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斌的兒子敬銘在北京任兵部員外郎,聽到欽差出發的消息,連夜趕回甘肅通風報信。樂斌知道奏摺中彈劾他奸占僕婦的事情,於是就在四明亭地方,將周二奶奶的棺材掲開,脫下屍體上的一品誥命的鳳冠霞帔,換上布襖,並將棺材藏在炕爐下。全小汀聽說後笑著對我說:「樂斌怎麽蠢到這個地步呢?審案的人,怎麽會開棺戮屍呢?」我說:「他如果懂一點事理,做事又怎會如此荒腔走板呢?簡直是放辟邪侈,為所欲為!」欽差後來定案,在奏摺中描述了樂斌的很多醜行,猥褻贓汙,實在不能轉述。判決結果是:多慧、成瑞捏報邊功,判斬監候;樂斌、章桂文發配新疆;彭玉亭、陳二、餘奎發配吉林、黑龍江;和祥被革職——也算稍泄神人之憤。
[1]「丁艱」,即丁憂,亦稱丁家艱。語出《晉書·周光傳》:「陶侃微時,丁艱。」
哀悼兼慈
我行經陝西,碰上回民鬧事,也讓人心驚。
在陝西臨潼縣,回人和漢人一直不能和睦相處。回莊賽會演戲,漢人前往觀看;等到漢莊演劇,卻預帖告示,不準回人前往觀看,回人也就不去看。有一個回族少年挑著一擔水果到戲場裏賣,被漢民無故毆打,受傷甚重。回人不服,赴臨潼縣申訴。縣令倪印垣置之不理。回民第三次申訴時,反被官府的衙役打了一頓。
倪印垣是四川舉人,由華陰縣調任臨潼。我先前經過華陰時,倪縣令曾來拜見我,絮絮叨叨,和村婦一樣,治理地方毫無可取之處。侍郎王茂蔭以循良具保他,又稱他具有奇才異能。陝西巡撫曾望顏保薦,命令倪印垣自己填上事實入奏,恩準送部,還來不及卸任,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回人被責後不服,就糾聚幾千人到漢人村子報復,互有殺傷。回人殺了十三個漢人,漢人殺了六個回人,因為打輸了。漢民就在大路上截殺了從藍田來的三個回人,這三個人與臨潼的事情毫無關係,而且根本不知道回漢鬥毆這回事。回民因此糾聚不散,來往商旅裹足不前,也有被回人搶走貨物的。
事情傳到省城,巡撫曾望顏將倪印垣暫時撤任,派西安知府沈崧曾帶著二百名回族士兵前往彈壓,又派同知張竹樓代理臨潼知縣。曾望顏還口出狂言,說隻要回民不遵約束,就帶兵圍剿血洗回莊。
我聽了這話,覺得實在唐突。地方官一向偏袒漢人,凡是爭訟鬥毆,無論曲直,總是壓製回人,這樣漢民就更加恃眾欺淩回人。他們難道不知道,回人生性桀驁不馴,而且特別團結一心,日積月累,對漢人的仇恨終有一天要爆發。雲南回民造反,至今猖獗,官府無力控製,反受回民侵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陝西省的當政者,難道不知道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的道理嗎?如果公平辦理此案,首先就要先將倪印垣嚴參重治,然後分清回漢曲直,讓雙方各負各責,這樣才能相安無事。可是曾望顏卻因為倪印垣是他特保的,一味袒護,又不懂事理之輕重,說出這種荒謬的話。我聽說巡撫曾望顏在陝西暴虐異常,官員們都疾之如仇,這恐怕不是好事。
過了幾天,我讓秀姬帶著輜重行李和家人,由永濟回京,我則由河南回儀征,於八月二十日同時從省城動身,到潼關再分開。二十四日,因為下大雨,我在潼關停了一天,二十五日再分道長行。九月初五日,我到達開封,住在八旗公寓。開封的大小官員自巡撫以下都是我的故吏門生,所以應酬眾多,晝夜不息。
忽然傳來警報:撚匪將山東曹縣攻破,搶劫的財物裝了七八百輛大車,滿載而歸,仍由金鄉、豐縣回去;另一股撚匪圍攻濟寧,河南考城一帶也開始發現撚匪行蹤;六合、儀征一帶,到處都是長毛(太平軍),殺掠幾無孑遺。兼慈的棺材還沒有下葬,可是道路阻塞,無法回去,我因此寢食俱廢。清河、淮河一帶戒嚴,徐州撚匪來往滋擾,南北不通,我隻好兌出一千兩銀子,派李福從小路回籍,察看情形;如實在不能前進,隻好回京。
九月十五日,我由河南北上;二十八日抵京。我到京城後就接到三弟和大全的來信,才知道牛王營莊屋以及衣物家具都被焚掠一空。三弟等將兼慈靈柩浮厝於莊西茂林後,帶領本房人逃至泰州;大全弟兄逃至邵伯埭,大哥逃到江南丹徒鄉村。一門星散,盪析離居[1]。
早前,三弟來信,說兼慈性愛熱鬧,想等我回鄉後再下葬,為兼慈身後風光。我當時就回信說,不如恪遵老人遺訓,以百日內出殯為妥。賊氛無定,時事變遷,不可拘執於古禮。我相隔五六千裏,又值酷暑難行,不時還有大雨阻道,怎能按時回家?三弟還是不肯將葬禮從簡。我又幾次寫信催促,沒想到賊匪於八月二十四日攻破天長、六合,直犯鄉村。儀征縣城被焚掠四次,城市化為丘墟,家裏稍能自給的都赴鄉村結茅而居。賊匪探知其情,就從月潭集和陳家集向北方席捲而來,所以躲在鄉村的人家,很少有逃脫的。
三弟除一身之外,什麽都沒有帶走。嫁到程家的妹妹抱著兒子潛在水裏才得以不死,妹夫程湛華為賊軍擄去,至今下落不明。嫁到李家、黎家、薛家、阮家的幾個姐妹,也都顛沛流離,無以為生。我給他們每家寄去三十兩銀子,多少可以補貼家用,近支親族,也略略點綴,隻是無力多給。大哥那裏,我寄去了一百兩,並寄去兩首詩,其一是:「與君今世為兄弟,未必來生再兄弟;況且兩人俱白首,又兼南北動離情。回首江鄉一敝廬,年來衰病正愁予;不需身世多憂慮,有子俱能讀父書。」聽說大哥所住的馮莊,卻是沒有賊兵經過;城內衛市口老宅,至今猶存。大哥性情古直,雖然不合時宜,但心地正派,所以在這喪亂時節,好像有上蒼默默保佑。
[1]「丁艱」,即丁憂,亦稱丁家艱。語出《晉書·周光傳》:「陶侃微時,丁艱。」
哀悼兼慈
我行經陝西,碰上回民鬧事,也讓人心驚。
在陝西臨潼縣,回人和漢人一直不能和睦相處。回莊賽會演戲,漢人前往觀看;等到漢莊演劇,卻預帖告示,不準回人前往觀看,回人也就不去看。有一個回族少年挑著一擔水果到戲場裏賣,被漢民無故毆打,受傷甚重。回人不服,赴臨潼縣申訴。縣令倪印垣置之不理。回民第三次申訴時,反被官府的衙役打了一頓。
倪印垣是四川舉人,由華陰縣調任臨潼。我先前經過華陰時,倪縣令曾來拜見我,絮絮叨叨,和村婦一樣,治理地方毫無可取之處。侍郎王茂蔭以循良具保他,又稱他具有奇才異能。陝西巡撫曾望顏保薦,命令倪印垣自己填上事實入奏,恩準送部,還來不及卸任,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回人被責後不服,就糾聚幾千人到漢人村子報復,互有殺傷。回人殺了十三個漢人,漢人殺了六個回人,因為打輸了。漢民就在大路上截殺了從藍田來的三個回人,這三個人與臨潼的事情毫無關係,而且根本不知道回漢鬥毆這回事。回民因此糾聚不散,來往商旅裹足不前,也有被回人搶走貨物的。
事情傳到省城,巡撫曾望顏將倪印垣暫時撤任,派西安知府沈崧曾帶著二百名回族士兵前往彈壓,又派同知張竹樓代理臨潼知縣。曾望顏還口出狂言,說隻要回民不遵約束,就帶兵圍剿血洗回莊。
我聽了這話,覺得實在唐突。地方官一向偏袒漢人,凡是爭訟鬥毆,無論曲直,總是壓製回人,這樣漢民就更加恃眾欺淩回人。他們難道不知道,回人生性桀驁不馴,而且特別團結一心,日積月累,對漢人的仇恨終有一天要爆發。雲南回民造反,至今猖獗,官府無力控製,反受回民侵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陝西省的當政者,難道不知道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的道理嗎?如果公平辦理此案,首先就要先將倪印垣嚴參重治,然後分清回漢曲直,讓雙方各負各責,這樣才能相安無事。可是曾望顏卻因為倪印垣是他特保的,一味袒護,又不懂事理之輕重,說出這種荒謬的話。我聽說巡撫曾望顏在陝西暴虐異常,官員們都疾之如仇,這恐怕不是好事。
過了幾天,我讓秀姬帶著輜重行李和家人,由永濟回京,我則由河南回儀征,於八月二十日同時從省城動身,到潼關再分開。二十四日,因為下大雨,我在潼關停了一天,二十五日再分道長行。九月初五日,我到達開封,住在八旗公寓。開封的大小官員自巡撫以下都是我的故吏門生,所以應酬眾多,晝夜不息。
忽然傳來警報:撚匪將山東曹縣攻破,搶劫的財物裝了七八百輛大車,滿載而歸,仍由金鄉、豐縣回去;另一股撚匪圍攻濟寧,河南考城一帶也開始發現撚匪行蹤;六合、儀征一帶,到處都是長毛(太平軍),殺掠幾無孑遺。兼慈的棺材還沒有下葬,可是道路阻塞,無法回去,我因此寢食俱廢。清河、淮河一帶戒嚴,徐州撚匪來往滋擾,南北不通,我隻好兌出一千兩銀子,派李福從小路回籍,察看情形;如實在不能前進,隻好回京。
九月十五日,我由河南北上;二十八日抵京。我到京城後就接到三弟和大全的來信,才知道牛王營莊屋以及衣物家具都被焚掠一空。三弟等將兼慈靈柩浮厝於莊西茂林後,帶領本房人逃至泰州;大全弟兄逃至邵伯埭,大哥逃到江南丹徒鄉村。一門星散,盪析離居[1]。
早前,三弟來信,說兼慈性愛熱鬧,想等我回鄉後再下葬,為兼慈身後風光。我當時就回信說,不如恪遵老人遺訓,以百日內出殯為妥。賊氛無定,時事變遷,不可拘執於古禮。我相隔五六千裏,又值酷暑難行,不時還有大雨阻道,怎能按時回家?三弟還是不肯將葬禮從簡。我又幾次寫信催促,沒想到賊匪於八月二十四日攻破天長、六合,直犯鄉村。儀征縣城被焚掠四次,城市化為丘墟,家裏稍能自給的都赴鄉村結茅而居。賊匪探知其情,就從月潭集和陳家集向北方席捲而來,所以躲在鄉村的人家,很少有逃脫的。
三弟除一身之外,什麽都沒有帶走。嫁到程家的妹妹抱著兒子潛在水裏才得以不死,妹夫程湛華為賊軍擄去,至今下落不明。嫁到李家、黎家、薛家、阮家的幾個姐妹,也都顛沛流離,無以為生。我給他們每家寄去三十兩銀子,多少可以補貼家用,近支親族,也略略點綴,隻是無力多給。大哥那裏,我寄去了一百兩,並寄去兩首詩,其一是:「與君今世為兄弟,未必來生再兄弟;況且兩人俱白首,又兼南北動離情。回首江鄉一敝廬,年來衰病正愁予;不需身世多憂慮,有子俱能讀父書。」聽說大哥所住的馮莊,卻是沒有賊兵經過;城內衛市口老宅,至今猶存。大哥性情古直,雖然不合時宜,但心地正派,所以在這喪亂時節,好像有上蒼默默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