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倒是比較寬宏,認為這不叫事,台諫與宰執交通乃是重罪,相信大家都是有節操的人,不能因為還沒有犯的過失就貿然更換禦史。


    趙頊沒有當一回事兒,但是李定和舒亶坐不住了。


    兩人認為蔡確和蘇油有交情,因此想包庇蘇家一門。


    因為之前手裏資料已經都收集整理得差不多了,都是蔡確一直在拖拉。


    而算時間蘇油也已到了海上,兩人立即發動大案,憑什麽你蔡持正走過的路,就要給我們斷掉?我們也要走前輩的路子!


    李定立即聯繫上了另一個禦史賈種民,之前正是賈種民提供的情報,說陳世儒妻子李氏的母親,是樞密院副使呂公著的侄女,多次哀求呂公著向蘇頌說情。


    而呂公著與蘇頌相識於考場,是多年摯友,其往來甚密,極可能暗中操作此事。


    於是兩人聯合上書,第一炮便是彈劾呂公著,說陳世儒的嶽母呂氏「因緣請求」,致使軍巡院原勘官「改易情節,變移首從」,為陳世儒夫婦脫罪。


    稱呂公著曾插手此事,擾亂審判,並稱呂公著是委託兩個兒子呂希績,呂希純辦理的此事。


    是關法體,趙頊立即下詔,由禦史黃顏審理此案。


    黃顏將呂公著和兩個兒子都叫到大理寺詢問,並且逮捕了呂公著的侄子呂希亞和陳世儒朋友的女婿晏靖。


    呂公著及其子將事情原委告訴了黃顏和賈種民,明確表示自己沒有請託蘇頌。


    事實上案發之後,陳妻李氏便求告她的母親呂氏,呂氏當即「夜至公著所如女言」。


    不過呂公著是一位正派人,拒絕了她的請託,呂氏隻好「涕泣而退」。


    但是呂公著雖沒有出麵,但他的侄子、大理寺評事呂希亞,以及陳世儒朋友之婿、贊善大夫晏靖卻承認,的確是去開封府過問過的。


    不過蘇頌當時也隻是告訴了他們此案的審理工作進展,算是泄露了一些案情,並沒有請託之類。


    於是黃顏和賈種民的意見就出現了分歧。


    官司打到趙頊那裏,趙頊於是又委派禦史何正臣,前往監督案件的審理。


    而何正臣上任後,立即將此案升級,將呂公著等人從大理寺移送到禦史台,緊接著有逮捕了呂公著幾名奴僕。


    同時,李定唆使賈種民密奏趙頊,說蘇頌有受託寬縱之嫌,也應收審鞫對。


    於是蘇頌被從濠州被押送禦史台,囚於三院東閣,併案合審。


    而大波瀾隻是剛剛開始,緊跟著,蘇軾的麻煩來了。


    起源是他寫給趙頊的一封謝表。


    元豐二年三月,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太湖濱的湖州,作《湖州謝上表》。


    其實隻是例行公事,略敘為臣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巴拉巴拉巴拉。


    蘇油自己就寫過不少,這是官員履任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但是蘇軾好死不死,在謝表後頭夾上了幾句牢騷話:


    「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句中「其」為自稱,他以自己同「新進」相對,說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進」人物「生事」。


    監察禦史裏行何正臣立即摘引「新進」、「生事」等語上奏,說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這也的確是蘇大嘴的鍋。


    王安石變法期間,保守派和變法派鬥爭激烈,司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給後者的長信中有「生事」二字,經過蘇大嘴一番宣揚後,「生事」二字,成了攻擊變法的習慣用語。


    而「新進」,更是蘇軾自己的發明,他曾在《上神宗皇帝》書裏,說王安石「招來新進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


    結果是「近來樸拙之人愈少,而巧進之士益多」。


    後來也證明了的確如此,正是王安石提拔的「巧進之士」呂惠卿,把王安石出賣了,使其罷相。


    大蘇的偶像神格已經凝聚,他的一句話,很快便會傳播開去,影響是非常大的。


    於是,「生事」,「新進」,便成了新黨的代名詞和標籤。


    新黨眾人,自然是恨之切骨。


    但單憑《湖州謝上表》裏一兩句話是不行的。


    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


    偏巧了,當時出版的《元豐續添蘇子瞻錢塘集》,給禦史台的新人們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監察禦史台裏行舒亶,對詩集進行了四個月的認真學習專研,來了個趁熱打鐵,上了第二封彈章:


    「至於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謾罵,而無復人臣之節者,未有如軾也。


    蓋陛下發錢以本業貧民,則曰『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陛下明法以課試郡吏,則曰『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陛下興水利,則曰『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


    其他觸物即事,應口所言,無一不以譏謗為主。小則鏤板,大則刻石,傳播中外,自以為能。」


    這些詩文,都是從蘇軾剛剛刊印的行詩三卷裏邊摘錄出來的,實話實說,的確是受了沈括當年的啟發。


    緊接著,國子博士李宜之、禦史中丞李定前腳後腳殺到,他們歷數蘇軾的罪行,聲稱必須因其無禮於朝廷而斬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上)最新章節