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簸箕翻了,蘿蔔纓子掉了一地:「咱們官家到底聖明!」
周大家的再次完美定性:「我就說小蘇學士這麽好的人,這麽大的功勞,禦史台一定是誣陷!殺!幾個狗禦史,呸呸呸!這麽說狗都不樂意的!」
小李子拱了拱手:「不幫大娘子收拾蘿蔔纓子了,我還得趕緊去蘇家報信。」
「去趕緊去!」周大家的笑得滿臉花,美滋滋地說道:「一會兒出來到家裏提塊五花臘味孝敬你娘去!大娘送你的!這消息可值當!」
「多謝大娘子!那我就進去了!」
周大家的知道了,那不一會兒宜秋門的鄉親們就都知道了。
不過小蘇學士還沒見著,大家心裏終是不落地。
按理說都應該散朝了啊?
莫不是出城了?畢竟蘇家的長輩不是在冬莊上嗎?
那不能,蘇九三還在呢,蘇邁也在,這段時間四處托請那叫一個悽惶,小蘇探花是情厚的,不可能不回來打個照麵。
那是官家看重,回衙署事了?
哪裏那麽快,再說就算坐衙,派個人回來報信總不是事兒吧?
莫不是……事情還有……反覆?
此話一出,幾個老頭不由得麵麵相覷,趕緊招呼大家各自回家,關好門戶,不要亂走亂串,這時節裏,不要給蘇家人添麻煩。
很快,一日裏操勞的家裏人回來了,隻說城中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三個禦史喪心病狂,誣陷小蘇探花,這時節還讓太皇太後他老人家生氣,官家至孝,當時就發作了。
可是小蘇探花還是沒回來。
接著,家家的炊煙冒起,晚飯的時間到了。
小蘇探花還是沒回來。
臨街的店鋪開始上門板,當家掌櫃的還不忘朝街口看一眼,最後還是嘆了口氣,搖搖頭,終於安上最後一塊門板。
掌燈了,要敲梆子了。
就在這時,安靜的街口傳來了滴滴答答的馬蹄聲。
周大家的一直留這個門縫,卻見當先的高駿馬匹上,騎著一個古怪的武士,文不文武不武,手裏拿著一支明晃晃的細杆子長槍,長槍的刃部長達兩尺半,吞口的下方掛著一枚古怪的銅錢。
再往後的一位,還是文不文武不武,不勒韁繩,隻靠兩腿控馬,那馬偏偏還很聽話,雙臂交叉合抱著一柄長劍,一臉的傲然。
第三位終於認識了,雖然留起了短髯,但是這短髯不是夫子那種遮住臉的大鬍子,素淨的穿著,散淡的態度,和藹的眼神,周大家的眼眶就有些濕了,低聲喊道:「探花郎!探花郎!」
一行人真是平正盛,程嶽,蘇油,後邊還跟著一個張散。
蘇油一看到探頭探腦的周大娘子,一張大餅臉在門縫那裏夾著,要多滑稽有多滑稽,拱了手,同樣用周大家的那種語氣低聲道:「年關還沒到,這麽早就供上了?」
這是在取笑周大家的這樣子像供桌上的豬頭,周大家的啐了一口,繼續低聲打聽:「還是油腔滑調!說得出渾話,這就是沒事兒了?」
蘇油再次拱手微笑,鬼鬼祟祟地說道:「陛下聖明,沒事兒,本來就沒事兒。」
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
周大家的長鬆了一口氣:「沒事兒就好!老天爺可開了眼了!誒,既然沒事我們為什麽要這樣子講話?」
蘇油自己也覺得好笑:「這不都是被你給帶的,你還問我?」
「哈哈哈……」周大家的笑得眼淚真的下來了,大聲喊道:「沒事兒就好!探花郎,才製好的大風蘿蔔,從皇莊上進的沙土大蘿蔔炮製的,趕明早我給你送去啊——」
蘇油非常感動,也配合著喊道:「不——用,明早我遣人來取!離開汴京城這麽些年啊,就惦記你家這一口!」
周大家的這是一片好意,意思是告訴街坊們,宜秋門南北巷又可以挺胸抬頭大聲說話了!
雖然這種做法很可笑,但是也是彌足珍貴的可笑,這是街坊們將蘇家人當做了自己人,才做得出來的事情。
在蘇油眼裏,這是說不出的可愛。
又對周大家的行了個禮:「那我就先進去了?」
周大家的點頭:「去去,趕緊也讓子由他們也高興高興。」
一行人下得馬來,還沒等蘇油用門上的鐵環叩門,門就開了,一個年輕人在門口躬身:「小麽公。」
蘇油站在那裏端詳著他:「維康做了父親的人,當真氣度都不一樣了。後年的科舉參加嗎?」
這年輕人正是蘇邁,蘇油一共就見過兩次。
一次是在鳳翔,那時候蘇邁還是個小孩子,鬧著黃河不好看;還有一次是在蘇軾赴任密州,蘇油赴任兩浙的時候,在半道上相遇。
說起來,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熙寧十年三月,蘇軾向殿中侍禦史呂陶替自家長子求婚,次年八月生一子簞。
而其弟弟蘇迨,和同鄉遊師雄一起投奔嵩陽書院張載門下求學,對關蜀學派理論體係研究頗深,而且小小年紀似乎就醉心於理學學術,一直是讓張橫渠倍感驕傲的高足子弟。
張載去世後,嵩陽書院的山長變成了二程,蘇迨覺得二程的學術不足,便離開了書院,回家服侍父母。
蘇軾獲罪,蘇邁陪同父親入京,並多方求救。
而蘇迨留在湖州和母親一起慢慢前行,同時還要照顧年紀尚幼的弟弟蘇過。
周大家的再次完美定性:「我就說小蘇學士這麽好的人,這麽大的功勞,禦史台一定是誣陷!殺!幾個狗禦史,呸呸呸!這麽說狗都不樂意的!」
小李子拱了拱手:「不幫大娘子收拾蘿蔔纓子了,我還得趕緊去蘇家報信。」
「去趕緊去!」周大家的笑得滿臉花,美滋滋地說道:「一會兒出來到家裏提塊五花臘味孝敬你娘去!大娘送你的!這消息可值當!」
「多謝大娘子!那我就進去了!」
周大家的知道了,那不一會兒宜秋門的鄉親們就都知道了。
不過小蘇學士還沒見著,大家心裏終是不落地。
按理說都應該散朝了啊?
莫不是出城了?畢竟蘇家的長輩不是在冬莊上嗎?
那不能,蘇九三還在呢,蘇邁也在,這段時間四處托請那叫一個悽惶,小蘇探花是情厚的,不可能不回來打個照麵。
那是官家看重,回衙署事了?
哪裏那麽快,再說就算坐衙,派個人回來報信總不是事兒吧?
莫不是……事情還有……反覆?
此話一出,幾個老頭不由得麵麵相覷,趕緊招呼大家各自回家,關好門戶,不要亂走亂串,這時節裏,不要給蘇家人添麻煩。
很快,一日裏操勞的家裏人回來了,隻說城中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三個禦史喪心病狂,誣陷小蘇探花,這時節還讓太皇太後他老人家生氣,官家至孝,當時就發作了。
可是小蘇探花還是沒回來。
接著,家家的炊煙冒起,晚飯的時間到了。
小蘇探花還是沒回來。
臨街的店鋪開始上門板,當家掌櫃的還不忘朝街口看一眼,最後還是嘆了口氣,搖搖頭,終於安上最後一塊門板。
掌燈了,要敲梆子了。
就在這時,安靜的街口傳來了滴滴答答的馬蹄聲。
周大家的一直留這個門縫,卻見當先的高駿馬匹上,騎著一個古怪的武士,文不文武不武,手裏拿著一支明晃晃的細杆子長槍,長槍的刃部長達兩尺半,吞口的下方掛著一枚古怪的銅錢。
再往後的一位,還是文不文武不武,不勒韁繩,隻靠兩腿控馬,那馬偏偏還很聽話,雙臂交叉合抱著一柄長劍,一臉的傲然。
第三位終於認識了,雖然留起了短髯,但是這短髯不是夫子那種遮住臉的大鬍子,素淨的穿著,散淡的態度,和藹的眼神,周大家的眼眶就有些濕了,低聲喊道:「探花郎!探花郎!」
一行人真是平正盛,程嶽,蘇油,後邊還跟著一個張散。
蘇油一看到探頭探腦的周大娘子,一張大餅臉在門縫那裏夾著,要多滑稽有多滑稽,拱了手,同樣用周大家的那種語氣低聲道:「年關還沒到,這麽早就供上了?」
這是在取笑周大家的這樣子像供桌上的豬頭,周大家的啐了一口,繼續低聲打聽:「還是油腔滑調!說得出渾話,這就是沒事兒了?」
蘇油再次拱手微笑,鬼鬼祟祟地說道:「陛下聖明,沒事兒,本來就沒事兒。」
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
周大家的長鬆了一口氣:「沒事兒就好!老天爺可開了眼了!誒,既然沒事我們為什麽要這樣子講話?」
蘇油自己也覺得好笑:「這不都是被你給帶的,你還問我?」
「哈哈哈……」周大家的笑得眼淚真的下來了,大聲喊道:「沒事兒就好!探花郎,才製好的大風蘿蔔,從皇莊上進的沙土大蘿蔔炮製的,趕明早我給你送去啊——」
蘇油非常感動,也配合著喊道:「不——用,明早我遣人來取!離開汴京城這麽些年啊,就惦記你家這一口!」
周大家的這是一片好意,意思是告訴街坊們,宜秋門南北巷又可以挺胸抬頭大聲說話了!
雖然這種做法很可笑,但是也是彌足珍貴的可笑,這是街坊們將蘇家人當做了自己人,才做得出來的事情。
在蘇油眼裏,這是說不出的可愛。
又對周大家的行了個禮:「那我就先進去了?」
周大家的點頭:「去去,趕緊也讓子由他們也高興高興。」
一行人下得馬來,還沒等蘇油用門上的鐵環叩門,門就開了,一個年輕人在門口躬身:「小麽公。」
蘇油站在那裏端詳著他:「維康做了父親的人,當真氣度都不一樣了。後年的科舉參加嗎?」
這年輕人正是蘇邁,蘇油一共就見過兩次。
一次是在鳳翔,那時候蘇邁還是個小孩子,鬧著黃河不好看;還有一次是在蘇軾赴任密州,蘇油赴任兩浙的時候,在半道上相遇。
說起來,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熙寧十年三月,蘇軾向殿中侍禦史呂陶替自家長子求婚,次年八月生一子簞。
而其弟弟蘇迨,和同鄉遊師雄一起投奔嵩陽書院張載門下求學,對關蜀學派理論體係研究頗深,而且小小年紀似乎就醉心於理學學術,一直是讓張橫渠倍感驕傲的高足子弟。
張載去世後,嵩陽書院的山長變成了二程,蘇迨覺得二程的學術不足,便離開了書院,回家服侍父母。
蘇軾獲罪,蘇邁陪同父親入京,並多方求救。
而蘇迨留在湖州和母親一起慢慢前行,同時還要照顧年紀尚幼的弟弟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