仁,是候補同知王慶成的父親,原是總督府的巡捕,江湖氣很重,本來已經被任命為廣西通判了,卻仍然在福建代理知縣——真是天下奇聞。我派實缺知縣潘恭贊去接替他,他的兒子王慶成就請福州知府向潘恭贊說情,讓潘恭贊推遲二十天再上任;二十天過去了,他又求代理藩司裕子厚再設法拖延,就是不肯放手。此類事情,我以前是聞所未聞的,而在福建卻是舉不勝舉。代理藩司裕子厚,也不能說全無才能,隻因從縣令做到藩司,從來沒離開福建,福建的州縣官員以及師爺,多半是他的結拜兄弟。他這人最討厭的是別人和他講規矩,最喜歡的是照顧把兄弟——整個就是一位江湖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