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婕妤將頭低得更下去了:「可臣妾……也不得不傳。」


    趙頊笑道:「難為你了,算了不說這個,隨便吃點東西,我要看臣下送來的章奏。」


    朱婕妤趕緊讓趙頊去偏房,卻都是一些市井之中尋常的吃食——豆腐汁炒蕹菜,芝麻醬拌黃瓜,一碟滷肉涼拌冷盤,一盤豇豆燒茄子,一盆薏仁粥。


    趙頊一看便食慾大開:「還是你這裏好,清粥小菜度伏暑,聽說蘇明潤在烏台還拿羊肉泡饃當早飯,真難為了他這天氣裏如何吃得進去。」


    朱婕妤也笑了:「臣妾可也耐不得那種吃法,總是體質和習慣使然吧。」


    「聽聞小蘇學士幼時家中也窮,他就在夏日裏雞鴨產卵很多的時候收蛋,還買不起鹽,便用草灰,黃泥,稻殼將卵封上做成皮蛋,這樣就可以存放很久,能一直吃到秋後。到底是聰明人,懂得細水長流的道理。」


    說完抿嘴笑道:「平日裏還用各種法子打魚摸蝦,所以他小時候肯定是不會缺好吃的,老大了也得頓頓有葷腥。」


    「哈哈哈……這都是太皇太後告訴你的吧?」趙頊將粥給自己和朱婕妤盛上:「他打魚摸蝦的能耐大了,如今的海舟打石首魚,用他的法子,一網下去就是數萬斤!」


    「都被你說饞了,去剝兩個皮蛋,擺上蒜粒和醬油。再開一個豆豉魚罐頭。」


    朱婕妤笑吟吟地去了。


    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


    這一夜,禦史台三院東閣,知雜南廡,北廡,各來了一個不明身份的人。


    據衙卒們說,這是下一批等待審查的犯官。


    蘇頌在三院東閣收拾行李。


    陳世儒的案子已然宣判,陳世儒及其妻李氏及高氏、張氏等奴婢十九口人判處死刑,另外七名奴婢免死,杖脊,湖南、廣南、京西等路編管。


    開封府原勘官因故縱人罪,皆受處罰。


    呂希亞、晏靖也因交涉司法而貶官。


    案件審理過程中,大理寺的法官藉故擴大打擊麵,大理寺卿因監督不善,罰銅,大理寺丞賈種民奪職,編管。


    呂公著,無罪,復樞密副使。


    蘇頌,無罪,給假,休養待用。


    蘇頌對新來的小官說道:「老弟看來是外路來的,禦史台召喚得急,這是什麽都沒帶啊。」


    那小官麵白無須,隻客氣地拱了拱手,也沒有說話。


    蘇頌笑了,這種自負崖岸的小官見得還少了?溫煦地說道:「不過沒有關係,我這就要出去了,除了書籍和文章要帶走,其餘的床蓆被褥,筆墨紙硯,就都留給你支用。烏台同住一宿,也算是緣分。」


    那小官又拱了拱手,表示感謝。


    蘇頌也就不再理會他,對顧姓的衙卒說道:「老顧,這裏有我在烏台的幾首詩作,如果方便,你去交給他,現在我已經不是罪人身份,不算是違紀。」


    老顧趕緊上來接過:「恭喜學士,總算是還了你的清白,出去之後,官家必定還是要大用的。」


    蘇頌搖了搖頭,笑問道:「北廡的那位在幹嗎呢?」


    老顧說道:「小蘇學士嗎?聽小李子說整日裏都在寫章奏,不過跟案子沒關係,說都是什麽朝廷的大事,要放密匣裏送官家過目的。」


    蘇頌哈哈一笑:「他倒是真找著了個清淨之處。」


    老顧說道:「我這就將詩文給蘇夫子送過去,今夜再困勞學士一夜,明日我與你送行。」


    蘇頌對老顧拱手:「這些日子,也多承老兄你照應。」


    老顧擺手:「學士說哪裏話來,都是應當的。」


    小官在一邊的簡易床上坐著,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裏。


    ……


    知雜南廡,蘇軾吃過了臘味煲,在房中來回踱步,反覆思慮。


    而剛被押進來的小官已經枕著小衣箱,和衣麵壁而臥了。


    梁成拿著幾張紙走進來:「恭喜夫子,東閣老蘇學士已然洗刷冤屈,接受幹請之事純屬子虛烏有,大理寺幾個小人誣陷忠良,被官家奪了職,發往荊湖編管了。」


    蘇軾大喜:「是嗎?我就說以宗叔的德性名聲,斷不至於接受幹請的。」


    梁成將幾艘詩詞遞了上去:「這是老蘇學士在烏台所作的詩詞,寫給你的。」


    蘇軾接過來看了,詩作還不少。


    第一首寫道:


    早年相值浙江邊,多見新詩到處傳。


    樓上金蛇驚妙句,卷中腰鼓伏長篇。


    仳離歲月流如水,抑鬱情懷積似煙。


    今日柏台相望處,隔垣音響莫由宣。


    這首詩是回憶他們杭州的一段交往。說蘇軾任杭州通判時,自己就很仰慕他的詩了。


    「樓上金蛇驚妙句」是說蘇軾在望湖樓觀雨詩,有「電光進掣紫金蛇」之句,「卷中腰鼓伏長篇。」則是說蘇軾不久前送蘇頌的軸詩中,有一句「有如琵琶弦,常遭腰鼓鬧」。


    之後是說別離的歲月像流水一樣逝去,而兩人被壓抑的情懷卻像陰鬱的積煙。


    柏台是禦史台的別稱。現在兩人在禦史台受審,雖一牆之隔,彼此卻不能說話。


    第二首是:


    詞源遠遠蜀江流,風韻琅琅舜廟球。


    擬策進歸中禦府,文章傳過帶方州。


    未歸綸閣時稱滯,再換銅符政並優。


    嘆惜鍾王行草筆,卻隨諸吏寫毛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